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耗材问题 > 离子交换树脂发明人

离子交换树脂发明人

发布时间:2025-04-06 01:08:51

Ⅰ Graver Technologies产品介绍


Graver Technologies专门设计的高效率杂质去除产品,广泛应用于气体和液体中。这些产品涵盖了离子交换树脂、粉末树脂以及相关过滤系统,旨在提供卓越的过滤效果和纯净度。

其中,Graver Technologies的粉末树脂覆盖系统——Powdex(R)——在60年代初由Joseph Levensky的团队成功发明。这一创新将树脂与过滤器相结合,形成了一种高效的离子交换系统,为公司赢得了多项专利技术。自那时起,整个研发团队持续不断改进和推出新产品,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包括但不限于Ecocote(R), Ecodex(R), Ecosorb(R), Meridian(R), PremixTM, EcoGuard(R), Radex(R) 等。

Gravex系列提供全面的高纯度离子交换树脂产品,包括阳离子、阴离子树脂和混床离子交换树脂。这些树脂采用苯乙烯或丙烯酸基体,适用于多种应用,如补给水除盐、凝结水精处理、放射性废水处理和核级PWR初级净化。Gravex树脂的离子选择性还适用于污水净化、放射性核减少、金属回收和去除等场景。

Powdex粉末离子交换树脂以其快速的动力性能和出色的水力渗透性著称,适用于凝结水精处理。这类产品具有较大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比例灵活性,以及简化操作的Premix树脂。

Ecodex产品通过将Powdex粉末树脂和纤维素混合形成絮状凝聚物,提高了渗透性、运行时间和减少了废物生成。Ecodex Meridian系列的产品针对特定用途,如处理聚丙烯腈(PAN)纤维以防止生物降解,并可适用于其他纤维和树脂。

Radex核级树脂产品具有独特的专业或可选择性离子交换和吸附介质配方,其水力渗透性远高于一般颗粒,适用于处理核污染的放射性废水。产品如Cs Floc和Co Floc能够清除铯和钴等放射性物质。

Graver Technologics还提供树脂处理和服务,包括新树脂及使用过的树脂的评估和处理,确保满足客户的需求。服务包括树脂再生、冲洗等,以达到最高纯度等级,减少可滤去的污染物,并避免潜在的不可逆溶胀风险。此外,Graver Technologics还提供干混合定制混床和精磨技术,以生产具有最佳性能的粉末产品。

无论是Gravex粒状树脂还是粉末树脂,Graver Technologies的离子交换产品在所有应用场合都表现出一致的高效率和卓越性能。

在Graver Technologies的产品中,还包括了独特的滤芯设计。Aegis标准的缠绕式滤芯(不锈钢内支撑)采用聚丙烯、尼龙或碳纤维丝缠绕在不锈钢内支撑上,末端有不锈钢端盖。这些滤芯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绕线机制造,确保了产品的坚固性,适用于不同的Powdex系统端部连接,如法兰双开端、SealfastTM或EcolocTM类型。此外,Aegis标准的缠绕式滤芯(聚丙烯内支撑)也具有聚丙烯内核和端盖,全部硬件由聚丙烯制成,可以进行压碎、焚烧或切碎处理,确保了产品的坚固性。这些滤芯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聚丙烯、尼龙或碳纤维外缠绕层和不同的末端配件,以满足各种Powdex系统的具体需求。


(1)离子交换树脂发明人扩展阅读

Graver Technologies是美国一家为全球用户提供:工业过滤、分离、净化的技术及产品服务的公司。公司始建于1866年的俄亥俄州,创始人为William Graver 。

Ⅱ 罗门哈斯公司简介

成立于1909年的美国罗门哈斯公司,总部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是一家专注于精细化学品的综合性企业。作为美国最大的精细化工公司,罗门哈斯在全球享有盛誉,尤其在丙烯酸系列产品的供应上,其地位举足轻重。在全球范围内,公司设有超过100家生产厂和研究机构,遍布25个国家,产品销售网络广泛,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罗门哈斯在离子交换树脂领域独占鳌头,是Amberjet均粒树脂、UP系列和MB抛光树脂以及Amberlite系列的发明者和领导者。其产品以高效、高容量和长寿命著称,无需预处理,被全球纯水和超纯水应用广泛采用,成为品质的象征。

作为跨国精细化学品和中间体研究制造的领导者,罗门哈斯在全球拥有150家制造厂和研究机构,年销售额接近700亿美元,排名世界精细化工界第二。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丙烯酸系单体及聚合物,广泛应用于涂料、建材、纺织、纸品、皮革、压敏胶等行业,同时也在杀生剂、离子交换树脂、功能化学品、塑料添加剂、农药和电子化学品等领域有所建树,以及胺及其盐类产品。

罗门哈斯始终践行绿色理念,每年将销售额的5%投入研发,致力于开发环保型精细化学品。其产品与“绿色中国”政策的理念相契合,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也对改善人类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部分罗门哈斯产品均具备环保特性,这与其对环保的执着追求不谋而合。

Ⅲ 为什么怡口软水机的水可以放心饮用

软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它不仅可美白肌肤,润泽秀发,延缓皮肤衰老,而且可大大提高皮肤滋润舒适度,这正是美容会所和时尚家庭纷纷安装软水机之原因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使用时间稍长的毛巾和贴身内衣会发黄、发硬、板结,用起来穿起来很不舒服,毛巾衣物失去了当初蓬松柔软的质感。究其原因,其实都是水质偏硬造成的。即由于水质硬度较高,漂洗衣物时,大量的水垢会与洗涤剂发生作用而形成皂垢,嵌入衣服或织物的纤维缝隙中,衣物晾干后就会出现发黄、发硬板结的现象。这也正是不少消费者在洗涤衣物过程中加入大量柔软剂的原因。

不要使用不合格没涉水批件的软水机。

普通的软水机因为提供树脂交换的钠离子冲洗不干净,势必导致人体过量的食用盐分。碍于技术壁垒,至今市面上所有被世界权威组织认证的的软水机都是进口品牌。即便是一些耳熟能详的进口品牌,也存在用工业化的软化设备毫无责任的推销给家庭用户,而结果除了安全性不被保障,更是能耗的增加。
错误选择软水机可能的后果:

1、因为软水机阀头技术的缺陷,影响全房的水压,导致用水不便。
2、大多品牌的软水机使用的软水树脂使用寿命过低(常见3年需更换,费用2000元/次左右),且不是食品级树脂,导致用户的维护成本过高,隐患较大。
3、代工产品或简单组装产品(目前市场90%以上为此类产品),产品零部件东平西凑,整机性能差,废水废盐,故障率高。
4、出水效果不理想,远远达不到销售时承诺的软水体验效果。
为什么选择美国怡口软水机
美国怡口是家用软水机、净水机的发明者。早在发明之初就决解了盐分冲洗问题,通过92年来的不断创新科技,全球不同国家数以千万的家庭,正在安全、高效、节能的使用怡口软水设备,通过怡口软水机处理过的饮用水质盐分远低于国家卫生部 200mg/L的钠离子标准。同时,所有怡口净水设备均持有美国NSF 美国WQA 欧盟CE 加拿大CSA 美国IS9001 美国UL 中国3C认证。在美国,怡口软水机92%的市场拥有量远超过其它品牌。同时怡口软水机采用罗门哈斯特殊配方树脂,“终生”不换

罗门哈斯生产的饮用水级树脂,叫Amberlit SR1L Na。该树脂不仅通过了国家质检部门的检验,同时也获得美国NSF认证并符合美国 FDA 认证标准, FDA 对应用在饮用水领域的离子交换树脂有严格的标准规范。这种树脂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桶装水和直饮水软化处理。

相对中国市场中正在使用的树脂,Amberlit SR1L Na的突出特点是更加卫生和安全,因为AmberlitSR1L Na在生产过程中完全没有采用任何有机溶剂例如EDC(二氯乙烷)。EDC是一种毒性致癌物质,容易挥发,因此极易脱离树脂表面进入饮用水。饮用水树脂采用无EDC合成工艺,因此在根本上杜绝了采用EDC作为化学反应载体生产树脂所带来的潜在危害,消费者也无需担心经过它软化处理后的饮用水里面存在残留的EDC。

罗门哈斯公司生产的食品级树脂产品均符合美国FDA法规和欧洲食品管理条例。

此外,Amberlite SR1L Na是目前市场上唯一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家被批准可用于处理饮用水的树脂(所以,只有美国怡口软水机的水可以放心饮用)。
Amberlit SR1L Na树脂再生次数是5000次我们如果每3天作一次还原再生的话还能够用40年,但是水中杂质铁锈过多的话会降低树脂的使用寿命。

Ⅳ 罗门哈斯的公司简介

罗门哈斯是离子交换树脂的发明者和技术领先者,是世界上最大的离子交换树脂制造商,其Amberjet系列均粒树脂,UP系列和MB抛光树脂以及Amberlite系列品牌,已经成为全球在纯水超纯水应用产品的标志,其产品特点是交换速度快,交换容量高;使用寿命长,不需要预处理等。
多年来一直以绿色环保为自我期许的罗门哈斯公司,每年均投资总销售额的5%于研究发展,不断地开发出高质量、环保型的精细化学品,凭借不断地创新科技,维持其世界的领导地位,无形中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大部份罗门哈斯的产品均是具环保型的产品,而该理念正与中国大力推行的“绿色中国”政策不谋而合。

Ⅳ 何炳林主要经历


何炳林
何炳林(1918年8月24日-2007年7月4日),广东省番禺县沙湾村(今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人,高分子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离子交换树脂工业开创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被誉为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
1942年何炳林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留在化学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1947年赴美留学;1952年获得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后在南开大学任教,历任化学系主任、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被评为天津市特等劳模;1985年6月兼任第一任青岛大学校长;1988年被国防科工委才授予“献身国防科学技术事业”荣誉证章;1999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0年获得杜邦科技创新奖;2006年获得中国离子交换树脂行业诞生50周年委员会终身成就奖;2007年7月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89岁。
1958年,何炳林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分子化学教研机构,之后又成功从贫铀矿中提取出达光谱纯度的浓缩核燃料“铀—235”,为我国原子能国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后又主持建成了我国第一座专门生产离子交换树脂的南开大学化工厂,该厂产品专供国防建设对核燃料铀的急需。开创了我国自行研发的离子交换树脂工业。1988年,国防科工委授予他“献身国防科学技术事业”荣誉证章,表彰他为原子弹的成功研发所作出的贡献。
中文名:何炳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番禺县
出生日期:1918年08月24日
逝世日期:2007年07月04日
职业:化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美国印第安那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离子交换树脂工业的开创者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代表作品:《吸附与吸附树脂》
人物生平
1918年8月24日,何炳林出生于广东省番禺县沙湾村(今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
1936年,毕业于广州市培正中学。
1938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
1942年6月,毕业后留校在杨石先教授的指导下做研究生,由于他为人正直,治学严谨,受到杨石先的赏识。
1943年,开始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因为他办事积极认真,被推选连任两年化学系秘书。
1946年,前往南开大学化学系任教。
1947年9月,与妻子陈茹玉一起赴美留学,进入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研究生院,在美国期间他一直关注着国内局势的变化。
1952年,毕业于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并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当时处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美国当局不允许他们回国,3月为生计进入美国纳尔哥化学公司,先研究农药及用于水处理的药物,后又改为研究离子交换树脂,他的才干和工作成绩受到公司的重视,被聘为高级研究员。
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政府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时,何炳林与十几位同学和朋友向国际上知名人士呼吁,配合了周总理在日内瓦与美国代表团的谈判,抗议美国阻挠他们回国。
1955年春,美国政府同意何炳林等人回国,由于当时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全面封锁、禁运政策,因此何炳林把平时搜集的大量科技资料化整为零,分期分批地寄给国内的亲友。他还买了一些回国后工作急需的仪器和化学试剂,装在一只破旧箱子里,顺利地通过检查。
1956年2月,回到中国后先到故乡广州,之后应恩师杨石先的邀请往南开大学任教,并从事有机化学、农药化学和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工作。并从事有机化学、农药化学和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工作。他仅用2年时间,即成功合成出当时世界上已有的全部离子交换树脂主要品种。
1958年,他建立了高分子教研室,主持该项目教研工作,并在国家和领导支持下,主持建立了南开大学高分子学科(为我国第一个高分子化学教研机构)。同年,他成功合成出“苯乙烯型强碱201树脂”,又以之成功从贫铀矿中提取出达光谱纯度的浓缩核燃料“铀—235”。为我国原子能国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此,国家二机部特资助了南开大学400万元,在他主持下建成了我国第一座专门生产离子交换树脂的南开大学化工厂,该厂产品专供国防建设对核燃料铀的急需。开创了我国自行研发的离子交换树脂工业。
1958年8月13日,毛主席来到南开大学视察了何炳林指导建立的离子交换树脂车间。1958-1959年,周总理先后两次亲临他的实验室了解离子交换树脂生产情况,并曾与他亲切交谈近一个小时,详细听取了他的介绍,对他的开拓奉献精神和取得的杰出成就给予了高度赞扬。主席和总理共三次莅临考察何炳林的发明创造,是因为离子交换树脂直接关系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时间表安排。领袖的关注,使何炳林的研发及生产进程更加稳步推进。
1959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
1964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何炳林的教学、科研工作停顿下来,被下放工厂协助指导工作。
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常委、化学部副主任,同年被评为全国劳模、天津市特等劳模。
1981年,兼任筹建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同年被评为天津市特等劳模。
1984年,将原化学系高分子教研室分成两个教研室和两个研究所,何炳林任高分子研究所所长。
1985年,国家教委指定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支援新建的青岛大学,6月,省委、省政府分别发文(鲁任34号、鲁任39号)任命何炳林兼任第一任青岛大学校长,并确定青岛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何炳林主持全面工作。
1986年,将他1958年创建的南开大学化工厂并到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实行所办厂,促进了化工厂的生产和高分子化学研究所的教学、科研的发展。
1988年,国防科工委才授予他“献身国防科学技术事业”荣誉证章,表彰他为原子弹的成功研发所作出的贡献。
2000年,82岁的何炳林以“高选择性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获得杜邦科技创新奖。
2006年,中国离子交换树脂行业诞生50周年,行业委员会特评出唯一一项终身成就奖授予何炳林。
2007年7月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89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与教学。早期研究领域为离子交换树脂与吸附树脂的合成、结构与性能。1958年第二机械工业部支持创建了南开大学化工厂,先后研制出几十种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包括从矿里提取原子弹原料铀的交换树脂,为我国核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78年后研究工作扩展到生物高分子,如利用反应性高分子拆分D,L-氨基酸、酶的固定化、药物控制释放、血液净化等。近年又在高分子负载金属催化方面开展了研究,成功地应用于催化氢化和氢甲酰化等反应。
1978年,参加了在加拿大召开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化学化工在工业中的作用”会议,他代表中国代表团发了言。通过与各方面的接触,促成了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与南开大学的友好合作关系。
1981年,去日本参加了中日高分子科学讨论会,在会上介绍了“中国离子交换树脂的发展”。
1982年,去美国参加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会议,恰巧一名瑞士人的论文题目与何炳林的报告题目(关于模拟酶的文章)相同,但在会上只让何炳林做了报告,说明了会议的组织者对中国的重视和对何炳林的尊重。
1983年,负责筹备和组织了在天津召开的第五届血液灌流与人工器官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宣读了6篇学术论文,受到国内外与会者的好评。此后又去苏联、美国、日本等国参加学术会议,宣读论文,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
1986年,赴苏联参加“血液灌流”会议,1987年,赴美国参加“生物材料”会议,1988年,赴日本参加“生物材料”会议。
何炳林除了经常被邀请出席国外组织的国际高分子科学学术讨论会外,他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曾分别与北京大学冯新德院士、武汉大学卓仁禧院士等,多次在国内举办“高分子医用材料”等国际会议。因而,他于1996年获日本“高分子科学学会国际合作”奖;而美国麻省大学OttoVogel教授在《PolymerNews》(高分子新闻2000年)中,更刊载了他的简历及详细报导了他的研究工作成绩。
何炳林等.离子交换剂的制备及其性能测定Ⅰ.Ⅱ.Ⅲ.化学学报,1958,24(1):36-41.1958,24(4):295-299.1959,25(6):360-365。
何炳林等.离子交换剂的制备及其性能测定Ⅵ.高强度多孔性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高分子通讯.1965,7(3):185-192。
何炳林等.离子交换剂的制备及其性能测定Ⅳ.多孔性高强度树脂.原子能科学技术,1964,5:515。
人才培养
1958年,何炳林创建了南开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教研室以来,他一直亲临教学第一线,先后讲授五门课程,编写并不断地补充、修改《高分子化学》讲义。
1982年以后,何炳林专心致力于研究生的培养。到1992年为止,他为国家培养了94名研究生,其中有18名博士研究生和2名博士后。何炳林毕生致力于高分子学科的教育工作,培养了600余名本科生、100余名硕士生、60余名博士生、15名博士后,此外还有进修的大学教师。
考虑到科学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何炳林在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上历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延伸到联合生产实际,特别重视相关学科的交叉相互渗透,将研究生学习的课程与毕业论文的选题扩展到与高分子化学有关的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方面。他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文革刚结束时就提出了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主张。他一直坚持招收一部分本学科以外的其它化学专业,和生物领域的生物化学、微生物,以及化学工程、医学医药、环境科学等优秀学生,让他们攻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位,又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和有成就的年轻博士讲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为国家培养了一批能够承担一些边缘科学技术工作的人才,以适应现代科技和国家建设对高级专业人才的渴求。
何炳林作为学术带头人,对科研人员在工作上的要求非常严格,而对他们的生活又特别关心。50年间,他指导科研人员并共同发表的科研论文已达880多篇,获得的奖励更多得难以统计,而每项奖金分配他都不超过其他主要研究人员。有的研究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他以自己分得的奖金给予他们补助。他的做法对周围的人是一个榜样,大家耳濡目染中都受到教育,渐而养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使高分子所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科研集体。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何炳林指导的高分子学科得到迅速发展。他倾注了莫大心血所创立的高分子教研室,教师人数从8人扩展至63人,并在此基础上,于1984年分成4个部分,即:高分子教研室,生物有机教研室,高分子研究所(何炳林自任所长),部分人加入分子生物研究所。1985年,高分子学科被评为博士点,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198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被批准建立为“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中国唯一的既是国家重点学科,又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何炳林以其渊博的学识、崇高的师德培育和吸引了一批杰出的年轻人献身于中国化学事业,形成了倍受国内外关注的高分子学科团队。
何炳林以南开大学为试点,积极主张和推行“教学、科研与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新体系”,大力开展应用和开发,促进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其中一位博士生在论文中提出了氢键吸附概念,并在银杏叶中提取活性物质加以开发利用,经他的参与研究、大力扶持和引导,使该项成果顺利投产,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89年,获得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建立教学与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新体系”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3年,获得天津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何炳林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认识了与陈茹玉(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46年,两人结婚,结婚礼堂选在昆明城里的锡安圣堂。婚后两人育有三个儿子,长子何振民、次子何振墀、三子何振宇。
人物评价
何炳林是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1988年英国高分子化学家戴维·谢灵顿(DavidC.Sherrington)访问南开大学时赞誉)
何炳林长期致力于中国高分子化学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学术创新工作。他注重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引进,创建的南开大学高分子学科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并建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科学研究为经济建设服务,研究成果对国家直接和间接贡献逾30亿元。(南开大学评)
何炳林在南开大学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专门生产离子交换树脂的化工厂,其主要产品用于国防工业提取国家急需的核燃料-铀,为中国原子能事业发展和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做出了重大贡献。(宝鸡市科学技术协会评)
人物影响
2005年,何炳林、陈茹玉院士共同捐出40万元积蓄,分别在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和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设立了“何炳林奖学金”、“陈茹玉奖学金”,用以资助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南开学子。
后世影响
2008年9月22日,何炳林纪念塑像在他工作的高分子研究所蒙民伟楼落成。塑像为青铜铸造,高1.08米,基座高1.40米,由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李军教授创作完成。
2012年元旦期间,为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发的幕后功臣,缅怀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专家、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南开大学高分子所创始人何炳林先生,何炳林院士纪念馆在他出生、成长的广东省番禺市沙湾镇开放。何炳林院士纪念铜像通体青铜塑造、高1.08米,为何先生半身像铜像,底座书“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何炳林”字样。

阅读全文

与离子交换树脂发明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泳超滤膜损坏 浏览:389
污水处理厂爆气池 浏览:365
网络污水处理什么意思 浏览:265
污水管接入归谁管 浏览:620
琥珀净水器多少钱一克 浏览:982
如何更换中效袋式过滤器 浏览:208
观澜饮水机多少钱一台 浏览:307
本田crv怎么更换空调滤芯图解 浏览:556
山东农村污水治理规划编制大纲 浏览:388
鱼缸过滤槽绿萝怎么养 浏览:709
污水井如何做 浏览:823
亚洲龙汽车空调滤芯怎么换 浏览:350
茶水炉除垢 浏览:207
龟池一定要过滤吗 浏览:522
水垢多会导致热水器不加热吗 浏览:130
城市污水运行与管理 浏览:879
工艺树脂成都哪里有卖 浏览:135
污水岗位冬天如何防冻 浏览:730
小米水龙头净水器和云米哪个好 浏览:264
纳滤反渗透去除 浏览: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