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饮水净化 > 二级反渗透杀菌在什么位置加

二级反渗透杀菌在什么位置加

发布时间:2023-09-16 18:17:57

纯化水设备二级反渗透的工艺流程有哪些

二级反抄渗透设袭备包括哪些工序?

二级反渗透设备包括两级RO装置、清洗系统和中间水箱。我公司提供二级反渗透纯水设备,规格可根据客户要求制作,适合制药、食品、酒类、饮料等行业。 采用单元组合结构,可减少设备占地面积,便于运输及现场安装调试,具有占地面积小、安装快速、外观漂亮、操作、维修方便等优点,预处理罐体可选用玻璃钢或不锈钢材料。

二级反渗透工艺流程

原水加压泵-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水器-保安过滤器-第一级反渗透机-第二级反渗透机-储水罐-纯水输送泵-用水点

详情点击:网页链接

⑵ 二级反渗透系统中应该加碱吗加在什么位置(ph与二级电导率)

在很多中大型系统中,二级的进水都要加碱,这是为什么呢?由于一级RO进水含有CO2,所以RO产水pH 值一般都比进水低,当进水碱度及HCO3-含量高时,其pH下降更大.当pH小于8时,水中HCO3-、CO32-开始转为CO2,当pH小于4时,水中HCO3-、CO32-全部转为CO2.因此,在二级RO进水中,通过投加NaOH 可以CO2 使转为可以被RO膜脱除掉的HCO3-、CO32-,从而提高二级RO的脱盐率.二级RO进水PH值控制在8.3左右,可以获得最佳二级产水水质.NaOH的投加位置应该选择在什么地方?根据系统的设计,NaOH的投加处可以是一级产水管路上,测量PH的探头放在一级的产水箱内,这样可以比较稳定的测量到二级进水的PH值;令一种方法是投加在二级进水管路上,不过在此处投加的时候要考虑到NaOH与水的混合度问题,应尽量让其均匀混合,PH测量点应在高压泵的前面.另外将二级的浓水回流可以有效的调节二级的进水PH值,这样可以减少NaOH的用量.不过要注意只能部分回流,另外一部分需回流到预处理水箱.由此可见PH值对二级的产水的电导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将PH值调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才能等到一个最佳的产水水质.

⑶ 二级反渗透纯化水生产中所加的氢氧化钠怎么配

二级反渗透复纯化水制生产中所加的氢氧化钠的量:将氢氧化钠计量泵调到50%,观察电导率变化,若电导率由高至低后再升高,则加氢氧化钠量多了,应减少加氢氧化钠量。若电导率由高一直往低,没有再升高,则加氢氧化钠量少了,应增加加氢氧化钠量。氢氧化钠加药量的多少,还应控制二级淡水PH在6.5--8.0之间。
反渗透纯水机是一种集微滤、吸附、超滤、反渗透、紫外杀菌、超纯化等技术于一体,将自来水直接转化为超纯水的装置。反渗透纯水机组核心元件反渗透(RO)膜 。 反渗透纯水机制出的纯净水相对于桶装水更新鲜、更卫生、更安全。

⑷ 反渗透处理

反渗透设备,反渗透纯水设备与解决方案:

1.1、反渗透设备技术简介
反渗透技术是当今最先进和最节能有效的膜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由于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仅为10A左右),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去除率高达97%-98%)。反渗透是目前高纯水设备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脱盐技术,它的分离对象是溶液中的离子范围和分子量几百的有机物;反渗透(RO)、超过滤(UF)、微孔膜过滤(MF)和电渗析(EDI)技术都属于膜分离技术。近30年来,反渗透、电渗析、超过滤和膜过滤已进入工业应用,主要应用于电子、化工、食品、制药及饮用纯水等领域。
1.2、反渗透设备,反渗透纯水设备工作原理
a.反渗透设备及渗透压
反渗透设备现象在自然界是常见的,比如将一根黄瓜放入盐水中,黄瓜就会因失水而变小。黄瓜中的水分子进入盐水溶液的过程就是渗透过程。如果用一个只有水分子才能透过的薄膜将一个水池隔断成两部分,在隔膜两边分别注入纯水和盐水到同一高度。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发现纯水液面降低了,而盐水的液面升高了。我们把水分子透过这个隔膜迁移到盐水中的现象叫做渗透现象。盐水液面升高不是无止境的,到了一定高度就会达到一个平衡点。这时隔膜两端液面差所代表的压力被称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与盐水的浓度直接相关。
b.反渗透现象和反渗透净水技术
在以上装置达到平衡后,如果在盐水端液面上施加一定压力,此时,水分子就会由盐水端向纯水端迁移。液剂分子在压力作用下由稀溶液向浓溶液迁移的过程这一现象被称为反渗透现象。如果将盐水加入以上设施的一端,并在该端施加超过该盐水渗透压的压力,我们就可以在另一端得到纯水。这就是反渗透净水的原理。
反渗透设备设施生产纯水的关键有两个,一是有选择性的膜,我们称之为半透膜,二是一定的压力。简单地说,反渗透半透膜上有众多的孔,这些孔的大小与水分子的大小相当,由于细菌、病毒、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水合离子均比水分子大得多,因此不能透过反渗透半透膜而与透过反渗透膜的水相分离。在水中众多种杂质中,溶解性盐类是最难清除的。因此,经常根据除盐率的高低来确定反渗透的净水效果。反渗透除盐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反渗透半透膜的选择性。目前,较高选择性的反渗透膜元件除盐率可以高达99.7%(电导率≤10μs.cm)。
1.3、反渗透设备工艺流程图:

原水(自来水)→增压泵→多介质过滤器(石英砂(2-4目/4-6目)/锰砂/SS滤料)→活性碳过滤

器(椰壳碳/果壳碳/煤质碳)→软化器(选配装置)→一级反渗透主机→二级反渗透主机→反渗透清洗装置→紫外线杀菌器→精密过滤器→用水点(电导率≤5μs.cm)。

楼主的问题只需找一家专业的水处理公司即可!

⑸ 纯化水系统的各个部位及所加的各种药剂的原理、目的是什么

一般的根据水质的不同以及达到的标准不同设计的流程和工艺不同,先把所专有加药给您属讲下:
1、原水加絮凝剂,一般用于地表水胶体物质比较多的原水
2、杀菌剂,一般用于地表水菌落超标的情况下
3、还原剂投加,由于现在絮凝剂或者杀菌剂的药物残留比较多所以要求加还原剂还原下,建议通过ORP仪表自动添加中和
4、阻垢缓蚀剂,一般用在反渗透前,做为防止反渗透结构使用,建议买正规厂家通过膜厂家认证的品牌
5、氢氧化钠,一般用在一级反渗透和二级反渗透之间作为脱除二氧化碳的措施

⑹ 什么是一级反渗透水什么是二级反渗透水

一级反渗透是指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版操作。因为它和权自然渗透的方向相反,故称反渗透。

根据各种物料的不同渗透压,就可以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压力,即反渗透法,达到分离、提取、纯化和浓缩的目的。

二级反渗透是指借助压力使水分子强迫透过对水分子有选择透过作用的反渗透膜,即是反渗透净水的原理。

这种装置为反渗透装置根椐各种物料的不同渗透压,可以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法进行分离、提取、纯化和浓缩。可除去水中98%以上的溶解性盐类和99%以上的胶体、微生物、微粒和有机物等。

(6)二级反渗透杀菌在什么位置加扩展阅读:

应用领域

电子、医疗、食品、锅炉补给水等工业中纯水、超纯水的制备。太空水、蒸馏水的制备及啤酒和饮料用水的净化。高压锅炉补给水的预脱盐处理。

海水、苦咸水的脱盐淡化。制药、轻纺、化工、食品等工业用于分离、浓缩、液体脱色为目的的工艺。工业生产中对水溶液进行有用物质的回收及应用。其它以分离细菌、热源、胶体微粒及有机物为目的的分离过程。

⑺ 实验室超纯水机的设备工艺

实验室超纯水机工艺流程

1、预处理-反渗透-水箱-阳床-阴床-混合床-纯化水箱-纯水泵-紫外线杀菌器-精制混床-精密过滤器-用水对象。

2、预处理-一级反渗透-加药机(PH调节)-中间水箱-第二级反渗透-纯化水箱-纯水泵-紫外线杀菌器-0.2或0.5μm精密过滤器-用水对象

3、预处理-反渗透-中间水箱-水泵-EDI装置-纯化水箱-纯水泵-紫外线杀菌器-0.2或0.5μm精密过滤器-用水对象

4、预处理-反渗透-中间水箱-水泵-EDI装置-纯化水箱-纯水泵-紫外线杀菌器-精制混床-0.2或0.5μm精密过滤器-用水对象为满足用户需要,达到符合标准的水质,尽可能地减少各级的污染,在工艺设计上,取达国家自来水标准的水为源水,再设有介质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精密过滤器等预处理系统、RO反渗透主机系统、离子交换混床系统等。

⑻ 二氧化氯溶液能在反渗透之前添加使用,用计量泵加入,作用消毒杀菌

二氧化氯溶液不来能在反渗透之前自添加使用,用计量泵加入,作用消毒杀菌。因为二氧化氯是强氧化剂会氧化反渗透膜的,造成不可恢复的反渗透损伤。
二氧化氯只能加在预处理过滤器的前面,同时后要投加还原剂,保证余氯小于0.1ppm。详询济南因科盛华环保科技公司。

⑼ 如何处理一。二级反渗透膜出水细菌超标

我们的系统是在二级RO进混床间增加UV灯进行杀菌。
要是膜被生物污染的话,先进行碱洗、再进行酸洗,最后进行杀菌剂杀菌

阅读全文

与二级反渗透杀菌在什么位置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花镜买玻璃的还是树脂的好 浏览:319
4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名称 浏览:814
常在污水环境中工作注意什么 浏览:452
解放后处理尿素滤芯在哪里 浏览:880
定容都用蒸馏水还是无菌水 浏览:822
房车里的净水箱有什么用 浏览:133
海马欢动的空调滤芯在什么位置 浏览:836
超导磁体污水怎么处理 浏览:569
水处理生物学相关论文 浏览:350
空气净化器出风太冷怎么回事 浏览:312
污水处理厂生化池设计标准 浏览:99
小米净水器怎么连接wife 浏览:875
离子交换器不正常出水 浏览:95
苯胺蒸馏的真空度 浏览:333
木林森净化器怎么加水 浏览:536
雀巢除垢剂 浏览:558
196树脂耐温范围 浏览:38
小米净水器废水怎么样 浏览:729
电厂化水什么是反渗透 浏览:683
污水处理加药搅拌机的原理 浏览: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