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水处理 生物滤塔
生物滤塔也叫塔式生物滤池,是第三代的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设施,属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水力负荷和有机物负荷高,能承受较高的冲击负荷;采用自然通风,节省供氧的能耗;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与活性污泥法比较,产生剩余污泥量少等。 近年来在滤料方面有很大改进,出现了空隙率,表面积很大,耐腐蚀,高强度的滤料,更充分发挥塔式生物滤池的优越性。
基本工作原理
污水在与滤料接触的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会被微生物同化,并在滤料的表面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是微生物高度密集的物质,是由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和较高等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生物膜首先吸附着于水层中的有机物,然后由生物膜外侧的好氧菌将其分解。生物膜的内外进行着多种物质的传送,其过程为:空气中的氧溶于流动水层中,并通过附着水层传给生物膜,供微生物呼吸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则由流动水层传送给附着水层,再进入生物膜被降解;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沿着相反的方向排出。溶解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其吸附,氧化分解,达到净化的目的。主要用途
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处理,如制革﹑酿造﹑鱼类加工﹑豆制品加工﹑苎麻﹑蚕茧脱胶废水﹑印花﹑漂染等废水,一般说来,高浓度废水(COD1000mg/l以上),经过一级处理很难达到排放标准,根据废水的性质,采用本设备,配上其它处理方法,可将高浓度废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Ⅱ 长26米宽6.5米深5米的厌氧池造价多少钱
污水处理厂厌氧池的造价按照500元/1m3计算,估计总造价在42万左右。(包括挖土方、c30砼、防水处理)。不知道是否挂膜?如挂膜另加。最后要计算你的厌氧停留时间,去除率,进水的cod指标。
如果厌氧池投资超过预算值,可能要改为厌氧塔(UASB/IC/EGSB等),停留时间短,去除率高、
这是投入成本的比较。
Ⅲ IC厌氧塔、污水处理厌氧反应器组成结构
IC厌氧反应器作为污水处理的关键设备,以其高效节能和环保特性,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深入剖析其结构、工作原理、优势以及在污水处理流程中的应用。
首先,IC厌氧反应器主要由混合区、主反应区、三相分离器、搅拌系统和加热系统构成。混合区确保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主反应区则进行厌氧消化,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和消化液;三相分离器分离气体、液体和固体;搅拌系统维持污泥悬浮,促进混合;加热系统保持反应温度适宜。
其工作原理基于厌氧消化的四个阶段:水解、酸化、产氢和产甲烷化。污水中的有机物经过这些阶段转化为沼气和消化液,沼气可作为能源,消化液进一步处理。
IC厌氧反应器的优势显著,包括高效率、节能性、环保性和灵活性。它能有效去除有机物,节省能源,且无二次污染,沼气的利用更是环保之举。其结构设计使得其在各种污水处理需求下都能稳定运行,使用寿命长。
在污水处理流程中,IC厌氧反应器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在预处理和深度处理阶段,它能有效预处理污水,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提升后续处理的效率和水质。
Ⅳ 城市污水处理成本大概是多少,常用哪些工艺
A/O法 CAST SBR 等
一般污水厂采用的是带式脱水机压滤脱水,小型污水厂用板框脱水机。有的较大的污水厂有采用叠螺脱水机的
Ⅳ 污水处理厂除臭的方式有哪些其运行成本又如何
1.污水处理厂气态污染物的特征及来源
污水处理厂的气态污染物以挥发性有机物以及硫化氢、甲硫醇、氨等恶臭物质为主,臭气的扩散对室内外空气环境影响严重,直接影响到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并对周围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
根据污水处理的过程,这些臭气产生源可分为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臭气源主要分布在进水头部、预处理、初级处理及滤池反冲洗液、污泥处理上清液等,曝气池的搅拌和充氧也会产生部分臭气。污泥处理系统中的臭气来源主要分布在污泥浓缩、厌氧消化后的污泥脱水和污泥堆放、外运过程。主要臭气产生源、产生原因及其相对污染程度详见表1。
表1 污水处理中的臭气源
根据以上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污水处理厂的除臭方法采用高能离子法,其除臭设计的换气次数为脱水机房 8次/小时。
4. 结论
综上所述,几种除臭方法各有特点,而利用H2O2和高能离子脱臭则是以后及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利用各自的优点基础上,加以改进、优化,达到造福于民的目的。
Ⅵ 污水处理厌氧塔处理效率集聚下降该怎么办
1、控制进水水量,间歇进水;
2、适当投加营养物,投加比例按COD:N:P=200:5:1;
3、冬天来了,如专果是中温厌氧控制进属水水温在30℃以上,35摄氏度最佳;
4、PH控制在6.8-7.2 。
拓展阅读:污水处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