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ro中水回用注意事项

ro中水回用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5-04-06 23:45:52

1. 中水回用的最佳方案是什么

中水回用方案
概述:
中水是指各种排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中水水源按照《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和《污水再生利用设计规范》(GB0335-2002)分为优质杂排水和污水处理,具体种类和选取顺序为:
1)卫生间、公共浴室的盆浴和淋浴等的排水;
2)盥洗排水;
3)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水;
4)冷凝水;
5)游泳池排污水;
6)洗衣排水;
7)厨房排水;
8)冲厕排水。

中水水源一般不是单一水源,大多有三种组合方式:
1)盥洗排水、淋浴排水、循环冷却水称为优质杂排水,应优先选用;
2)冲厕排水以外的生活排水称为杂排水;
3)污水处理,即所有生活排水的总称,这种水质最差。
中水用于冲厕、道路清扫、消防、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杂用的水质,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质》(GB/T18920-2002)中城市杂用水类标准执行。
中水用于景观环境用水,其水质应符合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的规定。

处理工艺:
中水回用处理工艺根据污水水质、水量以及回用的水质和水量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参数,确定最佳处理工艺。目前常用处理工艺以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加三级深度处理单元为主。不同的水质要求,处理工艺亦不同。FILT生化法工艺和MBR工艺是我公司根据不同性质的原水采用的两种主要处理工艺:污水是污水处理时,采用FILT生化法处理工艺;污水是优质杂排水时采用MBR处理工艺。
FILT生化法工艺流程
工艺特点:
*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净化效率高,系统运行稳定,处理过程无气味;
处理流程简单,构筑物可实现一体化,实现无人管理;
*无需污泥驯化,挂膜容易,脱膜快,微生物生长快,启动时间短;
*占地面积小,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污泥达到动态平衡、不用外排污泥;

MBR工艺流程

工艺特点:

*出水水质优质稳定。

*无剩余污泥。

*占地面积小、不受场地限制。

*可去除氨氮及难降解有机物。

*操作管理方便,易于实现。来源:谷腾水网

2. 关于RO反渗透的进水指标的问题——请工业给水、RO专业人士点拨一二。拜谢

1. 进水温度对RO系统至关重要。高温导致膜材料膨胀,产水水质不佳;低温则使产水量减少,因为温度每下降1°C,产水量可能减少约3%。
2. 进水PH值对膜的稳定性和寿命有显著影响。长期处于极端PH值条件下,膜会受到损害。通常只在清洗时调整PH值,以保护膜材料。
3. 总溶解固形物(TDS)的高低直接影响RO膜的运行效率和寿命。高TDS条件下,膜的过滤负荷加大,可能缩短膜的使用寿命。建议在RO前使用絮凝剂、阻垢剂等处理,以降低TDS。
4. 余氯对RO膜具有不可逆的损害作用。因此,建议使用活性炭去除进水中的余氯,而不是使用臭氧这类可能对RO系统有害的消毒剂。
5. RO膜能够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盐类,包括金属阳离子。这些指标通常由膜制造商设定,以确保产品性能。当膜通量下降,可以通过酸性药剂清洗来恢复。
6. COD(化学需氧量)并非RO进水的关键指标。更应关注SDI(水中的悬浮颗粒密度指数)值,因为它对RO系统的影响更为显著。通常要求SDI值小于5,以保持系统稳定运行。
7. RO系统的进水要求主要包括温度、PH值、SDI值和余氯。实际运行中,PH值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适当的进水水质处理可以延长RO膜的使用寿命,减少清洗频率,节约水资源和电能,同时可考虑使用抗污染型RO膜。
总之,在处理RO进水时,无需严格遵循制造商的原始要求,特别是在处理中水回用等特殊水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确保RO系统能有效处理水质,发挥其最大的过滤效果。

3. 水处理基本知识 闲聊反渗透(RO),电渗析(ED),电去离子(EDI)

水处理技术在这几十年里发展迅速,膜分离技术的创新和工艺应用尤为突出。这种技术已在纯水制备、工业废水处理(包括中水回用)和海水淡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电渗析(ED)和电去离子(EDI)等。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对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进行了简单介绍和对比。今天,我们将重点介绍和对比反渗透、电渗析和电去离子技术。

一、名词解释

反渗透:简称RO,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当施加的压力超过溶液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向渗透,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渗透液,在高压侧得到浓缩液。

电渗析:简称ED,是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来分离不同溶质粒子的方法。在电场作用下,溶液中的带电溶质粒子通过膜而迁移,这种现象称为电渗析。

电去离子:简称EDI,又称电除盐或填充床电渗析,是一种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水处理技术。

二、工作原理

①反渗透工作原理:当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由一个RO膜隔开时,渗透现象会自然发生。渗透压将水压过RO膜,水将浓度较高的溶液稀释,最后达到浓度平衡。

②电渗析工作原理: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透过性,使水中的阴、阳离子作定向迁移,从而达到水中的离子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③EDI工作原理:EDI是一种将电渗析法与离子交换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水处理方法,它兼有电渗析技术的连续除盐和离子交换技术深度脱盐的优点,又避免了电渗析技术浓差极化和离子交换技术中的酸碱再生等问题。

三、技术特点及应用场景

反渗透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工业纯水/超纯水制备、食品/医疗/实验室纯化水制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净化、海水/苦咸水淡化和纯净水制备等。

电渗析的应用场景主要在海水浓缩、苦咸水淡化、工业废水回用和工业提纯浓缩分离等领域。

EDI的应用场景相对较窄,但凭借其高效简便的特点,在纯水制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总的来说,RO、EDR和EDI三者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其中,RO和EDI技术的合作已成为当今超纯水制备的主流技术。

听上去很绕口,简单说就是自来水很便宜,如果回用就不要太计较差不多就行了。污水处理很贵,如果要处理,浓缩越高比例越好,一切向钱看!小型设备就更别说了,完全赚不回来本啊,此处应该有表情。

常见问题解答:既然EDI技术是结合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技术的水处理方法,为什么生产18M超纯水时系统还需要额外配置抛光混床树脂装置?答:系统需要配置抛光组主要原因是EDI产水电阻率不能稳定达到18MΩ*cm。而EDI不能稳定达到这个产水水质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它是结合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两种技术,在享受连续除盐和无需酸碱再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降低了在离子交换方面的极致除盐。而18M的产水水质要求又极其苛刻,几乎不允许任何盐分的存在,客观上导致EDI的产水不能稳定达到18MΩ*cm,但是长期稳定产水电阻率达到15MΩ*cm还是相当有保障的。

写在最后:电渗析技术个人接触的比较少,所以只能在此简单的聊聊概念,后期如有机会多接触再补充。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大多数来自网络,图文如果侵权联系本人删除,谢谢。

补充一个常见名词DI水:Deionized Water,既去离子水。广义的DI水=纯水,狭义的DI水=超纯水。所以一般涉及到DI水的问题,都需要明确DI水的具体水质要求。

4. 水处理基本知识 中水回用

水处理是确保水资源清洁和高效利用的关键过程,主要分为两大类:纯水制备和污水处理。其中,纯水制备关注出水水质,而污水处理则侧重于处理原水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随着水资源的紧缺和环保要求的提升,中水回用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工业领域。中水回用,指的是将小区或企业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达到特定标准后,用于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和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以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无论是工业废水还是生活污水,只要涉及到回收利用,都可称为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预处理、回用系统和辅助系统。预处理环节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原水中大部分有毒有害物质,使其接近自来水或地表水标准,这一环节的复杂程度取决于原水的污染成分和浓度。回用系统则采用超滤或其他过滤方式,结合核心处理设备进行水处理,以满足特定用途的需求。这些核心设备包括软化器、一级RO、二级/EDI、纳滤和抛光树脂等,分别用于简单清洗、接近市政自来水、达到纯化水或高纯水标准、脱色和超纯水制备等。辅助系统则根据回用标准和细节要求,进行消毒杀菌等处理,确保水质安全。

中水回用系统集成了催化氧化、物化、生化、膜分离等多种技术,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综合系统。预处理和回用系统之间存在紧密关联,预处理的效果直接影响回用系统的运行压力。例如,在处理超声波清洗废水并实现零排放时,需通过物化处理“混凝沉淀”工艺,之后进入中水回用设备,最后通过蒸发器完成浓缩液的结晶。

在设计中水回用及零排放系统时,需要考虑废水的特性,如COD、SS和pH含量高,以及可能存在的油脂等污染物。因此,采用物化处理“混凝沉淀”工艺流程是合理的解决方案。之后,废水将经过多级过滤和单效蒸发器处理,以确保水质满足特定用途需求。中水回用和零排放系统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增强了环境保护,但同时也对企业的环保设备投入提出了更高要求。总体而言,中水回用和零排放是大势所趋,具有长远的环保和社会效益。

5. 求食品加工行业中水回用工艺啊

1、原水先经过一沉池,使废水中较大的有机颗粒(主要是淀粉和蛋白质专)沉降下来,然属后加以回收;
2、沉淀池出水自流进入调节池,
3、水质水量稳定后提升至UASB反应器,进行厌氧处理;
4、厌氧出水进入二沉池后自流进入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处理;
5、接触氧化池出水经三沉池沉淀后可达标排放。
6、如果需要进行中水回用,达到回用标准,则需要进入RO设备

6. 中水回用的处理方式

一、按用途分类
中水因用途不同有三种处理方式
1. 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饮用水的标准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实现水资源直接循环利用,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但投资高,工艺复杂;
2. 另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便器的冲洗,地面、汽车清洗,绿化浇洒,消防,工业普通用水等,这是通常的中水处理方式。
3.工业上可以利用中水回用技术将达到外排标准的工业污水进行再处理,一般会加上软化器,RO,EDI/混床等设备使其达到软化水,纯化水,超纯水水平,可以进行工业循环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本,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按处理方法分类
按处理方法,中水处理工艺一般分为 3 种类型:
1 .物理处理法:
膜滤法,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
采用这种流程的特点是:装置紧凑,容易操作,以及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小。
膜滤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离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着滤膜表面流动,溶液中溶剂和低分子量物质、无机离子从高压侧透过滤膜进入低压侧,并作为滤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滤膜截留,溶液被浓缩并以浓缩形式排出。
2 .物理化学法:
适用于污水水质变化较大的情况。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砂滤、活性炭吸附、浮选、混凝沉淀等。这种流程的特点是:采用中空纤维超滤器进行处理,技术先进,结构紧凑,占地少,系统间歇运行,管理简单。
3 .生物处理法
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如图所示)、生物转盘等生物处理方法。或是单独使用,或是几种生物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如接触氧化 +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 + 活性炭吸附;转盘十砂滤等流程。这种流程具有适应水力负荷变动能力强、产生污泥量少、维护管理容易等优点。
当前,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过度地、毫无节制地开发水资源的同时,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原本具有良好水质的新鲜水供应受到限制;其次,待开发的新鲜水源离集中供水点距离较远,一次性投资费用高昂,这样一些缺水地区无力扩大供水能力。理到非饮用的程度,在此引出了中水概念。中水也就是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用过的优质杂排水(不含粪便和厨房排水)、杂排水(不含粪便污水)以及生活污(废)水经集流再生处理后回用,充当地面清洁、浇花、洗车、空调冷却、冲洗便器、消防等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用水。因其水质指标低于城市给水中饮用水水质标准,但又高于污水允许排入地面水体排放标准,亦即其水质居于生活饮用水水质和允许排放污水水质标准之间,故取名为“中水”。
中水开发与回用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美国、日本、印度、英国等国家(尤以日本为突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国家均以本国度、区域的特点确定出适合其国情国力的中水回用技术,使中水回用技术越来越臻于完善。在中国,这一技术已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并对建筑中水回用做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全国许多城市如深圳、北京、青岛、天津、太原等开展了中水工程的运行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的国有工业企业和部分民企,比如污染严重和水资源利用较多的企业都建成了中水回用项目,为低碳生产和节能减排的国家级号召做出了贡献。

阅读全文

与ro中水回用注意事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的联合应用 浏览:671
郑州格兰富污水提升器 浏览:783
磺酸化离子交换树脂的优点 浏览:929
氟化氢铵废水如何处理 浏览:304
怎么判断反渗透膜 浏览:162
圆筒空调怎么抽过滤网 浏览:480
超滤就是透析 浏览:119
过滤器的符号是什么 浏览:90
污水横断面怎么画 浏览:670
污水管网沉井施工方案 浏览:59
蒸馏水需要的玻璃仪器 浏览:404
玻璃胶补树脂 浏览:742
生活污水厂污泥处理和利用法则 浏览:321
污水处理综合服务运营公司 浏览:332
超滤膜托盘 浏览:139
怎么做净水器推销员 浏览:196
超滤泵 浏览:434
设备污水提升泵安装试验检查记录 浏览:653
天然水如何变成洁净水 浏览:37
反渗透膜设备s上海保兹 浏览: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