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知道多少户生活污水处理量怎么算
户生活污水处理量的计算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因素:人口数量、人均生活污水产生量、污水处理率。
首先,确定人口数量,可以通过人口普查或相关数据获取。
其次,根据研究和统计数据,确定人均生活污水产生量,包括洗浴、厨房、洗衣等方面。
最后,根据当地的污水处理率,计算出每户生活污水处理量。例如,如果一个地区有1000户人口,每人每天产生100升生活污水,而污水处理率为80%,则每户生活污水处理量为1000 * 100 * 0.8 = 80,000升/天。
㈡ 12立方的化粪池适合多少人使用
12立方的化粪池适合200人使用。
12号化粪池尺寸,根据国家标准,居民住宅一户人家(3.5人)设计化粪池1立方左右,流动人口较大的地方根据流动人口总人数设定,3-5人设计1立方。具体设置还需考虑清陶周期的长短。15个人,应该设立4立方左右的化粪池。
共用化粪池使用人数200人,生活污水标准每人30L/d,污泥量每人0.4L/d,进入化粪池新鲜污泥含水率取95%,发酵后污泥含水率取90%,设计清掏周期选取12个月,经计算化粪池容积为12m3。
化粪池的技术类型
传统化粪池的应用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技术路线是污水和污泥接触的模式,沉积的污泥消化降解产生沼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消化气,消化气的上浮作用对污泥产生扰动,消化气对污泥的扰动作用能够让污泥与生物菌群的混合更充分,有助于消化降解。
但底部污泥随消化气上升,气泡逸出后,污泥又重新向下沉淀,这些上升和沉淀的污泥又重新污染污水。在化粪池污水与污泥接触混合的技术模式下,影响化粪池的沉淀及出水水质,需要延长污水停留时间来改善沉淀效果及出水水质,污水停留时间一般为12-24小时。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化粪池
㈢ 每天6000吨污水处理能力 可以服务多少人口
这个需要看你的当地地区是什么用水形式,具体看国标标号GBJ13—86里有详细介绍。
如果不清楚情况,我们按照设计偏保守的原则,一般按照最大值200L/人*天计算。6000吨就是3万人。
㈣ 设计人口10万,城镇40000m3/d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可以采用SBR法吗
首先需要指出,城镇居民一人一天约产生120-150L污水,所以10万人一天产生的内污水最多不会超过两万立。至容于工艺上完全可以采用SBR工艺,不过需要在后面增加三级处理装置(有老三段,就是沉淀-絮凝-过滤,或者用生物滤池,滤布滤池,RO反渗透膜技术等都可以)和消毒装置(一般采用二氧化氯,紫外线,臭氧),此外为了保证总磷和总氮达标,还需要考虑增加投药装置。
㈤ 我要一篇污水处理厂简介
南京城北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我国首家对臭气实施处理及排放的污水处理厂,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有顶盖污水处理厂。该厂坐落在南京长江大桥的引桥旁位于南京市下关方家营,占地约14公顷,采用一体化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关键设备从国外引进。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38平方公里,规划服务人口76万人,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30万立方米。据介绍,国家计委于2000年9月批复建设时,就考虑到污水处理厂临近长江大桥,附近工厂、学校和居民区密集,因此决定对构筑物产生的臭味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将其加盖收集后再通过除臭车间进行化学吸收处理,主要接纳市内金川河水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服务范围为38平方公里,日污水处理量30万吨,总投资约为10.3亿元。
南京城北污水处理厂由南京公用水务公司投资建设,该公司是全国第一家按市场化模式成立的水务公司,承担了包括金川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南京市城北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城东污水处理厂工程等在内的多个水务项目。按照规划,这些项目全部完工后,南京市的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129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5%,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南京公用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禹厚勤如是说。
在2003年举行的“南京重大项目洽谈会”上,有70多家客商领取了城北污水处理厂经营权转让项目的资格预审文件,经过筛选,最后有5家投资主体进入候选名单。最终,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已经以TOT方式获得城北污水处理厂股权转让项目。
㈥ 东莞市市区污水处理厂厂区简介
东莞市区污水处理厂位于南城区石鼓村王洲,作为东莞市目前最大的国有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处理工艺,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可达20万吨。其占地面积为15.42万平方米,拥有截污主干管总长度14.77公里,管径在D1400mm至D2600mm之间。该污水处理厂的服务区域覆盖东莞市莞城区、南城区、万江区南面组团、东城区(不包括牛山片区、桑园、周屋、温塘片区),服务面积达到62.95平方公里,服务范围内现状人口为49.96万人。此外,该厂还管辖新基污水泵站、珊洲河污水泵站两座,以及负责管网维护工作。
东莞市区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总投资额为6亿元,其中厂区投资2亿元,管网投资4亿元。工程分两期建成,一期于2001年9月动工,2002年6月投入试运行,采用厌氧—氧化沟工艺(A/O工艺),处理能力为10万吨/日。二期于2003年9月动工,2004年8月28日投入试运行,采用缺氧、厌氧—氧化沟工艺(A2/O工艺),处理能力同样为10万吨/日。
经东莞市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由东莞市环保监测站进行常规抽样检验,水质符合国家《城镇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确保了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