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三考三查四制一听”,有没有关于这个的材料
一、“三考”方面 :
1. 考核学校班子“三力”是否得到加强。制定以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考核办法,通过高测评,找师生谈话,听取学生家长以及群众提出意见建议的办法来考核检查学校党支部一班人在政治立场,党性观念,领导能力等方面是否得到增强,不断给学校党支部一班人交任务,压担子,提高其统领全局的能力。
2. 考核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是否提高。教育党总支每季度对全校教师的政治思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整体素质进行交叉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与本人前期工作情况,思想素质相结合对比,看该同志在各方面是否有创新和提高,并对工作能力降低,不思进取的教师,采取批评教育,延长职称进职时间等办法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事业心。3. 考核学生“两反三维”学习效果是否明显。每半月对学生“两反三维”学习情况进行考试,并在其它科目的考试中穿插非法宗教活动23条界线,“两反三维”、马克思主义“五观”、中小学生守则等内容。考试采取笔试和口试的方法,在制定试题时还采取把固定的内容进行演变,从各种角度和观念进行测试,使学生们通过考试更容易记忆所学和考试的内容。
二、“三查”方面 :1. 学校党支部定期不定期地检查教师备课本。不仅把历史、政治教师的备课内容,还把其它授课教师的备课内容也纳入检查之列,看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非法宗教活动的危害等内容是否写入了教案。有效扩大“两反三维”课堂化的范围,促进广大教师的责任心。rtm第一文秘
2. 查学生的课本及课外辅导读物有无宗教色彩的图案及内容。学校党支部每周组织各班主任及班委成员对学生的课外辅导书籍、课外书籍、笔记本进行一次检查,杜绝学生接受和传播宗教思想。rtm第一文秘
3. 查教师的思想,从教师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看教师思想转变过程。通过检查学习政治理论学习笔记,开展座谈等形式,了解教师、尤其是政治、历史教师的思想认识情况,对认识肤浅,“两反三维”教育任务不明的,教育党总支及时对其进行培训或调换。
三、“四制”方面:
1. 建立、落实“双语”教学长效机制。规定学校教师不会“双语”的必须在三年内全部懂“双语”。各学校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在县进修学校或本校进行“双语”培训,并采取民语系学校理科教学用汉语授课、民语系学校开办汉语教学班、汉语系学校开办“双语”实验班、汉语系学校招收民考汉学生等5种“双语”教学模式扩大“双语”教学面。
2. 建立教师教学管理工作机制。学校坚持每周一次政治学习,每周一次年级组、教研组研讨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宣讲、每年对教师政治考核2次,每年每位教师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一本爱国主义图书,出一期板报,唱一支爱国歌曲,同时利用每年的3~10月份的传统教育活动,开展“三义”和“五观”教育,做到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使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化。
3. 建立“两反三维”入课堂长效机制。教育党总支在各校广泛开展“两反三维”教育进课堂这项活动的同时,将其纳入学期教育计划,利用政治课、语文课、历史课、生物克、地理课和团队课、主题班会、座谈会、文艺演出及各种宣传媒体,将“两反三维”贯穿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成绩评定等教学工作全过程。要求每名教师在每节课的最后五分钟向学生讲德育思想教育、反分裂等内容,把“两反三维”教育融入到团队活动、升国旗仪式、教师誓词、学生誓词、领导宣讲、校园广播、宣传窗、黑板报等活动和内容当中,使“两反三维”成为教师、学生的“家常便饭”。
4. 建立学生日常言行跟踪管理机制。家长与学校、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当地党组织相互联系,规定双方一周见一次面,互相通报学生本周在学校、社会、家中的情况,有效掌握学生在8小时以内和8小时之外的活动和行为,把他们的学习、生活、一言一行纳入有效的视线之内四、“一听”方面 :
支委成员不定期进课堂听课。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采取听“推门课”对每位任课教师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全面了解授课老师落实“两反三维”教育课堂化的情况,听“把关课”,对历史课、思想政治课等重点课进行全程听课、把关,听授课老师是否将“两反三维”教育贯穿整个课时,根据听课情况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提出“两反三维”教育课堂化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建议,并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
Ⅱ 下列海水淡化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蒸馏法B.电渗析法C.萃取法D.离子交换法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A、蒸馏法是把水从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水,故A正确;
B、利用电渗析法可使相应的离子通过半透膜以达到硬水软化的效果,故B正确;
C、对于微溶于水的有机物,可用萃取法,水中没有微溶于水的有机物,故C错误;
D、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可以除去海水中的离子,从而达到淡化海水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有蒸馏法、反渗透法.
Ⅲ 食品工艺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冷害:在低温储藏时,有些水果、蔬菜等的储藏温度虽未低于其冻结点,但当储
温低于某温度界限时,这些水果、蔬菜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生理病害现象,其正常的生理机
能受到障碍失去平衡。这种由于低温所造成的生理病害现象称之为冷害。
2.渗透作用:指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溶剂从低浓度经过半透膜向高浓读溶液扩散的
作用。
3.肉类发色助剂:指本身没有发色的功能,但和亚硝酸盐这类发色剂合用时能很好
地改善发色的状况的一类物质,如抗坏血酸等。
4.升华干燥:将食品预先冻结后,在真空条件下通过升华方式除去水分的干燥方法。
5.辐射臭:通过辐照处理和热处理,可以加速农产品及其制品中脂肪的自氧化过程,
从而产生臭味。
二、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顺
次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磷酸盐是一类具有多种功能的物质,在食品加工中具有明显的改善品质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是:.A、B、D
A,提高体系pH值;B,增加离子强度;C,乳化油脂;D,解离肌动球蛋白。2.下列哪种糖类的扩散系数最大:A
A,葡萄糖;B,蔗糖;C,糊精;D,饴糖。
3.既能保证原料组织中的盐分均匀分布,又能避免原料接触空气出现氧化变质现象
的腌制方法是:B
A,干腌法;B,湿腌法;C,注射法;D,混
合腌制法。
4.糖青梅、糖杨梅、蜜枇杷和蜜樱桃等水果应采用下列哪种糖制方法制成蜜饯A
A,一次煮制法;B,多次煮制法;C,减压煮制法;D,蜜制。
5.皮蛋的清凉味是来自于皮蛋中的:C
A,酮酸;B,硫化氢;C,氨;D,谷
氨酸钠。
6.食品熏制时采用哪种方法致癌危险性最小。D
A,冷熏法;B,热熏法;C,温熏法;D,液熏法。7.果蔬干制过程是以下哪种过程:
D
A,既灭菌又灭酶;B,灭菌不灭酶;C,不灭菌灭酶;D,既不灭菌又不灭酶。8.用
于抑制马铃薯、洋葱等的发芽;杀死昆虫和肉类的病原寄生虫,延迟鲜活食品的后熟辐射
剂量是:A
A,低剂量辐照;B,中低剂量辐照;C,中高剂量辐照;D,高剂量辐照。
9.下列可以作为辐照放射源的是:ABD
A,60Co,;B,137Ce C,226Ra;D,电子射线加速器。
10.对CO2很敏感的作物,气调贮藏时氧和二氧化碳的配合应采用:BD
A,双指标(总和约为21%);B,双指标(总和低于21%)中的低指标;C,双指标
(总和低于21%)中的中指标;D,02单指标。
1
气体分压%
02 CO2
放风
时间/d
11.根据C02在气调贮藏期的变换,判断下图为哪种气体的管理方式:BA,放风法;
B,调气法;C,充CO2自然降02法;D,气流法。12.冰水冷却法主要用于哪类食品冷却:
A
A,鱼类冷却;B,蔬菜的快速冷却;C,肉类冷却;D,蛋类冷却。13.食品冻结时最
大冰晶生成带是在哪个阶段形成的:CA,初阶段;B,过冷点阶段;C,中阶段;D,终
阶段。
14.根据流体的流动特点,气固两相流体的流动有以下三种运动状态:ABDA,固定
床阶段;B,流化床阶段;C,沸腾床阶段;D,气力输送阶段。15.面粉中面筋性蛋白包
括:CDA,麦清蛋白;B,麦球蛋白;C,麦胶蛋白;D,麦谷蛋白。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或错误的理由,判断1分,说明2
分;判断错误,全题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1.肉品腌制中,加入糖的目的是缓冲腌肉的滋味,口感柔和。(×)
判断说明:肉品腌制中,加入糖的目的除了缓冲腌肉的滋味,使口感柔和外,还有少
量的防腐作用。
2.松花蛋中的松花是由于蛋白质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游离氨基酸与蛋中的无机盐类
的混合物而构成的结晶体。(√)
3.食用10kGy以下辐照农产品及其制品是安全卫生的。(√)
4.果蔬采摘后,仍具有生命力,他们的呼吸作用可起到调节气体的作用,因此,
2
气调保鲜主要用于果蔬保藏。(×)
判断说明:气调保鲜可用于果蔬保藏,也可用于其它食品的保藏。
5.对于软嫩或易碎食品,如草莓、黄瓜片、青刀豆、芦笋、油炸茄子等速冻时,可
以采用振动流化速冻装置。(×)
判断说明:振动流化速冻装置运动幅度较大,速冻时,对于软嫩或易碎食品,如草莓
黄瓜片、青刀豆、芦等、油炸茄子等有损伤,不易采用。
6.在制作返砂蜜饯时,可以适量提高转化糖的比例,以达到返砂的目的。(×)判
断说明:转化糖比例过高,蜜饯易吸潮,不利于返砂,因此在制作返砂蜜钱时,转化糖比
例不可太高。
四、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鲜蛋在腌
制过程中是如何变化,使其成为风味独特的咸蛋。
答:高浓度的盐在鲜蛋内部形成浓度梯度,将溶质不断内部渗透,蛋黄的黏度不断上
升,最终成为溏心,蛋黄中的脂肪也游离出来,增加风味;同时,由于蛋黄的水分不断向
外渗透,增加了蛋白的水分,提高了蛋白的嫩度。2.比较纯水冻结过程与食品冻结过程
的差别。
答:纯水冻结过程与食品冻结过程的差别一是初始冻结温度不同,食品溶液中含有溶
质,初始冻结温度较纯水低;二是当冷却到某一温度时,食品不像纯水一样可以在较短的
温度范围内全部冻结,始终还有部分未冷冻的水分。3.糖对面团结构的影响。
答:面粉中面筋性蛋白质的吸水胀润形成大量面筋,使面团弹性增强,黏度相应降低
但如果面团中加入糖浆,由于糖的吸湿性,它不仅吸收蛋白质胶粒之间的游离水,还会造
成胶粒外部浓度增加,使胶粒内部的水分产生反渗透作用,从而
30
降低蛋白质胶粒的吸水性,即糖在面团调制过程中的反水化作用,造成调粉过程中面
筋形成量降低,弹性减弱。糖的反水化作用限制了面筋的大量形成,这一点对于酥性面团
有密切关系。
4.简述合理选用干制工艺条件的原则
答:(1)所选择的工艺条件应尽可能使食品表面水分蒸发速度与其内部水分扩散速度
相等,同时避免在食品内部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以免降低干燥速度和出现表面硬化现象。
(2)在恒率干燥阶段,由于食品所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水分的蒸发,表面水分蒸发速
度与内部水分扩散的速度相当,因此,可以采用适当高些的空气温度,以加快干燥过程。
(3)在干燥后期应根据干制品预期的含水量对空气的相对湿度加以调整。(4)在降率
干燥阶段,由于食品表面水分蒸发速度大于内部水分扩散速度,因此表面温度将逐渐升高,
并达到空气的干球温度。
5.根据高C02和低02的作用原理,简述气调技术的效用和特点。答:1、延缓果蔬
产品的衰老(老熟和老化)变化过程
2、减轻一定的贮藏性生理病害--冷害3、抑制微生物的作用4、防治虫害
5、抑制或延缓其它影响食品品质下降的不良化学变化过程
五、论述题(共10分)论述腌制剂的防腐作用
答:食品腌制时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腌制达到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其保
Ⅳ 初中化学试题中 水的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
原水→ 加明矾→ 沉淀→ 过滤→ 空气氧化→加氯气/臭氧ClO2(杀菌)→水槽(储存)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1>沉淀法:十二水合硫酸铝钾(Alum) KAl(SO4)2?12H2O(有时亦可写作K2SO4?Al2(SO4)3?24H2O ) ,又称:明矾、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明矾性味酸涩,寒,有毒。故有抗菌作用、收敛作用等,可用做中药。明矾还可用于制备铝盐、发酵粉、油漆、鞣料、澄清剂、媒染剂、造纸、防水剂等。
<2>过滤法:砂层,活性炭过滤。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3)自来水生产过程
原水→ 加明矾→ 沉淀→ 过滤→ 空气氧化→加氯气/臭氧ClO2(杀菌)→水槽
(4)水的存化;蒸馏冷凝
Ⅳ 药学专业知识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
1.灭菌与无菌制剂不包括
A.注射剂B.植入剂
C.冲洗剂D.喷雾剂
E.用于外伤、烧伤用的软膏剂
2.葡萄糖注射液属于注射剂的类型是
A.注射用无菌粉末
B.溶胶型注射剂
C.混悬型注射剂
D.乳剂型注射剂
E.溶液型注射剂
3.水难溶性药物或注射后要求延长药效作用的固体药物,可制成注射剂的类型是
A.注射用无菌粉末
B.溶液型注射剂
C.混悬型注射剂
D.乳剂型注射剂
E.溶胶型注射剂
4.对于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可制成注射剂的类型是
A.注射用无菌粉末
B.溶液型注射剂
C.混悬型注射剂
D.乳剂型注射剂
E.溶胶型注射剂
5.关于注射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B.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C.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D.可以产生局部定位作用
E.使用方便
6.一般注射液的pH应为
A.3~8B.3~10
C.4~9D.5~10
E.4~11
7.《中国药典》规定的注射用水应该是
A.无热原的蒸馏水
B.蒸馏水
C.灭菌蒸馏水
D.去离子水
E.反渗透法制备的水
8.关于常用制药用水的错误表述是
A.纯化水为原水经蒸馏、离子交换、反渗透等适宜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
B.纯化水中不含有任何附加剂
C.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
D.注射用水可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
E.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
9.为配制注射剂用的溶剂是
A.纯化水B.注射用水
C.灭菌蒸馏水D.灭菌注射用水
E.制药用水
10.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
A.纯化水B.注射用水
C.灭菌蒸馏水 D.灭菌注射用水
E.制药用水
11.注射用水和纯化水的检查项目的主要区别是
A.酸碱度B.热原
C.氯化物D.氨
E.硫酸盐
12.注射用青霉素粉针,临用前应加入
A.注射用水B.灭菌蒸馏水
C.去离子水D.灭菌注射用水
E.蒸馏水
13.关于热原的错误表述是
A.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B.致热能力最强的是䓬兰阳性杆菌所
产生的热原
C.真菌也能产生热原
D.活性炭对热原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E.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
14.具有特别强的热原活性的是
A.核糖核酸B.胆固醇
C.脂多糖D.蛋白质
E.磷脂
15.关于热原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被高温破坏
B.具有水溶性
C.具有挥发性
D.可被强酸、强碱破坏
E.易被吸附
16.热原的除去方法不包括
A.高温法B.酸碱法
C.吸附法D.微孔滤膜过滤法
E.离子交换法
17.注射用的针筒或其他玻璃器皿除热原可采用
A.高温法B.酸碱法
C.吸附法D.微孔滤膜过滤法
E.离子交换法
18.配制注射液时除热原可采用
A.高温法B.酸碱法
C.吸附法D.微孔滤膜过滤法
E.离子交换法
19.关于热原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耐热性
B.具有滤过性
C.具有水溶性
D.具有不挥发性
E.具有被氧化性
20.不能除去热原的方法是
A.高温法B.酸碱法
C.冷冻干燥法D.吸附法
E.反渗透法
21.关于热原污染途径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注射用水中带入
B.从原辅料中带入
C.从容器、管道和设备带入
D.药物分解产生
E.制备过程中污染
22.关于热原耐热性的错误表述是
A.在60℃加热1小时热原不受影响
B.在l00℃加热,热原也不会发生热解
C.在180℃加热3~4小时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D.在250℃加热30~ 45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E.在400℃加热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23.关于热原的错误表述是
A.热原是微量即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的总称
B.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热原,致热能力最强的是䓬兰阴性杆菌产生的热原
C.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它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和固体膜之间
D.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
E.蛋白质是内毒素的致热中心
24.制备易氧化药物注射剂应加入的抗氧剂是
A.碳酸氢钠B.焦亚硫酸钠
C.氯化钠D.依地酸钠
E.构橼酸钠
25.制备注射剂应加入的等渗调节剂是
A.碳酸氢钠B.氯化钠
C.焦亚硫酸钠D.枸橼酸钠
E.依地酸钠
26.制备易氧化药物注射剂应加入的金属离子螯合剂是
A.碳酸氢钠B.氯化钠
C.焦亚硫酸钠D.枸橼酸钠
E.依地酸钠
27.下述不能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是
A.加入助溶剂
B.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C.制成盐类
D.应用潜溶剂
E.加入助悬剂
28.溶剂的极性直接影响药物的
A.溶解度B.稳定性
C.润湿性D.溶解速度
E.保湿性
29.有关溶解度的正确表述是
A.溶解度系指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药物的最大量
B.溶解度系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药物的最大量
C.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水中溶解药物的.量
D.溶解度系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溶剂中溶解药物的量
E.溶解度系指在一定压力下,在溶剂中溶解药物的量
30.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不包括
A.药物的极性B.溶剂
C.温度D.药物的颜色
E.药物的晶型
31.配制药物溶液时,将溶媒加热,搅拌的目的是增加药物的
A.溶解度B.稳定性
C.润湿性D.溶解速度
E.保湿性
32.咖啡因在苯甲酸钠的存在下溶解度由1: 50增至1:1是由于
A.增溶B.防腐
C.乳化D.助悬
E.助溶
33.苯巴比妥在90%的乙醇溶液中溶解度最大,90%的乙醇溶液是
A.助溶剂B.增溶剂
C.消毒剂D.极性溶剂
E.潜溶剂
34.制备难溶性药物溶液时,加入吐温的作用是
A.助溶剂B.增溶剂
C.乳化剂D.分散剂
E.潜溶剂
35.制备5%碘的水溶液,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是
A.制成盐类B.制成酯类
C.加增溶剂D.加助溶剂
E.采用复合溶剂
36.关于注射剂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药效迅速B.剂量准确
C.使用方便D.作用可靠
E.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37.下列给药途径中,一次注射量应在0.2ml以下的是
A.静脉注射B.脊椎腔注射
C.肌内注射D.皮内注射
E.皮下注射
38.注射剂的优点不包括
A.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
B.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C.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D.可迅速终止药物作用
E.可产生定向作用
39.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
A.无菌
B.无热原
C.无色
D.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接近
E.pH与血液相等或接近
40.只能肌内注射给药的是
A.低分子溶液型注射剂
B.高分子溶液型注射剂
C.乳剂型注射剂
D.混悬型注射剂
E.注射用冻于粉针剂
41.可用于静脉注射脂肪乳的乳化剂是
A.阿拉伯胶
B.西黄蓍胶
C.豆磷脂
D.脂肪酸山梨坦
E.十二烷基硫酸钠
42.不存在吸收过程的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B.腹腔注射
C.肌内注射D.口服给药
E.肺部给药
43.关于纯化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作为制备中药注射剂时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
B.可作为制备中药滴眼剂时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
C.可作为配制口服制剂的溶剂
D.可作为配制外用制剂的溶剂
E.可作为配制注射剂的溶剂
44.在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中,不可加入的辅料是
A.依地酸二钠B.碳酸氢钠
C.亚硫酸氢钠D.羟苯乙酯
E.注射用水
45.制备VC注射液时应通入气体驱氧,最佳选择的气体为
A.氢气B.氮气
C.二氧化碳D.环氧乙烷
E.氯气
46.对维生素C注射液错误的表述是
A.可采用亚硫酸氢钠作抗氧剂
B.处方中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使成偏碱性,避免肌内注射时疼痛
C.可采用依地酸二钠络合金属离子,增加维生素C稳定性
D.配制时使用的注射用水需用二氧化碳饱和
E.采用l00℃流通蒸气15min灭菌
47.关于输液叙述不正确的是
A.输液中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剂
B.输液对无菌、无热原及澄明度这三项,更应特别注意
C.渗透压可为等渗或低渗
D.输液的滤过,精滤目前多采用微孔滤膜
E.输液pH在4~9范围
48.关于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输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
B.除无菌外还必须无热原
C.渗透压应为等渗或偏高渗
D.为保证无菌,需添加抑菌剂
E.澄明度应符合要求
49.关于血浆代用液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代用液在有机体内有代替全血的作用
B.代血浆应不妨碍血型试验
C.不妨碍红血球的携氧功能
D.在血液循环系统内,可保留较长时间,易被机体吸收
E.不得在脏器组织中蓄积
50.凡是对热敏感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适合采用哪种制法制备注射剂
A.灭菌溶剂结晶法制成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
B.冷冻干燥制成的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
C.喷雾干燥法制得的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
D.无菌操作制备的溶液型注射剂
E.低温灭菌制备的溶液型注射剂
51.滴眼剂的质量要求中,与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不同的是
A.有一定的pH B.与泪液等渗
C.无菌D.澄明度符合要求
E.无热原
52.有关滴眼剂叙述不正确的是
A.滴眼剂是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液体制剂
B.正常眼可耐受的pH为5.0~9.0
Ⅵ 啤酒瓶,汽水瓶为什么要耐压用物理化学知识解释
酒瓶左右摇摆时复,相对压力不平衡导致制.
有的瓶摇的太厉害.放在地上当时不爆,指不定过个一二天就炸了也难说.
主要是啤酒饮料里加入了气(二氧化碳)有一定压力,如果啤酒瓶不是很坚固,里面的压力就会释放出来引起爆炸.
啤酒瓶爆炸有多种因素,一是回收瓶超期服役.国家规定禁止非B瓶啤酒生产销售,并建议B瓶回收使用期限为两年.但目前仍有非“B”瓶和大量超期服役的“B”瓶混斥于流通市场.啤酒瓶使用期限过长,容易引起瓶体擦伤、划痕和材质的老化,造成抗压力下降,因此超过正常使用年限的B瓶,起爆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此外,普通啤酒瓶质量不过关也是重要因素.从消费者投诉反映的情况来看,啤酒瓶爆炸事故都集中在普通啤酒瓶,精装啤酒很少发生爆炸.原因是一些生产企业为节约成本,购买了质次价低的B瓶.
运输、贮藏方式不合理也是一大原因.一些啤酒生产企业用捆扎式包装啤酒,导致在啤酒瓶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剧烈碰撞,啤酒瓶的机械强度大大降低,造成隐性裂痕.啤酒贮藏不当,如温度过高或暴晒,瓶内气体膨胀、气压过高就可能发生爆炸.啤酒降温速度过快,温差骤变,引起瓶体抗压力下降,加上不小心碰撞,同样容易导致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