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反渗透一级膜的利用率是多少
反渗透系统中,膜芯的回收率是一个重要参数。一般来说,一支膜芯的回收率大约为15%。对于6芯装膜管,如果采用串联的方式,即6芯串起来使用,回收率可以达到50%左右。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回收率,通常会采用双管串联的方式,即每根膜管串联6芯,总共串联12芯,这样可以将回收率提高到75%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回收率数值是基于正常设计条件下的估算值。具体回收率会受到进水水质的影响。例如,对于自来水或井水等常见水源,上述回收率值较为适用。在不同水质条件下,回收率可能会有所变化。
反渗透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进水水质、膜材质、系统压力、运行温度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水源,最佳的回收率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设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水质条件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最佳的回收率。
此外,膜芯的使用寿命和维护也会影响回收率。定期清洗和更换膜芯,可以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保持较高的回收率。同时,合理的操作和维护,还可以减少膜芯堵塞的风险,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回收率。
总之,反渗透系统的回收率是一个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结果。通过优化设计和合理的操作维护,可以实现较高的回收率,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贰』 反渗透系统回收率如何计算
反渗透系统的回收率主要有根据膜元件串联的长度和是否有浓水循环专以及循环流量属的大小等一些条件来决定的.
假如系统在没有浓水循环的情况之下,要根据膜元件所串联的数量来确定系统最大的回收率.
针对多级反渗透设备如何进行计算回收率,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了不同的规定.对于一级反渗透,第一级回收率(r1)r1=第一级产水量/第一级进水量 ×100%;第二级反渗透的回收率为r2=第二级产水量/第二级进水量×100%.而二级反渗透的回收率并不是两个级别反渗透系统回收率的乘积得到的.第二级反渗透系统的浓水不是排放掉了,而是又重新回流到一级反渗透的入口处.因此,多级反渗透设备的回收应当按以下标准计算:系统回收率=总的产水量/总的进水量×100%.
『叁』 反渗透膜的性能指标
经常有客户问到在我们选择反渗透RO膜需要考虑哪些性能指标。通常分为三个:脱盐率、产水量、回收率。
1.RO反渗透膜的脱盐率和透盐率
RO反渗透膜元件的脱盐率在其制造成形时就已确定,脱盐率的高低取决于反渗透RO膜元件表面超薄脱盐层的致密度,脱盐层越致密脱盐率越高,同时产水量越低。反渗透膜对不同物质的脱盐率主要由物质的结构和分子量决定,对高价离子及复杂单价离子的脱盐率可以超过99%,对单价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的脱盐率稍低,但也可超过了98%(反渗透膜使用时间越长,化学清洗次数越多,反渗透膜脱盐率越低)对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脱除率也可过到98%,但对分子量小于100的有机物脱除率较低。
反渗透膜的脱盐率和透盐率计算方法:
RO膜的盐透过率=RO膜产水浓度/进水浓度×100%
RO膜的脱盐率=(1–RO膜的产水含盐量/进水含盐量)×100%
RO膜的透盐率=100%–脱盐率
2.RO反渗透膜的产水量和渗透流率
RO膜的产水量——指反渗透系统的产水能力,即单位时间内透过RO膜的水量,通常用吨/小时或加仑/天来表示。
RO膜的渗透流率——也是表示反渗透膜元件产水量的重要指标。指单位膜面积上透过液的流率,通常用加仑每平方英尺每天(GFD)表示。过高的渗透流率将导致垂直于RO膜表面的水流速加快,加剧膜污染。
3.RO反渗透膜的回收率
RO膜的回收率——指反渗透膜系统中给水转化成为产水或透过液的百分比。依据反渗透系统中预处理的进水水质及用水要求而定的。RO膜系统的回收率在设计时就已经确定。
(1)RO膜的回收率=(RO膜的产水流量/进水流量)×100%
(2)反渗透(纳滤)膜组件的回收率、盐透过率、脱盐率计算公式如下:
反渗透膜组件的回收率= RO膜组件产水量/进水量×100%
反渗透膜组件的盐分透过率=RO膜组件产水浓度/进水浓度×100%
『肆』 反渗透脱盐率和回收率详谈
反渗透技术在制水领域达到最高水平,其纯净度几乎达百分百,通过反渗透元件消除杂质与盐分。设备选型时,关注脱盐率与回收率两个指标,前者关乎水质,后者影响水资源利用率。膜元件标准测试回收率,如苦咸水膜元件为15%,海水膜元件为10%。实际回收率则考虑污染速度与使用寿命,单支膜元件实际回收率不超过18%,但用于第二级处理时不受此限。系统回收率则是设备整体的回收率,受给水水质、膜元件数量与排列方式影响。小型设备系统回收率普遍较低,大型工业设备则可达75%至90%,元通水处理采用新工艺,实现成本降低与膜使用寿命延长,但调整回收率需谨慎,以免加速膜元件污染。系统回收率过高可能引发产品水脱盐率下降、微溶盐沉淀与浓水渗透压过高等问题。苦咸水脱盐系统回收率多控制在75%,原水含盐量较低时可适当调整至80%,以防止结垢。
确定系统回收率需考虑膜元件串联长度与是否有循环系统。在无循环系统情况下,根据膜元件数量选择最大回收率。膜元件标准脱盐率是生产厂家在标准条件下测得的数值,实际使用时脱盐率可能会高于或低于标准值,因实际使用条件与标准测试条件不同。系统脱盐率则是整套设备表现的脱盐率,与标准脱盐率不同,且每根膜元件的实际使用条件也不同。预测系统脱盐率最简单的办法是使用厂家计算软件进行计算。设计反渗透装置、评估性能时,应依据系统实际脱盐率,而非膜元件标准脱盐率。
计算系统脱盐率的公式为:(总的给水含盐量-总的产水含盐量)/总的给水含盐量×100%。近似估算公式为:(总的给水导电度-总的产水导电度)/总的给水导电度×100%,但此方法估算值往往低于实际值,可能导致验收争议。关键词涉及锅炉软化水设备、高纯水设备、工业水处理设备等。
元通水处理设备公司专业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水处理设备,通过ISO认证,并获得相关涉水安全卫生许可证,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行业,提供供水需求解决方案。
『伍』 反渗透原理衡量反渗透膜性能的主要指标
衡量反渗透膜性能的关键指标主要包括脱盐率、透盐率和产水量(水通量)以及回收率。
首先,脱盐率是评估膜元件去除非可溶性杂质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1–产水含盐量/进水含盐量)×100%。膜元件的脱盐率与其表面超薄脱盐层的致密度密切相关,致密度越高,脱盐率越高,但可能影响产水量。反渗透对高价离子和大分子物质的去除效率通常超过99%,但对于单价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如钠、钾、氯和某些小于100分子量的有机物,去除率则相对较低。
其次,产水量或水通量指的是系统每单位时间内通过膜的水量,常用吨/小时或加仑/天为单位。渗透流率则是衡量膜元件实际产能的重要参数,它表示单位膜面积上透过液体的流速。过高的渗透流率可能导致膜表面水流加速,加速膜的污染问题。
最后,回收率是反映系统水的利用率,即产水与进水流量的比例,以百分比表示。回收率在设计阶段已根据预设的进水水质预先设定。
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和浓液分别置于一容器的两侧,中间用半透膜阻隔,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的穿过半透膜,向浓溶液侧流动,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形成一个压力差,达到渗透平衡状态,此种压力差即为渗透压。若在浓溶液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浓溶液中的溶剂会向稀溶液流动,此种溶剂的流动方向与原来渗透的方向相反,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
『陆』 通过什么来判断反渗透膜的好坏
在评价反渗透膜的质量时,我们主要关注回收率、产水量及通量、脱盐率这三个关键指标。
回收率是评估反渗透膜效能的重要参数,计算公式为回收率=产品水流量(纯水出量)÷进水流量,它反映了进入膜元件的进水中有多少转化为了产品水。
产水量及通量则表示反渗透膜在特定压力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能产生多少纯水。衡量产水量的单位包括GPD(加仑每天)和LPH(升每小时),而通量通常使用GFD(加仑/平方英尺×天)或立方米/平米×天来表示。膜元件的产水量计算公式为膜元件产水量=通量×有效膜面积。
脱盐率是评估反渗透膜去除水中杂质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渗透膜元件对不同物质的去除率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对多价离子和复杂离子的去除率高于单价离子和简单离子。此外,对分子量低于100的有机物去除率较低,对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去除率也较低。
脱盐率可分为表观脱盐率和实际脱盐率两种。表观脱盐率的计算公式为1—产水含盐量/进水含盐量,而实际脱盐率则更为复杂,计算公式为1—2×产水含盐量/(进水含盐量+废水含盐量)÷2×A,其中A代表浓差极化系数,一般在1.1—1.2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