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处理问题
根据《GB T13909-92海洋调查规范》粒度分析部分规定,粒径范围在0.004mm以下的都叫做粘土,其专中0.001-0.004mm范围为粗粘土,小于属0.001为细粘土。
测定方法为筛析法和沉析法。
粘土可以产生絮凝效果,但是为什么不用絮凝剂呢?粘土的絮凝效果肯定不如絮凝剂。
② 污水处理矾花是什么
其实你的问题已复经把答案制说都很明白了.
所谓矾花就是明矾水解之后将水中杂质吸附成絮状物,经搅拌后絮凝成团.
处理后的细小颗粒由于重量较轻不能在水中有效的沉淀,难以和清水分离,所以才加多一个工序,将细小颗粒絮凝为大的,易于沉淀的矾花,这样只要取上层清水,就达到分离水中杂质的效果.
③ 斜管沉淀池出水中矾花溢出的原因有哪些
斜管沉淀池具有占地少、造价低、沉淀效率高等特点,被中小型水厂广泛使用。
但由于其自身结构的局限性,在运行中常存在一些问题,如矾花上浮、积泥堵塞、红虫爆发等。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现场操作人员究竟该怎么做?才能快速找到问题根源,并给予精准打击。
斜管沉淀池积泥问题
一、积泥现象形成原因
1、原水的变化引起沉淀物增多
造成进厂的原水浊度增高;另外由于近几年原水水质不断恶化,除不断更换净水剂外,投药量也有所增大,从而造成沉淀物增多。
2、吸泥机吸泥口不规范,吸泥效率低,距沉淀池底的距离偏大
吸程达不到底部,排泥效果较差,从而使斜管沉淀池底部大量积泥。如果吸泥口长而窄(V形梯形),会导致泥水水流不畅,易堵塞,吸泥效果较差。
3、存在刮泥死角
和其他刮泥设备一样, 排泥机吸泥口距沉淀池边墙存在一段距离。由于构筑物结构和设备等因素的影响,
吸泥口到不了墙边,从而造成刮泥死角,使沉淀池两端积泥较多。
4、运行方式不尽合理, 没有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科学调整。
二、积泥问题解决措施
1、降低并更换吸泥口
出现沉淀池池底平均积泥厚度过大现象,常常是因为排泥机吸泥口距沉淀池底距离过远,吸程不能达到底部导致的。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吸泥口高度降至距沉淀池底部较近的位置。
如某水厂原排泥机吸泥口距沉淀池底部达40 cm,,造成池底平均积泥厚度为70~80cm,后经过改造将吸泥口高度降至距沉淀池底部15
cm,积泥现象有所控制。
可参考《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的《排泥机械部分》,对吸泥口进行制作更换,使其呈长形扁口形状,然后变截面圆滑过渡到圆管形截面,
提高吸泥口吸泥效率。
2、加固排泥机并延长其行程
一方面,加固排泥机行架,更换排泥机轨道和轮子材料,改善排泥机性能。另一方面,改造延长轨道,使排泥机行程延长,从而让吸泥机运行至端部时,吸泥口更靠近内构造柱基础边缘。
3、在斜管沉淀池南北两端增设斜墙
由于沉淀池端部有构造柱、构造墩及排泥机底架结构的影响,排泥机吸泥口到不了沉淀池端部边沿,使得该处的泥无法排除。
为解决这一问题, 一些水厂在沉淀池端部吸泥口刮不到的部位增设带孔的高压水管,使泥不至于积厚。
但这种方法要求水压必须稳定,要控制在等强度等射流长的状态,且水压要适当。由于其在水下,不便观察;而且冲水强度不易控制,强度低了达不到预期效果,高了又会泛起污泥。
因此,在实际改造中常采取在斜管沉淀池南北两端增设斜墙这一方法。
在沉淀池端部增设斜坡,积到斜墙上的污泥靠重力划到坡角,用吸泥机排走。同时,为了泥能顺利滑下,可考虑在斜坡上设光滑的塑料模板。
4、改造排泥机工艺管道
虹吸管排泥,启动时用真空泵抽真空形成虹吸,在此基础上增设潜水泵充水,
形成虹吸系统。其作用有二:一是与真空泵互为备用,并防止在冬季真空泵启动不了的现象;二是利用潜水泵对虹吸管道进行反冲,防止虹吸管道或吸泥口堵塞,改变原管道水流只有一种流向的缺点。
5、增设时间继电器控制装置
有不少排泥机都设计为运行到沉淀池端部由行程开关转向,从而在沉淀池端部没有停留时间,端部排泥工作时间与中间相比只有一半。
因此,出现沉淀池两端积泥问题时,可在排泥机控制部分增设时间继电器控制装置,根据实际排泥浊度测定,使排泥机到达终点时静止一段时间再转向,
排泥机在沉淀池端部有充分的排泥时间。
沉淀池絮凝体上浮问题
一、絮凝体上浮成因
1、原水藻类含量较高
藻类代谢产生的有机物对絮凝和过滤有影响,这是因为有机物中的酸性物质与会与混凝剂(铁盐或铝盐)的水解产物发生反应,生成的表面络合物附着在絮体颗粒表面,阻碍了颗粒相互碰撞。若在冬季或其他不适合藻类生长的条件下,絮凝体依然上浮,则该因素可以排除。
2、排泥不当或设备出现问题
斜管沉淀池在运行过程当中由于没有及时排泥或者排泥不够充分,都会致使整个沉淀池矾花高于可承受限值。同时,如果水厂在实际运行中发生刮泥机故障,停止运行,此段时间矾花上浮现象极为明显。
3、混凝剂投加量难控制
一般来说,原水中含有的胶体物质很难自然沉降。向原水中投加混凝剂就是为了使胶体物质脱稳,进而形成较大的絮体,使之能够自然沉降,以利于后续处理。
但如果现场作业人员不能根据进水的水质情况及时调整混凝剂的投加量,反而会导致混凝反应不充分,形成的絮体难以下沉,沉淀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
随着混凝剂的投加, 压缩了水中颗粒表面的双电层,使颗粒物发生有效碰撞并长大,而后与气泡相互粘附上浮;
当投加量过低时混凝剂不能有效地压缩颗粒物 双电层和影响絮体的长大过程, 微絮体与气泡的碰撞 粘附效率低,从而不能与气泡很好地粘附后上浮。
4、水力负荷过大
当颗粒沉降速度与水流上升流速相等时,斜管中会出现肉眼可见的清浊分界面,分界面下部是处于沉淀状态的悬浮区。悬浮区域内的絮体与上升水流接触,就会不断拦截水中的细小颗粒,直至形成大而重的絮体并依靠重力完成沉降。
如果用水量增大,水厂往往超负荷运行,斜管沉淀池中的流速也会相应增大。絮体就难以在斜管内很好的完成沉降,很容易被带到清水区并沉积于斜管上部。
5、原水浊度影响
原水浊度较高时,形成的絮体粗大、密实,气泡在絮体表面的粘附量有限,所需的混凝剂投加量较大,很难将絮体浮起。
浊度较低时,水中的胶体物质较少,颗粒之间相互碰撞的机会就少,絮凝的机会也相应减少,所以低浊度的原水,混凝效果较差。这种情况下,混凝剂的投加量不能太少。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上浮的絮体表面和内部孔隙处常粘附有大量微气泡。这些气泡的成因主要为以下3点:
池底沉泥厌氧发酵。沉淀池的穿孔排泥管排泥不彻底,导致积泥区沉泥聚集板结,时间一长厌氧发酵,产生甲烷、二氧化碳及少量的硫化氢等气体。
藻类作用。藻类呼吸、光合作用强烈,可观测到产气现象。
水泵及管路系统漏气。具体表现为泵体本身漏气、水泵吸水管喇叭口进气、水泵吸水管漏气。
二、絮凝体上浮应对措施
1、合理调整排泥时间
在沉淀池出水侧沿池长加置一条集泥槽,槽中置有穿孔吸泥管,穿孔排泥管与刮泥机联动,当刮泥板将泥刮至集泥槽边缘时,大量污泥涌入集泥槽,开启排泥阀,将稀释的泥水抽吸输送至池外排泥渠。根据原水水质、沉淀池出水水质情况,调整排泥时间。
2、针对低浊度水,采取投加黏土的办法解决
向原水中投加黏土可以增大水中的颗粒浓度,增加颗粒间相互碰撞的机会,从而提高混凝效果。该办法在不投入大量人力的前提下是可行的,也可考虑用计量泵投加PAM等助凝剂。
3、控制混凝剂投加量
在上述原因分析中已经提及控制混凝剂的投量可以有效抑制絮体上浮。絮体上浮的现象一般都发生于原水低浊期间。
因此,为防止溶入大量气体的原水直接进入滤池过滤发生“气阻”现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混凝剂的投量采取经反应池微絮凝后直接过滤的处理方法,或者采用原水经反应沉淀池曝气后在滤前加药直接过滤的处理方法。
同时,也可采用SCD控制投药。SCD(流动电流检测器)是直接测量混凝剂投加效果及调节混凝剂投加量的在线仪表,可以从检测出的流动电流值与设计给定值比较得知混凝剂投加量的多少,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分析,调整投药装置的运行工况,及时改变混凝剂的投加量,取得理想的混凝效果。
4、针对水力负荷过高,实行分池处理
满负荷运行时,打开两池之间的联通阀以平衡两池的进水量,尽可能使两池在各自的处理能力范围内工作,避免超负荷运行;同时调度部门统筹安排进水量,减少了进水量的大幅度变化,保障了沉淀池出水稳定。
5、异向流斜管沉淀池
受原水浊度、藻类和有机物含量浓度变化影响。可考虑将原有的斜管沉淀池改造成异向流斜管浮沉池,浊度高时用斜管沉淀,浊度低时用气浮。
斜管沉淀池红虫滋生问题
沉淀池是红虫爆发的主要处理单元,特别是斜管沉淀池。
一、红虫产生的原因
斜板/斜管表面粗糙,易于沉积矾花淤泥,因而红虫幼虫可以在斜板/斜管上及沉淀池的池底利用絮凝体、泥土等筑巢,以水中的藻类、有机物为食,羽化为成虫并在沉淀池池壁上产卵。孵化成幼虫后,一些幼虫沉入池底生长,一些则随水流进入滤池。
通过观察沉淀池底泥,红虫成因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外源性:水有机污染严重,出现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为其孳生创造条件大量红虫幼虫会随着水流一同进入水处理系统。
内源性:红虫幼虫在构筑物内越冬并繁殖,导致其在构筑物内持续世代繁殖并呈指数增长规律。
二、控制红虫的措施
1、物理法,作为辅助手段使用
利用喷雾控制法,在沉淀池上加装喷雾装置,隔断红虫产卵途径,迫使羽化后的成虫因翅膀打湿而无法飞起、交配。
紫外线法通过作用于核酸和蛋白质,来控红虫幼虫,该方法设备简单、效果好、运行费用低但对水质要求高,浊度越高,效果越差。
2、化学药剂来杀灭红虫
常用的消毒剂如液氮、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臭氧、次氯酸钠、高锰酸钾、石灰水等,只要保证在一定的投加量以上,都能在较短时间内杀灭幼虫。
其中,二氧化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药剂,其杀虫能力最强,设备相对简单、并且不形成三氯甲烷等致有害消毒副产物。
同时,经实践证明,若采用一定浓度的液氯浸泡沉淀池,可以长时间抑制摇蚊幼虫的发生与孳生,但由于液氯浸泡时间达24小时,会影响水厂正常出水。
因此,这种方法可在红虫大规模爆发的时候采用。
④ 污水处理气浮有矾花生成不易上浮
有矾花生产的话一般是加了助凝剂产生的,加助凝剂的目的是更容易把专水中的细小颗粒聚合起来,属再使用气浮处理的话,就更容易清除干净。如果您的处理效果不好,可能是因为用的气浮不合适,高效浅层气浮的处理效果比较好
⑤ 水处理中,矾花成粒状而非絮状,是什么情况
你是指颗粒污泥么,那处理效果应该很好。答案自环保通。矾花的状态可以使粒状的,投加絮凝剂后就会成长为絮状。
⑥ 澄清池出现大量矾花上浮是何原因
澄清池出现矾花上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将直接影响出水水质,因此要引起注意。澄清池出现大量的矾花上浮的有以下几点:
1.澄清池搅拌机的转速过快,搅碎了矾华,而碎矾花再凝聚就更困难,使泥渣强度下降,矾花上浮。遇到此种情况时,要控制好搅拌机叶轮外缘的线整,不得超过设计规定。并适当增加混凝剂的用量,重新形成悬浮泥渣层。
2.澄清池回流綘堵塞,活性泥无法回流,矾花沿池壁上浮。此时要开启回流缝冲洗管道,疏通堵塞,适当进行中心排污,并提升搅拌机的加流量至出水水量的4~5倍,就可以避免上浮现象。
3.没有及时定期排泥,或者泥渣层高度波动较大,划早旦是泥渣层过高,引起矾花上浮。这时,要及时进行排泥,调整或控制好泥渣层高度。
4.混凝剂加量小,难以形成矾花,凝聚效果差,悬浮物没能分离和沉淀;或是混凝剂加量过大,产生反离子现象,难宏兆以凝聚,也会产生矾花上浮现象。
5.水温突变,水流因此而扰动,泥渣层上浮。此时,可适当降低搅拌速度,适当增加混凝剂用量,调节出水量使水流稳定。如果有可能,可以适当抽回活性泥或粘泥。
6.如果是加石灰浆的澄清池,由于加量过大,会生成CaCO3胶体,使得矾花体积大而密度小易上浮。但如蔽睁租果加量过少,生成的CaCO3沉淀小,矾花体积小,反应区上部的泥渣层强度降低而上浮,这时,要适当调整搅拌机速度,并稳定控制碱度,并适当增加混凝剂量。
⑦ 污水处理厂中 巩花大余浊高是什么意思
污水处理来中,加入污水处自理药剂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就会起矾花,上面说的应该是矾花大、余浊高。这句话的意思是药剂加入污水之后,有矾花 但是余浊依然很高,说明这个污水处理的不好,可增大加药量或更换药剂型号进行处理。加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时,有些污水还要调节PH值。有什么不懂的再问我
⑧ 矾花是什么呢矾花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明矾水解后与水质中的杂质吸附在一起形成絮状体,在适当的搅拌下,絮状体会相互粘连形成团,制水过程中称为矾花团。静止后重力使矾花处于底层。取上层清水达到分离水中杂质的效果。
聚合氯化铝矾花是用聚合铝处理污水非常明显的参考。客户可以通过观察聚合铝形成的矾花的大小来判断污水处理的进度或聚合铝产品的质量。
矾花的颗粒尺度与其密实度取决两方面因素:其一是混凝水解产物形成的吸附架桥的联结能力;其二是湍流剪切力。正是这两个力的对比关系决定了矾花颗粒尺度与其密实度。吸附架桥的联结能力是由混凝剂性质决定的,而湍流的剪切力是由构筑物创造的流动条件所决定的。如果在絮凝池的设计中能有效的控制湍流剪切力,就能很好的保证絮凝效果。
⑨ 低浊度原水处理中沉淀池内矾花上浮的原因是什么
1)混凝剂量小,难以形成矾花,混凝效果差,悬浮物未能分离和沉淀;混凝剂量过大,产生反离子现象,难以凝聚,也会产生矾花上浮现象。
2)水温突变,水流因此而扰动,致使矾花移动上浮。
3)没有及时吸污或沉淀太厚,造成一次吸污不净,矾花在吸盘推动下上浮。
4)吸物操作不当,吸盘走的过快。
⑩ 污水处理中,什么是巩花
明矾水解之后与水质的杂质吸附在一起,形成絮状物,再加上适当的搅拌版,絮状物会互相粘权结成团(制水工艺上叫做矾花)。
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又称:明矾、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