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碳源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污水处理系统在新系统刚启动调试过程中,需要投加一定比例的碳源,维持微生物所需要的的能量。
污水处理菌种生化调试培养是需要投加碳源、氮源、磷源,微生物在生化池中繁殖需要大量的能量,在培养过程中污水的进出水口是需要关闭几天,没有污水流进,没有补充营养源,微生物在繁殖没有食物饮食,从而导致死亡。
对于污水处理调试培养过程中,碳源、氮源营养源是非常重要之一。在调试培养微生物碳源严重不足会影响生化过程脱氮除磷能力与效率主要因素。
污泥水解上清液
生物转化 VFA 来源于污泥水解的上清液,由于水解所产生的 VFA 拥有很高的反硝化速率,碳源可以直接由污水厂内部提供,在污泥减容的同时还减少了碳源运输方面的问题,所以它是目前比较有优势的碳源。
对于污泥水解利用做外碳源的研究,目前不同的结论有很多,但总体认为作为反硝化脱氮系统的碳源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可是,对于不同的污泥,不同的水解条件,所产生的污泥中VFA 的成分有较大的差别,而由于成分不同,又能引起反硝化速率的不同(这也是为何很多研究不一致的原因),所以,如何将污泥水解的产物VFA统一化研究应用,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
㈡ 废水中微生物所需的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为多少
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需要特定的营养物质为其提供能量和生长所需。这些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C)、氮(N)和磷(P)。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这些元素的比例对微生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碳(C)是微生物能量来源的主要物质。在废水处理中,碳源的提供直接影响到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效率。氮(N)和磷(P)则是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氮是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组成部分,而磷则参与核酸、能量载体等的合成。
对于好氧生化过程,废水中的碳源、氮源和磷源的组成比例一般要求为C:N:P=100:5:1(重量比)。这一比例确保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充足,同时氮源和磷源的供给也能够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这一比例是基于微生物生长所需元素的生物化学反应和环境因素综合考虑设定的。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这一比例能够帮助维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如果营养元素的比例失调,可能会导致微生物生长受阻,影响废水处理效果。因此,控制好营养元素的比例,对于提高废水处理效率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对碳(C)、氮(N)和磷(P)等营养物质有特定的需求。在废水处理过程中,C:N:P=100:5:1的营养元素比例对微生物生长有利,能够有效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合理控制营养元素的比例,是废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关键因素之一。
㈢ 污水厂碳源不足,总氮(TN)不达标怎么办
如果污水厂碳源不足,导致总氮(TN)无法达到排放标准,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添加外部碳源:可以向污水处理系统中添加外部碳源,如甲醇、乙醇、乙酸钠等有机物,以提供额外的碳源供微生物利用。这些碳源可以促进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有助于将氨氮转化为氮气,从而降低总氮含量。添加外部碳源需要仔细控制投加量,避免过量添加导致其他问题。
改变操作条件:可以调整污水处理系统的操作条件,以优化氮的去除效率。例如,增加曝气量和提高混合液溶氧浓度,有利于氨氮通过硝化过程转化为硝态氮。此外,调整曝气时间、温度和pH值等参数,也可以影响氮的去除效果。
进行工艺改进:考虑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改进,引入更适合氮素去除的工艺单元。常见的改进方法包括增加硝化池、反硝化池或加强生物脱氮工艺察耐悉等。这些改进可以提高系统对氮的处理能力,使总氮达到排放标准。
优化污水源头控制:通过加强污水源头的控制,减少进入污水厂的总氮负荷。可以通过改善产业和生活污水的前处理措施,减少氮源的输入量。例如,加强工业废水的预处理,推行低氮排放标准,提高生活污水的分流和预处理效果等。
考虑外部处理:如果以上措施仍然无法解决总氮超标的问题,可以考虑将污水引导到其他污水处理厂或采用其他附加处理技术,如深度氮磷去除工艺、化学沉淀、吸附剂处理等,以进一步降低总氮含量。
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单一或综合应用上述方亩迹法,以确保污水厂的总氮排放达到标准要求。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和控制,确保处理效果和环境安全。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咨询专业的环境工程师或顾问,制定适合的解决方案。
如果水天蓝环保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希望能够获得您的采纳!感败乎谢支持!
㈣ 碳源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污水处理厂碳源投加间的碳源指的是石油烃类。微生物降解原油的总反应过程如下:微生物+石油烃类(碳源)+营养物(N,P 等)+氧→微生物繁殖+二氧化碳+水+氨及磷酸根等。
生物处理法与物化法相比,具有经济、高效等优点。在处理含油污水时,如果要求排放标准很高则可用生物处理法进行深度处理。在国内胜利、大港、冀东等油田炼油污水处理领域的广泛实践证明,对于大规模污水处理,生化法是一项较为经济实用的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生活污水成分比较固定,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有机物,比较适合于细菌的生长,成为细菌、病毒生存繁殖的场所;但生活污水一般不含有毒性,且具有一定的肥效,可用来灌溉农田。
农业废水的成分则多种多样,不同的季节,不同发展目标的村镇,其废水需要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处理污水时,为减小污水排放量及其复杂程度,应结合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的沼气池建设,将生活用水中的冲厕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开。
㈤ 【污水处理经验】污水处理中C:N:P比是指哪些指标这个答案绝对正确
污水处理中,碳氮磷比主要指以BOD5表示的碳,总氮表示的氮,以及无机磷表示的磷。生化处理中,微生物需求的营养比是基于污泥或生物膜的微生物需求确定。在好氧条件下,这个比值是100:5:1;而在厌氧条件下,比值则提高至200:5:1。
在《排水工程》下册教材中,提到氮源是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所需的主要物质。氮源可以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常见的无机氮源包括铵盐、硝酸盐和氨水等。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氮源可以等同于水中的总氮。
同样,根据《排水工程》下册教材,微生物主要通过无机磷化合物获取磷。通常,污水中的磷以磷酸盐形式计算。因此,这里的磷指的就是污水中的无机磷。
综合以上,碳氮磷比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就是通过调整碳、氮、磷的浓度比例,以满足微生物生长需求,促进污水处理效率。碳源主要来自有机物降解,氮源主要来自水体中的总氮,而磷源则主要来自无机磷化合物。通过合理调整这三种物质的比值,可以有效提升污水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