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宁波港的EDI中心
宁波港口EDI中心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信息传输和运作系统及示范工程》的示范单位。在国家计委、交通部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宁波港口EDI中心1997年5月底建成开通。
“中心”将支持船公司及代理、港口、码头、理货、货代、集疏运场站、货主及与上述运输业相关的政府监管部门 ("一关三检")和银行保险实现电子数据交换,并提供高效、便利、快捷、准确、经济的信息服务,使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各种企业,在贸易手段上与国际接轨,同时提高宁波口岸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国际集装箱运输的无纸化经营。
中心有两台IBM RS/6000 服务器,同时安装数据库服务器系统和应用服务器系统,两台服务器采用互备方式,二台主服务器通过心跳网线相连,和HACMP 实现双机热备,使整个系统的具备企业关键应用的高可靠性。每台主服务器配有二块光纤网卡交叉与二个光纤交换机相连,同时光纤交换机双路与IBM存储器连接,保证整个系统的数据读写具有相当高的效率和可靠性。整个存储系统通过光纤交换机相连构成存储局域网,留有接口可共其它服务器接入共享IBM FASTT700磁盘阵列,磁带库(Ultrium)与一台光纤交换机连接,并配有VERITAS Netbackup备份软件,可根据系统的数据备份要求制定策略进行自动数据在线或离线备份。
㈡ 港口有哪些组成部分
港口由水域和陆域所组成。水域通常包括进港航道、锚泊地和港池。陆域指港口供货物装卸、堆存、转运和旅客集散之用的陆地面积。陆域上有进港陆上通道、码头前方装卸作业区和港口后方区。
前方装卸作业区供分配货物,布置码头前沿铁路、道路、装卸机械设备和快速周转货物的仓库或堆场(前方库场)及候船大厅等之用。港口后方区供布置港内铁路、道路、较长时间堆存货物的仓库或堆场、港口附属设施以及行政、服务房屋等。
港口的功能:
1、物流服务功能。港口首先应该为船舶、汽车、火车、飞机、货物、集装箱提供中转、装卸和仓储等综合物流服务,尤其是提高多式联运和流通加工的物流服务。
2、信息服务功能。现代港口不但应该为用户提供市场决策的信息及其咨询,而且还要建成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的增值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订单管理、供应链控制等物流服务。
3、商业功能。港口的存在既是商品交流和内外贸存在的前提,又促进了它们的发展。现代港口应该为用户提供方便的运输、商贸和金融服务,如代理、保险、融资、货代、船代、通关等。
㈢ EDI中心与电子口岸的区别
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interchange的缩写,中文译为电子数据交换。edi是将贸易、生产、运输、保险、金融和海关等事务文件,通过电子邮箱按各有关部门或公司企业之间的标准格式进行数据交换,并按国际统一的语法规则对报文进行处理,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事务处理的新业务。在国际、国内贸易活动中使用edi业务,取消了传统的纸面贸易文件(如订单、发货单、发票等),代之以电子资料交换,双方使用统一的国际标准格式编文件资料,利用电子方式将贸易资料由一方传递到另一方,处理迅速准确,是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的“无纸贸易”手段,也是关贸总协定成员国将来必须使用和推广的标准贸易方式。采用edi业务可以将原料采购与生产制造、订货与库存、市场需求与销售以及金融、保险、运输、海关等业务有机地联系起来,集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于一体,为实现“金关”工程奠定了基础。用户终端可通过电话网、chinapac网、ddn网、chinan-et网等方式接入edi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易)是一个交换商业数据的标准格式。标准是ansi x12,它是由数据交易标准协会开发出来的。一个edi信息包括了一个多数据元素的字符串,每个元素代表了一个单一的事实,互相由分隔符隔开。整个字符串被称为数据段。一个或多个数据段由头到尾限制定义为一个交易集,此交易集就是edi传输单元(等同于一个信息)。一个交易集通常由经常被包含在一个特定商业文档或模式中的内容所组成。当交换edi传输时即被视为交易伙伴了。
中国电子口岸(口岸电子执法系统)是海关总署等国务院十二部委在电信公网上(Internet)联合共建公共数据中心,它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资源,将国家各行政管理机关分别管理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电子底帐数据集中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在统一、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物理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各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可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在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业务。
相比较,电子口岸入网成本低。登录中国电子口岸网站,企业只需配备一些简单设备,数据中心提供免费的系统安装软件,比EDI 方式成本低。而且,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免费技术、业务支持,企业将得到更多的实惠。
㈣ EDI的中心功能是什么
邮箱管理:如信件的收发管理,信件的分送管理等功能;
回执响应功内能:返回信件被收件人容收取,或未在制定时间内取走等回应通知;
分类区件:由使用者选择,可依照信件的种类及送件人的地址等分类方式取件;
断点重发功能:用户可以重复操作;
编制管理报表:如送件人清单、收件清单及回执清单等。客户的基本信息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
检查信件的正确性:如检查EDI交换、格式的正确性等;
EDI的翻译功能:如不同标准的转换等;
安全控制能力:如对多重密码的修改,使用者存取记录,防止多次不正确的系统登录及跟踪核查对系统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灾害恢复功能:在灾害发生时,自动保存现行系统数据,启动备份系统,使系统的损坏最小。
㈤ EDI的基本工作流程
首先了解下EDI工作流程,此为理解其基本业务和职能的基础: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即电子数据交换,是将数据和信息规范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换和处理的信息交换系统,在国际贸易中,EDI处理的数据和信息是订单、发票、报关单等商业文件,它大大提高了国际贸易的工作效率。
EDI应用到国际贸易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通过EDI网络中心,把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工厂、公司、海关、运输公司、保险公司、银行联系起来,可以大大加速国际贸易的全过程。
EDI网络服务中心的基本业务:
一个生产企业的EDI系统,就是要把买卖双方在贸易处理过程中的所有纸面单证由EDI通信网来传送,并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全部(或大部分)处理过程。具体为:企业收到一分EDI订单,则系统自动处理该订单,检查订单是否符合要求;然后通知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安排生产;向零配件供应商订购零配件;向交通运输部门预订货运集装箱;向海关、商检等有关部门申请进出口许可证;通知银行并给订货方开出EDI发票;向保险公司申请保险单等。从而使整个商贸活动过程中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地完成。一个真正的EDI系统是将订单、发货、报关、商检和银行结算合成一体,从而大大加速了贸易的全过程。因此,EDI对企业文化、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的影响是巨大的。
EDI网络服务中心职能:
集中处理各EDI用户的业务数据及EDI信息,并将其翻译、分发至目的方。它一般不是一个EDI的用户,只是作为EDI业务的第三中介方,向EDI的用户提供EDI增值网服务、信息服务以及其他EDI业务服务等,是EDI用户之间联接的主要方式。EDI服务中心不仅是一个大型的信息交换中心,必须提供完整的EDI服务,必须保障信息交换的可靠性,还具有权威性和合法性,能起信息公证机构的作用等。所以EDI中心建设和运行在我国EDI应用发展中十分重要。
㈥ EDI在海关中的应用
EDI在海关报关中的应用
EDI,即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这种技术的贸易伙伴根据事先达成的协议,对经济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格式化处理,并把这些数据经过计算机网络,在他们的电子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贸易伙伴可以通过EDI发出订单询问有关商品信息、接受定单、办理货物运输和银行结算等事项。即是说,和贸易有关的手续都可以在不使用纸质单证的情况下完成,所以,EDI也被普遍地称为无纸贸易。
海关业务中应用EDI,即“无纸报关”,简单地说,就是指不需通过纸面单证,即可向海关进行申报。具体点说,就是报关单位在电子计算机终端或微机上填写进出口报关单证,并通过电子传输其报关单证进海关的报关自动化系统,向海关申报;海关的电子计算机对报关单进行审核与处理后,凡适合海关监管规定的,就自动地发出海关放行指令或签发海关放行通知单(OK单)。这种报关方式,自始至终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而无需人工干预,所以称为“电脑报关”或“自动化报关”。由于取消了传统的纸面单证、文件,改用电子方法向海关申报,故通常又称为“无纸报关”。显而易见,无纸报关的效益是:对报关单位而言,它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减少费用,克服因海关现场报关而造成的旅途劳累和排队等候之苦,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对海关而言,它可以使海关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进出口报关单证,减少工作差错,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