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设计实验证实动作电位去极相是na内流
给予Na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神经细胞内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容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
(1)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去极相的离子为Na扩展阅读:
用同位素标记的离子做试验证明,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如电刺激)时,Na+的流入量比未受刺激时增加20倍,同时K+的流出量也增加9倍,所以神经冲动是伴随着Na+大量流入和K+的大量流出而发生的。
所谓神经传导就是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的顺序发生。神经纤维某一点受到刺激,如果这个刺激的强度是足够的,这个点对刺激的应答是极性发生变化:Na+流入,K+流出,原来是正电性的膜表面,现在变成了负电性。
❷ 动作电位是如何形成的
当可兴奋骨骼肌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首先是受刺激的局部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膜外Na+内流,使细胞膜局部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导致细胞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Na+大量、快速地内流,形成上升的去极相。
当达到峰电位时,细胞膜的Na+通道迅速关闭,而K+通道迅速开放,K+的通透性增大,于是细胞内的K+顺其浓度梯度向细胞外扩散,导致细胞膜内负电位增大,直至恢复到静息时的数值,形成下降的复极相。
(2)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去极相的离子为Na扩展阅读
动作电位的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轴突粗时,电阻明显下降,因而形成的局部电流强度较大,与邻近部位的电位差较大,可以较快地使周围部位达到阂值,所以传导速度快。
此外,不同直径的神经纤维上钠通道的数量不同,越粗的神经纤维上钠通道的数量越多,所以形成的钠离子内向电流越强,故动作电位形成的速度也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