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污水处理中回流与曝气的配合

污水处理中回流与曝气的配合

发布时间:2020-12-15 05:46:36

污水处理中如曝气池已出现污泥膨胀,这时沉淀池的污泥能回流吗这里面也长线性菌了呀

按你的描述,很有可能是因为负荷过低引起的污泥膨胀,那些线性菌很有可能是丝状菌。
可以回流,不回流污泥曝气池里的污泥岂不是越来越低?
对策:减少曝气量,加大污泥回流。

㈡ 污水处理过程中如何确定回流比和曝气量

自己算啊,回流流量/进水瞬时样得出来的结果就是你想要的了,-曝气量要根据DO和出水氨氮来控制的,而没有确定的曝气量!

亲:请采纳!有问题可以追问。

㈢ 污水处理调试的方案怎么写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污水处理站工艺调试方案 污水处理站工艺调试的目的在于及时修理和改正工程缺陷和错误,确保处理站达到设计功能。在调试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离不开机电设备、自控仪表、化验分析等相关专业的配合,因此调试实际是设备、自控、工艺实现联动的过程。 工艺调试是污水站投产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现并解决设备、设施、控制、工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使污水站投入正常运行;二是实现工艺设计目标,即出水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三是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量和水质的各项控制参数,在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运行成本。 一、调试内容及目的 调试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 单机试运,包括各种设备安装后的单机运转和各处理单元构筑物的试水,以便检查水工构筑物的水位和高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第二,对整个工艺系统进行设计水量的清水联动,打通工艺流程,考察设备在清水流动下的运行情况,检验部分自控仪表和连接各个工艺的管道,阀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第三,带负荷试车,检验各处理单元的处理效果,解决影响连续运行的各种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活性污泥培养,主要是积累处理所需微生物的量)打好基础,如若已有污泥,则主要工作为污泥的驯化; 第四,活性污泥驯化,其目的是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淘汰无用的微生物,这是保证工艺有良好出水指标的关键; 第五,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工艺控制参数,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能耗,并编制工艺控制规程,以指导今后的运行(规程已编好)。 二、调试方法 (一)准备工作 1.人员准备: a.工艺、化验、设备、自控、仪表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各一人。 b.接受过培训的各岗位人员到位,人数视岗位设置和可以进行轮班而定。 c.仪器设备: 1600倍显微镜 1台; DO、 pH、温度快速测定仪 1台; 采样器 1个; 100ml量筒 2个; 玻璃棒 2支; 500ml烧杯 2个 试管刷 1个; 移液管10ml、2ml 各1个 ; 吸球 1个; pH广泛试纸 2包; 定时钟: 1个; 弹簧秤 1个 (如现场监测COD Mn 需另加: 250ml锥形瓶 3个; 50ml酸式滴定管 2个; 1000ml棕色容量瓶 3个; 1+3硫酸 200ml; 沸水浴装置 1套 ; 0.01mol/L KMnO 4 标液1000ml; 0.01mol/L Na 2 C 2 O 4 标液1000ml;) (如有物化处理单元,仅需增加相应混、絮凝剂即可。) d . 化验人员配备: 2人。 1人晚上操作,1人化验兼白天操作。 3 、 处理单元试压、试漏;管道系统通水、通气。 4 、 测定原水水质(COD Cr 、BOD 5 、N、P、pH、SS、水温)水量,制定调试方案。 5.其他准备工作: a.收集工艺设计图及设计说明、自控、仪表和设备说明书等相关资料。 b.检查化验室仪器、器皿、药品等是否齐全,以便开展水质分析。 c.检查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尺寸、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管道及构筑物中有无堵塞物。 d.检查总供电及各设备供电是否正常。 e.检查设备能否正常开机,各种闸阀能否正常开启和关闭。 f.检查仪表及控制系统是否正常。 g.检查维修、维护工具是否齐全,常用易损件有无准备。 h.购置絮凝剂。 (二)带负荷试车(单机试清水,和系统的清水联动详细步骤同下) 开启水处理设施、管道中所有阀门和闸阀,启动进水泵送水,根据各构筑物进水情况,沿工艺流程适时启动其他设备。在此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检查进线总电流是否符合要求,变配电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各种设备工作情况是否正常以及能否满足设计要求,仪器仪表工作是否正常,自控系统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第二、用容积法校核进出水、回流以及剩余污泥流量计计量是否准确,校核各种仪表,检测进水水质,测量流速,测量并记录设备的电压、电流、功率和转速。 第三、及时解决试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第四、编制设备操作规程(已编好)。 (三)活性污泥培养(或者购买现有污水厂的污泥) (四)活性污泥驯化 SBR 工艺调试(同 ICEASE 的污泥驯化) 1 、 SBR 工艺简介 该工艺是通过程序化控制充水、反应、沉淀、排水排泥和闲置5个阶段(ICEASE无闲置阶段),实现对废水的生化处理。SBR反应器可分为限制曝气、非限制曝气和半限制曝气3种。限制曝气是污水进入曝气池只作混和而不作曝气;非限制曝气是边进水边曝气;半限制曝气是污水进入的中期开始曝气,在反应阶段,可以始终曝气,为了生物脱氮,也可以曝气后搅拌,或者曝气、搅拌交替进行;其剩余污泥可以在闲置阶段排放,也可在进水阶段或反应阶段后期排放。 2 、调试方案的制定 SBR反应器运行方式应根据废水的性质确定,易降解的有机废水宜采用限制曝气进水方式,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宜采用非限制进水方式。其周期各工序的时间控制与最终处理指标要求有关。如:若处理中仅考虑COD Cr 和BOD 5 的处理效果,曝气时间可适当减少,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若考虑N、P的去除,曝气时间至少需4小时;以处理工业废水及有毒有害废水为目标的运行方式建议采用短时间的搅拌加上长时间的曝气。 不同的污水处理工程其调试方案及操作步骤各不相同,以济源皮毛厂生产废水治理工程为例说明如下: 1 、接种:(已有菌种) 根据反应器有效容积及污泥浓度(一般3—4g/l)计算所需接种污泥总量。SBR池有效池容为:7×4×4=112m 3 。以每池容按100m 3 ,接种污泥含水率为97%计,需外拉污泥量为20--26 m 3 ,每池接种10--13 m 3 。 具体情况为将外拉污泥量平均放入 ICEASE 反应池中。 2 、驯化、启动: a 、 配料: 在调节池(有效池容为:12.0×4.0×3.5m=168m 3 按施工时准确尺寸)中进行。因原污水中含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按原污水∶稀释水=1∶4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33.6 m 3 ,加入稀释水134.4m 3 。根据该污水水质情况,配好的料液其营养可能不够,需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一般要求配制好的料液其COD Cr =1500—2000mg/l,pH=6—9 , SS≤200mg/l 温度:10--35℃),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 b 、进料运行 :料配好搅拌半小时后即可直接往SBR反应器中进料,每个SBR池进料150m 3 进料1小时后开始连续曝气约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以接种污泥恢复活性为准)。 c 、排水: 当污泥恢复活性,停止曝气,,静沉1.0---1.5小时。放出上清液,约50---60m 3 。 d 、 重复上述a、b、c步骤。换料间隙为1天1次。 e 、 当污泥活性明显增强,沉降性能良好,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菌胶团和纤毛类原生动物,如种虫、等枝虫、盖纤虫等,SV=10---30%时,表明污泥已经成熟,强制驯化期基本结束。 f 、注意事项: 在曝气过程中,每天至少测2次溶解氧、pH、污泥沉降比;记录测量数据。一般正常指标为:DO=1—2mg/l pH=6---9 SV=10---30% 。 污泥沉降比( SV )是指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进 1000ml 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沉淀 30 分钟后,则沉淀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为污泥沉降比( % ),又称污泥沉降体积( SV30 )以 mL/L 表示。 因为污泥沉降 30 分钟后,一般可达到或接近最大密度,所以普遍以此时间作为该指标测定的标准时间。也可以 15 分钟为准( SV15 )。 g 、 此强制驯化阶段大约需时5—7天。 3 、调试运行: 当污泥恢复活性、强制驯化完成以后即可进入驯化试运行阶段。此阶段不但要培养出适当的菌种,还要确定活性污泥系统的最佳运行条件。 第一阶段: A 、配料 :在调节池(按施工时准确尺寸)中进行。按原污水∶稀释水=1∶3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42 m 3 ,加入稀释水126 m 3 。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 Cr 、pH、水温、SS)。 B 、 强制驯化完成后,停止曝气,静沉记录,根据固液分离情况决定静沉时间(一般为0.5---1.0小时),记录静沉时间。 C 、 排出上清液约40---50m 3 。取上清液100ml放入锥形瓶中,以备监测COD值所用。 D 、进料运行: 将配好的料液以10m 3 /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80m 3 /池,两个池子交替运行。先按2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4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连续曝气4小时,停曝气1.0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1.0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80m 3 ,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ICEASE无需闲置)。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10--35℃。 E 、 按以上A、B、C、D四步骤重复操作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及生长情况,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 Cr 、pH、SS),做好记录。 第二阶段: 可根据第一阶段调试情况调整运行周期如下,也可按上阶段周期运行,这主要根据处理后水质情况及污泥性能而定。 A 、配料 :在调节池(按施工时准确尺寸)中进行。按原污水∶稀释水=1∶2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56 m 3 ,加入稀释水112 m 3 。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也可不加。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 Cr 、PH、水温、SS)。 B 、进料运行: 将配好的料液以10m 3 /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80m 3 /池,两个池子交替运行。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80m 3 ,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ICEASE无需闲置)。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 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10--35℃。 C 、 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 Cr 、PH、SS),做好记录。 第三阶段: A 、配料: 在调节池(按施工时准确尺寸)中进行。按原污水∶稀释水=1∶1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84 m 3 ,加入稀释水84 m 3 。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 Cr 、pH、水温、SS)。 B 、进料运行: 将配好的料液以10m 3 /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80m 3 /池,两个池子交替运行。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80m 3 ,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ICEASE无需闲置)。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10--35℃。 C 、 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 Cr 、pH、SS),做好记录。 第四阶段: A 、配料: 在调节池中进行。直接进入原生产污水,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也可不加。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 Cr 、pH、水温、SS)。 B 、进料运行: 将配好的料液以10m 3 /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80m 3 /池,先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80m 3 ,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ICEASE无需闲置)。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10--35℃。 C 、 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三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 Cr 、pH、SS),做好记录。 第五阶段: 根据以上四阶段调试情况记录,寻找最佳菌群的生存条件,选择最佳运行周期,最佳的运行方式,完成调试。 A 、配料: 在调节池中进行。直接进入生产水,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 Cr 、PH、水温、SS)。 B 、进料运行: 按选择好的最佳运行周期及运行模式运行。控制曝气及停滞时间,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10--35℃。 C 、 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 Cr 、pH、SS),做好记录。若出水COD Cr 在300mg/l左右,污泥处于稳定增长状态,SV=30%左右,即可认为调试结束。进入正式全负荷运行阶段。 4 、注意事项: a 、 为了顺利完成调试工作,一定要保证此阶段SBR反应器运行条件的稳定,避免进水浓度、悬浮物、酸碱度的较大波动,而给SBR反应器造成较大的冲击负荷,导致污泥恶化。 b 、 运行过程中,每运行周期一定要至少测量一次DO、pH、SV水质指标。改变污染物浓度前、后一定要监测反应器中及要进入反应器的水质的全套指标,重点COD Cr 、SS、PH ,保证反应器中污泥负荷的合理性。 c 、 每次改变污水加入量的初期一定要注意观察污泥性状,及记录其适应时间,为下次污水加入量的改变提供参考依据。 d 、 当污泥SV%≥30时,要少量排泥,每次排泥水量大约为10---15m 3 。 驯化的目的是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淘汰无用的微生物,对于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处理工艺,通过驯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群。具体做法是首先保持工艺的正常运转,然后,严格控制工艺控制参数,DO在厌氧池控制在0.1mg/l以下,在缺氧池控制在0.5mg/l以下,在好氧池控制在2-3mg/l,好氧池曝气时间不小于5小时,外回流比50%~100%,内回流比200%~300%,并且,每天排除日产泥量30%~50%的剩余污泥。在此过程中,每天测试进出水水质指标,直到出水各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五)工艺控制参数的确定 设计中的工艺控制参数是在预测的水量、水质条件下确定的,而实际投入运行时的污水站其水量水质往往与设计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水量水质情况来来确定合适的工艺控制参数,以保证运行的正常进行和使出水水质达标的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 1.工艺参数内容: 需确定的重要工艺参数有进水泵房的控制水位、生物池溶解氧DO及氧化还原电位ORP、污泥回流比R、污泥浓度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数SVI、污泥龄SRT、剩余污泥排放周期及日排放量、二沉池泥面高度等,其中影响能耗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进水水位的高低和污泥浓度MLVSS的大小,影响脱氮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溶解氧DO和污泥龄SRT。 a. 污泥回流比:曝气池中回流污泥的流量与进水流量的比值。 b. 污泥浓度:单位体积污泥含有的干固体重量,或干固体占污泥重量的百分比。 c. 用重量法测定,以 g / L 或 mg / L 表示。该指标也称为悬浮物浓度( MLSS )。 d. 污泥指数 SVI :( 1 )污泥体积指数( SVI ) 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静置 30min 后,每克是悬浮固体所占的体积( mL )称为污泥体积指数( SVI ),其值按下式计算: 例如:某曝气池污泥沉降比 SV=30%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为 X=3000mg/l ,则 SVI=30x10000/3000=100 e. 污泥龄 : 就是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数量的比 θc 。单位:日。(一般 3 到 10d ) 2.确定方法: 进水泵房水位在保证进水系统不溢流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在高水位运行。生物池DO及ORP根据厌氧池放磷情况、缺氧池反硝化情况、好氧池吸磷和硝化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厌氧池的DO小于0.1mg/l,缺氧池的DO小于0.5mg/l,好氧池的DO控制在2~3mg/l之间,厌氧池ORP(氧化还原电位,PH计中的MV档测的是氧化还原电位)小于-250mv,缺氧池ORP在-100mv左右,好氧池ORP大于40mv。回流比R的大小应根据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和磷的释放来确定,一般情况下80%左右较合适。污泥浓度MLVSS通过污泥负荷来确定,脱氮除磷工艺的污泥负荷一般在0.12kgBOD5/(kgMLVSS*d)左右较合适。污泥龄SRT要考虑设计水质的要求,对脱氮除磷工艺而言,其一般控制在8天左右。 (六)工艺控制规程: 工艺控制规程主要是用来指导生产运行的,是工艺运行的主要依据,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各构筑物的基本情况;第二,各构筑物运行控制参数;第三,设施设备运行方式;第四,工艺调整方法;第五,处理设施维护维修方式。工艺控制规程应在工艺参数确定后编制。 (七)调试中的其他工作: 污水厂要正确运行,还应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其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运行记录、设备设施档案等,在调试过程中可分步完成上述工作。 三、应注意的问题 1.通过前对所有设施、管道及水下设备进行检查,彻底清理所有杂物,以避免通水后管道、设备堵塞和维修水下设备影响调试的顺利进行。通水后进行水下设施设备的维护困难相当大,主要是因为维修需将水池放空,而水池的容积小则几千个立方,大则上万立方,放空一次相当费时费工,特别是有活性污泥后,水往哪放本身就是个问题,放出去会发生污染事故,放到别的池子往往又装不下。因此,在通水前一定要认真检查、清理。 2.对进水水质严格进行监控,尤其是pH,超过要求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否则会使培菌工作前功尽弃。 3.培菌初期,曝气池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严重时会堆积两三米高,污染走道和现场仪器仪表,这一问题是培菌初期的必然现象,只要控制好溶解氧和采取适当的消泡措施就可以解决。(无培菌阶段无需担心) 4.自来水水量和压力大小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在调试过程中,化验室和污泥脱水的一些仪器、设备对水量和水压有严格的要求,若达不到要求,这些仪器、设备将无法使用。污水厂一般远离城市,处于自来水的管网末梢,水量水压通常很小,因此,应设置一定的装置以提高水量水压。 四、建议: 工艺调试是关系到污水处理站能否正常运行及效益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工作,它有技术性强、难度高等特点,需要具备污水处理知识和长期运行经验的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来实施,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将工艺调试列入项目,并安排足够的资金,以保证调试工作的有效开展。 安排表 ( PS :具体操作必须详细阅读方案) 强制驯化 5-7 天 原污水与稀释水比例为1 :4 进料1h 后连续曝气3-4 天 试运行第一阶段 3-4 天 原污水与稀释水比例为1 :3 进料1h 后 曝气4h 停曝0.5h 曝气4h 停曝1h 曝气3h 停曝0.5h 曝气3h 停曝1h 曝气2h 停曝0.5-1h (排水) 第二阶段 3-4 天 原污水与稀释水比例为1 :2 进料1h 后 曝气3h 停曝0.5h 曝气3h 停曝0.5h 曝气2h 停曝0.5-1h (排水) 第三阶段 3-4 天 原污水与稀释水比例为1 :1 同第二阶段 第四阶段 3 天 进水全为原污水 同第二阶段 第五阶段 3-4 天 调试完成,获得最佳运行参数 (按控制程序进行)
满意请采纳

㈣ 污水处理曝气池的回流比怎么计算

有4种回流比的控制方式,根据你自己的需要选择一项
1、按照二沉池的泥位调节回流专比
2、按属照沉降比调节回流比或回流量
3、依据 污泥沉降曲线调节回流比
4、按照回流污泥及混合液的浓度调节回流比
个人觉得设计没有重大缺陷的污水厂前期可按照设计院设计的回流比进行调节,随后逐步的根据自己的工况需要,如进出水水质、微生物数量活性、污泥龄等参数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回流比

㈤ 污水处理曝气池的回流比怎么计算

有4种回流比来的控制方式,根源据你自己的需要选择一项
1、按照二沉池的泥位调节回流比
2、按照沉降比调节回流比或回流量
3、依据
污泥沉降曲线调节回流比
4、按照回流污泥及混合液的浓度调节回流比
个人觉得设计没有重大缺陷的污水厂前期可按照设计院设计的回流比进行调节,随后逐步的根据自己的工况需要,如进出水水质、微生物数量活性、污泥龄等参数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回流比

㈥ 污水处理中什么中硝化和反硝化

本发明污水处理硝化/反硝化工艺,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采用缺氧池中反硝化液作为好氧池射流曝气工作液(好氧池原射流曝气动力泵,只是抽取为缺氧池水),使得好氧池中液位由于外来补充液位获得提升,同时缺氧池液位下降产生液位差(例如形成50-80cm液位差),从而可以形成无动力溢流回流,省略了现有技术回流动力例如回流泵、气提装置等,节省了回流能耗,并且射流曝气本身需射流泵,也基本不增加动力(只用射流泵达到射流曝气与硝化液回流功能)。同时,缺氧池相对好氧池低的DO,低DO反硝化液作为射流曝气射流工作液,明显提高了曝气氧溶入量,因而提高了曝气充氧转移效率,经测试可以提高氧转移效率20-30%,从而可以减少20-30%曝气供风量,降低了射流曝气供风风机能耗,加节约回流提升能耗,此段总能耗可以节省10-20%。再就是,运行时好氧池水位提高,还可使得后续处理单元池液位可以同步提高(例如50-80cm),以及使最终出水液位也提高50-80cm设计,不仅减少了因自流需要降低池深工程建设费用,可以节省池下挖的土建池投资10-20%,而且还降低了污水提升能耗。由此改变回流方式(确切说是改变了好氧池射流曝气射流工作液来源),实现一改新增三功能的技术效果。本发明改进的污水处理硝化/反硝化工艺,是对现有射流曝气方式生物脱氮硝化液回流方式的重大改进,可以用于所有带硝化/反硝化工艺段的污水处理工艺。好氧射流曝气射流工作液采用缺氧池反硝化液,以及可以设计好氧池液位高于缺氧池液位二大特征,区别于现有技术,构成本发明改进重要识别特征及核心。
以下结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射流曝气A/O工艺),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实质,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并不代表本发明构思下全部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总的技术方案限定,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不偏离本发明构思的非实质性增加和/或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本发明保护范围。

㈦ 污水处理厂氧化沟曝气起什么作用

氧化沟曝气这是污水处理的一种工艺。氧化沟(Oxidation Ditch)是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型,所以它在水力流态上不同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它是一种首尾相连的循环流曝气沟渠,又称循环曝气池。
氧化沟又名氧化渠,因其构筑物呈封闭的环形沟渠而得名。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其本质上属于延时曝气系统。
氧化沟利用连续环式反应池(Cintinuous Loop Reator,简称CLR)作生物反应池,混合液在该反应池中一条闭合曝气渠道进行连续循环,氧化沟通常在延时曝气条件下使用。氧化沟使用一种带方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向反应池中的物质传递水平速度,从而使被搅动的液体在闭合式渠道中循环。
污水处理厂氧化沟曝气水力学特征和工作特性:
1) 氧化沟结合推流和完全混合的特点,有利于克服短流和提高缓冲能力,通常在氧化沟曝气区上游安排入流,在入流点的再上游点安排出流。
2) 氧化沟具有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特别适用于硝化-反硝化生物处理工艺。
3) 氧化沟沟内功率密度的不均匀配备,有利于氧的传质,液体混合和污泥絮凝。
4) 氧化沟的整体功率密度较低,可节约能源。
氧化沟 - 缺陷:
1、污泥膨胀问题
2、 泡沫问题
3、污泥上浮问题
4、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
5、导致有较多的大肠杆菌散发到空气中,引发了毒黄瓜的事件。
6、对于BOD较小的水质完全没有处理能力。
拓展阅读:污水处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㈧ 污水处理曝气池活性污泥的浓度是多少

2.1、传统活性污泥法
传统活性污泥法也可以被称之为普通活性污泥法,其是在污水处理事业中应用最早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并一直沿用至今,主体工艺有曝气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对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技术,由于其理论发展较早,工艺较为成熟,管理方便,易于操作,运行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偏好,对BOD5的去除率达90%以上,为前期的污水处理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对水质、水量适宜性较差,曝气池容积偏大、投资偏高,且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不佳,在城市化的过程,水质进一步恶化,城市环保要求对出水水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传统活性污泥法很难适应今后的步伐,因而在现今的水厂建设中,传统活性污泥法已不使用。
2.2、逐步曝气法
逐步曝气法是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的第2个缺点所做的改进。废水不是集中在池首进水,而是沿池长分段多点进水,这样使有机物负荷分配较均匀,从而均化了需氧量;另外逐步曝气法的活性污泥浓度沿池长逐步降低,前段高于平均浓度,后段低于平均浓度,曝气池出流液所含活性污泥浓度是较低的,这样二沉池的运行也较为有利。逐步曝气法可以提高空气的利用率和曝气池的工作能力,改善二沉池的工作情况,在运行上也较灵活。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曝气池容积可缩小30%左右,BOD去除率可达90%。
2.3、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又称接触稳定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的第一个阶段一吸附作用。吸附再生法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其曝气池池型是相同的。都是推流式,但它有2点不同之处:一是废水的吸附和污泥的氧化分解代谢是分别在2个池子或1个池子的2个部分进行的,二沉池设在两者之间;二是污泥回流量大,回流一般为50%~100%,因此,曝气池中污泥的平均浓度大,这样可以吸附更多的污染物质。
2.4、完全混合法
完全混合法的流程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同,它是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的2种缺点所作的改进。它的区别在于:混合池在曝气池中充分混合循环,回流污泥与人流污泥废水进入曝气池中立即与原来的混合液充分混合。其特点是:曝气池中各点水质基本相同,即废水有机物浓度的活性污泥浓度各点几乎一致,因此,池中各部分的工作情况也差不多完全一样。这样完全混合法曝气池中各部位需氧量均匀,不存在氧气的浪费。
2.5、延时曝气法
又称完全氧化法,其特点是曝气时间长,使所有的污泥都由微生物内源呼吸氧化,即在理论上使净增污泥量为零。延时曝气法所用曝气时间较长,动力费用高;曝气池容积大,污泥龄长,基建费用也较高。延时曝气法一般不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而主要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或者出水要求高、污泥又不便于处理的工业有机废水。目前使用的氧化沟处理技术实际上是延时曝气法的一种。

㈨ 技术求助:污水处理中污泥回流比一般是多少

污水处来理中污泥回流比是指曝源气池中回流污泥的流量与进水流量的比值。
一般用百分数表示,符号为R。
计算公式为:
①回流污泥量Qr=污泥回流比R*污水流量Q
②R·Q·Xr = (R·Q + Q)·X
式中:
Xr——回流污泥的悬浮固体浓度,mg/L。
R——污泥回流比。
X——混合液污泥浓度,mg/L。
Q——污水流量

泥回流比与污水水质、污水处理工艺均有关系。对于生活污水,采用推流曝气、阶段曝气时回流比约为25%~75%;采用合建式完全混合曝气,回流比为10%~400%;采用A/O工艺进行脱氮处理,回流比为50%~100%;采用A/O工艺除磷,回流比为40%~100%;采用A/O工艺同步脱氮除磷,回流比20%~100%;采用延时氧化沟,回流比75%~150%。对于石化类污水,采用氧化沟、A/O工艺、推流式曝气时,回流比为50%~100%。

㈩ 污水处理曝气后,总氮含量提高怎么回事

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氮磷超标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脱氮除磷工艺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当中,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水氮磷含量超标的情况常常困扰着水厂的工作人员。因此,厘清脱氮除磷工艺的重要参数并加以控制,能够很好的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出水氮磷含量达标。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对策分析

1概述

近年来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已发生变化,从常规二级处理逐渐变为重视脱氮除磷的深度处理上来。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工艺复杂性及参数的变化性,导致常常出水氮磷含量超标,影响着水厂的运行。因此,厘清脱氮除磷工艺的重要参数并加以控制,能够很好的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污水氮含量超标原因及控制方法

2.1氨氮超标

2.1.1污泥负荷与污泥龄

生物硝化属低负荷工艺,F/M一般在0.05~0.15kgBOD/kgMLVSS?d。负荷越低,硝化进行得越充分,NH3-N向NO3--N转化的效率就越高。与低负荷相对应,生物硝化系统的SRT一般较长,因为硝化细菌世代周期较长,若生物系统的污泥停留时间过短,污泥浓度较低时,硝化细菌就培养不起来,也就得不到硝化效果。SRT控制在多少,取决于温度等因素。对于以脱氮为主要目的生物系统,通常SRT可取11~23d。

2.1.2回流比与水力停留时间

生物硝化系统的回流比一般较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大,主要是因为生物硝化系统的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已含有大量的硝酸盐,若回流比太小,活性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就较长,容易产生反硝化,导致污泥上浮。通常回流比控制在50~100%。生物硝化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也较活性污泥工艺长,至少应在8h以上。这主要是因为硝化速率较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低得多,因而需要更长的反应时间。

2.1.3BOD5/TKN

BOD5/TKN越大,活性污泥中硝化细菌所占的比例越小,硝化速率就越小,在同样运行条件下硝化效率就越低;反之,BOD5/TKN越小,硝化效率越高。很多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实践发现,BOD5/TKN值最佳范围为2~3左右。

2.1.4溶解氧

硝化细菌为专性好氧菌,无氧时即停止生命活动,且硝化细菌的摄氧速率较分解有机物的细菌低得多,如果不保持充足的氧量,硝化细菌将“争夺”不到所需要的氧。因此,需保持生物池好氧区的溶解氧在2mg/L以上,特殊情况下溶解氧含量还需提高。

2.1.5温度与pH

硝化细菌对温度的变化也很敏感,当污水温度低于15℃时,硝化速率会明显下降,当污水温度低于5℃时,其生理活动会完全停止。因此,冬季时污水处理厂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氨氮超标的现象较为明显。硝化细菌对pH反应很敏感,在pH为8~9的范围内,其生物活性最强,当pH<6.0或>9.6时,硝化菌的生物活性将受到抑制并趋于停止。因此,应尽量控制生物硝化系统的混合液pH大于7.0。

2.2 总氮超标

2.2.1污泥负荷与污泥龄

由于生物硝化是生物反硝化的前提,只有良好的硝化,才能获得高效而稳定的的反硝化。因而,脱氮系统也必须采用低负荷或超低负荷,并采用高污泥龄。

2.2.2内、外回流比

生物反硝化系统外回流比较单纯生物硝化系统要小些,这主要是入流污水中氮绝大部分已被脱去,二沉池中NO3--N浓度不高。另一方面,反硝化系统污泥沉速较快,在保证要求回流污泥浓度的前提下,可以降低回流比,以便延长污水在曝气池内的停留时间。运行良好的污水处理厂,外回流比可控制在50%以下。而内回流比一般控制在300~500%之间。

2.2.3缺氧区溶解氧

对反硝化来说,希望DO尽量低,最好是零,这样反硝化细菌可以“全力”进行反硝化,提高脱氮效率。但从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营情况来看,要把缺氧区的DO控制在0.5mg/L以下,还是有困难的,因此也就影响了生物反硝化的过程,进而影响出水总氮指标。

2.2.4BOD5/TKN

反硝化细菌是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进行反硝化脱氮的,所以进入缺氧区的污水中必须有充足的有机物,才能保证反硝化的顺利进行。由于目前许多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滞后,进厂BOD5低于设计值,而氮、磷等指标则相当于或高于设计值,使得进水碳源无法满足反硝化对碳源的需求,也导致了出水总氮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

2.2.5温度与pH

反硝化细菌对温度变化虽不如硝化细菌那么敏感,但反硝化效果也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反硝化速率越高,在30~35℃时,反硝化速率增至最大。当低于15℃时,反硝化速率将明显降低,至5℃时,反硝化将趋于停止。反硝化细菌对pH变化不如硝化细菌敏感,在pH为6~9的范围内,均能进行正常的生理代谢,但生物反硝化的最佳pH范围为6.5~8.0。

3 污水生物除磷总磷超标原因及对策

3.1 污泥负荷与污泥龄

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是一种高F/M低SRT系统。当F/M较高,SRT较低时,剩余污泥排放量也就较多。因而,在污泥含磷量一定的条件下,除磷量也就越多,除磷效果越好。对于以除磷为主要目的生物系统,通常F/M为0.4~0.7kgBOD5/kgMLSS•d,SRT为较大,选择价廉,易得的填料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子。

3.2 填料的种类

生物滴滤常用的填料都是一些惰性材料。从天然的卵石、粗碎石、木炭到人工合成的陶粒、陶瓷、聚丙烯小球、塑料、不锈钢、APC微粒、炭素纤维、海绵等品种繁多。目前应用于生物滴滤塔中的填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3.2.1 陶粒

陶粒是由人工用粘土烧制而成,其形状是不规则的球形实体,内部或外部有大量微小的孔隙,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隙率高吸附性大,造价低,但气阻大,容易形成壁流,填料的中央易产生厌氧区。

3.2.2 拉西环

常用的拉西环为外径与高度相等的圆环,在强度允许的条件下,壁厚应尽量薄,以提高空隙率及降低堆积密度。为了增加强度可以在环内增加隔板形成θ环和十字格环,其优点是,形状简单易成型,但与其它填料相比,气体阻力大,通量小,沟流、壁流严重。

3.2.3 鲍尔环

在普通拉西环侧壁上开有两排方形窗孔,开孔时只断开四边形中的三条边,另一边保留,使被切开的环壁呈舌状穹入环内,这些舌片在环中心几乎对接起来,这样可以使气、液进入环内,使气体阻力大为降低,液体分布可以改善,但与拉西环一样,具有比表面积小,空隙率低,不易挂膜等缺点。

3.2.4 阶梯环

环高是直径的5/8,且一端向外翻喇叭口,这种填料孔隙率大,而且填料个体之间呈点接触,可以使液膜不断更新,具有压降小,传质效率高等特点。具体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3.2.5 塑料多孔球形填料

该填料的外部轮廓为球形,由纵横交错的几个大小不等的圆或半圆形成球,中间有填充物,以增加比表面积有利于挂膜,特点是质轻,强度大,不易老化,并且比表面积和空隙率容易协调,水流、气流通畅。

3.2.6 活性炭

该填料是一种新型开发填料,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对臭气有很大的吸附量,对微生物也极易固定,但造价昂贵,气阻大且易发生堵塞。

除上述填料外,还有以固定化生物颗粒作填料作为脱臭填料。也有将粉末活性炭熔到PVA粒子表面,作为生物填充塔的填料,将去除不同臭气的微生物分到不同的区域,最大限度发挥了每一类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这一处理系统可以很好的满足对住宅区内的臭味控制。

阅读全文

与污水处理中回流与曝气的配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减压蒸馏时必须 浏览:95
太阳能热水器时间久了有水垢吗 浏览:230
超滤膜滤芯干化 浏览:81
废水水质ph值多少为好 浏览:980
排放废水锰超标会有什么责任 浏览:718
污水中toc怎么测 浏览:619
响水处理违章地址 浏览:139
台湾反渗透法草案 浏览:394
提升泵启停 浏览:245
净水器废水阀修理 浏览:573
安装污水管的工程量计算公式 浏览:421
光固化树脂性能 浏览:949
净化器的噪音怎么办 浏览:497
比较准确的污水测试盒 浏览:661
300污水流量计 浏览:854
宁波新开源净水器多少钱 浏览:191
污水处理两部制水价 浏览:755
净水机和净化器的区别是什么 浏览:950
淋浴房的玻璃水垢怎么清除 浏览:212
三星挂式空调过滤网怎样清洗 浏览: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