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ao工艺出水氨氮很好总氮总是超标原因及 解决办法
您好!A2/O工艺出水氨氮很好,总氮总是超标可能是缺氧段反硝化出问题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缺氧段未能进行充分反硝化脱氮造成出水总氮超标。
污水中氮的最终脱除主要是2方面:
1、微生物自身增殖利用污水中氮将其转化为自身细胞的一部分,并最终随剩余污泥排放出系统;
2、生物脱氮菌(硝化亚硝化菌群、反硝化菌群等)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将氮转换成氮气释放到空气中。
进入A2/O系统的氮,通过水解、氨化作用(主要有机氮)转化成氨氮,氨氮在好氧池(DO:2~4mg/L)中由亚硝酸盐细菌及硝酸盐细菌(异养好氧菌)转化为硝酸盐、亚硝酸盐,通过硝化液回流到缺氧池内(DO:0.5mg/L),缺氧池内的反硝化细菌(兼性异养细菌)在缺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为电子供体,利用硝酸盐、亚硝酸盐中氮为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呼吸,将硝酸盐、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每转化1g亚硝酸盐为氮气,约消耗1.71g有机物(BOD5),每转化1g硝酸盐为氮气,约消耗2.86g有机物(BOD5)。
如题中问题,很可能为缺氧池中反硝化菌出现问题造成反硝化脱氮未能充分经行,可参考以下办法:
1、检查缺氧池溶解氧DO浓度是否过高(>0.5mg/L),反硝化细菌为兼性异养细菌,可以在有氧和缺氧条件下生存,当水中有充足的分子氧O2时,其利用有机物为电子供体,利用分子氧为电子受体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才进行缺氧呼吸进行生物脱氮。而缺氧池中的分子氧主要来源为氧化池回流硝化液带入DO,需检查氧化池曝气量是否过量,尽量控制氧化池DO2~4mg/L;
2、检查碳源是否充足,反硝化细菌为化能异养微生物,其生理活动需要获取外界有机物并通过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来源,若外界有机物供给不足,尤其是小分子有机物,则反硝化菌的正常生理活动将受到抑制,应保证进水中C/N>5。若进水负荷过低,可以考虑适当投加外加碳源,如乙酸钠、甲醇等;
3、pH:反硝化细菌最适pH范围在6.5~7.5左右,检查进水pH是否过低或过高;
4、温度:反硝化细菌适宜生长温度20~40℃。主要是北方冬季需要考虑温度过低问题,可采取保温措施
2. A/O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各阶段去除率是多少
A/O工艺以其低廉的施工成本与运行费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采用A/O工艺进行处理,其脱氮率受回流比R 的限制 ,脱氮率为80%—95%之间,出水总氮含量仍然较高。例如,某高氨氮废水氨氮含量为500mg/L,出水总氮含量依然在100mg/L—25mg/L,而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总氮限值为15mg/L。因此,需要突破A/O工艺的脱氮率受回流比的限制,进一步提高A/O工艺的脱氮率,现有技术一般是采用单独反硝化技术对A/O工艺进行改进,对其出水进行进一步脱氮。其中的反硝化技术主要有SBR工艺、反硝化颗粒污泥或固定床等,但是,这些反硝化技术,一方面增加了A/O工艺系统的复杂程度,成本高;另一方面,反硝化后残余有机物会带来二次污染。本技术工艺克服现有的A/O工艺或其改进工艺的脱氮率受回流比的限制、 在传统A/O工艺基础上进行了工艺改进,曝气池(O池)溶解氧跃升位置(即DO突跃点)的泥水混合液作为硝化液回流至氧池(A池);与此同时,在曝气池的溶解氧跃升位置添加碳源。脱氮率能够达到近100%,脱氮率高,出水COD低于50mg/L,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易于工业化实施。
3. AO工艺中总氮超标的原因有哪些
目前可采用离子交换、膜渗透、吸附以及生物脱氮等方法去除水中总氮。
化学版法去除总氮权,先测试总氮的浓度,如果浓度差值不大,建议直接用氨氮去除剂处理,这样氨氮处理下来了,总氮也会随之降低。
氨氮去除剂只适用于去除总氮中的氨氮,而总氮和氨氮的比例会根据水质不一样而有所不同,所以使用的处理效果不一,也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在污水厂中实现总氮的控制达标,首先要了解生物脱氮的反应机理,然后有选择地进行工艺管控。
比较常见的就是AO工艺,还有SBR工艺、各类氧化沟工艺、以及增加了除磷的AAO工艺,都可以进行总氮处理。
总氮超标的原因:
1. 内、外回流比生物反硝化系统外回流比较单纯生物硝化系统要小。
2. 反硝化系统污泥沉速较快。缺氧区溶解氧 DO过高。
3. 温度调控不当,当低于15时,反硝化速率将明显降低,至5时,反硝化将趋于停止。
4. 详求倒置A2O污水处理工艺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它的适用范围,谢谢
优点:一、聚磷菌经厌氧释磷后直接进人好氧环境,可以更加充分利用其在厌氧条内件下形容成的吸磷动力,具有“饥饿效应”优势;二、允许所有参与回流的污泥全部经历完整的释磷、吸磷过程,故在除磷方面具有“群体效应”优势;三、缺氧区位于工艺的首端,允许反硝化优先获得碳源,故进一步加强了系统的脱氮能力;四、工程上采取适当措施可以将污泥回流和混合液回流合并为一个回流系统,节能
缺点:一、在倒置彭/O工艺中,为了保证除磷效果,必须在倒置缺氧池中去掉回流污泥中的高
浓度硝态氮,这需要有大量的碳源和相当大的缺氧池容积,这两个条件都很难满足。
二、倒置缺氧池带来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反硝化与释磷对碳源有机物的竞争。原污水先进人缺氧池再进入厌氧池,污水中的易生物降解有机物将优先被反硝化菌利用,聚磷菌将得不到足够碳源,影响除磷效果。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可将原污水分配给缺氧池和厌氧池,分别为脱氮和除磷提供碳源,这导致进入缺氧池和厌氧池的可利用碳源都比一般工艺要少。脱氮效果比较差。
5. 氨氮总氮超标该如何处理
楼主,你好:
我来为您解答下,如果总氮超标的话,需要检测总氮中哪种氮存在超标情况(氨专氮、属有机氮、硝态氮、亚硝态氮)。
超标现象之一:氨氮超标,说明好氧硝化系统存在问题,这时候需要检测和核算系统中的碱度、溶解氧、停留时间是否合理,调整后再进行下一步分析,尤其是硝化菌群可能存在问题,是否是用土菌调试的,这是第一步。
超标现象之二:硝态氮或亚硝态氮超标,这种情况说明反硝化存在问题,需要核算系统的回流量,碳源是否合理(新尔特研究的反硝化菌碳氮比是5:1才能良好进行,5是碳源,1是硝态氮和亚硝态氮,不是其它的总氮,否则不准确)。
超标现象之三:有机氮超标,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该有机氮非常稳定,难以破解,而是生化系统存在严重问题,不能把有机氮分解开来,如果有机氮稳定导致超标的话,需要预处理强化破坏有机结构,或者深度处理去除有机氮。
楼主,涉及到技术点和工况较多,因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需要可以联系,希望对您有帮助。
新尔特生物为您提供。
6. AO水处理工艺的工艺特点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焦化废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
(3)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和36%,故反硝化反应是最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
(4)容积负荷高。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反硝化阶段又采用了高浓度污泥的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浓度,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5)缺氧/好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当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或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本工艺均能维持正常运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简单。通过以上流程的比较,不难看出,生物脱氮工艺本身就是脱氮的同时,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机物。结合水量、水质特点,我们推荐采用缺氧/好氧(A/O)的生物脱氮(内循环) 工艺流程,使污水处理装置不但能达到脱氮的要求,而且其它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
3. A/O工艺的缺点
(1)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
(2)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了运行费用。另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90%。
(3)影响因素
水力停留时间 (硝化>6h ,反硝化<2h )污泥浓度MLSS(>3000mg/L)污泥龄( >30d )N/MLSS负荷率(<0.03 )进水总氮浓度( <3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