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余热回收
余热回收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热,通过一定方式回收后再利用,达到节能的回目的。答
如生产硫酸工艺过程中,其化学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通过热交换方式把这些热量取出,可用来产生蒸汽去发电。又如,工业中加热炉,排烟温度高达200~300℃,可以通过换热器把烟气温度降低后排放,拿出的热量可以去加热空气,热空气回加热炉助燃,可以节约燃料。
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
㈡ 绍兴的印染厂主要集中在什么工业区
一、绍兴县滨海工业区基本概况
(一)滨海工业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绍兴县滨海工业区位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杭州湾南岸,位于绍兴县东北部,东至曹娥江,南连绍兴市袍江工业开发区,西与杭州市萧山一塘之隔,北至钱塘江,是绍兴人民经过50多年,16次滩涂围垦,在杭州湾出海口南岸最终形成新的投资开发热土。随着绍兴跨海大桥的开工建设以及滨海出海码头和曹娥江口门大闸的建成,交通区位优势日益突出,将真正成为接轨上海、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黄金带的开放型窗口。
滨海工业区规划用地总面积95.80km2,建设用地74.60km2,其中一期23.35平方公里,二期41.4平方公里,三期31.05平方公里。2007年,滨海工业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5.5亿元,工业总产值376.0亿元,近三年均增幅达40%以上,2007年财政收入7.39亿元。短短五年间,入园企业和项目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2003年底新入园企业只有26家,到2007年底已经达到147家,累计引进项目133个,协议投资253.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7.93亿元,引进的项目也从传统的纺织印染企业,转向高科技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以及农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能耗、水耗和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二)滨海工业区的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
滨海工业区经过五年多的开发建设,已初步形成现代纺织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新型材料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农牧和食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如图1所示)。
1、现代纺织制造业。滨海工业区的大纺织产业比重占了50%左右,产业基础坚实,产业优势明显。初步形成了化纤原料—织造—印染—服装一条龙的产业体系。通过引导化纤差别化、织造高端化、印
图1:滨海工业区产业结构情况
染品质化、服装品牌化,为中国(绍兴)轻纺城的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提供了产业支撑,成为全国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滨海工业区是绍兴市、县印染行业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的重要平台,大量印染企业向工业区迁移,实现了印染工业的转型和升级,提高了印染技术的层次和水平。
2、石油化学工业。华联三鑫是滨海工业区石化工业的龙头企业,精对苯二甲酸(PTA)的年产能达300万吨,成为亚洲最大的PTA纺织原料生产基地。并拥有以滨海石化、赐富化纤、世创石化等大型企业集团为核心的化纤工业,形成了年产100万吨聚脂纤维的纺织原料生产能力。
3、新型材料工业。滨海工业区的欧亚薄膜、东亚工程玻璃等企业形成了新材料产业集群,以钢构件和玻璃深加工为主形成了新型建材基地,以BOPET薄膜和高档纸业为主的包装材料基地,以新型染料、助剂、有机硅为主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以长江精功钢构、波磊涂料、大名玻璃、东亚玻璃等企业为龙头,在钢构件、新型墙体材料、节能玻璃、汽车用玻璃、超薄化和功能化玻璃方面正在形成优势和特色。
4、高新技术产业。滨海工业区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研究开发能力强、产业化基础好、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的高技术项目,形成了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和环境保护等高技术产业。以赐富医药、亚太医药、华纳药业为龙头,推进化学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规模化、生物医药产业化、医药制剂新型化、中成药加工现代化。
5、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以中大饲料为龙头,公司现拥有年产50万吨规模的8条绿色环保饲料生产流水线,主要生产各档畜禽饲料、水产饲料、特种水产饲料、水产膨化饲料和预混料等。中大畜牧是绍兴县饲养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全部饲料由中大饲料公司提供。工业区积极发展循环型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引导传统农业向科技型、生态型、集约型、观光型“生态大农业”转变,打造循环型农业。
6、现代服务业。滨海工业区积极发展现代贸易、流通、旅游、物流、金融和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引进商业银行,构建金融体系;打造滨海工业区的商贸中心,建设星级商务酒店,大型综合商场和超市,形成工业新城的基础;建立学校、医院、公交客运和物流中心,规划贸易居住区和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等功能配套,加快形成城市形态合理、设施配套、服务齐全、生活舒适、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三)滨海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绍兴县滨海工业区自2002年成立以来,经过五年多的建设,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资达51.5亿元,完成配套基础设施达到了36.7平方公里,路网扩展到6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不仅供电、供水、供热系统完备,而且“三废”(废气、废水、固废)处理系统也十分健全。具体表现在:
1、热电联产实现100%的集中供热。滨海工业区用热企业众多,尤其是印染企业需要大量蒸汽,集中供热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现有浙江天马热电有限公司和绍兴远东热电有限公司为工业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热源。目前,投资30亿元的滨海热电厂正在筹建之中。建有220KV变电所1座,110KV变电所2座,50万伏和22万伏变电所正在建设中。
2、工业区的污水实现100%集中处理。建有目前国内较大的日处理能力达60万吨的污水处理中心。工业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附近内河,污水则由区块的污水管网统一收集,排入污水处理厂。企业废水经预处理达到进管水质标准后,最终纳入绍兴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3、工业固体废弃物实现回收处理和再资源化。工业区内现有垃圾填埋场一处,位于新三江,占地面积30000m2。工业区附近建有绍兴市资源综合利用热电工程项目,可进行城市垃圾焚烧发电。目前正在筹建工业区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中心,实现工业废弃物的集中处理和再资源化。2007年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处置量)22.5吨,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7.9%。
二、滨海工业区开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基础和主要问题
(一)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工作
滨海工业区根据企业的特点,制定了各项政策,狠抓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企业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目前,工业区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企业已有11家。园区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万元GDP能耗强度下降。尽管自2003年以来,许多企业建成投产,随之能源的消耗总量在不断地增加(如表1所示),由2003年30万吨上升到2007年的122.6万吨,增长了4倍多。滨海工业区及时关注招商选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引进了大量能耗低、污染少的企业和项目,推动了滨海工业区的GDP产值
表1:2003-2007年滨海工业区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变化情况
主 要 指 标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能源消耗总量(折算为万吨标煤) 29.5 57.5 89.9 109.5 122.6
万元GDP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 2.76 2.51 2.44 1.96 1.63
数据来源:2003-2007年滨海工业区工业统计年度报表(滨海工业区经贸局)
的快速增长的同时能耗强度不断。如GDP产值从2003年的10.7亿元上升至2007年的75.5亿元,增长了6倍多,而万元GDP综合能耗处在下降通道。从2003年的2.76吨标煤/万元下降至2007年的1.63吨标煤/万元,下降了44.8%。
2、万元GDP的SO2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滨海工业区的二氧化硫(SO2)排放源主要来年燃煤火力发电厂和印染企业的导热油锅炉。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仍然不断增长,但是,万元GDP的SO2强度在不断下降(如表2所示)。
表2:2003-2007年滨海工业区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和强度变化情况
主 要 指 标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吨) 1165 2106 3164 4236 5339
万元GDP的SO2排放(kg/万元) 9.5 9.2 8.6 7.5 7.1
数据来源:2003-2007年滨海工业区环境统计年度报表(滨海工业区环保局)
3、万元GDP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污水排放总量在下降。滨海工业区的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总量近几年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新开工企业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石化企业和印染企业是COD排放的主要来源。然而,随着企业重视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在废水中提取有效成份,进行资源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COD排放量上升的趋势将得到遏制(如表3所示)。
表3:2003-2007年滨海工业区COD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变化情况
主 要 指 标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万元GDP的COD排放(kg/万元) 10.3 10.1 9.7 9.0 8.4
COD排放总量(吨) 1120 2313 3569 5021 6265
数据来源:2003-2007年滨海工业区环境统计年度报表(滨海工业区环保局)
与此同时,滨海工业区的污水排放总量已经出现下降“拐点”(如表4所示),从2006年的5012.6 万吨的水平,到2007年下降至4887.4万吨,下降了2.5%,尽管下降幅度并不大,但是,有效地遏制了过去每年上升20-50%的势头。
表4:2003-2007年滨海工业区污水排放总量变化情况
主 要 指 标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工业区污水排放总量(万吨) 1012.1 2346.8 3949.5 5012.6 4887.4
数据来源:2003-2007年滨海工业区排污统计年报(滨海污水处理中心)
(二)高度重视资源节约、资源回收和再资源化
滨海工业区管委会大力推进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打造企业层面的小循环。管委会引导区内企业积极探索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废水、废气和余热、废料等的循环回用技术。重点做了几方面工作:一是做好中水回用,从原来的10家,扩大到现在的30多家,90%以上企业均在开展并扩大中水回用。二是做好淡碱回收,有淡碱的印染企业建起了淡碱回收装置,一年就可收回投资。三是做好定型机废气整治,对工业区内所有定型机全部安装废气收集装置。四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如天马、金祥惠、华南等印染企业纷纷淘汰旧设备,添置了30多台气流缸,近期计划订购70多台,可节水70%以上。五是做好废物回用。如天明纸业、仁昌纸板年回收6万吨废纸,对纺织化纤企业的纸管、纸箱全部回收。六是加强节能管理,实施奖罚制度。采用节水型笼头和高压水枪、洗桶改用布擦、冲地改拖地等,节水成效非常明显。
(三)加强循环经济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近年来,滨海工业区的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探索先进、适用的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滨海工业区印染企业具有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的特征,一个印染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能迅速地在其它印染企业得到推广和应用,形成共性技术,并得到完善和提高。目前,滨海工业区已形成一批可重点推广的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技术(如表5所示)。
表5:滨海工业区重点推广的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技术
序号 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技术 产业领域
1 推广电机变频器节能技术、电机相控器节能技术、电网三相布控节电器节能技术,节电15-20% 全工业区企业
2 推广节能灯照明技术,推广半导体LED绿色照明技术 全工业区企业
3 推广印染过程的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技术(节水技术) 印染企业
4 印染轻度污染水回用和热量回收技术、(节能技术) 印染企业
5 推广印染过程中淡碱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技术(减排技术) 印染企业
6 印染导热油锅炉烟道余热利用和能量回收技术(节能技术) 印染企业
7 推广印染过程含碱重污水油锅炉除尘技术 印染企业
8 印染企业中水回用综合技术 印染企业
9 印染企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技术 印染企业
10 膜分离法处理活性染料废水技术 印染企业
11 PTA高压尾气中有机物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技术 三鑫PTA企业
12 回收醋酸甲酯(MA)、降低醋酸消耗技术 三鑫PTA企业
13 PTA生产过程中的Co、Mn催化剂、CTA母固回收利用技术 三鑫PTA企业
14 PTA母液中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技术 华鑫环保科技
15 PTA残渣(液)回收利用、无害化和再资源化综合处理技术 华鑫环保科技
16 豆粕提取酶解多肽技术 中大生物科技
17 污水处理中心污泥回收和再资源化技术 污水处理厂
18 推广污染物排放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 企业和环保局
19 推广畜牧粪便集中处理、沼气化技术和沼气发电技术 农畜牧业
20 推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农村(工业区)
(四)制定循环经济的相关规划、政策和措施
滨海工业区管委会自2002年成立以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十分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区的建设。2004年就启动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委托浙江大学编制《滨海工业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并于2005年被浙江省发改委和环保局认定为浙江省首个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07年11月,委托浙江工业大学编制了《绍兴县滨海工业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8-2015年)》。2007年,被列为浙江省唯一一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区的试点单位后,工业区管委会专门成立了绍兴县滨海工业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建设领导小组,并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试点工作的要求,滨海工业区在《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基础上,委托浙江工业大学编制《浙江绍兴县滨海工业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08-2012年)》。
同时,滨海工业区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措施。如制定和出台了《滨海工业区企业排污收费管理规定》、《滨海工业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办法》、《新上企业和项目开展环境评价的规定》、《滨海工业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通知》、《滨海工业区企业节能减排考核和奖励办法》、《滨海工业区环境监测管理条例》、《滨海工业区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关于成立工业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等多项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对推进工业区的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区起了积极的作用。
(五)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企业能耗高,节能任务重。目前,滨海工业区集聚着石化企业、热电企业、印染企业、化工企业等等,尤其是印染企业近40家,所占总能耗比重高达40.4%(如表6所示)。根据2007年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的统计,年能耗总量超过5万吨标煤的有6家,其中热电企业2007年能源消耗总量达到49.5万吨标煤,占总能源消耗量的39.6%。年能耗总量在1-5万吨标煤的有14家,占近四成,年能耗总量在5000-10000吨标煤的有14家。目前,已投产的企业有100家左
表6:2007年滨海工业区分行业能源消耗量情况
主 要 指 标 热电 印染 石化 材料 其它 总计
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煤) 49.5 50.5 15.9 4.7 4.5 125.1
所占比例(%) 39.5 40.4 12.7 3.8 3.6 100
右,年能耗总量超过2500吨标煤的有近一半,因此,滨海工业区企业的节能任务是非常繁重的。滨海工业区印染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也很高。根据2007年印染企业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统计,印染企业的万元工业增加值平均能耗高达近3.5吨标煤/万元,是2007年滨海工业区企业的万元工业增加值平均能耗(1.93吨标煤/万元)的1.8倍。一方面反映了节能任务重,另一方面说明节能工作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2、污水排放量大,减排任务重。滨海工业区印染企业近40家,占已投产企业数的40%左右。印染企业的技术和工艺决定了其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特点。据统计,2007年滨海工业区的印染企业的污水排放量为3068.1万吨,占工业区企业污水总排放量的62.8%(如表7所示),不仅给工业区的污水处理中心造成压力,也给周边的生态环
表7:2007年度滨海工业区分行业污水排放情况
主要指标 热电 印染 石化 材料 其它 总计
污水排放总量(万吨) 162.1 3068.1 812.8 510.2 334.2 4887.4
所占比例(%) 3.3 62.8 16.6 10.5 6.8 100
资源来源:2007年滨海工业区能耗年报和排污月报(2008)
境带来影响。因此,滨海工业区污水减排的重点是印染企业。2007年工业区的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达6265吨,而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大,COD的排放总量的控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到2010年将达到工业区的峰值7425吨,随后才进入下降通道。
3、循环经济产业链不够完整。尽管近年来滨海工业区努力在企业之间和产业之间构建和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许多值得努力的领域。如大纺织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仍然不够完善,生态化和循环化的产业链的“对接”和“延伸”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如纺织原料型产业和纺织印染型产业比重过高,导致能耗高、污染大,而化纤、织造、服装、纺织机械制造等能耗低、污染小的产业比重相对低。
4、工业区的固废和废水综合利用率有待提高。2007年滨海工业区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总量达22.5万吨,其中热电企业产生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粉有16.9万吨,占76.1%,主要是外售生产水泥和建筑材料。目前,滨海工业区污水处理中心每年产生的污泥为3.5万吨左右,约占15.5%,还没有做到资源综合利用。经过试验,污泥的热值较高,低位发热量有2700大卡,相当于标煤的一半,可用于焚烧发电(目前正准备实施此项目)。目前,滨海工业区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中水回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园区污水再生利用率都偏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31.6%,园区污水再生利用率为14.5%,主要原因是绍兴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成本低,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中水回用工作滞后等。因此,一方面要开展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和再资源化工作,另一方面要把工业园区的中水回用、污水再生利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㈢ 印染业属于鼓励发展吗
推动印染行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企业这个中心环节,进一步排除创新型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加大扶持力度,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强鼓励和引导,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发展环境。
每一个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当地政府都要定位好角色。不是一味地打压限制,而更应该鼓励和引导。当然,在印染的集群地,政府之手也正在努力搭建一个促进印染企业发展的平台。
■多地政府为印染企业统一建印染废水处理厂。
集控整合
本刊今年第13期杂志曾经发表了题为《绍兴印染“聚变”》的文章,文章中提到了绍兴县以政府为主导的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当然,除了绍兴,其他的印染集聚地也根据实际情况,推动印染转型升级。
据悉,从去年4月份开始,晋江、石狮两地政府多次对染整行业现状进行实地考察,聘请专家调研,并召开座谈会议,商讨染整行业提升发展之道。耗时数月,晋江和石狮相继出炉了染整行业竞争力报告。两份报告不谋而合地提出一个发展方向:加大集控区建设、整合、提升力度。
在此次调研会上,集控整合行业资源的思路有了明确的落地方向,两个新型印染产业园呼之欲出。石狮方面正建设祥芝、鸿山、锦尚三镇的印染集控区成为绿色印染生态园区。共计66家印染企业将最终整合到40家以内,符合环保条件的企业实现100%入园,并在鸿山东部海域围填海,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改造升级
晋江的措施是,改造升级现有的晋江深沪东海集控区,提升区内15家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并尽可能推进整合重组,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实现转型升级。同时,对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进行扩建,该园区目前共有16家印染企业,10家已建,6家未建,接下来,安东园的部分区域将扩建为印染集控区。
在环保处理方面,目前晋江已建设晋江热电厂和远东污水处理厂,并将动员安东园内占用三类用地的一二类企业接受土地置换(或回购),新增印染项目用地,引导凤竹、海天等印染企业集聚入区。
循环经济
而广东西樵纺织产业示范基地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为保护环境与产业发展的平衡点。首先是企业内部循环,基地内印染企业配套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印染废水在企业内部系统处理后,再次用于生产工序或用于冲洗马路、厂区绿化,无法处理部分送至鑫龙污水厂继续深度处理,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污水处理效率。
印染企业通过实施定型机余热回收技术改造,在进行余热回收利用的同时,对废气进行冷却处理,使定型机生产热能耗下降。企业通过技改引入先进纺织织机和印染设备,生产效率提高了50%以上。
自来水厂为园区企业统一供应工业用水,减少了生活用水的消毒环节,既压缩了自来水厂本身的运营成本,又使用水企业节约三分之一的用水成本。利用工业园邻近的南海景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属下的江南发电厂和长海发电厂现有的热电联产机组,向园区企业统一供汽,避免企业自建锅炉,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
(纺织服装周刊)
㈣ 余热回收的余热设备利用方式
1、热管余热回收器
热管余热回收器即是利用热管的高效传热特性及其环境适应性制造的换热装置,主要应用于工业节能领域,可广泛回收存在于气态、液态、固态介质中的废弃热源。按照热流体和冷流体的状态,热管余热回收器可分为:气—气式、气-汽式、气—液式、液—液式、液—气式。按照回收器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整体式、分离式和组合式。
2、间壁式换热器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常见间壁式换热器如:冷却塔(或称冷水塔) 、气体洗涤塔(或称洗涤塔) 、喷射式热交换器 、混合式冷凝器 。
3、蓄热式换热器
蓄热式换热器用于进行蓄热式换热的设备,一般用于对介质混合要求比较低的场合。换热器内装固体填充物,用以贮蓄热量。一般用耐火砖等砌成火格子(有时用金属波形带等)。
蓄热式换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热气体通过火格子,将热量传给火格子而贮蓄起来。第二阶段,冷气体通过火格子,接受火格子所储蓄的热量而被加热。这两个阶段交替进行。通常用两个蓄热器交替使用,即当热气体进入一器时,冷气体进入另一器。常用于冶金工业,如炼钢平炉的蓄热室。也用于化学工业,如煤气炉中的空气预热器或燃烧室,人造石油厂中的蓄热式裂化炉。
4、节能陶瓷换热器
陶瓷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的换热设备,在高温或腐蚀环境下取代了传统的金属换热设备。用它的特殊材质——SIC质,把窑炉原来用的冷空气变成了热空气来达到余热回收的目的。由于其可长期在浓硫酸、盐酸和碱性气、液体中长期使用。抗氧化,耐热震,高温强度高,抗氧化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热攻工业窑炉。把换取的热风作为助燃风送进窑炉与燃气形成混合气进行燃烧,可节能25%-45%,甚至更多的能源。
5、喷射式混合加热器
喷射式混合加热器是射流技术在传热领域的应用,喷射式混合加热器是通过汽、水两相流体的直接混合来生产热水的设备。喷射式混合加热器具有传换效率高,噪音低(可达到65dB以下),体积小,安装简单,运行可靠,投资少。利用喷射式混合加热器回收发电厂、造纸厂、化工厂的余热, 加热采暖循环水
喷射式混合加热器特别适合于在供热面积不超过6万平方米的中小型供暖系统中使用,取代表面式加热器的功能。根据热源的条件不同,加热水的温度可以提高20℃~50℃。如果要求水的温升较大,也可以采用两级喷射式混合加热器串联布置使用。
㈤ 珍惜资源 建议书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珍惜、节约资源时喊的一个口号。可是,又该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节约资源呢?为什么要大力推荐节约呢?下面请听听我的心声吧!
先说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为2100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缺水。特别是西部地区缺水非常严重,一些山区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
我国的用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比如:用完水后,要拧紧水龙头,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浪费现象,如果发现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避免损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别小看废弃的电池,因为一粒纽扣电池会污染600吨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里,水将无法饮用。我们应该把电池收集起来,送往回收站,这样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电池得到回收,一举两得。大家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要行动起来呀!
不仅仅要节约用水,还要节省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的61.52%;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
这就是森林资源向我们发出的警报!我们要节约利用森林资源,首先,不能乱扔稿纸,也不拿没写过的纸张折飞机之类的小工艺品,更不要乱砍乱伐,任意践踏花草树木,要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如纸杯、木块等等。在学校,我们要建立“绿色银行”,捡起以前丢弃的纸屑、小手帕等。外出就餐时,自带勺子、筷子。同学们,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利用我们有限的森林资源。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离不开电。电,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但是我们要节约用电,因为电几乎是由烧标准煤产生的,而在我国储藏的煤只够开采100年了!大家想想,100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该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电。首先,从自我做起,我牢记“人来灯开,人走灯灭”,盛夏时节,开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适合就可以了。平时的照明灯,尽可能用节能灯,因为普通灯泡把大量的电能转化为了热量,只有小数转为光线,而节能灯把电能几乎转化为了光明。
“珍惜资源,崇尚节约”,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请快快行动起来吧!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是地球母亲,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春天。4月22日,当第37个“世界地球日”踏着春天的舞步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善待地球母亲,应该怎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万里春光。
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是这个春天的主旋律。
但是,当前在我国,无论土地资源还是矿产资源,其保护、利用和永续利用的形势,都不容我们乐观。我们不得不问一问:地球的春天,是永远的吗?
尽管我们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可在一些地方,乱占乱用农地和基本农田的事,还时不时地发生;我们大大小小的城市,由钢筋混凝土铺就的“大饼”,仍在一个劲儿地向四面八方扩张,吞噬着周围的万顷粮田……
尽管矿产资源供给已经成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瓶颈,可在一些地方,以浪费和破坏资源为标志的无证小矿山,仍在不停地乱采滥挖;即使在大矿山,“吃一半扔一半”的粗放开采方式也还在继续;乱堆乱放的尾矿,不但使本来可以利用的矿产资源惨遭抛弃,还可能在雨季形成泥石流,变为摧毁田地、庄稼和百姓生命财产的杀手;矿山采空区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不但使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也威胁着他们的居住安全;我们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可生产和生活用水还在被随意地挥霍着,珍贵的地下水被过量开采或者污染着;我们的能源已经十分短缺了,可雨后春笋般新建住房的粗放供暖,仍在浪费着油和煤炭资源……
在土地、矿产资源供求全面紧张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国土资源利用粗放、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现状。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求我们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广阔的世界眼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十一五”期间国家立下了几个必须达到的约束性硬指标: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预期性)。现在,各级政府和企业正在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就在我们身边,“电荒”、“油荒”、“煤荒”、“水荒”等等,正无时不刻在困扰着我们。珍惜资源靠你我他。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我们摆脱快速发展中的资源困境,走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
珍惜资源,保护资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一切自然资源,使我们的家园年年春光灿烂……
相关报道:
云南整顿矿产资源开发 初步遏制"六乱"蔓延势头
记者日前从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自去年9月以来启动的全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取得实效,初步遏制了乱占、乱采、乱卖、乱批、乱收、乱管“六乱”蔓延的势头。
据介绍,通过对违法违规开采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和处理,全省共清理出无证非法采矿行为2240起,越层越界开采110起,责令停产整顿588个,取缔非法采矿点2545个,追缴矿产资源补偿费11.8万元,处以罚款278万元,没收矿产品1.5万吨,注销和吊销采矿许可证89个,给予行政处罚1661人,追究刑事责任67人,严厉打击了乱挖滥采、破坏环境、无证非法采矿行为。通过全面核实证照,全省现设置有效探矿权2824个,登记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5%。各州、市、县政府通过组织联合执法,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徇私舞弊、失职渎职、公职人员参与或变相参与办矿的行为进行了初步清查。到目前为止,共查出41人涉嫌参与办矿、入股分红。针对去年出现的矿产勘查“虚热”现象,有关方面按照“六条原则”和“十个不批”的办法,组织力量,进行集中甄别处理,迄今已处理发证近千件。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资源消耗40年内翻一番
4月19日上午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公布了《亚太区2005生态足迹与自然财富报告》。报告显示亚太区人民耗损资源的速度接近该地区自然资源复原速度的两倍。从1961年到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几乎超出了原来的一倍。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消耗的资源在40年中翻了一番。报告的发布者表示,尽管如此,中国的国家生态足迹却比较稳定。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节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了大白天办公室里灯火通明,习惯了居室中空调大开四季如春,习惯了洗碗时的长流水,复印机旁的废纸张……还有,习惯了这一切方便舒适背后的大手大脚、随心所欲。
因此,当国务院提出2004年到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当隔膜已久的“节约”二字不断重复于我们的耳边时,一些人觉得“不习惯”。
有人说,节约是生产力低下的自然经济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丰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提节约是否不合时宜?有人说消费是生产的牵引机,是现代化列车不可缺少的车轮,倡导向节约型社会转型是否守旧落伍?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
不加节制的资源浪费撼动生存根基
节约与浪费是相对的,今天我们重提节约,是因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浪费正在撼动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我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不到平均数的1/4,600多个城市里有400多个供水不足,但我们珍惜水了吗?
农业是水资源的用水大户,也是水资源的浪费大户。在我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的一半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了,利用率仅为40%左右,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
因为现有用水设施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美国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我们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5%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
生活中人们对水资源的浪费同样肆无忌惮。实验表明,一个水龙头如果一秒钟漏滴一滴水,一年便滴掉360吨水,而我国多数城市输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损失高达20%以上,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全国每年浪费水资源更在100亿立方米以上。北京市仅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一个多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
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5,我们要用不到世界耕地面积1/10的土地,养活世界1/4的人口。但各种名目的“圈地运动”却使我们的耕地锐减,光是小小的实心黏土砖,就能一年毁掉8万—10万亩良田,仅砖厂侵占土地就达400万亩。
在粗放使用、无端浪费中,能源也进入了紧缺时代。石油、天然气、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的最低值,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5。目前中国每万元工业生产值比发达国家多消耗近40%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除了科学技术落后的因素外,人为浪费是一个大漏洞。
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非典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都未能阻挡我国经济高歌猛进的态势。但是,从去年席卷全国的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开始,人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我国经济正饱受资源约束之痛。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重要资源紧缺必将受制于人,关键时候,资源可能是用钱也买不到的。
迫在眉睫的资源危机敲响自然警钟
乘坐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列车上,面对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我们时常感到一种满足:捉襟见肘的日子过去了,生活越来越红火。
但当我们知道,今天的富裕生活是要靠过度耗用资源来实现,今天的发展是要用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利来换取时,我们还能如此坦然地粗手大脚地生活吗?
“原以为你无限宽广,不在乎失去一片荫凉。原以为你有无穷宝藏,不在乎掠走一点安详。原以为你无比坚强,谁知你的泪在流淌。原以为你母爱无疆,谁知你渐渐失去力量。”
现存资源的匮乏与穷绝,未来发展的需求与压力,让我们必须静心聆听自然的警示。在接连遭遇“煤荒”、“电荒”、“油荒”之后,国人初尝资源短缺的苦涩。在排队购买蜡烛的烦躁中,在忽然陷入黑暗的恐慌中,警钟其实已经敲响!
地质学家经过几十年的勘测证实,因为巨大的人口基数,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中国已成为“资源弱国”。50年后中国除了煤炭外,几乎所有的矿产资源都将出现严重短缺,其中50%左右的资源面临枯竭。有识之士警告,2010年中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时代,我们的孩子将不得不为我们今天的挥霍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资源不足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困难,也将成为损坏我们美好生活的最大隐患。
其实,在发展的车轮下,如何应对资源短缺的挑战已经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在世界各国,节约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不少国家的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已经融入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那是一些远比我们富裕得多的国家,但他们对于资源利用的精打细算,让我们汗颜。
美国是资源大国,他们的国民消费水平位居世界之首。但美国学生的课本是重复利用的,一本教科书要至少用8个学生,平均使用寿命5年。我国课本的使用寿命却只有半年!我国现有在校中小学生2.2亿人,目前人手一册的课本若能连续使用5年,扣除成本,可节约的资金便相当可观!而在课本循环使用过程中,又将有多少森林可以幸免于难!
我们的近邻韩国人已经节约到牙齿了,因为珍惜资源,他们研制出以土豆淀粉或江米面为原料的食品牙签。像餐馆用的一次性台布、旅馆用的一次性洗漱用品等,在韩国早已没了踪影。
一次性筷子本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严禁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他们使用的这种木筷都是从中国进口的,用过之后,又将筷子加工生产成纸浆出口中国换取外汇。
惠普是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实力雄厚财大气粗,但他们却在办公室里设了“备用箱”和“再生箱”,只用过一面的纸张都放在备用箱中,其他人可以再利用那纸的背面,两面都用过的纸则放入再生箱中回收。在全球的爱普生任何一家公司里,所有双面用的打印纸在用完之后还必须用于粘贴各种报销票据。
这些看起来锱铢必较甚至有些精细琐碎的行为背后,是一个越来越得到认同的共识:再富裕也没有权利浪费资源。
节约资源依赖每个人的行动
积羽沉舟,在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每个人都不注意节约资源,那么我们的资源储备将无法承载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舟;
滴水成河,如果13亿人口的中国真正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它所汇集的力量将不仅是我们国家走向未来的支撑,也是我们民族对于地球和人类的馈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生活中杜绝浪费之事人人可为,可以节约之处俯首即是。
淋浴擦肥皂时关掉水龙头,洗一次澡可以节约60升水;用口杯接水刷牙,只有0.5升水,如果让水龙头开着5分钟,则要浪费45升水;厕所使用节水型器具,每次可节约4—5升水;洗菜时用盆接水洗,而不是开着水龙头,一顿饭可节省100升水……
全国13亿人口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意味着成千上万亩森林免遭砍伐厄运。全国每个家庭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可以节省大量的石油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
如果采用节能光源,我们的照明用电量将下降60%,一年可节约740亿千瓦时电能,相当于节约2989万吨标准煤。如果把国内现有的1.3亿台冰箱全部换成节电冰箱,每年可节电431.32亿千瓦时,相当于半个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掌握着对这些民族发展“命脉”生杀予夺的权力,成之毁之、爱之损之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曾经大力倡导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斤煤、一寸布的精神。现在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日子好过了,但那种节俭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更加丰富的意义。
“俭以养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以节俭为值得彰扬的美德。今天,我们的20字公民道德纲要也将勤俭节约大书其中。
选择节俭,不仅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追寻一种精神品质,更是确立了一条走向未来的道路。
它的名字叫可持续发展。
它需要13亿国人同心协力、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