㈠ 低价环氧树脂稀释剂
http://www.xlresin.com/Article/596.html
最便宜环氧树脂稀释剂: 苯甲醇用作环氧树脂的稀释剂
环氧树脂采用活性稀释剂和非活性稀释剂进行稀释,活性稀释剂主要为缩水甘油醚类的物质,非活性稀释剂如要为一些惰性的溶剂,如甲苯、乙醇、丙酮、丁醇、二丁酯等。
活性稀释剂存在价格高,挥发性大,毒性大等缺点(挥发性低的活性稀释剂价格贵)。
非活性稀释剂价格便宜,但是一般属于VOC范围,现在已经开始限制使用,二丁酯等不挥发,但是会发生迁移等弊病。
根据我以前的经验,苯甲醇可用用作环氧树脂的增塑剂,而且效果很多,具有如下有点:
1.材料本身无毒(可用于人体注射试剂)
2.沸点高,不易挥发,而且固化之后,由于苯甲醇具有强的极性,能够与环氧树脂很好的相容,不会出现迁移的现象。
3.苯甲醇能够促进环氧树脂与胺的反应,加快反应速度
4.苯甲醇具有很好的疏水性能,能够显著提高涂层的光泽,降低白桦现象的出现。
5.苯甲醇能够提高固化物的韧性。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1.苯甲醇需要避光保存,否则会出现变黄等现象。
2.只可以用于环氧树脂/胺固化体系,尤其是不能用于环氧树脂/酸酐体系。
3.添加量要控制,因为苯甲醇的加入会降低固化物的力学性能和耐溶剂和耐化学性能,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要求来确定添加的比例。
4.苯甲醇能明显提高固化速度,因此这一点需要考虑。
苯甲醇作为稀释剂在文献和书籍中很少有报道,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厂家都采用苯甲醇作为稀释剂,特别是用来稀释固化剂。
㈡ 阻聚剂有哪些
1、酚类阻聚剂
1)对苯二酚,较常用,价格低,常温效果较好,但有时会引起体系颜色变深,往往不被采用。
2)对羟基苯甲醚,可赋予树脂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最好,产品颜色最浅。
3)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使用广泛的阻聚剂,阻聚能力较强,耐热及稳定性好,价格较低,但毒性较大。
4)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可以在长时间里与自由基缓慢反应,消灭树脂贮存中产生的自由基,在提高树脂贮存稳定性的同时对胶化时间影响最小。
5)2-叔丁基对苯二酚,既是不饱和聚酯树脂有效的贮存稳定剂,也是高活性树脂的稳定剂。其功能最全面,可以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发挥良好效果。且在升温时仅对树脂的固化产生轻微的延长。常常与其它阻聚剂合用,应用广泛、效果较好。但必须在体系中溶解、并且有氧时才显示阻聚效果。
2、醌类阻聚剂
1)对苯醌,在缺氧条件下仍可发挥作用,适用于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保护的醚化过程;颜色黄,对树脂颜色有影响。
2)甲基氢醌,效果好,用于高活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常用于胶衣树脂、SMC树脂。本品溶解性好,高温阻聚效果好.
3)其他的醌类阻聚剂,可在无氧条件下起到阻止聚合的作用,对不同的单体阻聚效果有异。如四氯苯醌是醋酸乙烯的有效阻聚剂,但对丙烯腈无阻聚效果。
㈢ 树脂的性质
树脂主要性质和类别之差异,在于它们的化学活性基种类之不同,因此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依活性基(一种官能基)种类不同,分成两种: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strong- acid anion exchange resin)...离子相对浓度高低对树脂的交换性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㈣ 低分子聚酰胺树脂怎么使用
200低分子聚酰胺用作环氧树脂胶黏剂的韧性固化剂,参考用量为50~100份,固化条件室温/7d或65℃/3h。当E-51/200=100/55(质量)25~O固化7d,热变形温度77~80℃;若E-51/200=100/50,加入间苯二胺3.8份,150~C/4h固化,固化物热变形温度104~C。加热固化可有效地提高固化物的物理力学性能,例如固化件23~C/16h+100~c/2h,固化物热变形温度118℃,拉伸强度32MPa。200低分子聚酰胺还用作PVC塑溶胶的增粘剂。 可作为环氧树脂个固化剂 环氧树脂100份 低分子聚酰胺树脂100--150份
低分子聚酰胺又称氨基聚酰胺。分子量1000~1500,浅黄色黏稠状液体,密度(75℃)0.92~0.96g/cm³。胺值230~260mg KOH/g。黏度(75℃)3000~1000mPa.s。低分子聚酰胺组成较为复杂,含有伯胺、仲胺和酰胺基,可在室温下固化环氧树脂,对金属、玻璃、陶瓷、木材等均有良好的粘接力。低分子聚酰胺分子中又有较长的脂肪碳链,能够起到内增韧作用,使固化后的环氧树脂有一定的韧性,因此,低分子聚酰胺既是固化剂,又是增韧剂。胺值是低分子聚酰胺活性的表示,胺值愈高,活性愈大,与环氧树脂反应速度快,用量少,适用期短。反之亦然。
低分子聚酰胺与环氧树脂相容性好,不挥发,适用期长,固化物收缩率低(<0.03%),尺寸稳定性好,电性能优良,耐水性较好,但耐热性和耐溶剂性稍差。几乎无毒性,不刺激皮肤和黏膜。低分子聚酰胺虽然能够室温固化环氧树脂、但需要很长时间,且反应不完全,只有在60℃以上固化反应才比较完全。当室温低于0℃时,低分子聚酰胺很难与环氧树脂反应,可加入1~3份的DMP-30或3%~5%的苯酚(或二甲胺基乙醇)促进固化反应,缩短固化时间。
㈤ 复合树脂的阻聚剂有哪些
介绍几种抄阻聚剂的性能,供参袭考。
1、对苯二酚HQ,又名氢醌:最常用,价格低。常温效果较好,加温固化效果较差
2、对苯醌PBQ:在缺氧条件下仍可发挥作用,适用于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保护的醚化过程颜色黄,对树脂颜色有影响
3、甲基氢醌THQ:效果好,用于高活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常用于胶衣树脂、SMC树脂。本品溶解性好,高温阻聚效果好
4、对羟基苯甲醚HQMME:可赋予树脂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并且不会延缓和影响树脂使用时的胶凝时间。本品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最好,产品颜色最浅。
5、2-叔丁基对苯二酚MTBHQ:既是不饱和聚酯树脂有效的贮存稳定剂,也是高活性树脂的稳定剂。其功能最全面,可以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发挥良好效果。且在升温时仅对树脂的固化产生轻微的延长。本品常常与其它阻聚剂合用。
6、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2,5-DTBHQ:可以在长时间里与自由基缓慢反应,消灭树脂贮存中产生的自由基。在提高树脂贮存稳定性的同时对胶化时间影响最小。
㈥ 造成树脂强度降低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离子交换树脂由于强氧化剂的作用而分解,降低了树脂强度。
2、离子交换树脂由专于反复的机械摩擦而属损坏,如经常反冲洗、快速水力输送、交换流速过大、空气及超声波的擦洗等,影响树脂强度。
3、由于离子交换树脂有时在高压力、高流速状况下运行,进、出水压差太大,树脂受到挤压破碎而损失其强度。
4、由于在运行操作中树脂的容积膨胀太大,例如树脂在转型时的膨胀速度过快过大,反复胀缩而使树脂强度降低。
5、树脂的热稳定性能差,使用时水温过高,例如凝结水回收水温较高,往往会引起树脂破碎,使强度降低。
6、由于树脂保管不当,失水干燥,一旦遇水就会胀裂;或是环境温度低于0℃,因树脂内部水分冻结而胀裂、破碎,造成树脂的强度降低
㈦ 树脂有哪些类型
离子交换树脂怎么分类?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法和用途分类,主要分类如下。
1.按离子交换树脂的活性基团的性质分类。
2.按离子交换树脂单体种类分类。
3.按离子交换树脂共聚物的结构分类。
4.按离子交换树脂的用途分类。
离子交换树脂有哪些种类?
一、按活离子交换树脂基团的性质分类
1.根据离子交换树脂所带活性基团的性质,可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它们可分别与溶液中的阳、阴离子进行离子交换。而阳离子树脂又分为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和弱酸性阳离子树脂两类,阴离子树脂则可分为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和弱碱性阴离子树脂两类。
2.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含有大量的强酸性基团,如磺酸基一SO3H,容易在溶液中离解出H+,故呈强酸性。
3.弱酸性阳离子树脂含有弱酸性基团,如羧基一COOH,能在水中离解出H+而呈酸性,但因其解离程度不高,因此一般仅程弱酸性,故而属于弱酸性阳离子树脂。
4.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含有强碱性基团,如季胺基(亦称四级胺基)一NR3OH(R为碳氢基团),能在水中离解出OH而呈强碱性。
5.弱碱性阴离子树脂含有弱碱性基团,如伯胺基(亦称一级胺基)-NH2、仲胺基(二级胺基)-NHR和叔胺基(三级胺基)-NR2,它们在水中能离解出OH-而呈弱碱性。
㈧ 如何加速使液体树脂快速凝固且不变形无气泡
配方工艺调整下,固化用量很关键
不饱和聚酯树脂中阻聚剂及其他添加剂的影响
为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稳定,常在其中加入阻聚剂或缓聚剂。这是一种能与链自由基反应形成非自由基或不能再引发的低活性自由基,使交联固化速率降低为零的物质。因此,低反应活性的树脂有可能因为其中加入的阻聚剂量很少而显得反应活性很高,而高反应活性的树脂也可能因其中加入了过量的阻聚剂而变得不甚活泼。另外其他添加剂例如:阻燃剂、色浆、低收缩剂、各种填料的加入,引入了磷、卤、金属离子或其他因素,都会影响树脂交链反应活性。
(6)固化剂、阻聚剂用量的影响
用JX-196树脂作固化实验,不同固化剂、阻聚剂用量的影响如下:
组号 BPO TBC HQ N-Cu 凝胶时间min 放热峰温度℃ 固化时间min
1 0.3 0 0 0 3.7 178 1.7
2 0.3 0.02 0.07 0.07 12.9 143 3.05
3 0.3 0.02 0.07 0.02 12.3 167 2.7
4 0.3 0.04 0.04 0.04 11.3 164 2.6
5 0.6 0.02 0.07 0.07 8.3 181 1.7
6 0.6 0.02 0.07 0.02 6.4 184 1.5
7 0.6 0.04 0.04 0.04 7.6 185 1.3
8 0.9 0.04 0.04 0.04 4.2 191 1.2
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三组不同固化剂用量固化结果形成三个阶梯,用量越大,固化越快,放热峰越高。不同的阻聚剂和不同的用量固化效果也为不相同。因此在树脂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掌握好阻聚剂、固化剂的合理匹配十分重要。
2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网络结构分析
2.1不饱和聚酯树脂交联网络结构
不饱和聚酯中的双键与交联剂中的双键聚合形成不溶不熔的交联网络结构,网络中含有两种聚合物分子链结构。网络主体由不饱和聚酯分子链的无规线团组成,苯乙烯共聚分子链穿插其中,将不饱和聚酯分子链连接和固定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网。在网中不饱和聚酯分子链平均分子量为1000-3000。连接在不饱和聚酯分子链间苯乙烯分子链的长度为1-3个,而从某个引发点开始,聚酯分子 → 苯乙烯 链 → 聚酯分子 → 苯乙烯链 → 这样的连续重复,最多也只有7-8个交替,这样苯乙烯共聚物分子链平均分子量可达8000-14000。整个网络结构平均分子量为10000-30000。如果网络分子量小于10000会直接影响制品的力学性能 ,如强度、弹性和韧性等。
2.2 不饱和聚酯树脂交联网络的长寿命自由基
不饱和聚酯树脂交联网络在固化过程中,不饱和聚酯和苯乙烯各自双键的聚合进程及残留率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特色。实验表明不管聚酯树脂交联网络完善与否,都会产生一些自由基无法终止的空间位阻的死点,形成长寿命自由基。这些长寿命自由基又只会存在于不饱和聚酯链上,而不会出现在只有两个官能度的小分子的交联剂上。由于长寿命自由基的存在,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后交联反应仍能进行。温度的升高,特别是接近树脂玻璃化温度时,分子的可动性大大增加,长寿命自由基得以活动,可以和残余的交联剂单体继续进行交联反应,这就是树脂后固化可以提高固化度的原因。
2.3 聚酯树脂网络结构中的微相分离现象
实验分析表明,在交联良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中也存在着一种微相分离结构。这种微相分离很可能是在聚合过程中,由于不同分子链的相互排斥作用,聚酯链和交联剂以某种方式分别敛集在一起而产生了分相。固化初期的放热峰使两相相互溶合在一起,这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形成均匀网络的重要条件。但放热峰后相分离的过程又在随着时间的延续不断进行和发展。低温的处理可加速该微相分离的发展,相反,热处理可以消除这种微相分离。当温度升高时首先可以使敛集较松的分相区破坏,温度再升高又可使敛集较紧的分相区破坏,最后,玻璃化温度以上的高温就可使所有分相区消除。相区一经破坏,再重新聚集分相就不象聚合时单体运动、排列自如,而要受到网络的限制。而在两相玻璃化温度以上的高温处理导致在网络均匀状态下进一步的聚合和交联,可从根本上消除这种微相分离。
微相分离现象的存在对材料的性能有相当大的影响。实验表明,同一条件下聚酯浇铸体样品,25℃室温固化30天,固化度达到90.2%,其巴柯硬度为38.5。而经高温处理后,虽然固化度提高不大为92.6%,但由于消除了相分离的影响,巴柯硬度竟达到44.4。可见微相分离对树脂的硬度影响很大。同时也可以理解高温后处理试样刚度大大超过室温固化试样的原因所在。因此,我们要十分强调不饱和树脂玻璃钢制品,尤其是防腐蚀、食品用等玻璃钢设备,一定要经过高温后处理,消除微相分离现象再投入使用。
2.4交联剂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上面已经说到,两种单体交联固化时,竞聚率在影响不饱和聚酯树交联网络的均匀性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选择交联剂时必须注意竞聚率,使交联剂与不饱和聚酯能很好的交替共聚,形成均匀的网络结构。此外交联剂分子量要小一点,官能度要低,与聚酯要有优良的相容*联剂用量的选择上,一般说来交联剂用量过少,不饱和聚酯的双键不能完全反应,用量过多又必然形成大量的塑性链,这两种情况都不能使树脂形成均匀紧密地网络。实验表明,交联剂苯乙烯的用量通常为35%左右,即与聚酯双键之比在1:1.6-2.4之间。
2.5不饱和聚酯分子量对交联网络的影响
聚酯分子量越大,分子链越长,分子量越小,分子链越短。实验表明,随着聚酯分子量的增加,形成完整网络的概率也越大,分子量小,形成完整网络就较困难。随着分子量增加,网络中端基减少,节点增加,耐热性越好。因此分子量大的树脂耐热性能较高。
2.6 不饱和聚酯分子结构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不饱和聚酯交联点间分子结构对网络热性能有直接的影响。不饱和聚酯分子结构单元由双键、酯键、醚键、亚甲撑、芳环类等集团组成。一般情况下,双键之间的链节越短,树脂的热变性温度就越高。双键间链节延长会使热变性温度降低。
弯曲强度是材料拉伸强度和抗压强度的综合体现,是材料性能重要的指标。树脂的交联密度越高,承受负荷的分子链越多,弯曲强度也应越高。但有时实际上却非如此。这是因为树脂网络是极不均匀的,而且均匀*联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在外力的作用下,各分子链的受力也不均匀。再有,高交联密度树脂其分子张紧而难以运动,变性量很小,在外力作用下宁折不弯。可见高交联树脂由于均匀性差,分子链难以松弛双重原因会造成他们弯曲强度不高。一个有高温使用价值的树脂,其理想的分子结构应该是在双键间主链中引入一连串非对称的芳杂环结构,最好能带有少量的极性键。
2.7 引发剂及固化条件对树脂网络结构的影响
(1)引发剂种类不同 ,树脂交联固化性能也不同。以过氧化环己酮(HCH)/环烷酸钴(CoN)和过氧化苯甲酰(BPO)/二甲基苯胺(DMA)两种氧化-还原体系为例进行固化实验可以看到:以BPO/DMA体系引发以苯乙烯为交联剂的树脂,固化达80h的过程中用丙酮萃取的百分率缓慢下降至24.9%,而以HCH/CoN体系引发同样以苯乙烯为交联剂的树脂固化至4.5h后即下降至24.5%,可见以HCH/CoN体系引发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要比BPO/DMA体系引发更为有效。同时发现,以HCH/CoN引发体系固化的树脂网络中长寿命自由基的数量10个月后仍然不低于固化80天后的数量。相比之下,以BPO/DMA引发体系固化的树脂网络中长寿命自由基的数量却很快消失殆尽了,充分说明该体系对树脂网络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尤其固化后期要达到较高的固化程度比较困难。
(2)固化条件不同树脂固化网络的性能也将有很大差异。以天津巨星公司JX-196树脂为例:取JX-196树脂,加入HCH/CoN引发体系后分成两份,分别置于25℃恒温水浴和25℃空气浴中,记录下每一试样在固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到,在固化前期树脂的温度情况水浴与
空气浴基本一致,但是在凝胶以后,在空气浴中固化样品放热峰较高,而在水浴中固化样品放热峰温度比前者要低20-30℃。再将两种样品进行后固化处理以后测定,在空气浴中固化的试样各种性能参数都明显优于在水浴中固化的试样。这说明同一树脂在经历不同固化条件时,起始的固化度有明显差别。虽然只要有足够的引发剂存在并经高温后处理,最终固化度将趋于一致,可是固化性能却有显著差别。这就是说,初始的固化条件奠定了交联网络结构基础,因而也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确定了材料的物性。所以在固化工艺中有一种所谓成夹生饭无法再煮熟之说。树脂固化以后分子就难以穿插运动了,因此影响网络结构的关键时刻是凝胶时刻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为了保证树脂网络结构的均匀性和连续性,要求交联剂继续渗透和溶胀,而此时出现的放热峰起到了这种作用,虽然交联产物最终固化度未见得更高,但性能却要比无放热峰者为好。
JX-196树脂在空气浴与水浴中固化性能比较
凝胶时间min 放热峰温度℃ 巴柯硬度 弯曲强度KPa
空气浴℃ 9.7 184 43 211
水浴℃ 11.6 163 30 188
㈨ 哪些是活性树脂
所谓活性高的树脂,是指树脂合成时,它的成分里的顺酐和苯酐摩尔比例>1以上。它的基本表现为固化时间短,收缩大,发热量大,硬度高、脆性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