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矿井水处理的原因

矿井水处理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3-12-05 06:14:04

❶ 矿井水处理的水呈乳白色是怎么回事

矿井水处理的水呈乳白色的话,是一种里面放入其他的化学成分反应造成的颜色。因为一般矿井水的话,它的水质都不是特别好,为了让他改善水质吧,可能会上里面放一些东西。

❷ 岩溶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对策

一、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及途径

1.矿井水利用现状

矿井排水来源于孔隙水、砂岩裂隙水和灰岩岩溶水,其中岩溶水占75%。岩溶水是焦作市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岩溶水关系到居民供水安全。在全球化水资源越来越紧张的大背景下,将矿井排水进行资源化利用是非常有必要的。焦作矿区年排放矿井水量为1.5亿m3,目前利用量约为3700万m3/a,占整个矿区排水总量的23%,其余被排入周边河流,白白流失。矿井水利用途径主要是:焦作市环境用水量为360万m3/a,煤矿生产用水量为340万m3/a左右,煤矿周边农田灌溉利用量为3000万m3/a。根据焦作市用水规划,2030年需水量为4.72亿m3,供水量仅为0.70亿m3,水资源缺口4.01亿m3。因此,对矿井排水进行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焦作市不足的便利途径。

焦作矿区产生的矿井水的水质符合含一般悬浮物矿井水的特征。悬浮物SS通常小于400mg/L,COD通常小于70mg/L,毒理学和放射性指标完全符合饮用水要求。从低附加值的矿井水利用角度,矿井水经过初次沉池的沉淀,基本可满足农业灌溉用水要求;从高附加值的矿井水利用角度,矿井水经过“混凝+沉淀+过滤”,完全能够达到工业(主要是电厂)用水的要求;再经过“消毒”等深度处理,处理后的矿井水也可以达到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我国矿井水处理已有成熟的技术和经验,焦作矿区排水量大,水量稳定,水质简单易于处理,矿井水的资源化利用是可行的。

2.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的途径

目前,国内矿井水资源化的方式主要有:①井下实行清水污水分流,清水经过简单处理后直接利用;②农业灌溉;③矿井水净化处理后利用;④矿井水回灌补源。其中方式①~③应用较为广泛,方式④仅限于特定条件下。

华北石炭-二叠岩溶型煤田煤层底板岩溶水是矿井水的重要来源,发生岩溶水突水或从疏放钻孔、泄水巷流入矿坑的岩溶水,未在采煤巷道或采空区长距离流动并且没有与其他矿井水混合时,其水质保持天然水质,可以直接作为生产和生活用水。煤矿可将直接从含水层中流出并未受污染的地下水,与从采空区或工作面流出的被污染矿井水分开排放,将清水排至地面简单处理后加以利用。

华北石炭-二叠岩溶型煤田各煤矿涌水量都较大,水质较简单,多属于含一般悬浮物的矿井水,悬浮物浓度通常为300mg/L,这为煤矿周边农田灌溉提供了水源条件。焦作矿区在20世纪70~80年代,利用矿井水灌溉农田近10万亩,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从空间角度,矿井水净化处理工程主要分为两类:地面处理工程和井下处理工程。前者是井下各处产生的矿井水经巷道汇集到矿井的中央水仓,由中央泵房将混合的矿井水提升至地面,在地面建净化站处理,达标后再分别输送到各用水部门使用;后者是在矿井水进入中央水仓前,经过井下净化站处理,达标后进入中央水仓,中央泵房再将清水输送到各用水部门使用。

3.矿井水处理工艺

(1)矿井水的地面处理

目前,对于含一般悬浮物矿井水,地面处理工程的工艺相对成熟单一,基本沿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流程进行,出水可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常用的构筑物有:调节池、澄清池、无阀重力双层滤池、污泥浓缩池、加氯消毒车间。该工艺关键问题是:

1)混凝药剂的选择与复配,以降低药剂费用,提高出水水质。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是常用的药剂组合。PAC适宜处理含浊水质,PAM-分子量大,助凝性能优良,两者组合处理效果远远优于单独使用的效果。

2)集澄清和过滤作用一体的净化器。澄清池集混合絮凝沉淀于一体,减少了构筑物的数量,因而获得广泛的应用;部分厂矿开发的高效矿井水净化设备集澄清池和过滤池于一体的一体化净化器,已普遍用于中小规模矿井水处理厂。

(2)矿井水的井下处理

井下处理工程,形式多样。主要形式亦有两类:一类是在各矿井水涌出口,未经巷道就地建立简易井下处理站,处理后输送到各用水部门。另一类是矿井水在经过巷道进入中心水仓前增加净化处理站,中心水仓变成清水仓,从而解决了定期清理中心水仓的难题,中心泵房再将处理后的清水输送到各用水工作断面。如兖州东滩煤矿开发的“格栅-沉砂-混合-漩流反应及斜管沉淀-混凝-过滤吸附以及污泥压滤”工艺的井下处理工程,徐州权台煤矿则是将中心水仓改造成混凝反应的主要设备,对矿井水进行预处理后,再由中心泵房提升至地面净化站进行二级处理。

4.焦作矿区矿井水处理工艺设计

焦作矿区矿井排水量大,宜采用地面处理工程统一处理,达到相应水质标准后,再输送到各用水部门。焦作矿区矿井水除浊度、悬浮物、大肠杆菌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饮用水标准,处理工艺相对简单。根据焦作矿区矿井水的水质、水量和处理后的用途,处理工艺可分两段:基础处理工段和深度处理工段。经过基础处理工段的处理,矿井水应能满足工业用水要求;经深度处理工段的处理,矿井水应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

基础处理工段去除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悬浮物、有机物和油类。悬浮物主要是煤粉和岩粉,此外还有少量的煤层中的古生物残体、细菌等物。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0-13。

图10-13 矿井水基础处理工段工艺流程

深度处理工段去除的污染物主要是菌类和微量有机物,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0-14。

图10-14 矿井水深度处理工段工艺流程

根据焦作矿区矿井水的水质水量特征,PAC的工程投加量为10~15mg/L,PAM-的工程投加量为0.2~0.25mg/L。采用“微絮凝-过滤”工艺时,PAC的工程投加量改为5~7mg/L。2006年11月,取演马矿矿井水,投加工业试剂聚合氯化铝(PAC)15mg/L与聚丙烯酰胺(PAM-)0.2mg/L,采用实验室模拟工程设计工艺:“混凝-砂滤-活性炭过滤”,各工段处理效果见表10-12。

表10-12 实验室模拟工艺处理演马矿矿井水效果

二、加强煤矿水害综合防治,减少矿井水的排放

1.岩溶水突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隐患

焦作矿区受水威胁煤矿资源储量约60132.6万t,目前仅解放储量4685.0万t,尚有92.2%约55447.6万t的储量等待解放(表10-13)。特别是石炭系太原组一5煤(储量9462万t)和一2煤(储量27909万t),因受煤层底板高承压岩溶水的严重威胁,不能正常开采。矿井排水不仅造成大量水资源被浪费,而且企业每年要付出大量的排水费,2003年焦作煤业集团公司共有的8对生产矿井(表10-14),总排水量达282m3/min,总排水费用高达8000万元,吨煤排水电费高达20~30元。

表10-13 焦作矿区受岩溶承压水威胁的储量及被解放的储量 单位:万t

表10-14 焦作矿区2003年生产矿井排水经济技术指标统计表

2.岩溶承压水突水危险性评价

焦作矿区石炭二叠系共含煤11~14层,总厚9~14m,其中可采煤层三层,包括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大煤)、石炭系太原组一5煤(二煤)和石炭系太原组一2煤(三煤)。二1煤为稳定煤层,全区可采,一般厚6m,是各矿主采煤层。一5煤距二1煤6~80m,一般厚1~1.5m,矿区西部普遍可采,东部夹1~2层矸,部分可采。一2煤距二1煤85~105m,一般厚度1.5~2.0m,普遍可采。石炭系太原组一5煤和一2煤统称下组煤,煤层底板距二灰和奥灰强含水层近,开采下组煤受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的突水威胁,矿区内仅马村矿、中马村矿和朱村矿开采一5煤,而一2煤没有开采。

“特殊水量脆弱性”的矿坑突水在九里山泉域表现得非常突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最下层煤(三煤)距奥陶系岩溶含水层的厚度薄,一般为10~20m(图10-15)。

2)煤系地层中发育数层碳酸盐岩夹层,且直接分布在每层顶板,特别以“二灰”和“八灰”最为典型(图10-15),这些夹层式碳酸盐岩含水层水不仅是矿坑突水的补给源,而且由于其发育稳定、分布广,往往又成为沟通下伏奥陶系含水层的导水层。

3)矿区位于太行山前且由东线向北东的转折部位,东西及北东向构造断裂交错发育,特别是一些大型断裂构造成为岩溶地下水径流的良好通道,同时巨大的断距使得下伏岩溶含水层与煤层及其煤系地层中碳酸盐岩夹层对接,为岩溶水向矿井涌水提供了条件。

4)煤层总体由北向南东倾斜,多位于区域岩溶水位以下,南部地区煤层的岩溶水带压水头在数百米以上,高压状态下的底鼓突水成为巨大隐患。

煤层底板承压水突水危险评价方法有:斯列萨列夫公式法、突水系数法、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叠加法、脆弱性指数法、五图双系数法等。突水系数法因公式简单,便于应用,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至今一直是煤矿评价和预测底板突水的重要方法。突水系数是指煤层底板单位厚度隔水层所能够承受的静水压力,表达式为

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环境问题与保护

图10-15 焦作矿区地层柱状图

式中:T为突水系数(MPa/m);P为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M为底板隔水层厚度(m)。

一般来说,突水系数越大,底板突水危险性越高。临界突水系数是指单位隔水层厚度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或极限水压。当突水系数超过临界突水系数时,底板具有突水危险;当突水系数小于临界突水系数时,底板基本无突水危险。临界突水系数受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充水条件、开采条件和开采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矿区或同一矿区的不同矿井往往有不同的临界突水系数值。因此,很多矿区或矿井通过对历史实际突水资料的总结,建立了适用于本矿区的临界突水系数值(表10-15)。就全国实际资料看,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为0.06MPa/m,正常构造块段临界突水系数为0.1MPa/m。

表10-15 我国一些矿区临界突水系数值

焦作矿区主要生产矿井当前采掘深度二1煤底板八灰岩溶水突水系数值见表10-16,各矿突水系数均超过临界突水系数,各矿在带压开采二1煤时,八灰水突水危险很大。

表10-16 焦作矿区二1煤底板八灰突水系数

5煤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是二灰(L2),一5煤和二灰间的隔水层厚度20m,一2煤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奥灰,隔水层厚度10~20m。二灰和奥灰水力联系密切,二者水位相同,可以视为一个含水层组。奥灰水位按当前75m、一5煤隔水层厚度按20m、一2煤隔水层厚度按10m,根据各井田煤层赋存最大标高,求得一5煤和一2煤的最小突水系数,如表10-17所示。由此可见,开采一5煤和一2煤,底板二灰和奥水突水危险很大。

表10-17 焦作矿区各井田太原组最低突水系数

下面将采用突水系数对矿区“二煤(一5煤)”岩溶突水的风险性进行初步评价。评价中按照突水系数大小分为以下Ⅳ级:

Ⅰ级,无岩溶水突水危害区,“二煤(一5煤)”处于岩溶地下水位以上,不存在下伏岩溶含水层突水的风险。

Ⅱ级,岩溶水轻度突水危害区,下组煤处于岩溶地下水位以下,突水系数介于0~0.06MPa/m之间的地区。

Ⅲ级,岩溶水中等突水危害区,突水系数介于0.06~0.1MPa/m之间的地区,这类区的突水系数已接近煤炭部制定的《矿井水文地质规程》中的突水危险区的临界值0.6。

Ⅳ级,岩溶水严重突水危害区,值突水系数>0.1MPa/m地区。

根据以上计算标准,得到泉域下组煤岩溶突水的风险性评价结果见图10-16。

从图10-16中可以看出,从北西向南东煤矿岩溶水突水的风险性增加,与地层埋深、岩溶地下水流向相一致。Ⅰ级、Ⅱ级区主要分布在系统西北部山区和朱村断层及凤凰山底层以北地区;Ⅲ级区呈条带平行分布在李庄断层与九里山断层的煤系地层翘起段;Ⅳ级区分布在岩溶水系统的东南部。

系统内各区的分布面积分别为:

无岩溶水突水危害区(Ⅰ级)面积90km2

岩溶水轻度突水危害区(Ⅱ级)面积23km2

岩溶水中等突水危害区(Ⅲ级)面积18km2

岩溶水严重突水危害区(Ⅳ级)面积326km2

3.矿区水害防治的建议

1)Ⅱ级、Ⅲ级、Ⅳ级区不宜开采“三煤”。

2)沿区域性断层留一定厚度的保安煤柱,厚度不小于300m。这些断层包括凤凰山断层、九里山断层、方庄断层、马坊断层、峪河断层等,沿一般断层保安煤柱厚度不小于50m。

3)在Ⅲ级、Ⅳ级区采煤,对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未探明断层、岩溶陷落柱等应引起足够重视,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防止突水事故的发生。

4)在Ⅲ级、Ⅳ级区采煤,在充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针对下伏岩溶水突水问题,可因地制宜地采用煤矿石炭系灰岩隐伏露头注浆截流工程,对突水点的地面钻孔注浆封堵突水点工程,矿井分翼(区)隔离技术和强排技术应用、疏水降压工程与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工作面煤层底板注浆加固和含水层改造技术等。

三、减少固体废弃物堆存与利用

煤矸石的利用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用煤矸石生产无煤烧结砖。具体做法是,采用成熟的制砖技术,将煤矸石粉碎后添加20%的粉煤灰,利用原煤矸石中的黏土矿物和残余的发热量,烧结成煤矸石砖。焦作现已建成5座煤矸石砖厂,有14条隧道窑生产线。2005年生产煤矸砖1.2亿块,实现了销售收入1437万元,年消耗煤矸石30万t。二是用煤矸石发电。现已建成四座煤矸石发电厂,综合利用电站锅炉8台,总装机容量194MW。2005年矸石发电12.5亿kW·h,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年消耗煤炭洗选加工所产生的煤矸石70余万t。三是用煤矸石充填塌陷区,每年消耗煤矸石1万t以上。煤矸石堆放场

图10-16 九里山泉域下组煤煤矿岩溶水系突水风险性评价分区图

四周应修建集水沟和沉淀池,用于收集矸石山坡面的雨水,沉淀后的雨水用于运矸道路和矸石山的洒水降尘,改善矿区地面环境。对煤矸石堆要采取覆土防渗处理,并种植树木或花草。

❸ 水处理器不工作什么原因

水处理器不工作的原因比较多,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以下是会引发水处理器不工作的几个原因:
1、污水处理设备不能正常出水:用户可以检查管道是否堵塞,常见的一些堵塞物一般为脱落的生物膜和损坏的弹性立体填料。
2、出水水质不达标:进水过大;接触氧化池曝气不均匀或长时间停运(此时必须重新培养生物膜);沉淀池污泥过多(必须*清除污泥);消毒装置停运和对出水不进行消毒。
3、自动控制出现故障:检查自动控制柜电源是否正常;检查配套提升泵和曝气风机是否损坏(此时可形成电流过大,断路开关自动断开)。

❹ 大柳塔矿区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一、矿区现有地质环境保护技术

大柳塔矿区现有治理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3项:①矿井水处理技术;②固体废弃物治理技术;③矿区荒漠沙丘生态环境建设技术与措施。

1.矿井水处理技术

由于矿区地处荒漠区,水资源贫乏,煤炭开发又不可避免地破坏地下水资源,因此,水资源及其利用成为制约矿区生态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神东公司在采用先进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同时,结合矿井水和采空区及其充填物的特点,重点开发了矿井水采空区过滤净化技术,为矿井水的净化与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这项工程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已经在大柳塔井田成功实施。

在大柳塔井田,由于矿井废水在采空区、集水区发生过滤、沉淀、吸附与离子交换作用、自生矿物生成作用等物理化学过程,矿井废水中悬浮物、钙离子及其他有害离子大幅度减少,可以直接作为工业用水。净化后矿井水主要应用在3个方面:一是井下除尘、消防等;二是作为洗煤厂、热电厂的工业用水;三是经进一步的净化处理后并入管网,供生活用水。处理后的矿井水复用的经济效应极其显著。就大柳塔矿来看,每小时矿井水流量为280m3左右,全年可达245万m3。矿区工业用水的价格为3.2元/m3,排污费为0.96元/m3,因此,利用矿井水可产生经济效益784万元/a,节省排污费235余万元/a,每年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019余万元。

矿井水利用的环保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消除了矿井水引起的地表水体的污染;二是减少了地表水体水量的利用,有利于地表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三是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减缓地下水位的下降,维持表土层的保水能力,防止水土流失;四是矿井水可直接应用于矿区和周边地区的绿化与生态改善。

2.固体废弃物治理技术

矿区开发初期,乱倒矸石土渣的现象极为普遍,由于没有固定的排矸场地,矸石废渣任意向河槽沟道倾倒,致使大量矸石涌入乌兰木伦河,河床不断提高,矿区向黄河输沙量剧增。活鸡兔矿点沿河床布设的大小17个煤矿,对矿渣无任何处理措施,都向河槽倾倒,使原来150m宽的河道只剩下十几米。

后来,按照规划设计分区征用了沟壑地、开设了矸石场,在沟口建起渣坝,集中有序分层排放,在矸石矿渣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井下矸石矿渣向地面排放处理存在两个致命的弱点:汽车排矸及矸石场平整管理费用较高;矸石矿渣中掺杂的碎煤自燃对周边环境的严重污染。据统计,大柳塔煤矿以前井下向地面排矸费吨公里0.65元,每年仅排矸费一项达百万元以上。矿区空气污染曾经上升到中度。

矿区在进行深入研究后,决定采用矸石矿渣的井下处理的方法消除矸石污染。在矿井设计和建设阶段考虑和实施井下矸石矿渣井下处理技术,在井下消化处理全部矸石。用矿用铲车配合无轨自卸胶轮车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矸石矿渣就近排至联巷、排矸巷、施工巷以及其他废弃的巷道内,并配以矸石自燃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矿每年节省排矸费上百万元,环境生态效益也十分明显:不占用土地,杜绝了煤矸石中有毒有害物质在风化和淋滤作用下对环境和水体的污染;杜绝了煤矸石的自燃,降低了空气中硫化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

3.矿区荒漠沙丘生态环境建设技术与措施

神东公司通过积极的研究、实践、总结,矿区形成了一套成功的生态建设技术体系。主要有抗逆造林系列技术、风沙治理系列技术、水土流失治理系列技术等,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1)抗逆造林系列技术

针对矿区干旱、贫瘠、品种少等逆性条件及其对造林的制约,采取了一系列抗逆造林技术,包括:种苗建设技术和抗旱造林技术。种苗建设技术就是选择适宜种苗并对其进行引种,进行适应性栽培,使矿区生物物种具有多样性,且这些植物具有较好的抗逆性,从而达到了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目的。抗旱造林技术,包括林分结构优化配置、抗旱保水保肥技术、灌溉管网造林和平衡施肥技术4个方面,为保证造林效果、提高成林率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2)风沙治理系列技术

由于风沙对矿区生产、生活的影响严重,矿区在分析矿区沙地的有关条件后,确定了以植物措施为主,以工程措施为辅,多种手段快速、大面积地治理流沙的技术路线。在不同地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包括高大流动沙丘植被恢复技术,半固定沙丘植被恢复技术,沙地针叶林造林技术。

(3)水土流失治理系列技术

矿区沟壑纵横、沟深谷陡,地形支离破碎。风化破碎的基岩、疏松易蚀的风成沙与黄土、经常发生的暴雨使该区成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此外,采矿、筑路等人为活动也是水土流失的诱导因素。

在水土流失防治中,神东公司应用了具有矿区特点的水土保持系列技术。其中,整地技术是水土保持最普遍的与最有效的技术。通过改变小地形,把坡面局部地改为平地、反坡或下洼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形成条件,并形成一定的积水容积。从而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温度条件与养分状况,整地技术包括鱼鳞坑整地技术、水平沟整地技术、撩壕整地技术和植树造林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叶青,2002)。

二、环境保护技术对煤炭开发的促进作用

矿产的开发不仅会破坏环境,而且影响矿业开发活动自身的发展。如果控制得当,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效应还会造福人类,改善环境,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张发旺等,2001a)。

对于煤炭开发来说,很容易因塌陷破坏或预先降压而疏干上部含水层,而水资源对于干旱地区至关重要,因此,采取合理的顶板管理保护含水层不被破坏,或者保护被疏干的地下水不被污染,或者对受到污染的地下水进行处理,都可能会是经济可行的办法(张发旺等,2001b)。

本项目以1989年的TM数据、2002年的ETM+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不同时段矿区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监测,对比分析研究区环境变化情况,并结合矿山开采的速度等实际情况分析采取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之后对矿区地质生态环境的改善。

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对矿区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如下分类:耕地、草地、河流、居民地、裸地。然后,根据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影像特征,包括从色调、形状、阴影、纹理及影像结构等方面对提取的可视地物要素进行影像的定性分析。通过对这些地物要素其影像的定性分析,总结、归纳出这些地物要素各自所具有的影像特征,以此作为这些地物要素的解译标志和依据,后利用监督分类法开展大柳塔矿区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调查,定性分析煤矿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大柳塔矿区1989年、2002年矿区土地利用、覆被遥感解译图见图4-35、图4-36。1989年及2002年大柳塔矿区各类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占研究区面积的直方图如图4-37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在6类覆被类型中,草地(荒草坡)、耕地面积基本上没有发生多大变化,林地所占比重有所扩大,裸地相对缩小,沙漠控制面积有所减少,但区内的地表水资源也日渐匮乏。

图4-35 大柳塔矿区1989年土地利用/覆被遥感解译图

采煤对地表植被的影响,是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土壤和水分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煤炭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与地裂缝造成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以及地表水和土壤水的破坏,必然对地表植被产生严重影响。图4-38为1989年及2002年大柳塔矿区的标准化植被指数分布图。图4-39为1989年及2002年大柳塔矿区的标准化植被指数分布图变化趋势图,其中绿色部分为标准化植被指数增大的区域,表示在相对于1989年,2002年该处的植被更加发育,反之,黄色则表示植被遭受到了破坏,植被指数下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神华集团神东公司在煤炭开发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控制了土地沙化进程、改善了地表植被覆盖状况,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柳塔矿是神东公司第一个井下开采的矿井,由于当时仍按照传统方法向地面排矸,不仅需要为矸石运输投入每吨公里0.65元的费用,还堵塞了河道,引起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大柳塔矿初期每年仅排矸费用就达百万元以上,后期为了治理矸石山,2000年大柳塔矿投资70万元,通过采用分层排放填沟造地、上覆黄土、平整碾压,然后植树种草绿化了矸石场,治理面积5.33hm2

图4-36 大柳塔矿区2002年土地利用/覆被遥感解译图

图4-37 1989年及2002年大柳塔矿区各类土地利用/覆被类型

近年来,为了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神东公司在新矿井设计之初就规划了矸石和矿渣井下处理,在井下消化全部矸石,并对排矸巷进行封闭、隔水,防止产生新的污染。采用矸石矿渣井下处置技术,完全可以达到井下矸石不升井就地消化处理的目的,各矿每个可节省排矸费用上百万元。其生态环境效益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不占用土地,杜绝了煤矸石中有毒有害物质在风化和淋滤作用下对环境的污染,杜绝了煤矸石的自燃,降低了空气中硫化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

另外,神东公司还采取各种措施对矿井水进行处理,复用。处理后的矿井水复用的经济效应极其显著。以大柳塔矿为例,每小时矿井水流量为280m3左右,全年可达245万m3。矿区工业用水的价格为3.2元/m3,排污费为0.96元/m3,因此,利用矿井水可产生经济效益784万元/a,节省排污费235余万元/a。每年可获得经济效益1019万余元。矿井水利用的环保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消除了矿井水引起的地表水体的污染;二是减少了地表水体水量的利用,有利于地表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三是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减缓地下水位的下降,维持表土层的保水能力,防止水土流失;四是矿井水可直接应用于矿区和周边地区的绿化与生态改善。

图4-38 1989年及2002年大柳塔矿区标准化植被指数分布图

图4-39 1989年及2002年大柳塔矿区标准化植被指数变化趋势图(绿色为标准化植被指数增加区;黄色为标准化植被指数减低区)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神东公司还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植树造林。到2002年底,神东矿区累计营造乔灌木2488万株(穴),按年产生物量计算,每年可创造直接经济产值1990万元;种苗基地每年可销售苗木200万株,创造产值200万元。生态功能的增加,大大降低了煤灰分,提高了煤质。采取治沙措施的露天采坑,当平均风速为8.4m/s时,两小时的进沙量为19.58/m3,未经治理的煤矿集沙量为331.1g/m2,二者效果之比为1∶17,精煤进沙尘量降低94%,煤质提高,每吨煤的销售收入增加1.925元。矿区露天开采按200万t/a计算,则每年可增加煤炭销售收入385万元。经济效益还表现在延长了机械设备使用期,每年可节约维修费500万元:避免了沙尘暴造成公路停运,提高公路运输产值535万元,水源涵养林的营造有效沉降了水中的含沙,每年节约供水系统清排沙费160万元(叶青等,2002)。

截至2006年年底,神东煤炭分公司累计投入生态治理专项资金超过5亿元,其中2006年投入超过5000万元;完成生态治理面积145km2,已治理面积大约是开采面积的3倍。神东矿区林草覆盖率由开发初期的3%~11%提高到目前的59.4%。

在各种环保措施的保障下,神东公司近年来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原煤产量连续7年实现千万吨增长,2004年集团原煤年生产力已达1亿3000万t。

三、现有地质环境保护技术的不足及治理措施

虽然大柳塔现有地质环境保护技术对煤炭开发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采取的一系列保护矿区植被和水资源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地面塌陷的治理与土壤保护、土壤水综合利用方面还存在不足,周边地方及个人小煤矿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也不容忽视。

1.地面塌陷治理与土壤保护技术

前已述及,大柳塔矿区最大的地质环境问题在于地面塌陷与地裂缝。许多其他地质环境问题:诸如土壤环境破坏、地下水系统破坏等也是由地面塌陷与地裂缝引起的。目前矿区对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的治理仅是在矿井生产期间组织人力,对采煤后地表出现的裂缝进行充填。对于封闭矿井范围内出现的塌陷坑、洞、塌陷台阶等,未见其实施填平修复以及其他治理措施。

对地下开采引起的塌陷区,因其所在地区的地势地貌、水文气象等条件的不同,对土地的破坏程度和复垦方法均有所不同。对于地处黄土丘陵地与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大柳塔矿区而言,可采用原位土壤保护技术,适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充填复垦、泥浆复垦等工程技术。鉴于大柳塔矿区采煤塌陷破坏了很多耕地,对耕地的恢复复垦非常重要。因此,还需要结合一些生物复垦技术,改善土壤的结构,使复垦后的土壤更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2.塌陷区土壤水综合利用技术

大柳塔矿区地处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极其缺乏。而采矿活动又造成水资源量的损耗及水质的恶化,使可用水资源大为减少。尽管矿区施行了矿井水资源化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不足以解决矿区水源的根本问题。土壤水的综合利用是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对于水资源极度缺乏的矿区,土壤水的有效利用尤为重要。

采用微地貌与覆盖措施有机结合的土壤水利用技术能够改变土壤水流动系统特征,调控土壤水流动系统的上下边界条件,改善土壤浅部介质的渗透性与储水性,增加降水入渗,减少土面蒸发,从而优化田间微水文系统、微气候系统,改变土壤的微生态环境,使土壤水分、盐分、养分、温度、透气性等要素的时空分布更有利于植被的生长(靳孟贵等,1998)。

根据靳孟贵等对土壤水利用技术的研究,目前可行的土壤水利用技术包括盖膜穴播、缩行密植、秸秆覆盖、沟播等。不盖秸秆沟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盖秸秆沟播与覆膜穴播的相差不大,而密植的活性最低。缩行密植促使作物根系深扎,使得作物利用土壤水的范围下移,有利于作物利用深部土壤水,扩大了根系汇流系统,增加可利用土壤水资源。同时,利用小麦自身增加田间覆盖,抑制棵间蒸发,缩小土面蒸发流动系统,在干旱条件下形成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土壤水流动系统。沟播使得各生态因子(温度、湿度、盐分、pH值等)处于适宜的状态,微生物学过程及作物代谢活动较好,所以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也最高。秸秆还田可以改变浅部土壤的渗透性与储水性,减少土面蒸发,减少灌溉水和降水的深层渗漏,降低了昼夜温差(靳孟贵等,2003)。各种土壤水利用技术对土壤浅层的微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对深层土壤影响较小。

矿区耕地由于受到塌陷及地裂缝的影响,农作物产量受到影响。采用土壤水利用技术,不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增加产量,而且对于矿区塌陷土地的植被恢复、生态环境重建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周边地方煤矿的地质环境治理

大柳塔煤矿周边有许多正在开采的地方乡镇或个人小煤矿。包括神木县苏家壕矿、贾家畔时令梁矿、张家渠矿、昌盛煤矿、后柳塔矿、东风联营矿等。这些乡镇煤矿(多为私营煤矿)存在着私开乱挖、伤亡事故多、危及煤矿及矿工安全、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洪勇等,2006)。主要原因是煤矿主对矿山的地质条件没有足够的认识,对采矿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不够重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没及时做好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护措施,对破坏的地质环境也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理。对于小煤矿的治理技术,完全可以沿用前文所述相关技术,包括塌陷区土地复垦的各种技术、矿井水资源化的技术、生态修复的种植技术等。

但是,对于小煤矿的地质环境治理,不光涉及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制度与管理的问题。许多环节的技术难度并不大,而是由于小煤矿主的思想观念及对大局认识的不足,以及对短期经济利益的盲目追求,使得这项工作难以坚持下去。故需要有关部门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采取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使其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在小煤矿生产中具体落实下来,使小煤矿能持续健康地发展,为实现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新的贡献(赵福平等,2003)。

四、矿区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利用大柳塔矿区地质环境调查结果,针对大柳塔矿区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结合已有地质环境保护技术及改进方案,本着“采煤保水保生态”的基本原则,在本项目研究重点的基础上,制定大柳塔矿区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方案。

1.大柳塔矿区地质环境保护目标

按照大柳塔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认真分析规划区域内自然地理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矿区生态地质环境现状,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背景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规划目标,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整治采煤塌陷土地,尤其是耕地,使之恢复到适宜植物生长、重点是恢复农作物可耕作的状态;

2)使土壤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3)使矿区周边由于小煤矿引起的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大柳塔矿区地质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

根据大柳塔矿区所处地质环境和地貌特征、矿区地质灾害隐患特征及矿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和涉及面大小等因素,划分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点区(图4-40)。

图4-40 大柳塔矿区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示意图

在大柳塔矿区地质环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出地质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首先是采空区,一般而言,采用长臂式井峒开采方式,只要采过的地方必然塌陷,因此,采空区是需要治理的重点区域;其次是矿区周边地方煤矿治理区,大柳塔矿区周边有些小煤矿存在越界开采的行为,造成许多地质环境问题,但由于采区归属的不明确,地质环境治理的责任也就不明确,因此需要进行重点治理。

3.大柳塔矿区地质环境保护治理项目

根据矿区地质环境保护目标与重点区域,结合矿区现有地质环境保护技术及优化方案,可设立以下3个矿区地质环境保护治理项目,并对不同类型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提出具体安排建议及规划实施的对策措施。

(1)大柳塔矿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

大柳塔矿区从1985年创建至2005年底,采空区面积已达27.087km2,地面塌陷影响面积达48.23~54.64km2(徐友宁等,2008)。在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条件下,形成即采即塌的塌陷模式。大规模的塌陷土地,尤其是原农耕地,需要进行综合治理。

·塌陷区复垦方案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根据塌陷前的土地利用类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采煤前的非农耕地,采取自然恢复的技术措施。在没有其他干扰的情况下,3年后塌陷区地面稳定,植被基本恢复到塌陷前的状况,所以,不干扰、不继续破坏是塌陷区最经济也是非常有效的复垦措施。

对塌陷前的农耕地,为了尽快恢复其生产力,要采用一些适宜的治理技术进行重点治理恢复。大柳塔矿区塌陷地大部分属于山地和丘陵,地势不平,塌陷区与原始地貌差别不大,裂缝较多,潜水位很低,因此,在不影响耕种的情况下,及时填塞裂缝、适当平整后不作其他治理,直接进行复垦;在部分地表破坏较严重、塌陷较深地段,可采用在塌陷区内先充填后覆土的改造方法,然后复垦。

·适宜作物种选择方案

大柳塔矿区有效土层瘠薄,环境条件比较脆弱,要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选择耐瘠薄、耐干旱抗性强的作物种。同时,在选种时还要考虑在相同的投入下,作物收益越高越好。矿区生长较好的作物品种包括马铃薯、玉米、黍子等,抗旱、受塌陷影响小,可在复垦后继续播种。

(2)大柳塔矿区土壤水综合利用方案

大柳塔矿区水资源短缺,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土壤水资源作为农耕、生态用水,可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因此,需要在塌陷区土地复垦后,采用各种土壤水利用技术,综合利用土壤水资源,为矿区经济有效地恢复农耕地与生态植被提供保障。

可采用深翻蓄水保墒技术、秸秆高茬还田技术、倒茬轮作技术、微地貌与覆盖措施有机结合的土壤水利用技术等达到综合有效利用土壤水的目的。

·深翻蓄水保墒技术

大柳塔矿区以旱作农业为主,多年平均降雨量仅368.2mm。最大限度地蓄水保墒和提高水分利用率,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接纳秋季雨水,达到“秋雨春用”的目的。目前主要推广机械深松耕、伏秋机械深耕、山地转头犁深翻和人工铁锨深翻4种形式。

·秸秆高茬还田技术

秸秆高茬还田技术就是在地面保留足够数量的作物残茬或秸秆,以保护土壤,减少土壤水分的损失。植物残留物吸收大量地面水,延迟了地表的水流,使水分有更多的时间渗入地下。根据生产实际,并针对伏秋旱象确定留茬,若伏秋雨水充足,留茬20cm以上,干旱则留茬20cm以下。

·倒茬轮作技术

合理轮作是通过肥(施用有机肥、肥田保水)、作(农作物调剂用水)、蓄(改善土壤条件,扩大蓄水量)、用(挖掘不同层次的有效水,加以利用)等途径来解决有限天然供水下的农业持续增产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适合当地的轮作能提高水分利用率。轮作倒茬种植结构根据作物种以及其生物学特性而制定,一般深根性作物与浅根性作物、禾类作物与豆、薯类作物搭配,轮作地一般都要加进经济作物,总产值也高(神华集团,2007)。

·微地貌与覆盖措施有机结合的土壤水利用技术

该技术能够改变土壤水流动系统特征,调控土壤水流动系统的上下边界条件,改善土壤浅部介质的渗透性与储水性,增加降水入渗,减少土面蒸发,从而使土地更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根据塌陷区的地貌类型及作物类型,研究区内可行的技术应为秸秆覆盖、沟播方式。

(3)大柳塔矿区周边地方煤矿地质环境保护治理

大柳塔矿区周边归属地方或个人的小型煤矿,无论是否存在越界开采,均使开采地的地质环境遭到较大破坏。产生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煤矸石占地、水土环境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需要进行综合治理。该治理项目,技术上仍采用前述大柳塔矿区各种地质环境保护治理适用技术。关键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坚持依法治理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大柳塔地方煤矿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条例》,对大柳塔地方煤矿地质环境治理的责任划分、治理目标、治理原则、指导思想、办理程序、奖惩兑现等具体事宜做出明确规定,从而将该区地方煤矿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增加工作透明度,保证地质环境有序治理。

其次,在治理费用方面,主要采取收取地质环境治理保护费用的方式,按照制定的条例,对区内地方煤矿强制收取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治理费用。依据“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将地质环境治理保护纳入煤炭生产成本,向造成地质环境破坏的煤炭企业收取一定比例的治理费用,并将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费等捆绑起来使用。

最后,要依法监督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条例的执行情况,加大执行力度,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使治理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前推进。

❺ 煤矿水中为什么有黄色沉淀物,怎么处理能做生活饮水

煤炭有机来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自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
煤矿污水处理原则
将矿井污水打入多功能水处理设施内,当水和水处理剂接触混合后,利用有机无机复合协同作用,使胶粒互相粘附,絮凝体由小变大而沉降,从而在一瞬间完成混凝全过程。
工艺流程
矿井污水打到多功能水处理设施的同时,将已配制好的水处理剂适量加入多功能水处理设施内,经自行推流、混合后,静置20-30分钟即可达到国家环保排放标准而排放或回用

黄色沉淀物可能是含硫燐的化合物,最终处理到可饮用级别。最后一步还要用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处理。

❻ 矿井 井下水如何处理

矿井井下水处理方法根据水质的不同而定:
1、含悬浮物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主要有混凝、沉淀和澄清、过滤和消毒。
①矿井水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煤粉、岩粉等悬浮物及胶体杂质,它是矿井水处理工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实践证明,混凝过程的程度对矿井水后续处理如沉淀、过滤影响很大。所以,在矿井水的处理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②沉淀和澄清:在煤矿矿井水处理中所采用的主要有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斜板(管式)沉淀池。澄清池主要有机械搅拌、水力循环和脉冲等。
③在煤矿矿井水处理过程中,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物。去除化学澄清和生物过程未能去除的细微颗粒和胶体物质,提高出水水质。矿井水处理可以采用过滤池。过滤池有普通快滤池、双层滤料滤池、无阀滤池和虹吸滤池等。常采用滤料有石英砂、无烟煤、石榴石粒、磁铁矿粒、白云石粒、花岗岩粒等。
④水净化处理后,细菌、病毒、有机物及臭味等并不能得到较好的去除。所以,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消毒的目的在于杀灭水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病原菌、病毒等),防止水致传染病的危害。在以煤矿矿井水为生活水源水处理中,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氯消毒法。消毒剂主要有:液氯、漂白粉、氯胺、次氯酸钠等。
2、高矿化度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
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的含盐量一般在1000~3000mg/l⑴之间,属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苦咸水含盐量范围,所以,有些煤矿也称高矿化度矿井水为苦咸水。苦咸水脱盐方法主要有电渗析和反渗透技术。目前电渗析技术已成为一个大规模的化工单元过程,广泛地用于各个行业。当进水含盐量在500~4000mg/l时,采用电渗析是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当进水含盐量小于500mg/l时,应结合具体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是采用电渗析还是采用离子交换或者两者联合。反渗透技术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发展成为实用的化工单元操作以来正不断地拓展其应用领域和规模,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各行业。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海水、苦咸水淡化,锅炉补给水、饮用水纯化,在食品、制药、化工、医疗、环保、矿井用水等行业中制备纯透反渗水、超纯水,以及各种水溶液的脱盐、分离和浓缩。
3、煤泥水处理技术
含有煤泥等轻度污染的矿井水,这类矿井水水量不大稳定,常采用一体化净水器进行处理,该净水器是一种新型重力式自动冲洗式一体化净水器,适合进水浊度≤3000mg/L,出水浊度≤3mg/l。该净水器集絮凝、反应、沉淀、排污、反冲、污泥浓缩、集水过滤于一体,自动排泥、自动反冲洗。本装置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优良,自耗水量少,动力消耗省,占地面积小,节水、节电,无需人员管理。处理后的水质达到生产和生活用水的要求。
4、煤矿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煤矿生活污水的净化工艺:净化装置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隔栅、破碎机、砂石捕集器、初级沉淀池、生物净化装置、次级沉淀池、加药剂、消毒、再净化、沉渣加工。在相应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组合取决于污水的数量、污染组分的浓度和组成,对净化水质量的要求以及其它条件。
5、酸性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
酸性矿井水是指PH小于6.5的矿井排水,一般PH值在3.0-6.5之。其处理技术有石灰石中和法、石灰中和法、生物化学处理法、湿地生态工程处理法。

❼ 如何处理高矿化度水越详细越好,而且有多种处理方法。

1、药剂沉淀;
2、蒸馏
3、电渗析;
4、去离子化;
5、药剂结合络合。

❽ 煤矿为什么会有地下水处理

一、 概述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70%以上,煤炭开采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势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无法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据统计我国40%的矿区严重缺水,已制约了煤炭生产的发展。西北矿区多处于山区,水资源更为缺乏,地表水又多为间歇性河流,枯洪水季节流量相当悬殊,常年流量稀释能力差,排入河流的污水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开发、管理、利用好煤矿水资源,对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煤废水污染严重

据包括10多位院士在内的专家学者鉴定通过的一项课题研究表明,山西每年挖5亿吨煤,使12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受到破坏。这相当于山西省整个引黄河水入晋工程的总引水量。专家呼吁,应当从技术、人才、资金投入和经营机制等多方面解决这一世纪难题,帮助山西省等煤炭主产区摆脱“产煤致旱、因煤致渴”的困扰。

这项关于山西省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表明,山西省采煤造成严重的水资源破坏,加剧了水资源短缺问题。这项课题研究表明,山西每挖1吨煤损耗2.48吨的水资源。每年挖5亿吨煤,使12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受到破坏。这相当于山西省整个引黄工程的总引水量。因此,这对于山西这个人均水资源量仅占全国平均水平不到五分之一的地区来说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目前,由于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系破坏非常严重。据统计,山西采煤对水资源的破坏面积已达2035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3%。山西省大部分农村人畜吃水靠煤系裂隙水,而煤矿开采恰好破坏了该层段的含水层。据统计,全省由于采煤排水引起矿区水位下降,导致泉水流量下降或断流,使近600万人及几十万头大牲畜饮水严重困难。

2、煤炭采掘业废水治理技术问题

99%的采煤项目废水没有进行治理,从主观上应该说是环保监管不力。从客观上说是我们环保部门对采煤项目废水治理技术持谨慎态度。采煤废水治理技术多如牛毛,那种技术最适用、工艺最成熟、操作管理最方便、投资最省、运行费用最低,一直是我们环保部门在寻求的。由于采煤废水复杂多变,在同一矿井废水中,同时含有铁、锰等重金属,硫、氟、氯等非金属及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有的矿井废水呈弱酸性(如织金县珠藏、凤凰山等),再就是即使是同一矿井,所采层不同,废水性质也不同,甚至是差别很大。这就给煤矿废水治理技术的选用带来很大的困难。通常情况是某一技术只能有效处理某一污染物,不可能把所有超标的污染物都处理好。一个煤矿不可能投入很多资金对污染物进行单项处理,这就是采煤废水治理在技术上的难点。有的业主自行修了一两个池子,把矿井废水往池子一放,就是对废水进行处理了。事实上不是这样简单,可能连悬浮物也处理不了,金属和非金属就更不可能处理了。

3、煤矿废水处理要求

1.1煤矿废水包括矿井涌水、煤场和矸石场淋溶废水等。在进行处理前,应先委托地区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以监测资料作为废水处理工程设计的依据。DFMC煤矿废水治理技术和成套设备是目前经实践证明的实用技术,50万吨以下、小时涌水量50m3以下的煤矿可采用此技术和设备。对于酸性煤矿废水还需新增设备和药剂。煤矿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尽可能循环使用,循环使用率不低于50%,经处理后排放的废水列为总量控制指标进行考核。

1.2新建煤矿必须执行“三同时”规定,试产三个月必须申请地区环保局验收,验收达标的发给排污许可证,不达标的停产治理。

1.3原有煤矿分期分批进行治理,2005年50%左右的原有煤矿治理完工并通过达标验收。列入家2005年治理计划的煤矿不治理的,依法予以处罚;治理不达标的,停产治理。治理计划由各县市环保局商煤炭局提出,报地区环保局综合平衡后以治理计划下达执行。

表1 某A煤矿废水处理监测结果 单位:mg/l

指标 排放

标准 处理前

浓度 超标倍数(倍) 处理后

浓度 比排放标准低(%) 悬浮物 70 258 2.7 11.5 83.6 铁 1 2.58 1.6 0.68 32 硫化物 1 2.8 1.8 0.5 50 COD 100 281.9 1.8 7 93 锰 2 0.13 未超标 0.1 —

表2某B煤矿废水处理监测结果单位:mg/ l

指标 排放

标准 处理前

浓度 超标 倍数 (倍) 处理后

浓度 比排放标准低(%) 悬浮物 70 318 3.5 4.5 93.6 铁 1 2.28 1.3 0.74 26 硫化物 1 3.21 2.2 0.5 50 COD 100 228.4 1.3 18.8 81.2 锰 2 0.37 未超标 0.18 — 1.4、煤矿废水中铁含量高,如浓度大于100mg/l,其处理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将要增加。因为铁含量过高,要达到1mg/l的排放标准,一级除铁是不行的,必须三至四级除铁。

1.5、酸度高的煤矿废水应使达标(6~9)。

1.6、煤矿要对煤场、矸石场进行硬化处理,建导流沟,把因大气降水产生的这一部分淋溶水引入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1.7、 预防事故和自然因素引起的非正常排放

为预防因降暴雨致使废水次理池溢流,工程设计必须考虑废水处理池有足够的容积。为防止事故性排放,必须建事故调节池。四、煤矿生活废水处理要求洗煤厂和煤矿生活废水处理采用深圳开发研制的微型生活废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生活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可排放。五、煤矿废水治理技术选用

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DFMC煤矿废水治理技术和成套设备可选用。未经试点的技术只能试点,不能推广。经试点并由A地区环境监测站监测、提出监测报告,从治理效果、投资、运行费用等全面评价后由地区环保局决定是否推广。

二、废水主要处理技术

我国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大多污水治理工作都只停留在为排放而治理。然而回用才是当今污水治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将防治污染和回用结合起来,既可缓解水源供需矛盾,又可减轻地表水体受到污染。现国内使用的处理技术主要有:沉淀、混凝沉淀、混凝沉淀过滤等。处理后直接排放的矿井水,通常采用沉淀或混凝沉淀处理技术;处理后作为生产用水或其它用水的,通常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处理技术;处理后作为生活用水,过滤后必须再经过除酚等对人体有害物质及消毒处理;有些含悬浮物的矿井水含盐量较高 ,处理后作为生活饮用水还必须在净化后再经过淡化处理。三、矿井水处理回用的条件

1、矿井废水的产生及特点

煤矿矿井废水包括:煤炭开采过程中地下地质性涌渗水到巷道为安全生产而排出的自然地下水,井下采煤生产过程中洒水、降尘、灭火灌浆、消防及液压设备产生的含煤尘废水。因此,它既具有地下水特征,但又受到人为污染。矿井废水的特性取决于成煤的地质环境和煤系低层的矿物化学成分,其中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充水因素对于矿井开采过程矿井废水的水质、水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对矿井废水处理要考虑开采过程中水质、水量的变化。某矿区M煤矿矿井废水水质取矿井正常排水时井口水样,结果见表1。

M煤矿矿井废水污染物监测表

表1 单位:mg/L

序号 监测项目 日均值浓度范围 序号 监测项目 日均值浓度范围 1 肉眼可见物 微粒悬浮物 9 总氮 5.600~5.854 2 PH值 8.41~8.55 10 砷(ng/L) 3.4~5.2 3 CODcr 66.4~131.7 11 总磷 0.085~0.104 4 硫化物 1.09~1.67 12 粪大肠菌 260~393 5 悬浮物 360~500 13 铜 0.0207~0.0294 6 酚 0.006~0.051 14 铅 -- 7 BOD5 14.10~24.73 15 镉 -- 8 LAS 0.198~0.220 16 锌 0.0381~0.0407

通过网络调查和资料查找,收集了多年来某矿区有关矿井水和地下水的化验数据资料,以及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表1)综合分析,该煤矿矿井废水含煤泥为主要悬浮物,有机物略有超标,粪大肠菌群超标,挥发酚超标。

2、矿井废水回用途径

煤矿矿井水处理后可作生产用水或生活用水,矿井生产用水主要是井下采掘设备液压用水、消防降尘洒水,生活用水主要是冲厕、洗浴水以及深度处理后用于饮用水。水质标准分别为:

a、防尘洒水《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94)

SS≤150mg/L,粒径d<0.3mm;PH值为6~9;大肠菌群≤3个/L。

b、空压机、液压支柱用水水质SS≤10~200mg/L,粒径d <0.15mm;硬度(碳酸盐)2~7mg/L;pH值为6.5~9;浊度<20。

c、矿井洗浴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水体标准。

d、中水水质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 48-1999)。

5、生活饮用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四、处理工艺

从上表可知,M煤矿矿井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处理能力为800~1000m3/d,处理后作为生产和生活用水,采用混凝反应、过滤、活性炭吸附及消毒工艺,流程见图1。

图1矿井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矿井废水由井下排水泵提升至灌浆水池,部分用于黄泥灌浆,其余废水自流进入曝气池,气浮除油后进入斜板沉淀池进行初步沉淀,由提升泵提升进入混凝沉淀设备,同时加入混凝剂,经过斜管沉淀后,将絮状物沉淀到底部而被去除,清水从上部溢流出水自流进入砂滤罐,出水自流进入清水池,清水池前投加二氧化氯进行杀菌消毒。砂滤罐的反冲冼水自流进入污泥池,上清液自流进入曝气池,以提高矿井废水资源的利用率。出水若用作生活用水,则砂滤罐出水进入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流入清水池用作生活用水。

五、主要处理单元

1、预沉池曝气

矿井废水中含有少量的有机物,通过曝气接触氧化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另外,井下液压支柱等设备产生少量油类,通过气浮除油,使废水中油类达标。

2、混凝沉淀

煤矿矿井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处理悬浮物主要采用混凝沉淀法,用铝盐或铁盐做混凝剂,混凝剂混合方式采用管道混合器混合。混凝沉淀装置采用倒喇叭口作为反应区,水流在反应区中流速逐渐降低,使废水和混凝剂药液的反应在反应器中逐渐全部完成。完全反应的废水流出反应区后开始形成混凝状物质,经过布水区进入斜管填料,由于斜管填料采用PVC六角峰窝状填料,利用多层多格浅层沉淀,提高了沉淀效率。将絮状物沉淀到底部而被去除,清水从上部溢流排出。

3、砂滤净化

矿井废水经混凝沉淀后,水中还含有较小颗粒的悬浮物和胶体,利用砂滤设备将悬浮颗粒和胶体截留在滤料的表面和内部空隙中,它是混凝沉淀装置的后处理过程,同时也是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过程的预处理。砂滤罐为重力式无阀滤池,采用自动虹吸原理达到反冲洗,不需要人工单独管理,操作简便,管理和维护方便。砂滤罐通常采用不同等级的石英砂多层滤料。

4、活性炭吸附

该煤矿矿井废水主要含有挥发酚,酚类属于高毒物质,它可以通过皮肤、粘膜、口腔进入人体内,低浓度可使细胞蛋白变性,高浓度可使蛋白质沉淀。长期饮用被酚污染的水源,会引起蛋白质变性和凝固,引起头晕、出疹、贫血及各种神经症状,甚至中毒。处理中水用作生活饮用水,必须用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可达800~2000m2/g,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该装置采用连续式固定床吸附操作方式,活性炭吸附剂总厚度达3.5m,废水从上向下过滤,过滤速度在4~15m/h,接触时间一般不大于30~60min。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活性炭吸附了大量的吸附质,达到饱和丧失吸附能力,活性炭需更换或再生。

5、消毒

废水中含有一定的病菌、大肠菌群,处理后回用于洗浴时,若不经过消毒,对人体皮肤伤害严重。所以矿井废水处理后作为生活用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本工艺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现场用盐酸和氯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无毒、稳定、高效、杀菌能力是氯的5倍以上。

六、处理工艺特点

1、以上可知A煤矿矿井废水处理工程是根据矿井水水质特点确定工艺技术参数,采用一次提升到混凝沉淀装置,再自流进入后续各处理构筑物,出水水质稳定可靠,动力设备较少,能耗较低。

2、采用混凝沉淀装置与砂滤罐相结合的工艺技术,主要处理构筑物采用组合式钢结构,具有占地面积小、使用寿命长、工程投资省、工艺简单、操作管理方便、运行成本低等特点。砂滤罐设计采用重力式无阀滤池,反冲洗完全自动,操作管理方便。

3、该煤矿矿井废水处理系统实现了自动加药、自动反冲洗的全过程监控,包括电控系统、上位监控系统和仪表检测系统。仪表检测系统包括加药流量、处理流量 、水池液位和加药箱液位、进水和出水浊度等连续自动检测。

阅读全文

与矿井水处理的原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区饮水机多少千瓦 浏览:363
长宁橱下式饮水机大概多少钱 浏览:764
天籁用什么机油滤芯好 浏览:747
防污水收费 浏览:514
扬州抽污水池多少钱 浏览:504
社区饮水机冻住了怎么办 浏览:413
树脂瓦有双层保温瓦吗 浏览:251
饮水机PCB亮灯闪烁怎么回事 浏览:869
前置净水机怎么样 浏览:472
西峰污水处理厂地址 浏览:784
车载空气净化器怎么打不开 浏览:568
净水器蓝管怎么排放 浏览:26
中央空调水处理电导率 浏览:44
洗厂污水如何处理 浏览:294
什么细菌使污水得到净化 浏览:606
乱到污水被城管扣车怎么处理 浏览:33
有肾结石该怎么选净水器 浏览:378
环氧树脂防腐钢管应用 浏览:606
污水厂按照什么标准进行排放 浏览:650
房顶造型树脂瓦设计与安装 浏览: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