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反渗透里的EDI是指什么
EDI一般都是接在反渗透后面的。
EDI(Electrodeionization)是一种将离子交换技术专、离子交换膜技术和属离子电迁移技术相结合的纯水制造技术。(EDI)系统主要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通过隔板的水中电介质离子发生定向移动,利用交换膜对离子的选择透过作用来对水质进行提纯的一种科学的水处理技术。电渗析器的一对电极之间,通常由阴膜,阳膜和隔板(甲、乙)多组交替排列,构成浓室和淡室(即阳离子可透过阳膜,阴离子可透过阴膜)。淡室水中阳离子向负极迁移透过阳膜,被浓室中的阴膜截留;水中阴离子向正极方向迁移阴膜,被浓室中的阳膜截留,这样通过淡室的水中离子数逐渐减少,成为淡水,而浓室的水中,由于浓室的阴阳离子不断涌进,电介质离子浓度不断升高,而成为浓水,从而达到淡化、提纯、浓缩或精制的目的。
简单来说就是将水中的离子富集浓缩,得到浓液和淡水,一般制造超纯水,降低水的导电率
应用:火力发电厂里的锅炉用水就可以采用这套工艺来供给。
『贰』 连续电除盐工作原理
连续电除盐(EDI)是一种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其工作原理主要涉及预处理、反渗透(RO)和连续离子交换再生。在典型的EDI系统中,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预处理阶段清洗并去除水中的大部分杂质。接着,反渗透膜去除剩余的溶解盐分,形成待处理的淡水(D室)。在EDI的核心部分,有一系列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一个淡水室和一个浓水室(C室)。这两个室之间夹着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它们分别允许正负离子通过。
通过在D室两端施加直流电,水分子被电离为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这些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分别向阳极和阴极迁移。当离子穿过树脂床时,杂质离子与树脂中的H+和OH-发生离子交换反应,从而实现树脂的再生。迁移后的H+和OH-在C室中重新结合成水,这一过程保证了树脂的持续再生。
在操作过程中,大约90-95%的进水直接通过D室,其余5-10%进入C室进行浓缩。通过循环泵,浓水在膜堆中高速流动,有助于提高除盐效率,减少结垢风险,并能回收部分浓缩水,其pH值在5-8范围内,可用于预处理系统的补充水源。
最终,经过连续电除盐处理后的水,杂质离子被有效地去除,生成了高品质的除盐水,满足许多工业和生活用水需求。
『叁』 单级反渗透产水不加中间水箱直接进EDI中间加EDI水泵当无产水时怎样防止EDI水泵空转
楼主您好,建议您来从以下几点加以考自虑:
1、EDI给水泵与RO机组的产水流量连锁,当RO机组产水流量低于设定值后泵连锁关闭;
2、EDI给水泵与RO机组的产水压力(EDI进水压力)连锁,当压力低于设定值后泵连锁关闭;
如果工艺设计无中间水箱,请楼主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单级反渗透产水pH是否能满足EDI进水要求,可以在RO与EDI之间的管线上安装加药点及管道混合器调节pH;
2、如果反渗透产水流量不能满足EDI进水水量需求时,泵为防止空转停止,EDI系统在进水泵停机后同样会连锁停机,这样RO产水侧会存在背压的危险,楼主设计时要加以考虑;
3、省掉中间水箱后,工艺的连锁会更加的繁琐,一个点出现问题往往会造成整套系统的停机,运行管理的风险性会加倍。
中间水箱设计的必要性:
1、中间水箱可以可以发挥有效的缓冲作用,可以液位连锁控制前段RO及后端EDI的自动连锁启停;
2、EDI启动时不合格的EDI产水可以回流至前端的中间水箱,有效地防止水源浪费,提高运行成本;
3、如中间水箱容积足够大,可以为检修或事故处理争取更多的时间,工艺稳定性会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以上意见仅供楼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肆』 EDI超纯水装置超纯水EDI
EDI超纯水装置是一种采用离子交换膜技术来制备高纯度水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离子交换树脂填充在阴、阳离子交换膜之间,形成一个个EDI单元。这些单元之间由格板隔开,分为浓水室和淡水室。电流通过淡水室时,阴阳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分别通过膜进入浓水室,从而在淡水室中实现离子的去除。通常,EDI系统使用二级反渗透纯水作为进水,RO纯水的电阻率大约在40-2微西门子/厘米(25℃),而EDI处理后的纯水电阻率可高达18兆欧姆·厘米,适用于需要1-18.2兆欧姆·厘米电阻率的纯水制备。
这项技术在制药、微电子、发电和实验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表面清洗、涂装、电解和化工等行业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超纯水制造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初是预处理过滤器、阳床、阴床和混合床的组合;后来演变为预处理过滤器、反渗透和混合床;而现在,许多系统直接采用预处理过滤器、反渗透后接上EDI,无需酸碱处理,效率更高。
EDI设备的优势包括:水质稳定,可以实现全自动控制,不会因再生过程而停机,不需要化学再生,运行成本较低,占用的厂房面积较小,且无废水排放,环保性能优良。这些优点使得EDI在现代工业和实验室中成为制备高纯度水的理想选择。
(4)edi反渗透怎么连接扩展阅读
水质处理技术中预处理工艺具有对设备维护的作用,运用EDI超纯水系统制取纯水必须对原水进行预处理,因为原水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如果未经处理排入EDI超纯水装置中,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影响产水质量。
『伍』 水处理基本知识 闲聊反渗透(RO),电渗析(ED),电去离子(EDI)
水处理技术在这几十年里发展迅速,膜分离技术的创新和工艺应用尤为突出。这种技术已在纯水制备、工业废水处理(包括中水回用)和海水淡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电渗析(ED)和电去离子(EDI)等。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对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进行了简单介绍和对比。今天,我们将重点介绍和对比反渗透、电渗析和电去离子技术。
一、名词解释
反渗透:简称RO,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当施加的压力超过溶液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向渗透,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渗透液,在高压侧得到浓缩液。
电渗析:简称ED,是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来分离不同溶质粒子的方法。在电场作用下,溶液中的带电溶质粒子通过膜而迁移,这种现象称为电渗析。
电去离子:简称EDI,又称电除盐或填充床电渗析,是一种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水处理技术。
二、工作原理
①反渗透工作原理:当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由一个RO膜隔开时,渗透现象会自然发生。渗透压将水压过RO膜,水将浓度较高的溶液稀释,最后达到浓度平衡。
②电渗析工作原理: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透过性,使水中的阴、阳离子作定向迁移,从而达到水中的离子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③EDI工作原理:EDI是一种将电渗析法与离子交换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水处理方法,它兼有电渗析技术的连续除盐和离子交换技术深度脱盐的优点,又避免了电渗析技术浓差极化和离子交换技术中的酸碱再生等问题。
三、技术特点及应用场景
反渗透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工业纯水/超纯水制备、食品/医疗/实验室纯化水制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净化、海水/苦咸水淡化和纯净水制备等。
电渗析的应用场景主要在海水浓缩、苦咸水淡化、工业废水回用和工业提纯浓缩分离等领域。
EDI的应用场景相对较窄,但凭借其高效简便的特点,在纯水制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总的来说,RO、EDR和EDI三者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其中,RO和EDI技术的合作已成为当今超纯水制备的主流技术。
听上去很绕口,简单说就是自来水很便宜,如果回用就不要太计较差不多就行了。污水处理很贵,如果要处理,浓缩越高比例越好,一切向钱看!小型设备就更别说了,完全赚不回来本啊,此处应该有表情。
常见问题解答:既然EDI技术是结合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技术的水处理方法,为什么生产18M超纯水时系统还需要额外配置抛光混床树脂装置?答:系统需要配置抛光组主要原因是EDI产水电阻率不能稳定达到18MΩ*cm。而EDI不能稳定达到这个产水水质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它是结合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两种技术,在享受连续除盐和无需酸碱再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降低了在离子交换方面的极致除盐。而18M的产水水质要求又极其苛刻,几乎不允许任何盐分的存在,客观上导致EDI的产水不能稳定达到18MΩ*cm,但是长期稳定产水电阻率达到15MΩ*cm还是相当有保障的。
写在最后:电渗析技术个人接触的比较少,所以只能在此简单的聊聊概念,后期如有机会多接触再补充。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大多数来自网络,图文如果侵权联系本人删除,谢谢。
补充一个常见名词DI水:Deionized Water,既去离子水。广义的DI水=纯水,狭义的DI水=超纯水。所以一般涉及到DI水的问题,都需要明确DI水的具体水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