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化粪池出水水质一般在什么范围
在化粪池污水与污泥接触混合的技术模式下,影响化粪池的沉淀及出水水质,需要专延长污水停属留时间来改善沉淀效果及出水水质,污水停留时间一般为12-24小时。
化粪池出水水质、杂质去除率、处理效果的实测资料不如给水与排水处理设施的测试资料齐全。应在各地选择有代表性的类别建筑,在不同季节、同日不同时间对化粪池进、出水质、处理效果进行全面测试,且根据生活污水成分的变化进行定期测试,以丰富、完善设计资料,指导工程设计。
生活中污水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该产品在总结引进国外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工厂化生产,是一种高效、节能、质轻、价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它成功替代了传统砖砌和钢混化粪池因渗漏、运行工况不佳而污染地下水质和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该产品利用水的重力流,不需任何外来动力和运行费用,节省能源、管理方便。具有很好的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⑵ MLSS的标准测定方法,测定时间是多少
方庄污水厂工艺数据测定规程(四)
污泥沉降比、污泥浓度和沉降指数的测定方法
1. 取清洁的100mL量筒5个;水舀子一个。
2. 分别从1,2,3,4号曝气池出水末端以及回流污泥槽(当吸泥机位于中间位置)中取100mL的污泥混合液置于量筒中。
3. 取样完成后,将量筒放回现场化验室的指定地点,分别将5个量筒中的污泥混合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后静置。
4. 静置30分钟后记录沉淀污泥层与上清液交界处的刻度数值就是污泥沉降比。
5. 准备5个定量滤纸分别编号,在103-105℃的烘箱中烘干2小时,在干燥器内冷却半小时后称重。
6. 将5个量筒中的水样分别到入5个烘干后的滤纸中过滤。
7. 待完全过滤后将滤纸放入103-105℃的烘箱中烘干2小时,在干燥器内冷却半小时后称重。
8. 用滤纸和污泥的重量减去滤纸的重量再乘以104就等于该水样的污泥浓度,用污泥浓度除以污泥沉降比就等于该水样的沉降指数。
9. 在数据记录完成后,用洗洁精将量筒清洗干净,以保持现场化验室的清洁卫生。
⑶ 三级沉淀池剖面图以及施工标准尺寸规范是什么
施工标准尺寸规范:有效长度为10米,壁厚为0.25 米,即总长度为10.5,其竖直主筋采用16*300,水平筋采用8*300,拉筋采用8*300。
沉淀池应设置外径尺寸长≥5.5m、宽≥3m、深≥2.5m,上沿口应离地面高度≤500 mm,池壁和三级沉淀隔离壁厚度≥200mm,底板厚度应≥200mm;设置围挡的占路工地,其沉淀池的外径尺寸可以适当减少,但是必须满足排水需要。
剖面图如下:
(3)污水沉淀的标准时间是多少扩展阅读:
沉淀池的设计
平流式沉淀池主要设计参数为水平流速、沉淀时间、池深、池宽、长宽比、长深比 等,设计有关要点如下:
(1)沉淀出水浊度,当作化学水处理进水水质时应不大于5NTU,当作冷却水水质时 应不大于20NTU。
(2)池数或分格数一般不少于2座。
(3)沉淀时间一般采用1.0~3.0h。当处理低温、低浊度水或高浊度水时,沉淀时间 应适当增长。
(4)沉淀池内平均水平流速一般为10~25mm/s。
(5)有效水深一般为3.0~3.5m,超高一般为0.3~0.5m。
(6)池的长宽比应不小于4:1,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一般采用3~9m,最大为15m。
(7)池的长深比应不小于10:1。采用吸泥机排泥时,池底为平坡。
(8)平流式沉淀池进出口形式及布置,对沉淀池出水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情况 下,当进水端用穿孔墙配水时,穿孔墙在池底积泥面以上0.3~0.5m处至池底部分不设孔 眼,以免冲动沉泥。当沉淀池出口处流速较大时,可考虑在出水槽前增加指形槽的措施, 以降低出口槽堰口的负荷。
(9)防冻可利用冰盖 (适用于斜坡式池子) 或加盖板 (应有人孔、取样孔),有条件 时亦可利用废热防冻。
(10)泄空时间一般不超过6h。
(11)弗劳德数一般控制在1×10~1×10之间。
(12)水平沉淀池内雷诺数一般为4000~15000间,多属紊流。设计时应注意隔墙设 置,以减少水力半径R,以降低雷诺数。
(13)为节约用地,大型水平沉淀池也可叠建于清水池之上,但沉淀池必须严格保证 不漏。
(14)平流沉淀池一般采用直流式布置,避免水流转折。但是,为满足沉淀时间和水 平流速的要求,往往池长较长,一般在80~100m之间。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或处理规模较 小 (如3×10m/d) 以下,也可采用转折布置。
⑷ 什么是化粪池怎么处理
化粪池是一种处理粪便并过滤沉淀的设施,其工作原理是固化物在池底分解,上层的水化物体则流入管道,防止管道堵塞,同时给予固化物体(如粪便等垃圾)足够的时间进行水解。
化粪池是一种小型处理构筑物,它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的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悬浮性有机物,属于初级的过渡性生活处理设施。生活污水中包含大量粪便、纸屑、病原虫等悬浮物固体,其浓度在100~350mg/L之间,有机物浓度CODCr在100~400mg/L之间,其中悬浮性的有机物浓度BOD5为50~200mg/L。污水进入化粪池后,经过12~24小时的沉淀,可以去除50%~60%的悬浮物。沉淀下来的污泥经过3个月以上的厌氧发酵分解,使污泥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易腐败的生污泥转化为稳定的熟污泥,改变了污泥的结构,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定期清掏污泥并外运,填埋或用作肥料。
化粪池的沉淀部分和腐化部分的计算容积应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4.8.4~4.8.7条确定。污水在化粪池中的停留时间宜采用12小时至24小时。对于无污泥处置的污水处理系统,化粪池容积还应包括贮存污泥的容积。
传统化粪池的应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技术路线是污水和污泥接触的模式。污泥在消化降解过程中会产生沼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消化气,这些消化气的上升扰动有助于污泥与生物菌群的充分混合,促进消化降解。然而,污泥随消化气上升后,气泡逸出,污泥又重新沉淀,可能会重新污染污水。因此,在化粪池中,需要延长污水停留时间以改善沉淀效果和出水水质,通常污水停留时间为12至24小时。
三相分离化粪池技术是在传统化粪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保留了化粪池中泥水混合的优点,并增加了“污水、污泥、消化气”三相分离的技术。在化粪池的出水端设置三相分离装置,使污泥、消化气与污水处理过程分离,避免了气浮现象对污水处理的干扰。出水端的沉淀槽参照平流沉淀池技术标准,污水沉淀时间在2小时之内。
与泥水混合化粪池相比,三相分离化粪池中污水的停留时间缩短至4至6小时,节省了有效容积,从而可以存储更多的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