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泰宁县的社会
解放前,泰宁是个古老的小山城,街短、路窄。城内街道多数是中间条石,两旁鹅卵石铺设的宋式旧街,崎岖不平。居民住房多为明清时建的砖木、土木结构的旧房,历经战火,残破不堪。解放时,城区面积仅1平方公里多,房破街旧。解放后,党和政府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拓宽和加长了城内大街,并在主街两侧盖起一些新店房和机关办公楼房,同时把重点放在学校和卫生医疗单位的建设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泰宁县不仅旧日城区的废墟、杂地、破房绝大部分被修建成新的住宅区,并扩展到近郊,在昔日的荒地上建起了厂房和居民住宅。城区和近郊的街道、建筑群已连成一片,城区面积扩大到6.2平方公里,比旧城区增加了5倍。过去长约300~500米的几条主要街道,现已伸展到1500~2000多米,过去6~7米宽的街道拓宽到12~19米。沿杉溪岸畔栽植了林荫树,种上绿草香花;建起湖滨公园、儿童乐园、花木苗圃;配建形态各异的楼、台、亭、阁、长廊、水榭、喷泉,形成环河的公园路。此外,还建立垆峰山森林公园、水南桥头和青廉街小公园。使杉溪畔成为人们劳动之余娱乐、游憩的场所。城区拓宽的15条街、路、总长17.75公里,杉溪上联结城区的原有5座桥梁,除已废的浮桥和南桥为石拱桥外,其他皆是破旧不堪的木桥,分别建成7座钢筋混凝土公路大桥和单双拱石桥。农村的街道和住宅建设,也有很大改善。解放前,农村的街道多为鹅卵石路和泥土小路,农民的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老房和茅草房。特别是曾经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成立过乡苏维埃政府的革命老根据地龙安、大布等乡,饱受国民党反动派移民并村的摧残,许多房屋被烧毁,农民只好搭盖草房安身。龙安、大布、大田等乡的草房已非常少见,新的楼房比比皆是。
据1987年不完全统计,全县农村建房面积82万平方米,老革命根据地11个乡镇建新房6277幢。农村道路也得到改善,龙安、大田、大布、新桥等乡都拓宽了公路,铺设混凝土或柏油路面,农民住和行的条件都有很大改善。
2009年内,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不断完善“6+3”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58万元,扶持以“四条示范路带”为重点的41个试点村创建,完成19个行政村通水和18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通村公路硬化率达95 %。全年完成土地整理和农田综合改造446.67公顷,实施“烟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0个;全省首次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该县召开,“家园清洁行动”被列为全省先进典型。生态文化旅游城建设深入推进,和平中街南段改造、LED夜景工程、琴水园等项目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红军纪念广场、明霞园、香樟园、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开工建设;金湖候船中心和金湖宾馆、泰宁大饭店、大金湖渔村等一批旅游设施建成启用,风洞大坝建设进展顺利;松光二期等房地产市场有序开发,城市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48元,比增23.3 %;农民人均纯收入4995元,比增11.7 %。朱口镇、梅口乡分别通过国家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验收,音山村、水际村通过全省首批国家级生态村验收。 泰宁县虽然在宋代出过几位状元、进士,一时人文鼎盛,但长期受封建压迫统治,高利重租剥削,民穷财尽,人民生计困难,谈不上文化教育。清代以后,教育仍极落后,清末到民国初兴办新学,全县取得大专院校毕业文凭的不过10多人。解放前夕,全县只有一所初级中学和7所中心小学,在校初中学生80人、小学生326人;教职员工初中9人,小学39人。1985年,全县中心小学的“四率”(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达省级二类标准,被省定为“基本普及初等教育县”。至1986年,达到省级一类标准,成为“基本无文盲县”。1987年,全县小学普遍实现“一无”(无危险校舍)、“二有”(有教室、有课桌椅),被评为省集资办学先进单位。1988年,全县拥有较完善的幼儿园1所、附设幼儿园13所,幼儿教师59人,入托幼儿3241人。全县有小学296所,教师1024人,在校学生1.34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72%。中学也由解放初的1所增加到4所,还有10个学区附设了初中班,共拥有教职员537人,在校学生6227人,(其中高中1231人、初中4996人)。解放以来,全县共培养了初、高中毕业生2.39万人。1977年恢复高考后,全县向大学输送本科生430人、大专生327人。在发展全日制中、小学教育的同时,还发展了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1988年,全县在职干部参加各种类型的大中专学校学习的达474人,已毕业140人。
2009年共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506.5万元,高考成绩连续七年位居全市前列,泰宁一中创省一级达标学校通过省级预检。 民国时期,地处偏僻山区的泰宁县科技人员极少。较著名的仅有医术方面的欧阳镛,欧阳经,农业方面的黄至溥等人。此外,县内只有几位农业技术人员从事农业试验和科技推广工作,还有少数的中医私人诊所医疗卫生人员。民国26年(1937),始办卫生院,只有医师2人,至民国30年,医药卫生人员共11人。
解放后,泰宁县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先后有农业、林业、工业、医疗卫生等各类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分配到泰宁工作。同时通过各种训练班,培训初级、中级农业技术人员。1958年,泰宁县共有初级农牧技术人员28人,气象、水文技术人员8人。1961年,全县科技人员增加到48人。
1978年普查,全县省、地属全民所有制单位和县属全民所有制单位共有科技人员645人,其中县属全民所有制单位306人,闽江水电工程局272人,前进机电厂40人,独立大队7人,邮电局2人,林业汽车保修厂15人,地区工程队3人。县属集体所有制单位共有科技人员102人,其中属于全民所有制的科技人员84人。
1982年4月统计,全县从事科技、管理、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等行业的科技人员1341人。其中中级职称30人,助理级职称152人,员级职称208人,未评职称951人。1984年底统计,全县已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达到497人,其中中级职称34人,助理级职称179人,员级职称284人,全县科技人员总数约占全县总人口数的5‰左右。1986年2月统计,全县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473人,其中工程师12人,农艺师和畜牧兽医师17人,主治医师4人,助理工程师59人,助理农艺师、助理畜牧兽医师和助理农业经济师42人,医师、护师和药剂师48人,助理会计师和助理统计师21人,工程技术员73人,农业技术员、畜牧兽医技术员和农业经济技术员56人。医士、护士和药剂士114人;会计员和统计员27人。1991年底,全县科技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4人,中级职称的308人,初级职称的1259人。
由于山区生活比较艰苦,泰宁县科技人员外流严重,据1984年统计,1980年至1983年9月,调出65人,调入15人。科技人员学非所用的问题也较严重,据1986年统计,用非所学人数111人,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38人。
2009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成为三明市首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雷公藤产业培育及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列入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 泰宁县是福建省最早建齐“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县份之一。县文化馆已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中心,全县三级文化网也初具规模。各乡镇的文化中心都有“五室”(书报阅览室、游艺室、电视录相放映室、展览室、摄影室)、“一栏”(宣传栏)。91个行政村建设了文化室。此外,还有28家文化个体户。县图书馆藏书1.1万多册,1988年,进馆借书读者达3.15万人次,馆内经常举办读书会、并为特别需要的读者提供专业资料570册次。县博物馆1988年接待过部省级领导、港台同胞和县内外干部4323人次。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的梅林戏已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方珍贵地方戏种以及原始粗犷的傩舞、灵趣盎然的桥灯等民俗风情。
2009年广场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摄影作品《一家亲》荣获第十二届国际摄影艺术展金奖,填补了三明市摄影作品国际金奖的空白。 解放前公立医疗机构只有设在县城的卫生院1所,病床4张,医务人员8人。全县的医疗事业主要靠一批民间中医师和城乡20多家中药店的坐店医生。由于缺医少药,经常发生疫病。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原县卫生院,逐年添置卫生设备,增加医疗卫生人员。到1988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7个,有县医院、中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院等4个县属院站和11个乡镇卫生院,还有工业及其他部门的医疗机构20个,另有个体开业及村医疗点135个,医疗卫生网点遍布城乡。全县医疗技术人员310人,村医疗点和个体医务人员146人。各医疗机构共有病床380张。以往缺医少药的情况已一去不复返,许多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健康水平日益提高。据卫生部门统计材料:解放前,泰宁人民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年登花甲就算是高寿,而该县人民的平均寿命已达67。32岁,其中女性为68。59岁,男性为66。04岁。
2009年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筹措各类社会保障资金6000余万元,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完成参保率和失业人员救济金、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率均实现100 %,城乡低收入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对城市低保家庭、特困户实行了临时物价补贴和救助,出台了城市低收入群体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两个管理规定。2个卫生院改造提升、30个村级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县中医院综合大楼改扩建工程和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组建工作顺利完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② 三明沙溪河以前有清澈见底过吗
上世界90年代,三明沙溪河还是清澈见底。
有网友向环保局发问:横贯三明市区的美丽沙溪河从上世纪的清纯少女变成了今天的黄脸婆,罪魁祸首就是三钢三化长年的排污,为什么时至今日还任凭这种违法行为猖獗?紫金矿业污染的相关负责人不是被绳之以法了吗?为什么三钢三化的企业负责人可以逍遥法外?
环保局的答复是:经三明市环保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沙溪污染治理列入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是推进“退二进三”、“退城入园”的城市发展战略,先后搬迁了福建三农股份有限公司、三明立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重点排污企业,从源头上减少重点工业污染源。二是抓好市区重点污染源治理,在三钢等重点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深化污染减排,沿河企业环保处理设施得到完善和加强。三是建成三明市列东、列西两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达到5.5万吨/日,进一步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四是加强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市区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沙溪河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根据三明市环境监测站监测,2010年沙溪12个断面水质达标率98.6%,较2009年提高5.5个百分点。 下阶段,我局将继续认真履行环境监管职责,扎实做好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服务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而努力。
我们大家都希望其尽快回复以前的美丽~~
③ 帮忙找些资料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人口迅速增加,从自然界获得的资源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同时排入环境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容量,出现了全球性的资源耗竭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水污染就是尤为严重的一个,我们几位同学们用课余时间对三明市水质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查询了国内有关资料,对于水污染这一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何谓“水污染”?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水的污染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江流总量的14%以上,而近年来,我国城市水污染问题严重,1998年监测的176天城市河段中,52%的河段污染较重,据统计,1999年全国城镇废污水排放总量为606亿吨,其中工业废水量占67%,废水污水排放总量较1980年增加了近一倍。根据水利部门监测结果。1980年全国受污染的河长比例为21%,1999年增加到38%。据监测,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我国的现行措施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采取了许多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建立了管理机构,加强了监测和监督建设了一批污水处理设施,推广洁水和清洁生产工艺,如治理淮河污染的“零点行动”等。
不足之处有:1、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一些流域造纸、化工企业数量仍然过多,一些企业“旧病复发”继续超标排污。污染负荷难以削减。达标排放之前,许多地方做的是表面文章,达标排放“零点行动”一旦结束,一些企业便“旧病复发”。
2、生活污水,面源污染缺乏力度。生活污水和面源污染(即化肥、土壤等造成的污染)在一些流域已成为主要污染来源,如滇池,生活污染源占45%~56%,面源污染占33%~40%,滇池在实现工业化污染源达标排放后,虽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明显下降,但在缓解湖水富营养化方面效果并不明显。国家环保总局的一份资料显示,一些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缓慢,已成为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3、枯水季河流自净能力差,污染有所加重。
4、一些地方仍未能正确处理水利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剧了水的恶化,一些地方为了防洪抗旱和保证工农业用水、修建了很多水库、闸坝,如淮河流域就建有水库5000多座、闸坝4000多处。有的地方闸坝一堵就是一年,等到水变黑变臭,便将污水下泄,污染下洲。“流水不腐”的道理谁都懂得,但“三河三湖”流域,许多地方变成了“死水一潭”因此,一些流域达标排放后又出现反弹。
应采取的措施:1、继续健全有关的法律体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和普法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
2、加强水污染防治和监测的管理,建立水环境保障体系,逐步实现统一管理、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
3、推广节水技术,引起生产工艺和废水处理回用技术,继续降低污水排放系数。
4、调整产业结构。特别在缺水地区,限制耗水,排污大的行业发展。
5、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资金,确保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和管理措施的实施。
中国是一个严重的绝对的贫水国!贫水意味着什么?贫水就是贫血!水污染呢?那是血的污染!
美国的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井不干,人们是不知道水的价值的”。我们真的应该记住他的话,因为,目前的趋势下去我国在水问题的上会很快出现非常窘迫的局面。
看完了国家的现在,我们在回头来看看三明的吧。
我们曾在采访市民时,得到了如下回答:
我们问:老大爷,请问您觉得沙溪河同过去相比有什么区别?
老大爷答:有国家检查时就干净些,时间一长就又脏了,没办法!
我们又向附近的几位住户询问:您觉得沙溪河是否清洁呢?
答:我们觉得这里比以前好多了,以前老是有工业废水排放,大量的污水从那里排出,河水都是黑色的,上面漂浮着许多白色的泡沫,垃圾特别多,并有腥臭味,简直不能让人靠近。现在好了,你们瞧,现在的河水清凉了许多,甚至夏天还有人在这儿钓鱼呢。我们觉得这里比以前干净多了。还有的回答说:“我是这里的住户,以前一到夏天,河水又脏又臭,周围的居民也没有环保意识,总往河里或者岸边倒垃圾,小孩子儿随地大小便,弄得沙溪河周围苍蝇蚊子漫天飞,谁都不愿意住在这儿!
当我们再次向岸边的行人询问后,我们初步得出以下结论:三明的河比过去有了很大改观,除了国家出资治理以外,三明人,特别是周围居住的人环保意识也在明显提高。但是,流动人口和周围的小摊小贩还缺乏一般的卫生常识,有时会随手丢弃垃圾造成污染,因此沙溪河还需要进一步整治和维护。这关键在于提高居住在三明的人的环保意识,加大环保宣传,对那些自觉性较差和对公共事业漠不关心的人,需要进一步宣传教育,加强监督治理。
我们走访了相关环境部门,得到以下结论:
沙溪河上的漂浮物很少,大部分河水清澈,个别河岸有垃圾堆放,河水不能饮用,辖区水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沙溪流域地表水达标率为90%,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石油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6%,主要污染因子为粪大肠菌群:湖库水质呈富营养趋势,主要为氮、磷污染。
根据年度环境统计,全市废水排放总量2.39亿吨,较上年增加了2.38%,其中工业废水占80.3%,生活污水占19.7%,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达44849吨,比上年削减8.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9.8%,三明市列东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悬浮物、氨氮、化学需氧量(COD)总磷4项出现超标。
而这些污染的来源主要有:
1、部分家庭还使用含磷的洗衣粉。
2、大量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向沙溪河中,其中包含各种污染物质。
3、附近人群将废弃物直接倒入河中。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四点的治理方法:
①水污染防治法的贯彻得到各级重视。
②狠抓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
③多方融资加快设施建设。
④大力实施环境创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④ 三明市水费多少钱一吨
在三明市,用水的价格根据不同的使用类别有所区别。居民用水的价格为1.20元/吨,而其他行业的用水价格则为1.40元/吨,对于特种行业,水价更是高达1.60元/吨。
基础水量的水价按照居民用水的价格计算,对于使用总表计费的用户,在6月至100月期间,每吨水的价格为1.5元。另外,阶梯水量的价格则为1.8元/吨。
额定水量的水价则根据不同的用水类别进行参考。同时,对于超出定额的用水,会实行累进加价制度。具体来说,如果用水超出定额的10%,则加价15%;若超出11-20%,则加价35%;若超出21-30%,则加价50%;若超出31%以上,则加价100%。
消防分摊的水价则参照居民生活用水的价格,而污水处理费为0.8元/吨。总的来说,水价的计算方式将根据你使用的水量以及行业类别来决定。
举例来说,如果你是居民用户,在6月至100月期间,每吨水的费用为1.5元,再加上0.8元/吨的污水处理费,合计每吨水的费用为2.3元。而如果你是特种行业用户,无论在什么时间段,每吨水的费用为1.6元,再加上0.8元/吨的污水处理费,合计每吨水的费用为2.4元。
需要注意的是,累进加价制度的实施是为了鼓励用户节约用水,减少浪费。因此,如果你希望降低水费,建议合理规划用水量,避免超出定额。
⑤ 三明市水费多少钱一吨
用水类别:1、居民用水(1.20元/吨);2、其他行业(1.40元/吨);3、特种行内业(1.60元/吨)。
基础水量的水价为容居民用水价格,使用总表计费的用户6-100月份用水量单价为1.5元/吨。
阶梯水量的价格1.8元/吨。
额定水量的水价参考用水类别。
累进1为超定额10%加价15%、累计2为超定额11-20%加价35%、累进3为超定额21-30%加价50%、累进4为超定额31%以上加价100%。
消防分摊水价为居民生活用水价格。
污水处理费为0.8元/吨。
总之要看你用多少水和是什么行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