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你用的什么污水处理设备,像用麦斯特气浮机,可以中水回用的,补贴500一吨,另外还有地方补贴,可结合实际情况咨询单位或当地社保部门。
❷ 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
医院、港口、公园、商业中心、新建的郊外住宅区、高级住宅区、疗养区、学校、农场、渔场、狩猎场等均可称为小区,我们最常遇到的主要是由居住区、疗养院、商业中心、机关学校等一种功能或多种功能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其排水系统通常不在城市市政管网覆盖范围之内。根据当地的环保标准,必须设置独立的污水处理设施,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小区污水处理。
小区污水不同于城市污水(常包括部分工业废水),属于生活污水范畴。其水质水量特征可概括为: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污染物浓度偏低,即比城市污水低,污水可生化性良好,处理难度小。
小区污水的处理工艺依据小区污水排入水体的功能不同而异,常用处理方法有:化粪池、一级处理(初次沉淀池)、生物二级处理及二级处理后再经消毒回用等。由于小区污水处理水量较小,管理水平不高,所以,在工艺设计时尽可能选用无污泥或少污泥的处理工艺,以防止因污泥处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
1.小区污水处理工艺原理
生活污水处理的目标是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因此生活污水的处理设计主要围绕降解去除有机污染物和隔油处理展开。目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很多,不同的处理工艺均有一定的针对性、独特性,现对目前常用的适于小规模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进行比较分析和选择。
1.1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也称淹没式生物滤池,其主要特点是在反应器内设置填料作为微生物的载体,使反应器内保持一个相对高的保持量,进而可提高处理效率。其反应原理为反应器内附着填料生长的生物膜的吸附、氧化等作用,将污水中有机污染物逐步氧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同时控制斗袭慧氧化池内溶氧水平,保证污水中氨态氮由硝化细菌转化成为硝态氮。生物接触氧化法由于反应器内微生物量大,能耐受较大的水质冲击,且污泥龄长,污泥产量低。
废水均匀地淋洒在介质表层上,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接种的或废水中原有的微生物就在介质表面增殖。这些微生物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对其进行降解,逐渐在介质表面形成粘液状的膜,即生物膜。生物膜呈蓬松的絮状结构,微孔多,表面积大,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其表面有一层很薄的水层,称之为附着水层。生物膜微生物以水层内的有机物为营养料,将一部分物质转化为细胞物质,另一部分物质转化为排泄物。附着于水层内的有机物被氧化后,其浓度下降由于浓度差的作用,有机物会从废水中转移到附着水层中去。如此循环往复,使废水中的有机物不断减少,从而得到净化随着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生物膜变厚,当它的厚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脱落,被新的生物膜取代,生物膜得到更新。
1.2 SBR处理工艺
SBR及CASS均为活性污泥法。SBR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反应器中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间歇式操作污水处理技术。这种技术集曝气、沉淀于一池,而需要设置二沉池及污泥回流设备,也无需初沉池。在该系统中,反应池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充满污水,以间歇处理方式运行处理后混合液沉淀一段时间后,从池中排除上清液,沉淀的生物污泥则留于池内,这样依次反复运行,则构成了序批式处理工艺。典型的SBR系统分为:进水、反应、沉淀、排水与闲置5个阶段。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褐色絮凝体,这就是活性污泥,它以大量的活性微生物为主体。活性污泥结构疏松,表面积很大,对有机污染物有强烈的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能力。活性污泥去除水中有机物空答主要经历吸附、氧化、絮凝体形成与凝聚沉降三个阶段。
SBR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体。典型SBR工艺的一个完整运行周期由五个阶段组成,即进水阶段、反应阶段、沉淀阶段、排水阶段和闲置阶段。从第一次进水到第二次进水称为一个工作周期。
从目前的污水好氧生物处理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趋势来看,SBR称得上简易、快速、低耗的污水处理工艺。与连续式活性污泥法比较,SBR 法具有以下特点:SBR装置结构简单,运转灵活,操作管理方便;投资省,运行费用低。Ketchum等人的统计结果表明:采用SBR法处理小城镇污水,要比用普通活性污泥法节省基建投资30%;可抑制丝状菌生长繁殖,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污泥指数SVI较低,有利于活性污泥的沉淀和浓缩;SBR处于好氧/厌氧的交替运行过程中,能够在去除碳物质的同时实现脱氮除磷;SBR处理工艺系统布置紧凑、节省占地;运行稳定性好,能承受较大的水质水量冲击;各项运行控制参数都能通过计算机加以控制,易于实现系统优化运行。禅薯
1.3 CASS处理工艺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工艺是近年来国际公认的处理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先进工艺。该工艺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础上,反应池沿长度方向设计为两部分,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在主反应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自动撇水装置,曝气、沉淀、排水等过程在同一池子内周期循环运行,省去了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
1.4 A/O法(缺氧/好氧)工艺该工艺是在普通的活性污泥法基础上研究开发的,其好氧池是与普通曝气池相似的推流池,在好氧池内可完成对含碳有机物的氧化、含氮有机物的硝化和聚磷菌对磷的大量吸收;其缺氧池容积较小,但由于它与好氧池的结合使用,所以使处理系统具有一定的除磷作用和抗冲击负荷能力等优点。
2.小区生活污水的回用技术
近年来,通过对国外成熟技术的借鉴和国内的研究实践,小区回用技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SS) 、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盐以及可溶的无机盐等。根据污水回用用途和地理条件的不同,处理工艺与流程也有着很大的区别。随着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二级处理及深度处理的差异不再像以往明显,诸如生物膜技术、生物活性炭技术、BAF 工艺等作为二级强化处理,一般二级生化处理出水经过混凝沉淀和过滤等深度处理,消毒后就可以达到回用要求。随着回用要求的提高,对于生物活性炭技术、膜生物反应器、膜技术等深度处理技术也正逐步为人们所重视。
2.1生物活性炭技术
生物活性炭是一种去除微量有机物的有效方法,其实质是生物降解与炭的物理吸附两者的协调作用。王占生等以生物活性炭理论为基础,选用廉价的多孔性物质或惰性物质(比如陶粒或炉渣等)来代替活性炭的一种新型工艺――颗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应用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二级出水,可以使最终出水COD 降至30 mg/ L左右,BOD、SS、色度等也可达到回用要求。与传统的混凝、澄清、过滤工艺相比,该工艺工程投资略高,但运行费用较低。
2.2膜技术
膜技术主要是指纳滤、超滤、渗透以及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小区生活污水经二级处理出水, 经反渗透(RO) 等膜技术深度处理,其出水可作为工业用水或生活用水。不过,由于膜技术的成本很高,且运行管理比较麻烦,目前在国内的应用不是很广。
2.3膜生物反应器(MBR)
MBR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和水回用技术,在小区生活污水回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MBR 集生物反应器的生物降解作用和膜的高效分离作用于一体,具有出水水质好、处理负荷高、装置占地面积小、产泥量少、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其出水经消毒后可直接回用,甚至可回用于饮用水水源。MBR 在发达国家的污水回用工业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膜本身成本高,操作系统复杂以及运行成本较高,阻碍了其在小区生活污水回用处理中的应用。
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匮乏,小区生活污水回用作为一个切实可行的缓解水资源和防止污染的办法,已经逐步为人们所重视。按照我国新的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2010年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率50%以上,污水回用率30%以上,污水回用于市政、工农业等各个行业。而北京市在最近出台的《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已经对小区生活污水回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现有和新建小区必须配建污水回用设施。小区生活污水回用尽管规模比较小,且分散,对运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小区生活污水就近处理并回用,水源稳定可靠,可减少供水管网的压力,同时也缓解了城市下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压力;且对于水资源匮乏也有一定的缓解。小区生活污水回用技术正逐步成为污水处理的一个重要方向。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❸ 南京污水回用率标准
90%。根据查询新闻官网得知,南京污水回用率标准是90%,污水回用率,是指将污水处理成中水后,除中水回用部分外,对用不完的多余中水进行外排处理。
❹ 印染废水的废水回用
印染行业是耗水大户,废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总量分别位居全国工业部门的第二位和第四位,是我国重点污染行业之一。印染废水一直以排放量大、处理难度高而成为废水治理工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印染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为了实现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印染废水的资源化回用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以服装染色、洗涤、整烫为主的生产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废水,废水中含有一定的有机物和色度,需要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后才能回用。国家要求全行业污水回用率“十一五”期间达到60%,但污水处理后回用率还达不到7%,同时,由于我国是一个严重缺乏水资源的国家,有限的水资源也决定了印染行业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因此,大力开展中废水再利用是立足长远的明智选择。 1、执行有关环保规定,确保各项出水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水质标准的要求;
2、选择比较成熟的处理工艺,系统运行简单可靠、安全、操作方便,尽量减少运行成本及投资费用;
3、选择处理工艺流程短、可行性、耐冲击、处理效果稳定;
4、操作管理方便、便于维护;
5、建设地点及用地应充分考虑用户的现有条件,根据厂方要求,指定地点用地,并应考虑管网的合理布置;
6、水处理站应无二次污染,以减少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印染废水回用工艺中,以石灰作为PH调节剂,以硫酸亚铁作为混凝剂,故出水铁含量较高,不能直接用于回用,但本项目是以物化+生化工艺为前段污水处理工艺的,特别是经过接触氧化池强化曝气,水中的二价铁均转化为三价铁,在出水中形成了氢氧化铁微絮体,这也是污水处理站出水浑浊、有色度的主要原因。
只要在出水中添加一定量的碱式氯化铝和PAM,就可将氢氧化铁微絮体结合成较大的絮体,通过高效过滤,即可除去污水中铁,故本项目采用AFF不对称纤维过滤器,AFF是一种集加药、微絮凝、沉淀和过滤为一体的高效过滤设备,其特点是滤速快(滤速是砂滤的10倍以上)、过滤精度高(过滤精度为5um,是一般砂滤的4倍)、反冲容易、管理方便,在本项目中,AFF主要是作为除铁和中水中悬浮物的设备。
经过AFF过滤的中水,COD指标仍为100mg/l左右,而且主要为可溶性COD(SCOD),直接影响中水回用价值,同时有机物对反渗透膜使用寿命影响甚大,必须通过适当的处理工艺,使其降至30mg/l以下。
故采用膜生物流化床(MBFB)工艺,利用经过特殊处理的陶瓷膜,将膜分离系统与高负荷生物流化床工艺相结合,以获取稳定的处理水质。该工艺已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污水和废水处理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
经过MBFB工艺处理的出水,除电导率指标外,其水质可达到纺织印染行业车间回用水的行业要求的标准,可直接用于生产过程的水洗、皂洗和冲洗等车间,大约可达到60%的回用率。同时MBFB工艺也可作为反渗透工艺的前处理工段,MBFB可直接进入反渗透膜进行脱盐,而不必经过复杂的保安过滤和超滤工段。
采用先进的中水回用处理工艺,在原有污水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水中铁、COD浓度,一方面可直接作为回用水,用于水洗、皂洗和前段冲洗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段;另一方面处理后的中水,可直接通过反渗透或离子交换脱盐,免除了反渗透工艺中多级保安过滤和超滤工艺,减少了前处理费用,延长RO膜使用寿命。
❺ 电镀厂中水回用1吨污水回用多少
电镀废水属于比较难处理的废水。考虑到处理成本,处理1吨水大概能回用0.5-0.6吨,当然也可以更高。回用越多,投资、运行成本越高。
❻ 什么是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是什么意思?
“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中水回用技术系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
生物接触氧化法
(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废水回用,通常与中水回用混为一谈,但是有所不同,废水回用指工业废水经过UF+RO工艺回用到生产线,循环使用的,回收率相对低于75%,非用于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
回用水:以下二种都可以称作回用水,但一般厂家为提高回收率都有会结合起来做。
一、按用途分类
中水因用途不同有三种处理方式
1. 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饮用水的标准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实现水资源直接循环利用,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但投资高,工艺复杂;
2. 另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便器的冲洗,地面、汽车清洗,绿化浇洒,消防,工业普通用水等,这是通常的中水处理方式。
3.工业上可以利用中水回用技术将达到外排标准的工业污水进行再处理,一般会加上软化器,RO,EDI/混床等设备使其达到软化水,纯化水,超纯水水平,可以进行工业循环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本,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按处理方法分类
按处理方法,中水处理工艺一般分为 3 种类型:
1 .物理处理法:
膜滤法,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
采用这种流程的特点是:装置紧凑,容易操作,以及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小。
膜滤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离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着滤膜表面流动,溶液中溶剂和低分子量物质、无机离子从高压侧透过滤膜进入低压侧,并作为滤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滤膜截留,溶液被浓缩并以浓缩形式排出。
2 .物理化学法:
适用于污水水质变化较大的情况。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砂滤、活性炭吸附、浮选、混凝沉淀等。这种流程的特点是:采用中空纤维超滤器进行处理,技术先进,结构紧凑,占地少,系统间歇运行,管理简单。
3 .生物处理法
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如图所示)、生物转盘等生物处理方法。或是单独使用,或是几种生物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如接触氧化 +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 + 活性炭吸附;转盘十砂滤等流程。这种流程具有适应水力负荷变动能力强、产生污泥量少、维护管理容易等优点。
当前,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过度地、毫无节制地开发水资源的同时,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原本具有良好水质的新鲜水供应受到限制;其次,待开发的新鲜水源离集中供水点距离较远,一次性投资费用高昂,这样一些缺水地区无力扩大供水能力。理到非饮用的程度,在此引出了中水概念。中水也就是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用过的优质杂排水(不含粪便和厨房排水)、杂排水(不含粪便污水)以及生活污(废)水经集流再生处理后回用,充当地面清洁、浇花、洗车、空调冷却、冲洗便器、消防等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用水。因其水质指标低于城市给水中饮用水水质标准,但又高于污水允许排入地面水体排放标准,亦即其水质居于生活饮用水水质和允许排放污水水质标准之间,故取名为“中水”。
中水开发与回用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美国、日本、印度、英国等国家(尤以日本为突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国家均以本国度、区域的特点确定出适合其国情国力的中水回用技术,使中水回用技术越来越臻于完善。在中国,这一技术已受到各级 *** 及有关部门重视并对建筑中水回用做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全国许多城......
中水回用的方法有哪些?流程是什么?
(1)生物处理法:利用水中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包括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处理,一般以好氧处理较多。
(2)物理化学处理法:以混凝沉淀(气浮)技术及活性炭吸附相结合为基本方式,与传统的二级处理相比,提高了水质,但运行费用较高。
(3)膜处理:采用超滤(微滤)或反渗透膜处理,其优点是SS去除率很高,占地面积与传统的二级处理相比,减少了很多。
中水回用流程1: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处理或气浮→过滤→消毒→中水
流程2:原水→格栅→调节池→一段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流程3:原水→格栅→调节池→一段生物处理→沉淀→二段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流程4: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或气浮→沉淀→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中水回用是什么?中水回用的标准是什么
中水水质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
1.
满足卫生要求。其指标主要有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余氯量、悬浮物、COD、BOD5、磷化物等。
2.
满足人们感观要求,即无不快的感觉。其衡量指标主要有浊度、色度、臭味等。
3.
满足设备构造方面的要求,即水质不易引起设备、管道的严重腐蚀和结垢。
其衡量指标有pH值、硬度、蒸发残渣、溶解性物质等。
我国对中水研究越来越深入,为保证中水作为生活杂用水的安全可靠和合理利用,于一九 *** 正式颁布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
1一89)。
中水回用是什么?
中水我知道,中水就是用过一遍,经过处理,达不到饮用水标准,但可以作其他用途的水,回用应当就是回收利用。
哪些水可以作为中水回用的水源
中水回用的水源有:生活中的废水、污水(包括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
中水回用设备及中水回用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纯水一号水处理为您解答:
中水回用设备及中水回用系统的应用范围:
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处理、工业污/废水处理(含重金属污水除外)、洗车废水回用、垃圾填埋场/堆肥渗滤液处理。出水可用作冲厕、道路清扫、消防、城市绿化、工业补水、循环水、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杂用水。
什么叫中水?比如中水回用?
中水是介于通常所说的上水【自来水】和下水之间的水,就是被污染的水处理后得到的较为纯净、到达一定标准的水,简单说就是处理出水。中水可以排放,也可以回用,穿用的中水必须达到一定的回用标准。
中水回用的一般采用什么原理
中水回用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环保水处理技术,经过处理的水可以用来道路清洗,绿化灌溉和洗车的各种作用,一般有物理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和物理化学处理法。
污水回用和中水回用有什么区别么???
中水回用;需要满足规定的水质标准,
目前主要是杂用水水质标准。
污水回用;通常也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
达到一定的水质要求后回用,但是对水质的控制视回用单元的水质要求而定。
鼠标自己动,吓人?
你用是什么鼠标,光电鼠标因为经管的原因,会出现静电现象
❼ 工业污水处理后的水可以再利用吗
可以的,工业废水处理后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后,在经过活性炭过滤回器,超滤,RO膜,都是可以达到利用标答准的。在经过一系列的脱盐水EDI还可以锅炉用水的。
主要看你再利用什么,用于简单的浇花浇草活性炭过滤就可以啦。
❽ 每天1200T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站可产多少回用中水
中水回用清者主要取纯并决于处理目标及处理方式,不同的标的和处理方式其结果是不同的。需要考答裤薯虑的基本要素有:来水水质、回用标准、处理方式、成本核算。其中要认识到理论和实际的差异。通常可以回用约50%。
❾ 山西地表改变的情况
摘 要:山西省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基本特征是连续下降,其形态有深埋稳定型、农业灌溉开采波动型、浅埋渗入波动型、超采下降型等4种类型。1981~2004年,地下水超采等,使全省地下水平均深埋由8.69 m加大至12.61 m,泉水减少甚至断流,多座城市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并造成地面沉降。�
关键词:地下水;水资源;山西省
山西省地表水资源匮乏,保证率低。据2005年出版的《山西省水资源评价》,全省河川径流总量(1956~2000年系列,下同)为86.77亿m3,其中可利用量为51.87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6.35亿m3,其中可开采量为50.03亿m3。2000年、2001年、2002年全省总供水量分别为56.85亿、57.58亿、57.50亿m�3,其中地下水供水量分别为35.64亿、36.16亿、36.17亿m3,所占的比重分别达到了62.7%、62.8%、62.9%。运城市及太原市地下水供水量所占的比重更高,分别达到75%及80%。全省各大城市的居民生活用水全部由地下水供给。�
山西省的地下水动态观测工作始于1976年,至今已有30年历史。期间地下水位观测井网几经变迁,目 前有基本井780眼,分逐日、5日、10日观测及自动监测等形式。另有统测井2 500眼。1980年以来的观测资料比较完整,可用来分析地下水动态特性和计算地下水资源量。
1 地下水动态特性分析
选取1980~2000年共21年全省近21万眼(次)观测基本井数据,并参考15年统测井观测资料,分析全省地下水动态基本特性。
1.1地下水位动态的分类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主要为周期性变化,在短期内却以偶然性变化为主;而人为因素则以偶然性为主,且其影响可累加。根据地下水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山西省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基本特征是连续下降,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降水。降水是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雨季来临,降水入渗补给量增加,地下水位随之升高;旱季下渗补给量减少,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一般情况下,降水量大水位上升也大;同时,水位上升值与降水强度、降水量大小、降水前土壤墒情、地下水埋藏深度、包气带土质和厚度等因素有关。�
(2)人为因素。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动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工农业开采利用,特别是采煤破坏地下水储存条件,都是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因素。各类灌区渠系渗漏和田间灌溉入渗补给,会引起地下水位回升。
(3)地质因素。在相同的气象因素作用下,含水层岩性和地形条件不同时,可使得在同一气候区中 地下水动态发生明显差异。在地形平缓和含水层透水性弱时,潜水动态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相反,切割强烈地形和含水层透水性强时,潜水动态的季节性变化就小。�
在上述各类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地下水位过程线,其形态分类如下:
�
(1)深埋稳定型。主要分布在各盆地边山丘陵区和洪积扇中上部。这些地区地下水埋深较大(一般大于20 m),人为干扰因素较少,基本属于天然动态类型。年内,地下水位波动范围较小,年变幅为0.2~0.5 m,水位过程线呈直线型。这些地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无蒸发排泄,只有通过径流排泄到低洼地区。�
(2)农业灌溉开采波动型。主要分布在倾斜平原的纯井灌区或井渠双灌区中地下水开采强度较大的地区,如在昌源河、洪山、潇河、文峪河等灌区和太谷、祁县、汾阳、介休等县的纯井灌区。地下水开采量大时,水位的变化受开采影响就十分明显。开采期一般在3~10月份,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即使雨季前半期得到降水渗入补给,也只能相对减小降幅,很少能使地下水位回升;到12月份以后才能出现一年中的高水位期,因此季节性的开采地下水和降水对地下水动态起控制作用。�
(3)浅埋渗入波动型。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或洪积扇前缘的河灌区和井渠双灌区中地下水开采较少的地区。在运城涑水河盆地、大同盆地及汾河下游的新绛、河津、稷山县广泛分布,在临汾、太原、忻定、长治盆地呈块状分布。�
这种类型的地区,地面较平坦,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和排泄区。地下水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和灌溉水入渗,以及周围地下水流补给;排泄途径主要是蒸发和人工开采。所以地下水位的升降与降水及灌溉用水量的季节性变化关系密切,最高水位出现在雨季后期或灌溉用水量较小的时期,最低水位出现在农作物大量需水的六七月份。
�
(4)超采下降型。分布于城镇附近、工农业用水集中地区或距工业开采利用深层水的井孔较近地区。由于开采孔未封闭潜水含水层,因此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大量开采深层承压水,导致周围潜水位的下降。这类井水位连续下降,年末差(1年内水位下降)大于1 m,年变幅几乎等于年末差,即一年中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分别是年初和年末,其过程线形状呈斜线状下降。深层地下水超负荷开采,使得周围潜水位大幅下降,形成漏斗或永久性漏斗。�
1.2地下水基本流向
(1)盆地。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黄河干流环绕省境西、南边缘,东边界为太行山脉,北部为长城。除了省境北部有少量河道自内蒙古自治区流入外,其余地表水系均向西、南、东部发散,或汇入黄河干流,或注入华北平原。受地形的影响,地下水流向基本上与地表水流向相同。山西省境内自北至南排列有天阳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晋中)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其走向大致成NE—SW向,在省内东南部另有长治盆地。各盆地的地下水流向在近期无根本的变化,都是由盆地四周向盆地中心汇集,由上游向下游排泄。值得指出的是,近20年来持续大幅度超采各盆地地下水,使得各盆地中均出现地下水降落漏斗,从而改变了局部地区的地下水流向,即由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四周向中心汇集。随着这种降落漏斗范围的扩大,中心水位埋深加大,地下水流受影响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但这并未改变上述地下水流运动的大方向。�
(2)山丘区。山西省山丘区地下水流向基本受控于地形及地质构造,其运动方向可归纳为:一是侧向补给各盆地及山区河道,二是潜流汇入黄河干流,三是向各大岩溶泉口汇集。据统计,全省各碳酸盐岩类出露面积为3.1万km�2 ,占全省总面积的19.8%;19处大岩溶泉的泉域面积为64 396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1.1%,可见各大岩溶泉域的补给面积并非全部是碳酸盐岩出露区,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其他岩层覆盖区。
2 地下水开发利用造成的次生环境地质问题
2.1 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1981~2004年,山西省各大盆地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期间虽偶有升高,但并不能改变总的下降趋势,地下水埋深持续加大。在全省范围内,地下水的平均埋深由1981年的8.69 m加大至2004年的12.61 m,地下水位共下降了3.92 m,平均每年下降0.16� m。其中太原盆地1981年地下水埋深10.25 m,2004年埋深19.12 m,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下降0.37 m,为全省最大下降区。在大城市周围已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以太原市坊山府、介休市宋古、运城市降落漏斗最为严重。至2000年底,全省地下水降落漏斗总面积已超过10 000 km2。
2.2超采情况严重
随着山西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也日趋上升。在全省总供水量中,地下水供水量比重已从1980年的41.4%上升到2002年的62.9%。目前,全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地下水开采量与地下水可开采量的比)已达72.42%,其中黄河流域为89.49%,已达到难以承受的程度。
2.3地面沉降严重
全省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如太原、大同、运城、晋中等均已出现程度不同的地面沉降。如太原市吴家堡村1981~1990年10年间地面沉降1 300 mm,年沉降量达130 mm;太原市城区范围内地面已普遍下沉400 mm以上。
2.4 泉水减少甚至断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很多泉域范围内都建立或扩大了水源地,甚至在岩溶泉域的补给区及径流带打井取水,使原有的泉水水量剧减。加之近年来山西省降水量普遍偏小,直接影响岩溶水的补给,致使省内各大岩溶泉的水量均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之中。太原市内著名的兰村泉和晋祠泉已分别于1988年、1994年断流。
2.5地下水水质污染加剧
连续高强度超采地下水,致使地表水向地下水体的渗漏量加大。全省的污水排放量从1980年的5.5亿m3上升至2000年的9.45亿m3 ,其中入河排污量为6.89亿m3。地下水中检测出13种污染物,分别为氨氮、硫酸盐、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锰、高锰酸盐指数、铁、氟化物、挥发酚、总硬度、矿化度、六价铬、氯化物,其中以氨氮、硫酸盐、总硬度的污染最为普遍。2000年对全省28处重点水源地进行了检测,结果:达标水质12处,达标率43%;超标16处,超标率57%。其中14处岩溶泉水水源地中有3处超标。
3 结 语�
通过地下水动态的观测工作,不仅能掌握地下水水位、埋深及运动状况,而且还能通过动态分析进一步研究区域地下水动态的规律(包括数量及质量),预测地下水未来发展的趋势,指导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最大可能地避免因开发利用不当而造成的被动局面。�
作者简介:吴林娜(1957—),女,山西太原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工作。
来源:《人民黄河》 2007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