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离子交换发检测SO3
1、方法提要
在水介质中,用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水泥中的硫酸钙进行两次回静态交答换,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氢离子,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2、分析步骤
称取约0.2g试样(m40),精确到0.0001g置于已放有5g树脂、10ml热水及一根磁力搅拌子的150ml烧杯中,摇动烧杯使试样分散。然后加入40ml的沸水,立即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加热搅拌10min。取下,以快速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烧杯上和滤纸上的树脂4-5次,滤液及洗液收集于已放有2g树脂及一根磁力搅拌子的150ml烧杯中(此时溶液体积在100ml左右)。将烧杯再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3min。取下,以快速滤纸将溶液过滤于300ml烧杯中,用热水洗涤烧杯上和滤纸上的树脂5-6次。
向溶液中加入5-6滴酚酞指示剂溶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微红色。
保存滤纸上的树脂,可以回收处理后再利用。
3、结果的计算与表示
SO3的质量分数wSO3,按下式计算:
B. 废水离子交换处理法的运行方式
有静态运行和动态运行两种。静态运行是在处理水中加入适量的树脂进行混合,直至交换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这种运行除非树脂对所需去除的同性离子有很高的选择性,否则由于反应的可逆性只能利用树脂交换容量的一部分。为了减弱交换时的逆反应,离子交换操作大都以动态运行,即置交换剂于圆柱形床中,废水连续通过床内交换。
C. 钠离子交换器怎样冲洗出水量高
辽京制造离子交换器组成分类
动软化器即为钠离子交换器,主要用于锅炉回、热电站、答化工、轻工、纺织、医药、生物、电子、原子能及纯水处理的前道处理。
混床是将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按一定混合比例装填在同一个离子交换器内,由于混合离子交换后进入水中的H离子与OH离子立即生成电离度很低的水分子,可以使交换反应进行得十分彻底。混床一般设置于一级复床之后,对水质的进一步纯化处理。当水质要求不高时,也可以单独使用。
阴阳床
阴阳离子交换床也就是复床,它是由阳、阴离子交换器串联使用,达到水的除盐的目的。
混合床
混床是把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按一定混合比例装填在同一个离子交换器内,因为混合离子交换后进入水中的H离子与OH离子立即生成电离度很低的水分子,能使交换反应进行得十分彻底。混床一般设置一级复床之后,对水质进一步纯化处理。当水质要求不高的时候,也可以单独使用。
D. 离子交换树脂怎么样处理后才能使用
离子交换系统的工作过程是利用树脂的反应基交换原溶液中呈溶解状态的离子。运行一个周期后,用一定浓度的药剂溶液来再生树脂,以除去交换出来的离子。若再生不当,被交换出来的离子不能充分除去,从而使树脂交换容量下降,性能变差,且树脂交换能力难以恢复,造成离子交换运行周期缩短、水质变差、耗盐量增大。 阳离子交换树脂再生 按再生过程所处的状态可分为静态再生和动态再生,下面从反应中离子浓度的变化来分析。 静态再生过程。反应开始由于树脂中Ca2+、Mg2+浓度较大,反应速度最快,随着反应的进行,树脂中Ca2+、Mg2+的浓度以及盐溶液中Na+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度随之减小;同时,随着溶液中Ca2+、Mg2+浓度的增大,二者与树脂中的Na+的可逆反应速度也随之增大,反应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因此,树脂中残留有相当数量的Ca2+、Mg2+,致使再生反应进行不彻底。动态再生过程。再生液在树脂层中缓慢流动,与树脂接触的时间较长,当交换反应发生时,再生液中浓度较大的Na+,把树脂中的Ca2+、Mg2+交换出来后,Na+被吸附在树脂上,而交换出来的Ca2+、Mg2+则随着再生液的排出而排掉,不再与树脂中Na+发生反应,从而使树脂反应基中Ca2+、Mg2+的残留量达到最低,甚至接近于零,使反应更彻底。 阴离子交换树脂再生 再生用碱的质量对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国内很少采用高纯碱再生阴离子交换树脂.用高纯碱再生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经验表明,不仅除盐水系统的周期制水量提高了16%,年再生费用也减少了约50%,同时电厂热力系统水汽品质还有了明显的改善.
E. 什么物化-生化处理法
就是物理化学生物三种方法中的两种以上联合使用,像,吹脱,吸附,等
F. 离子交换过程的5个步骤
离子交换过程归纳为如下几个过程1.水中离子在水溶液中向树脂表面扩散2.水中离子进入树脂颗粒的交联网孔,并进行扩散3.水中离子与树脂交换基团接触,发生复分解反应,进行离子交换4.被交换下来的离子,在树脂的交联网孔内向树脂表面扩散5.被交换下来的离子,向水溶液中扩散影响交换的主要因素有流速、原料液浓度、温度等。流速原料液的流速实际上反映了达到反应平衡的时间,在交换过程中,离子进行扩散—交换—扩散一系列步骤,有效地控制流速很重要。一般,交换液流速大,离子的透析量就高,未来及交换而通过树脂层流失的量增多。因此,应根据交换容量等选择适宜的流速。原料液浓度树脂中可交换的离子与溶液中同性离子既有可能进行交换,也有可能相斥,液相离子浓度高,树脂接触机会多,较易进入树脂网孔内,液相浓度低,树脂交换容量大时,则相反。但液相离子浓度过高,将引起树脂表面及内部交联网孔收缩,也会影响离子进入网孔。实验证明,在流速一定时,溶液浓度越高,溶质的流失量液越大。温度温度越提高,离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单位时间碰撞次数增加,可加快反应速率。但温度太高,离子的吸附强度会降低,甚至还会影响树脂的热稳定性,经济上不利,实际生产中采用室温操作较宜。
赞同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