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污水 > 为什么要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为什么要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3-11-03 01:54:30

Ⅰ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之管网问题

    流量、充满度、流速是排水管道的重要设计参数,而流速是管道运行效果的最主要评价指标,直接决定了污水中的颗粒物是否会发生沉降。对于给定的污水管道,在恒定流量的情况下,充满度越高意味着过水断面面积越大,流速越低。实际水量低于设计水量,而充满度高于设计充满度的管网,实际流速必然低于设计流速,甚至可能低于不沉降流速的控制要求,出现明显的颗粒物沉积问题。

管道沉积物以泥沙等无机固体和大分子有机物(COD或BOD5)为主,旱季污水的COD或BOD5大量沉淀在管道内;虽然沉淀物中也含有氮磷有机物,但溶解性的氨氮、磷酸盐等物质通常不会沉淀,而长期沉积在管道内的含氮含磷有机物还可能发生水解反应,向水中释放氨氮、磷酸盐等溶解性物质,COD/TN或COD/NH3-N是污水管网颗粒物沉降问题的最佳识别因子,指标值降低是污水管道低流速运行,大分子有机物沉淀导致的COD降低,而溶解性氮并未因沉淀而降低的最佳说明。降低管道运行水位,多数情况下只会提高COD或BOD5浓度,但不会引起氮磷浓度的明显增加。

上述结果表明,旱季流速是管道运行状况的重要考核指标,不能合理控制管道旱季水位和流速,再好的管道质量也无法彻底解决低流速导致的颗粒物沉积问题。通过降低充满度和运行水位,将管道实际流速恢复至不低于设计流速或最小沉降流速是解决旱季沉降问题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快速提升居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指标的最佳途径。

污水管道处于非满管状态时,水面之上仍具有较大的蓄水空间,可以有效解决居民用水高峰期间的排水水量冲击问题。而污水管网处于满管状态时,就失去了这种缓冲水量冲击的能力,只要上游输入水量超过下游输送能力,就会经常性发生管道沿线污水冒溢问题。分流制污水管道和合流制管道长期“满管流”是很多城市排水口或溢流口阶段性污水冒溢的根本原因,降低管道运行水位是避免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波动引起的污水冒溢问题的重要措施。  

污水管道水位和下游提升泵站水位之间遵循连通器原理,通常情况下管道流速越高则上下游之间的水位差越大,因此上游管道的水位一般明显高于下游提升泵站的运行水位;但对于长期低流速运行、坡度相对较小的城市污水干管而言,管道沿程的水位差并不明显,污水管道的运行水位实际上主要受下游提升泵站和污水处理厂集水井的运行水位控制。提升泵站和污水处理厂集水井过高的运行水位是城市污水管道“满管流”的最重要原因,只有将其降低至管道控制水位线以下才可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管道的低水位运行。

为保障污水管网的正常运行和设施效能的稳定发挥,欧美等发达国家通常将管道淤积深度控制在不超过管道直径的5%。但我国真正定期实施管道清通养护工作的城市并不多见,大部分污水管道处于年久失修状态,再加上长期低流速运行导致的颗粒物沉降,污水管道多数存在底泥淤积问题,部分管道淤积深度甚至超过管道直径的50%,不仅影响了过水能力,还是导致检查井周边区域空气环境质量差的重要原因。积泥深度控制是管道运行状况的重要保障,应将污水管道清通养护水平和管道积泥深度作为城镇排水管网检测维护和质量考评的重要指标。

Ⅱ 海绵城市建设与“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 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河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已成为业内共识,这就要求排水工程建设者更新理念,紧紧抓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要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

城镇排水工程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2.6%,超过世界平均水平(52.5%),并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年均0.5%)快速推进。中国城镇化将进入“下半场”预计203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0%左右,新型城镇化发展给排水行业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应以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系统推进城镇化建设。

内涝防治 要求我们高标准建设雨水系统。气候变化致使暴雨频率和强度都有所改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加剧了暴雨内涝对城市的威胁。硬化屋顶地面的增加,致使雨水排水强度加大;规划中片面追求用地指标,侵占或缩窄了天然水体,雨水调蓄功能严重萎缩;城市建设者片面追求高水位、大水面,阻碍了雨水的自然调蓄和下泄。

黑臭水体治理要求我们高质量建设污水系统。“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合流制 排水系统 的截流倍数偏低,造成溢流污染严重;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污混接严重,造成旱天污水直排和雨天受污染径流放江,很多城市水体逢雨必黑,黑臭河道反复治理。

在新时代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指导下,市政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是给排水设计人员面对的新课题。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雨水管理和污水治理中国智慧的结晶。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不能只依靠市政雨水系统实现,还需要建筑小区、绿地、道路广场和城市水系等多系统的共同参与。污水系统则应尽快推进厂网一体化建设,建管并举,提质增效,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充分发挥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作用,把污染物有效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提高污染物消减量。

1 建设高标准雨水和内涝防治系统

雨水和内涝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从雨水径流的产生到末端排放的全过程控制,应包括源头减排、排水管渠、排涝除险等工程性措施和应急管理的非工程性措施,并应和防洪设施相衔接,而不仅仅指传统的排水管渠设施。

1.1 源头减排

源头减排设施一般由绿色屋顶、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调蓄设施和透水铺装等渗透、滞蓄和净化措施组成,主要应对低强度降雨的大概率事件,其设计应注重绿灰耦合,实现控制雨水径流产生、减排雨水径流污染、收集利用雨水和削减峰值流量。

源头减排设施的设计标准应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确定,并应明确相应的设计降雨量。以上海为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0%、75%、80%时,根据近30年的统计数据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分别为22.2 mm、26.7 mm和33.0 mm。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径流控制面积和相应的径流系数,采用容积法计算得到需控制的径流体积,以此作为源头减排设施的设计规模。当降雨量小于规划确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要求时,源头减排设施应做到不直接向市政雨水管渠排放未经控制的雨水。

1.2 排水管渠

排水管渠设施一般由排水管道、沟渠、雨水调蓄设施和排水泵站等组成,主要应对短历时强降雨的大概率事件,其设计应考虑公众日常生活的便利,并满足较为频繁降雨事件的排水安全要求。

排水管渠的设计标准应根据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确定设计降雨强度。近几年,我国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标准得到提高,《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在2014年修订的时候,将原来“一般地区1~3年一遇、重要地区3~5年一遇”的规定,按不同的城镇类型(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不同的城区类型(中心城区、非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的重要地区和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分别进行规定,比如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要求3~5年一遇,中心城区的重要地区要求5~10年一遇,这一标准和欧盟标准基本吻合。同时各地应根据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确定设计降雨强度,以便公众理解。以上海为例,中心城区和新城、其他地区、地下通道下沉式广场等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标准分别是5年一遇、3年一遇和30年一遇,对应的小时设计降雨强度分别为58.1 mm/h、51.3 mm/h和82.2 mm/h。

雨水管渠一般按满管流设计,其传输能力是根据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下的设计降雨强度、汇水面积和径流系数,通过推理公式法或数学模型法计算流量确定。当汇水面积>2 km²时,考虑区域降雨和地面渗透性能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和管网汇流过程等因素,应采用数学模型法确定雨水设计流量,并应校核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地面的积水深度等标准。

径流系数主要取决于土地利用情况、土壤和植被类型以及地面坡度。降雨特性(例如强度、历时)和前期降雨条件也对径流系数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进行内涝防治设计校核时,如采用推理公式法或者在数学模型中采用固定径流系数,应提高不同下垫面的径流系数,当设计重现期为20~30年时,径流系数提高10%~15%;当设计重现期为30~50年时,提高20%~25%;当设计重现期为50~100年时,提高30%~50%;当计算的径流系数>1时,应按1取值。

1.3 排涝除险

排涝除险设施主要应对长历时降雨的小概率事件,承担着在暴雨期间调蓄雨水径流、为超出源头减排设施和排水管渠设施承载能力的雨水径流提供行泄通道和最终出路等重要任务,是满足城镇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标准的重要保障。

排涝除险设施的设计标准应根据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确定设计降雨强度。排涝除险设施的建设,应充分利用自然蓄排水设施,充分发挥河道行泄能力和水库、洼地、湖泊、绿地等调蓄雨水的功能,合理确定排水出路。排涝除险设施的规模,应根据其类型(调蓄或排放),进行相应的水量或流量计算,且应和源头减排设施、排水管渠设施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校核,满足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的设计要求。根据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校核地面积水排除能力时,应根据当地历史数据合理确定用于校核的降雨历时和该时段内的降雨量分布情况,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数学模型计算,计算中降雨历时应为长历时。发达国家一般根据服务面积,确定降雨历时,通常采用3~24 h。如校核结果不符合要求,应调整设计,包括放大管径、增设渗透设施、建设调蓄管道或调蓄池等。在设计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雨水管渠按压力流计算,即雨水管渠应处于超载状态。

城镇内涝防治的主要目的是将降雨期间的地面积水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因此满足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的标准包括地面积水深度和最大允许退水时间标准。

地面积水深度标准有两点规定,一是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二是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15 cm。当路面积水深度>15 cm时,车道可能因机动车熄火而完全中断,标准要求能保证城镇道路不论宽窄,在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至少有一车道能够通行。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城市已有类似的规定,如美国丹佛市规定:当降雨重现期为100年一遇时,非主干道路中央的积水深度不应超过30 cm,主干道路和高速公路中央不应有积水。上海市规定积水深度超过道路立缘石(立缘石一般高出路面10~20 cm)即为市政道路积水。

最大允许退水时间标准是指雨停后的地面积水的最大允许排干时间,因为道路积水对城市不同区域的影响不同,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城区类型分别确定最大允许退水时间,而对于交通枢纽这样对道路积水特别敏感的区域,最大允许退水时间应采取措施进一步缩短。上海市是全国最先规定雨停后退水时间的,并从最初要求的≤2 h调整到≤1 h;天津市的排除积水实践经验为40~50 mm/h雨后1~3 h,60~70 mm/h雨后3~6 h;浙江省地方标准对积水时间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中心城区重要地区≤0.5 h,中心城区≤1 h,非中心城区2 h。

2 建设高质量污水与径流污染控制系统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城市排水系统得不到正常的建设和维护,城市管网系统雨污混接、破损淤积严重,造成污水管网的有效收集不够,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污水处理水量逐年增加,2017年全国污水处理量是2007年的3.2倍,但由于进水浓度降低,2017年COD削减量仅为2007年的2.7倍。

同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由于污水系统在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部分水量,从而造成大量截流或调蓄收集的受污染雨水,最终无法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而是在厂前或污水提升过程中溢流排放,造成水环境污染。因此污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应与海绵城市建设中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和要求接轨,将受污染的雨水径流,即截流的雨水输送和处理纳入其中。

2.1 应建设完全的污水收集系统

2010年作者就撰写文章提出要逐步消除雨污混接,分析了上海市排水系统雨污混接现象,将混接类型主要归纳为系统间混接、系统内管道混接、小区管道混接和住宅内部混接4类,还要加强管理,消除洗车排挡等污水直接进入雨水管道。随后国家地方的规范标准陆续关注由于设计不当造成的混接问题,并加以修编。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在2011年局部修订中,新增条文内容,强调“雨水管道系统和合流管道系统之间不应设置连通管道”,以避免由设计造成的系统间混接;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在2011年全面修订时,新增规定“洗衣机设置在阳台上时,其排水不应排入雨水管”;上海市地方标准《住宅设计标准》(DGJ 08-20)在2013年全面修订时,也相应增加了规定“阳台雨水应排入污水系统并应采取防臭措施”。因此,2011年之后建设的大多数住宅建筑已能在设计阶段避免造成雨污混接。

但是,城镇排水系统的混接在很多已建成系统中仍然存在,同时建设周期或管理过程中的不合规操作也造成新的混接。目前城镇排水系统混接中的重灾区,包括管网河网混接、雨污系统混接和建筑小区混接。

(1)管网河网混接。主要指排水管网和河网之间的混接,大多是因合流制排水系统沿河截流工程设计不当,引起合流制系统排水管网和河网的混接,其结果是在雨季,当河水水位上涨时倒灌进入截流系统,致使上游的截流污水输送不畅而溢流入河,同时大量河水进入截流系统,造成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

(2)雨污系统混接。雨污系统之间的混接主要是由于目前许多地区合流制和分流制排水系统并存,部分系统之间仍存在将合流管道和分流制雨水管道相连的现象;还有不少城市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分流制排水系统合用一根污水干管,分流制位于合流制的上游,在雨季,当下游污水泵站由于后续污水系统流量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按设计水位运行时,污水截流管可能处于满管流状态,下游顶托造成上游泵站输送来的旱流污水从截流管进入截流井,进而溢流至雨水系统,实质上造成不同排水体制系统间的混接。

(3)建筑小区混接。建筑小区(包括企事业单位)的雨污混接是城镇雨污混接的重灾区,因为市政管网系统的责任主体还是相当明确,也开始开展大量的管网普查摸清底数的工作,而建筑小区的底数更难摸清。上海中心城区某区8个分流制排水系统,共查出583个混接点,混接水量13 825.14 m³/d,其中小区混接点273个,混接水量11 365.94 m³/d,个数占比46.91%,水量占比82.21%,而小区混接中,又以阳台污水的混接最为严重。

城镇排水系统混接问题是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必须面对的“顽疾”,行业主管部门和从业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混接改造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从现场调查、工程建设、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目标管理等各项工作着手,坚持不懈地推进各种混接改造目标的达成,配合对公众环保知识的宣传和环保意识的培养,消除排水系统的雨污混接现象,建设完全的污水收集系统,为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污水系统提质增效提供支撑。

2.2 污水处理厂应对雨天流量的经验

许多国家无论合流制还是分流制排水系统,污水干管和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中除处理旱季流量之外,都预留部分雨季流量的处理能力,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污水系统收集范围、管网质量,雨季设计流量可以是旱季流量的3~8倍。

2.2.1 美国

美国鹿岛污水处理厂位于马萨诸塞州,其服务范围内有超过50%的区域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因此该污水处理厂进水流量随降雨量变化较为明显,详见图1。

为满足美国NPDES(国家污染物排放削减)许可证对污染物排放量为服务范围内的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问题,该污水处理厂日均设计流量为137万m³/d(361×106加仑/d),雨季最大设计流量为52.6 m³/s(1 200 ×106加仑/d),而二级处理设计能力最高达到265万m³/d(700 ×106加仑/d),约为日均设计流量的2倍。由图1可知,鹿岛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能力基本能满足大多数降雨期间的入厂流量全量处理。

2.2.2 英国

英国为削减合流制区域的雨天溢流和分流制区域径流污染,确定了最大允许暴雨溢流(排放)量。对于合流制地区,要求污水设施足以应对旱季流量的昼夜峰值加上日降雨25 mm以下产生的额外流量,污水处理厂最大处理量和最大允许暴雨溢流排放量之间还存在6.5倍生活污水量的差值,需要进行调蓄。对于分流制地区,雨天径流污染控制的目标是,2倍于旱季污水流量(除去地下水入渗量)的径流不能直接放江,而应该通过截流、调蓄和处理后才排放。

2.2.3 日本

日本大阪市为削减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在2002~2006年开始启动“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紧急对策”,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污染物排放标准,由最初的BOD5≤70 mg/L改为BOD5≤40 mg/L。采取的工程措施包括建设雨水调蓄池、调整雨天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和利用放水路调蓄雨水等措施。同时在合流污水溢流排放口增设过滤装置,减少固体杂质的排放。

雨季污水处理厂进水流量为旱流污水的3倍(3Q),传统处理工艺是3Q的流量经过初沉后,2Q的流量被排放,1Q的流量进入后续生化处理单元。大阪市采取的新措施是多点进水,1Q的流量进入生物处理前端,2Q的流量进入生物处理后段。

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进水流量在1.48Q~4.62Q时,出水SS 和BOD5分别可达到9.3 mg/L和7.7 mg/L的控制目标。另外大阪市还拟将污水处理厂初沉池由平流式改为斜板沉淀池,从而减小处理合流污水所需沉淀池的容积,多余空地建设专门处理雨水的沉淀池。

因此在污水系统设计能力和污水处理厂工艺选择上,系统考虑雨季进入污水系统的受污染径流的雨水量,是削减合流制溢流污染和暴雨排江污染的关键措施。

2.3 旱季设计流量和雨季设计流量

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在污水处理处理构筑物流量设计中明确规定合流制处理构筑物的提升泵站、格栅、沉砂池应按合流水量设计,但是没有明确提出雨季设计流量的概念,特别是二级处理系统,规定是按照旱流污水量设计,必要时考虑一定的合流水量,而大多数污水处理厂,为确保出水水质达标,一般在二级处理前就把超过设计流量的部分直接超越溢流了,因此,目前我国的污水系统基本没有应对雨天流量的能力。

为保障污水系统提高应对雨天流量的能力,切实提高合流制系统截流倍数,减少雨天溢流污染,有必要在污水系统旱季设计流量的基础上,提出雨季设计流量的概念。

显然,对于合流制系统,雨季设计流量就应该是截流后的合流污水量,而分流制污水系统的雨季设计流量,应在旱季设计流量的基础上,根据对径流污染控制设施的调查,增加相应的截流雨水量。

在设计过程中,应从污水管道、泵站、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和污泥处理系统考虑旱季设计流量和雨季设计流量的协调。比如,对于分流制污水管道,应按旱季设计流量进行设计,并按雨季设计流量校核,校核的时候可采用满管流;对于分流制污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按泵站进水总管的旱季设计流量确定,其总装机流量应按泵站进水总管的雨季设计流量确定;对于分流制雨水泵站,雨污分流不彻底、短时间难以改建或考虑径流污染控制的地区,雨水泵站中宜设置污水截流设施,输送至污水系统进行处理达标排放;对于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构筑物,提升泵站、格栅、沉砂池和深度处理,均应按雨季设计流量计算,初次沉淀池和二级处理系统,应按旱季设计流量设计,雨季设计流量校核,管渠应按雨季设计流量计算;当二级处理系统不能满足要求的时候,也可参考国外的做法,在厂内增设调蓄设施,应对雨季设计流量;对于处理截流雨水的污水系统,其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模应统筹考虑相应的污泥增量,可在旱流污水量对应的污泥量上增加。

3 结语

排水工程是城镇居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水环境质量和水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排水工程包括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排水工程设计需要进一步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遵循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相互配合、有效衔接,建设完善的合流制排水系统,通过截流、调蓄和处理等措施,提高截流能力并结合源头减排,控制溢流污染;建设完全的分流制排水系统,消除雨污混接,通过提升污水系统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实现对城镇所有用水过程产生的污染水和受污染雨水径流的全收集、全处理。实现保护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目标,服务于新时代城镇发展的需要。

原标题:给水排水 |水业导航: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排水工程设计

Ⅲ 为什么要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必要性是什么请多从减排的角度回答。谢谢

1、建设污水处理厂的目的就是处理废水至排放标准,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必要性主要来说是从区域来说的,可以通过论述没有污水处理厂,我们的生产生活废水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进而证明必要性。

废水处理厂的位置要配合废水的出路,考虑整个排水系统分期建设的需要,并服从城市用地规划。废水处理厂特别是有污泥处理和脱水设备的污水厂,对周围房屋的环境质量有一定影响。

应有适当的隔离绿带。发达的计算技术已使排水系统规划的经济分析日趋完善,污水厂厂址的选择常与整个系统的规划同时解决。

(3)为什么要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扩展阅读:

处理废水的场所:

在城市也称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厂。设在工厂的常称处理站,出水放入城市排水管道时,处理站实际上是一种预处理设施。废水处理的一般目标是去除悬浮物和改善耗氧性(即稳定有机物),有时还进行消毒和进一步的处理。

工业废水的处理侧重于油类、悬浮物、重金属和妨碍城市污水厂运行的或高残留的有机物的去除或转化,以及pH值的调整。

Ⅳ 浅谈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学习内容

摘要:城市污水管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由于受城市建设、经济条件和管理方式的制约,我国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一般相对滞后,其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关键词:污水管网建设管理

城市污水管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的关键,是污水处理保护水资源和改善环境的必要手段。由于受城市建设、经济条件和管理方式的制约,我国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一般相对滞后,其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污水管网与污水厂不配套、设计过于保守、污水厂进水浓度过低、排污来源不清、雨污不分流不彻底、养护不到位等方面,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也是我们当前必修面对和思考的。

一、科学严谨的排水专业规划对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当前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已成为共识,一般也都有排水专业规划,但是正向一句调侃语“计划没有变化快,变化没有规划快”所表达的,有些规划还是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其一是存在着换个领导换个思路,已完成的规划也要重来,规划没有连续性;其二是规划大而虚,规划深度不够,可操作性不强;其三,同一城市或区域规划不统一,专业规划与总体规划不协调,缺少一盘棋意识;其四,规划不严谨,存在规划中和设计中已经明确污水管道随路建设,但个别部门因为工程投资等问题随意取消污水管道或污水支管的实施,道路或周边

建筑建成后给后期污水管道的实施带来较大难度,甚至可能改变区域污水管道布局。对此,应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尽可能有一个责任主体负责修订专业规划,扩大规划的范围和深度,突出规划的整体性、系统性和严谨性,深入研究新城区的建设、老成区的改造、城区内化工企业废水排污管理规划、医药行业废水管理规划、城郊乡镇的排污管理规划、区域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应用等课题,根据水质污染状况、城区污水排放状况和治理情况、城乡经济发展状况的要求,制定出年度实施规划。统筹规划区域污水治理的全局,特别是城郊之间、城区之间、城区与开发区的统筹规划,尽量避免出现空白区域或死角。进一步研究老城区污水截流、工业污水治理的途径,不断提高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效率。规划一经通过,应确立其强势的指导地位,由规划、建设部门通过行政手段确保其顺利实施。

二、进一步加强对污水管网工作的统一领导,实现统筹兼顾和可持续发展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

四、重视老城区排水管网建设和管理,合理实施污水的截流改造与分流改造

五、全面调查管网现状,明确产权管理,落实责任与目标,有效发挥现有管网的效能

污水管网属于地下设施,管理维护存在一定难度,一般都存在污水管网的现状不清的情况,这主要是多头建设和管理造成的,使一些已建设管网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甚至出现一些建设单位也无法说清

管线建设位置、是否并网、管径多大、是否存在断头或封堵的情况。这些都给后续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题,使得建成的管网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给统筹规划带来不利影响。

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协调相关建设部门收集竣工资料结合现场勘察等措施,尽量摸清管网现状,进一步明确污水管网产权管理的范围,按照规划打通关键节点使得建成的污水管线能组网运行,充分提高污水收集、输送的效率。同时根据现状情况逐步建立一套管网设施的评价标准,制定不同的管养维护或更新标准,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管养工作。

六、加强源头管理,结合排水许可制度逐步建立重点排污户档案 在污水管网的运行中经常会遇到偷排和超标排放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在查找污染源的时候都比较困难,可能对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稳定造成严重,特别是合流制截流式管道还可能对河道造成污染,造成污染事故,因此应积极推广建设项目综合验收,在现有综合验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污水接管审核、备案和许可制度。通过对排污用户排水水质、排污量、排污口设置、特征污染物等情况的了解逐步建立排污档案,并根据排污量和污染物特点建立排污户分级制度,针对不同级别的排污用户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从而实现污水排放的源头控制,进一步保障污水管网设施和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

七、重视污水管道养护,加大污水管网养护的投入,切实加强现有设施的维护管理

目前城市污水管网重建设轻管理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在污水管网

养护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造成养护手段单一,已有管网的维护管理或者维护管理力度不够,方法不对,没有采用必要的检测手段,没有形成科学、系统、周期性的机制,造成管网存在较多病害,例如日常清淤多以人工为主,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同时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管道发生堵塞,堵塞位置及情况不清,疏通手段有限;管道破损维护不及时,维修方法单一。随着我国的下水道普及率及城市化进程的提高,管道老化和破损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为了避免管道损坏给人们带来的各种损失和不便,需要有计划地对管道进行养护,定期检查和维修。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改变原有的排水管网的管理和养护理念,让养护维修和管理手段逐步向机械化过渡,不断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有效提高排水管网的工作效率,创造更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这也是整个排水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八、规范污水管道施工企业的施工行为,严格工程竣工验收和项目移交的管理

众所周知,在污水管道的施工中还普遍存在一些质量通病,例如施工单位随意更改施工图纸;竣工图纸与施工实际不相符;管道接头质量不好,存在脱节和移位等清苦;为通过闭水试验或止水在检查井内乱设封头;拆除封头不彻底,打开一个小洞了事;道路基层施工时将石块或灰土填入检查井,甚至将检查井铲平,覆盖在道路基层一下;检查井基础后周边土方回填随意造成检查井沉降明显等等。这些情况都给污水管网的安全运行和养护管理待来严重隐患,因此必须加强污水管道的施工行为的管理,特别是随道路或其他市政工程配套的

污水管网更应该引起重视,在产权移交时接收单位应要求移交提供竣工资料,现场校核竣工图纸和闭水试验的准确性,并抽干或降低检查井内水位(管口至少露出1/3),全面检查井内和管道的施工质量,是否有封头、淤塞等情况,对于存在问题的应不予接受,直至整改达标。

九、污水管网的运行、维护的市场化管理也是一种发展趋势

随着近年污水处理的产业化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纷纷面临改制,这就使厂网分离形成一种必然,目前一般的形式是污水处理厂由项目公司负责运行,而管网则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或由市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在当前精兵简政的大前提下增设一个负责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的综合机构是不和适宜的。因此,主管部门可以尝试将污水管网及污水泵站的运行管理、巡视、维护等具体行为委托给更专业的公司承担,主管部门则可以以较少的人员,在深化管理和细化服务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实现降低运行成本和提高社会效益的双赢。

结束语

城市污水管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污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其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值得研究方向,值得广大建设和管理者深入探讨和思考。

文字内容转自互联网

Ⅳ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之污水收集和污水处理的关系

统计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以每年不低于 的规模快速增长,尤其是2001年—2009年污水处理率的年增长幅度均超过5个百分点;到2018年,75%以上的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超过90%,40%以上超过95%,部分城镇的污水处理量甚至远远超过供水量,表明我国大部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能力基本可以满足居民生活污水处理需求。在浙江,大部分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都处于满负荷状态,甚至超过运行负荷。如何处理和说清污水处理能力和污水收集效率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我们当前零直排工作前面的问题之一。

污水处理率是指城镇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水量与城镇生产生活排放污水量的比值,但由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水中掺混了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等,该比值已经难以满足行业质量管控和效能评价的需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是指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收集的污染物总量与居民生活排放的污染物总量的比值,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能更好地反映了城镇污水的收集普及水平和管网的转输能力。当前,虽然很多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处于较高水平,但“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指标多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也就是说污水处理厂虽然处理了很多“污水”,但“污染物”的处理水平并不高,“污染物”外排环境水体的问题仍普遍存在,盲目扩大污水处理规模和提高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并不一定能化解我国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城镇污水处理行业需要由“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效益提升”转变,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升城镇污水管网的运行性能是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核心和关键。

“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指标测算公式中的污水处理设施收集污染物总量,主要是通过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与污染物平均浓度计算的。虽然从公式的表达形式看,污水处理量越大,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就会越高,但这并不代表可以通过扩大污水处理规模,多处理污水来实现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指标的提升,因此,需要对污染处理厂的进水浓度提出要求,目前建设部门明确将进水BOD5<100 mg/L作为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的核心,也是零直排建设成效的衡量指标和未来值得关注的重点。

盲目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来提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必将引发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偏低的问题,并非明智之举。只有通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后才能真正说明污水收集效率和处理能力的关系,决定区域污水处理能力是否匹配和解决问题的关系。

Ⅵ 浅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

目前,各地城镇污水处理厂随着的对环保的关注应运而生,但各地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系统的现状处理能力仅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需求,暂且不能顾及农村的污水处理需求,因此有很多农村地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河道水体。其污染负荷超过了周边水系的自净能力,河水体的污染已日趋严重,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并直接影响当地水厂的取水安全。由此而知,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2.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基础工作
农村地区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也各不相同,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需根据当地环境和自然条件现状、经济承受能力等条件因地制宜做好调研基础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踏勘工程范围内各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地形地物,调查工程范围内内居民区分布、道路系统、河道现状和发展规划,走访相关部门,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和要求,搜集社会经济、城市发展、交通运输以及地形、气象、水文、区内给排水现状和相关建设项目等基础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选取、比较污水处理工艺方案,联系设备厂家、索取有关产品特点、性能、价格等技术经济信息和资料,经过工艺计算、造价估算等。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探讨
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不但耗资大,而且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处理工艺的优化选择,对于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确保污水处理的效果和降低运行费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根据确定的标准和一般原则,从整体优化的观念出发,结合设计规模、污水水质特性以及当地的实际条件和要求,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技术,经全面技术经分析后,优选出适宜工艺为最佳方案,以此进行设计。
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有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以及土地法等。
从技术经济比较,生物法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运行经验丰富等优点。所以,生物法被广泛应用。生物法主要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又因其具有处理效果稳定、运行经验丰富的特点而被更加广泛应用。活性污泥法自本世纪初被发明以来,发展迅速,变化很快。选择已经有许多种不同形式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工艺:传统活性污泥法、缺氧好氧脱氮活性污泥法、厌氧好氧除磷活性污泥法、厌氧缺氧好氧脱氮除磷活性污、AB 两段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SBR以及CASS等。
如若对污水的出水标准要求较高,污水在经过生化反应并由沉淀池沉淀后的上清液还需要进行再处理以保证出水水质达到设计标准,目前广东省常用的后处理工艺包括人工湿地、稳定塘、快速渗滤池等。在以往的工程实例中,人工湿地受到青睐因其具有处理效果好,维护方便,工程基建和运转费用低,具有美学价值等优点。
4.工程案例
4.1 工程概况
某村庄总户数239 户,常住人口1066 人,外来人口425 人。用水量按200L/人・日,污水量为298.2m3/d。污水处理设计量取300m3/d,污水处理设施24小时运行。废水处理前污染物浓度及出水要求如表1。
4.2 本项目的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
①对于磷的出水标准要求较高,采用化学除磷的方法。消毒采用次氯酸钠消毒的方法。②产生臭气的单元需覆盖并收集臭气,将收集的臭气引入后面的好氧生物处理池进行处理,尽量减少气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4.3 污水收集管网的布置
生活污水收集管布置采用DN300双壁波纹管。居民的生活污水经各自的排水管接入至附近的收集管,收集管汇集至收集总管,采用DN400双壁波纹管。然后自流至污水处理站。收集管道坡度按1‰布置。收集管网转角位置均设置一个Φ1000 的检查井,并每隔30m 设置一个Φ1000 的检查井。
4.4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4.5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简述
①污水经粗细格栅进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在调节池中设置潜水搅拌机,以防止污水在调节池中产生异味,同时充分均衡水质水量。②主体工艺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厌氧池内设置潜水搅拌机,二沉池1 底泥回流至厌氧池,释磷及快速吸收可溶性COD,可生化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在兼性厌氧的发酵细菌作用下转化为挥发性的脂肪酸。随后污水进入缺氧池,缺氧池采用升流式缺氧池形式,污水在缺氧池中与填料充分接触。反硝化细菌利用好氧池回流的混合液带来的硝态氮作为底物,同时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达到同时降低有机物和脱氮的目的。随后污水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处理。③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后,进入二沉池1,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二沉池1 底泥回流至厌氧池,出水自流进入二沉池2。为了达到除磷的目的,在二沉池2 前设置加药装置。④二沉池2分离出来的污泥用吸粪车定期清理外运处理。⑤二沉池2出水进入消毒池后通过投加次氯酸钠达到消毒目的后排入水体。
4.6 臭气处理工艺
由于废水量比较小,产生的臭气量也相对较少,将收集的臭气引入后面的好氧生物处理池,利用里面的废水进行吸收臭气中的成分,并进行稀释,从而不影响周边的环境。
4.7 整体外观设计
污水处理设施主体池体均为地埋式,控制、加药间(上锁)为框架结构、外墙贴瓷片、房顶琉璃瓦内墙涂料、地面铺瓷片。池体上面回填土方后种植草坪,并安装适当数量的石凳、石椅,方便附近的居民或工人休息。
5.结语
农村污水处理,相对于城市集中污水处理,难度更大,而农村水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已对农村地区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着眼长远,合理规划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也更需要引起重视。为建立和谐新农村,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保障农村生活质量提高,缩小城乡差距,我们应该要重视农村污水的治理,让农村河道变得水清鱼肥,使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Ⅶ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改善区域环境有什么意义

区域环境质量肯定能改善啊,比如说工业区之类的,没有污水处理厂专废水往哪里排属。现在环保对地下水要求很严,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生活污水,有企业的地方就会有企业废水,没有污水处理厂厂的话企业生产其实都是违规的,污水处理厂有利于整个区域的地下水环境,防止大气污染物恶臭的出现等等

Ⅷ 污水直排被通报,污水直排对环境有多大的影响

污水直排影响市容市貌,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扬尘污染等问题日渐凸显,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这些问题对人们造成了不小的困惑,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了影响,环境问题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更要注意环境的保护。

以污水直排为突破口,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污水直排只是我们身边环境污染的一个方面,随着近几年建设力度的加大,扬尘污染、建筑垃圾物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日渐严重,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注意,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污水净化,雨污分流,河道治理这些工作都要同步开展,环境整治不只是一句口号,也不是植几棵树就解决了的,更新直面现实生活中切切实实遇到的问题,从实际出发,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要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制药废水处理答辩是会问什么 浏览:315
导致ro膜脱盐率低的原因 浏览:130
净之韵除垢剂 浏览:438
哪家氯化铵废水处理好 浏览:715
空气净化器怎么装活性炭 浏览:797
python如何过滤数字 浏览:105
温泉除垢机 浏览:492
纯水洗棉怎么样 浏览:714
污水泵冲刷磨损怎么解决 浏览:824
五级净水器出水指标是多少 浏览:125
Edi估值 浏览:625
柴油机水垢多怎么处理 浏览:460
树脂残液油 浏览:941
史蒂夫滤芯怎么拆卸 浏览:166
用井水和净水器哪个给宝宝充奶粉 浏览:256
志高净水壶怎么拆卸滤芯 浏览:547
纤维增韧增强树脂 浏览:28
树脂井盖图片大全mbaiducom 浏览:364
衢州市污水排水管理办法 浏览:841
鱼缸滤芯坏了怎么处理 浏览: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