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措施有哪些
关于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措施
1、完善各种集水面雨水收集系统,如采取源头截污措施,初期雨水弃流或分流。
2、合理设置调蓄池(塘)有条件时尽量减少多功能调蓄设施
3、各种渗透装置及其配水系统
4、合理选择处理净化工艺和措施,有条件时重点选用雨水湿地,雨水生态塘、雨水花坛扥自然生态处理措施
5、发展和建设人工水体自净和水质保障系统,大力推广植被浅沟技术
6、考虑雨水回用与景观园林相结合(喷灌,绿化,喷泉等)
7、考虑雨水循环利用的可行性,并合理设置相应的提升系统和安全溢流系统等。
『贰』 雨水回用系统的概念、组成、流程、设计思路等全面梳理
探索雨水新生:系统详解与设计思路
雨水回用系统,作为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先锋,其核心在于高效利用每滴自然之水。它不仅包括了雨水的收集、处理与再利用,更是一种节水理念的实践。让我们一起深入理解这个系统的世界,从概念到实际应用,逐一剖析。
系统基础:概念与组成
雨水回用系统的基本构造包括弃流过滤、蓄水和净化三个关键环节。弃流过滤用于去除初期的较大颗粒杂质,确保后续流程的水质纯净。蓄水系统是心脏,储存经过净化的雨水,以备不时之需。而净化过程则通过精过滤和杀菌,确保每一滴回用的雨水都清澈可饮用。
分类与适用
根据来源不同,雨水回用系统可分为屋顶雨水和地面雨水,适用于年降雨量400mm以上的地区,如繁华的市政道路、公园绿地等。这些地方的雨水回用项目,不仅符合节水政策要求,也是绿色设施建设的必然选择。
流程与控制
雨水的收集始于屋顶,通过雨水管道汇集,弃流口则确保在满水时避免对市政管网的压力。后续,雨水进入储存池,通过过滤和控制系统进行精准管理。系统通过信号指令灵活联动,确保雨水的高效利用。
绿色实践:应用与影响
雨水回用系统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扮演着调蓄角色,无论是单一蓄水池还是多元设施组合,都能显著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雨水不仅用于绿化灌溉,还可以用于景观照明和应急消防,非强制性的雨水回用理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
设计思路
在设计时,首先要根据具体环境和需求,灵活选择收集、调蓄或回用方案,同时兼顾雨水的净化和利用。工艺流程设计需精细,弃流、调蓄与控制要兼顾,确保水量的均衡分配。
总结来说,雨水回用系统不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是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体现。让我们共同见证,每一滴雨水如何在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全新的生命活力。
『叁』 排水工程的参考教材
目前较为流行的教材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排水工程》,分上、下两册。
排水工程上册(孙慧修主编)
《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根据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关于教材编写要求和《排水工程》(上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排水工程技术的新发展和积累的教学经验,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编写而成,基本上反映了现代排水工程学科发展的趋势。
《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增加了城市污水回用工程一节,以城市污水作为第二水源再利用,是防止水污染和解决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重要方向。本版加强了雨水设计流量的论述,介绍了几种方法。对近年来我国城市水系统向区域排水系统发展的趋势以及涌现出的新技术作了介绍。同时,对第三版中个别提法不妥这处理行了更正,并增加了部分新技术资料。规范以《室外排水规范》(GBJ14-87)及1997年局部修改的条文为主。计量单位以198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
排水工程下册(张自杰主编)
《排水工程》下册主要内容是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阐述污水和污染物质的形成、形态、分类;污染特征与污染指标;各类地面水体(河流、湖泊、海洋)污染造成的危害及其自净规律和数学模型;有关的水质标准和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则等。
第二部分为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对包括深度处理与回用在内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和各种处理技术单元,从基础理论到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构造特点以及设计、计算等方面都作了全面、系统和比较深入的阐述。在本部分内,对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也作了系统、深入的介绍。
第三部分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在本书内自成体系,从工业废水的形成、分类、污染特征开始,根据工业废水的特征,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以及生物处理法,分别地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本书为高等工业学校四年制本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给水、排水及环境工程方面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以及科研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2011年版排水工程教材
书名:排水工程
作者:张玉先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4月
ISBN:9787112129102
定价:99元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全书共分19章,分别为总论、排水系统,污水管渠系统的设计,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排洪沟的 设计,合流制管渠系统的设计,排水管渠材料、接口、基础和排水管渠系统附属构筑物,排水管渠系统的管理和养护,排水泵站及其设计,城镇污水处理概论,城镇 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城镇污水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城镇污水的生物膜法处理,城镇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污水厂污 泥的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工业废水处理。
『肆』 高层建筑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中水回用技术可以大大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是解决当前某些缺水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现阶段加强建筑中水回用技术的研究,对提高超高层建筑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进而促进中水回用的产业化发展,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有着深进意义。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超高层建筑,主要功能为办公、商业、餐饮等,总用地面积25,945m2,总建筑面积210,964m2,其中地下层为车库,1~6层为裙房,主要功能为商业餐饮,6层以上分为E、F两座塔楼,其中E座高119.2m,F座高139.2m。由于该工程位于淡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城市,应该充分重视水资源的利用问题。
2 高层建筑中水回用技术
2.1 中水系统设计
本工程的供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中水供应系统向本建筑全部卫生间供水。以公共卫生间内的手盆水、公共浴室排水、冷却塔排水等作为中水原水,经过处理后的中水回用于公共卫生间内大小便器的冲洗以及车库地面的冲洗补水等地方。本建筑内污废水量约732.6m3/d,按供水量的90%计。其中用于中水原水量约139.7m3/d。因此,实际日排放量为592.9m3/d。冷却塔排水、绿化和浇洒道路等用水不排入污水系统,此部分耗水量为440m3/d。设计的室内污水和废水进行分流排除,公共卫生间的一部分废水作为中水原水循环至中水机房进行回收;对于卫生间的生活污废水,设计为专用的通气管排水系统进行排水;首层以下排水单独排出室外。
中水原水量为139.7m3/d,中水回用系统的平均日用水量为228.8m3/d,两水量相差部分由雨水补给(详见雨水利用),可达到回用系统的1.1倍(年收集水量占回用水量百分数)最高日用水量为343.2m3/d。
2.2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
2.2.1 工艺设计依据
本工程将中水处理站设在地下二层,需要处理的水量:中水原水平均日收集水量139.7m3/d,中水设备日处理时间取12h/d,平均时处理水量为11.6m3/h。因此,设计取设备处理规模为12m3/h。中水水质标准:符合《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其中浊度、溶解性总固体、BOD5、氨氮按严标准取值。
2.2.2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
建筑中水回用可以处理到两种程度的回用水,一种是处理到可以供人类直接饮用的水,实现水资源的完全循环利用,但是这种工艺投资高且工艺复杂;另一种是处理到不供人类饮用,而是将处理水回用于冲厕、绿地用水、冲洗车库地面用水等地方,后者应用较为普遍。中水处理有多种不同的工艺,处理时应该综合考虑中水原水的水量、水质、以及处理水回用部位等因素。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原水水质不同,中水处理流程可以分为很多种。
中水首先经过格栅和曝气调节池进行预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杂质并且均匀水质;然后经过毛发收集器,由一级提升泵到达中水一体化设备,再由二级提升泵依次达到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中水蓄水池(与雨水共用),最终向本建筑的全部卫生间供水。此外,设计的中水处理工艺中还应用了鼓风曝气机进行曝气,增加足够的溶解氧,使氧气在液体中被充分搅拌和溶解,达到阻止液体中的悬浮物下沉的效果;滤池反冲洗设备用于拦截水中的杂质,去除水中的颗粒物等杂质。
处理后的中水水质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标准》GB/T18920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的规定。
2.3 雨水利用系统
2.3.1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量
雨水量按该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为10年,降雨历时5分钟。溢流口和排水管系总排水能力按50年重现期设计。屋面总汇水面积11,000m2,雨水排水量约为600L/S。
其中暴雨强度公式为:雨水量公式为:Q=ΨqF
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P=2年;室外雨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T=15分钟;室外综合径流系数Ψ=0.65。
由以上公式计算所得雨水量约为597.3L/s。
2.3.2 雨水利用标准及利用方式
(1)雨水利用标准:重现期1年的雨水进行利用,不排入市政管网,超出的雨量排入市政管网。设计年降雨厚度1,255.1mm,平均年降雨次数121.6次。
(2)雨水利用采用回收利用方式。
①收集量和回用量:根据本工程的用地现状和投资情况,收集降落在屋面及硬化路面(汇水面积约25,900平方米)的雨水,处理后的雨水进入中水清水池,用于车库冲洗和卫生间冲厕,用水量约89.1m3/d。
②年收集雨水量(红线内)=10×0.8×1255.1×0.7×2.59=18,204m3
③雨水收集池:根据用水量、1年重现期降雨量(49.1mm)的收集量和用地现状综合确定为400m3,初期4mm的降雨不进入雨水蓄水池,经弃流池排出。雨水蓄水池和弃流池位于室外。超过雨水蓄水池设计能力的降雨通过溢流管排至市政雨水管道。
④工艺流程:由设于雨水收集池内的潜水泵进入地下二层的雨水处理机房。雨水利用的工艺流程图见图1。
图1 雨水收集工艺流程图
由图1可知,屋面雨水经过弃流池弃流初期雨水后,收集到雨水蓄水池,经砂滤和活性炭过滤器过滤,达到中水水质标准后,进入与中水共用的雨水蓄水池,用于中水系统供水或用于楼内车库冲洗及卫生间冲厕。雨水处理设备间歇运行,在有雨水时,运行12h,处理能力为7m3/h,处理后的清水全部存在清水池中,清水池容积100m3,与中水共用。
2.4 效益分析
施工完成之后对设备进行了调试,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并且出水水质可以达到规范要求的水质标准。建筑的中水回用经济性主要受到当地水价的影响,水价越高,则建筑中水回用系统的经济效益越高,设备的投资回收期越短。该市现行一般商业用水水价为1.8元/吨(不包含污水处理费用),商业用水污水处理费为1.2元/吨,即总的水费价格为3.0元/吨。本工程设计的中水回用系统的全年回用水量为54,180.6吨,则本建筑的中水回用系统全年可以节约用水费用为162,541.8元。
3.结论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中水回用技术可以大大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并且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水的回用技术上,推动高层建筑中水回用技术的发展,提高水的回用率,进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伍』 雨水回用系统产品需要什么资质
在需要数据前,先要搞清楚: 做雨水回收利用的目的是什么?这决定了你需要内的数据。如容:用于蓄洪、用于绿化浇灌、用于评绿标、用于评海绵城市... ... 明确目的后,便知道需要占地面积、绿地面积、屋顶面积,或者评绿标的话还需要综合的非传统水源量等,径流控制率等哪些具体数据了。 一般的雨水回用系统都是为了合理的利用原本被盲目快排掉的雨水,尽可能的通过对雨水的重新认识,通过设计规划,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渗透的水量,降低雨水的污染度。因此,需要的参数就是这个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当地的水文资料和政府对雨水的要求文件。
『陆』 绿色建筑给排水技术措施
一、绿色建筑中的给排水技术措施
1中水回用技术。中水作为一种水质较好且较稳定的第二水源,对其进行回用可以达到很好的节水效果。中水回用技术在国外发展很长时间,技术体系也已经形成,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跟环境效益。日本作为中水技术非常成熟的国家,东京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曾在458栋建筑和2个工业区中规划建设中水系统,回用中水7.4万m3/d,建筑节水率达76%。在《河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也有说明景观用水应优先考虑采用雨水、再生水,而不应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另外,也可设置循环水处理设备,循环处理利用景观用水。在建筑中再生水一般乘坐中水,中水实质各类排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标准,然后可在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中水其水源一般包括沐浴排水、洗衣排水、盥洗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以及空调冷却水。中水并不是单一水源,一般把以上这些水源分为3类:优质杂排水:空调冷却水、淋浴排水、盥洗排水等水质较好的水源;杂排水(灰水):除去厕所排水的生活排水;生活污水(黑水):所有的生活排水。
中水的处理工艺一般可分为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和膜处理法三大类。物理化学处理法以混凝沉淀(气浮)技术和过滤技术相结合的基本方式,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好氧微生物的吸附、氧化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膜处理法主要利用各类滤膜来进行处理。目前,绿色建筑的中水回用系统一般采用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作为中水水源,经简单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清洗车道等。建筑中排水水量大,且优质杂排水占比较大,是目前最有效的节水措施,但是由于建设中水回用系统会增加建设成本,并且后期运行需要人员管理,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因此存在一定的推广难度。
2雨水收集回用技术
1.雨水收集回用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随着人们节水意识的不断提高,在建设中越来越后重视发展雨水收集回用工程,雨水作为洁净度较高的水源,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通过一些工程措施来利用雨水资源,即可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又可以通过回灌地下水的方式减少排水量,降低了城市洪涝风险。因此,通过雨水收集回用的方式,即能够达到节水目的,又能达到补充地下水资源的效果,是城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外对于雨水资源利用十分重视,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雨水资源的利用研究就已经在发达国家开展起来,并且把雨水的收集利用也作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发达国家通过制定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以及建设雨水收集回用设施等方法,逐渐形成了以“先利用后排放”思想的雨水资源利用体系。
但是随着低冲击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简称LID)概念的提出,对于雨水资源利用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对于雨水资源的利用尽量不改变该区域的水文状态。因此,目前发达国家新兴的城市通过合理的水文设计,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方式尽量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径流状态,使城市开发区域的水文功能尽量不发生改变,这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并且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虽然国内各地也陆续编制了因地制宜的雨水利用规范,也相继完成了一些雨水收集示范项目,但是对于雨水资源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利用。
2.雨水收集回用技术:在《河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控制项规定: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在储存、输配等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消毒杀菌能力,且水质不会被污染,以保障水质安全;住区景观水体采用雨水、再生水时,在水景规划及设计阶段应将水景设计和水质安全保障措施结合起来考虑。因此可以知道绿色建筑中的雨水收集回用技术首先要保证水质的达标,因此在设计时要加入处理设施,采用常规处理工艺:雨水→初期弃流→蓄水池沉淀→过滤→消毒→出水。结合河北省的雨水利用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雨水收集回用技术:透水地面。增强地面的透水能力,在技术上不存在困难,且建设成本较低。
另外,还能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负荷,改善微气候,降低热岛效应,减小洪峰流量,对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屋面雨水或路面、广场、绿地等雨水收集后回用。经初期弃流、截污措施后,进入蓄水设施,经雨水处理站处理、消毒后进入清水池,然后经回用水泵抽送回用于室外绿化、洗车、道路浇洒、地库冲洗等室外非饮用水项目,其中绿化采用节水灌溉。
3节水措施:节水措施是指通过减少耗水量的一些技术措施以达到节水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降低管网漏损:根据《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的数据,2010年我国总漏损水量为62.7552×108m3,可见因管网漏损所浪费的水量是巨大的。管网漏损的主要原因是管道老化、技术手段落后等原因造成的,通过选用新兴管材、高质量的给水附件,并合理选择连接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管网漏损。
2.节水器具:有调查显示,洗浴用水和冲洗便器用水的量能够占整个家庭总用水量的50%以上。根据《河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所规定,根据用水场合的不同,合理选用节水水龙头、节水便器、节水淋浴装置等。对采用产业化装修的住宅建筑,住宅套内均应采用节水器具。通过使用节水器具可以有效的达到节水效果。
3.采取合理的供水分区方式:通过采取合理的供水分区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用水器具的超压出流,可以很好的达到节水效果。
二、结语
随着绿色建筑概念的深入人心、人民节水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国家政策的出台,都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给排水技术措施作为绿色建筑中的重要部分,直接决定了建筑的节水效果。本文主要根据河北省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结合现有给排水技术措施,并提出了一些适合绿色建筑中使用的技术措施,并对其进行了探讨。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柒』 请问(雨博士)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措施有哪些
为您服务是我的荣幸,您满意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我们将以更努力地服务和更好的产品,为您做更好的工程。
关于您的问题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措施有7项:
1、完善各种集水面雨水收集系统,如采取源头截污措施,初期雨水弃流或分流。
2、合理设置调蓄池(塘)有条件时尽量减少多功能调蓄设施
3、各种渗透装置及其配水系统
4、合理选择处理净化工艺和措施,有条件时重点选用雨水湿地,雨水生态塘、雨水花坛扥自然生态处理措施
5、发展和建设人工水体自净和水质保障系统,大力推广植被浅沟技术
6、考虑雨水回用与景观园林相结合(喷灌,绿化,喷泉等)
7、考虑雨水循环利用的可行性,并合理设置相应的提升系统和安全溢流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