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主要成分是
市政污水主要成分为有机质、有机质细胞内的水、细胞外的水、细胞内的水是最难以脱除的。
尼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污泥无热干化NHD™技术,采用不加热的方式对污泥进行脱水和干化,只需10分钟就可将污泥的含水率从85%-80%降至55%,后经过不加热状态下的强制通风干化技术,将污泥中的含水率持续降至40%,而能耗只有热干化的10%,并且处理过程不会产生臭气。
“污泥无热干化NHD™技术”攻克了污泥干化能耗高、产生臭气这一世界性难题。取得的另一项惊人的成果是:干化后的泥饼具有相当高的热值。由于采用不加热的方式进行干化处理,避免了污泥中有机质的损失。用干化后的泥饼制成的生物质燃料,经权威部门检测,以秦皇岛抚宁区中冶污水处理厂污泥无热干化项目的实际检测效果为例,热值达到4080大卡,高于褐煤,真正做到了变泥为“煤”。实现了国家倡导的循环经济原则,真正让污泥处理处置实现了资源再利用。
B. 污水处理是不是把有机物 转化成无害的无机物
我把你的提问分抄为三个袭小问题进行解答:
1.将有机转无机? 不是
你所说的污水处理方法是活性污泥法。
该法是以悬浮在水中的活性污泥为主体,在微生物生长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和污水充分接触,是污水净化的一种方法。
2.为什么得到剩余污泥?是否有处理?
在处理过程中,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后,污水中悬浮的和胶体的物质被絮凝和吸附,然后,微生物利用这些物质作为能源并合成新细胞,最后这些菌体有机体絮凝成絮凝体,通过重力沉淀从水分离出来,使水得以净化。
而这一部分沉淀下来的絮凝体再经过浓缩、调理、脱水等一系列处理就成了我们在污水处理厂中看到的剩余污泥。
通过上述的处理,水质变好,接下来就只需要处理剩余污泥了。
3.剩余污泥怎么处置?
通常是进行填埋,但目前也有多种其他再利用的方法,比如做砖,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做灭火剂等等。你可以再网上多搜索一下。
C. 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含有机物为多少
40%-60%,看地域情况吧,有的地方沉砂池含泥量比较高,中国大多数污泥有机物含量一般不会超过60%
D. 污水处理厂是不是每天都出污泥的
不是。
污水处理厂是否出泥(这里理解为污泥运出厂外处置)需要考虑以下条件(专前两项起决定性作属用):
1、污水处理厂使用的工艺;
2、污水厂的规模;
3、污水厂运行的具体情况;
4、污水厂设计时其储泥池的大小、设计排泥时间以及结合污泥性状和池中水质情况调整的排泥时间。
传统活性污泥法中,中、大型污水厂每天出泥(处理能力5000立方米/天以上),例如使用AAO工艺、氧化沟工艺、接触氧化工艺等污水处理厂。但是同样的工艺,小型污水厂就会设计污泥干化池或者先于污泥浓缩池中存放,一段时间内都不排泥。
另外工艺的不同,例如MBR工艺、生物转盘等,工艺原理决定了其产生的污泥较少,结合处理的水质、水量,系统每天产生的污泥量不足以出泥,也是一段时间内才出泥一次。
实际运行中,遇到突发情况,例如管网破裂雨水涌入等意外情况,一天不排泥也是正常的。
所以,污水处理厂并不是每天都出污泥的。
E. 污水处理工艺应具有哪些特点
五种典型的工艺
(1)间歇活性污泥法()
间歇活性污泥法也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它由个或多个SBR池组成,运行时,废水分批进入池中,依次经历5个独立阶段,即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进水及排水用水位控制,反应及沉淀用时间控制,一个运行周期的时间依负荷及出水要求而异,一般为4~12h,其中反应占40%,有效池容积为周期内进水量与所需污泥体积之和。
比连续流法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耐负荷冲击的能力强;由于底物浓度高,浓度梯度也大,交替出现缺氧、好氧状态,能抑制专性好氧菌的过量繁殖,有利于生物脱氮除磷,又由于泥龄较短,丝状菌不可能成为优势,因此,污泥不易膨胀;与连续流方法相比,SBR法流程短、装置结构简单,当水量较小时,只需一个间歇反应器,不需要设专门沉淀池和调节池,不需要污泥回流,运行费用低。
(2) 吸附再生(接触稳定)法
这种方式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的初期去除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10~40min),通过吸附去除废水中悬浮的和胶态的有机物,再通过液固分离,废水即获得净化,BOD5可去除85%~90%左右。吸附饱和的活性污泥中,一部分需要回流的,引入再生池进一步氧化分解,恢复其活性;另一部分剩余污泥不经氧化分解即排入污泥处理系统。
分别在两池(吸附池和再生他)或在同一池的两段进行。它适应负荷冲击的能力强,还可省去初次沉淀池。主要优点是可以大大节省基建投资,最适于处理含悬浮和胶体物质较多的废水,如制革废水、焦化废水等,工艺灵活。但由于吸附时间较短,处理效率不及传统法的高。
(3)氧化沟
氧化沟是延时曝气法的一种特殊型式,它的平面象跑道,沟槽中设置两个曝气转刷(盘),也有用表面曝气机、射流器或提升管式曝气装置的。曝气设备工作时,推动沟液迅速流动,实现供氧和搅拌作用。
与普通曝气法相比,氧化沟具有基建投资省,维护管理容易,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污泥产量少,还有较好的脱N、P作用,适应负荷冲击能力强等优点。
(4)连续进水周期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
ICEAS反应器前部设有预反应区(占池容积的10%)。反应池由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组成,并实现连续进水,间歇排水。预反应区一般处在厌氧和缺氧状态,有机物在此被活性污泥吸附,该区还具有生物选择作用,抑制丝状菌生长,防止污泥膨胀。被吸附的有机物在主反应区内被活性污泥氧化分解。
反应连续进水,解决了来水与间歇进水不匹配的矛盾。但该工艺沉淀效果较差、净化效果变差,易发生污泥膨胀,污泥负荷较低,反应时间长,设备容积增大,投资较大。
(5)生物脱氮除磷工艺(A/A/O)
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与回流污泥混合,在兼性厌氧发酵菌的作用下,废水中易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聚磷菌可以吸收小分子有机物(如VFA),并以PHB的形式贮存在体内,其所需的能量来自聚磷链的分解。随后,废水进入缺氧区,反硝化细菌利用废水中的有机基质对随回流混合液带入的NO3- 进行反硝化。废水进入好氧池时,废水中有机物的浓度较低,聚磷菌主要是通过分解体内的PHB而获得能量,供细菌增殖,同时将周围环境中的溶解性磷吸收到体内,并以聚磷链的形式贮存起来,随后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统。系统中好氧区的有机物浓度较低,正有利于该区中自养硝化菌的生长。
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能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功能;工艺简单,水力停留时间较短;SVI一般小于100,不会发生污泥膨胀;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为2.5%以上;厌氧-缺氧池只需轻缓搅拌,使之混合,而以不增加溶解氧为度;沉淀池要避免发生厌氧-缺氧状态,以避免聚磷菌释放磷而降低出水水质和反硝化产生N2而干扰沉淀;脱氮效果受混合液回流比大小的影响,除磷效果则受回流污泥中挟带DO和硝酸态氧的影响,因而脱氮除磷效果不可能提高。
F. 自来水厂的污泥与污水厂的污泥分别有什么特点以及区别
除了楼抄上所说的问题外,个人认袭为:自来水厂排泥水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主要区别在于污泥中有机物的含量。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富含有机物需采用厌氧法进行降解。自来水厂排泥水一般属于易脱水污泥。具体关于污水处理的问题,你可以到环保通上提问,希望可以帮得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