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鱼缸过滤桶
缸外过滤桶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过滤方式,通过虹吸原理将鱼缸水引致密封容器中进行过滤,再通过水泵将过滤干净的水输送到鱼缸内,形成水循环,缸外过滤桶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a.外观精致、美观;
b.可隐藏于底柜里面,不影响鱼缸整体观赏性;
c.安装简单,使用方便;
d.用于水草缸可降低二氧化碳逃逸;
e.静音,放在底柜里面几乎没有声音。
缺点:
a.不具备其他过滤形式的增氧功能;
b.过滤体积不大,因此比较适用于养鱼不多的水草缸;
c.价格较高,饲养密度较大时,需要使用多个滤桶;
d.吸力较小,饲养大型鱼时的吸便能力很差;
e.质量不过关的滤桶会出现漏水、漏气现象。
缸外过滤桶的参数选择:
a.水流量:水流量决定了水体的循环次数,一般草缸的流量选择是水体的5-8倍为宜,裸缸或造景养鱼8-10为宜,具体还是要取决于你的饲养品种和造景结构。
b.扬程:滤桶底部到鱼缸底部的距离,扬程不足,滤桶将无法扬水至水面。
c.滤桶体积:用以参考滤桶的放置空间是否能容下这个物体。
d.过滤体积:滤桶最重要的参数,过滤体积越大,过滤效果越好。
e.是否可调节流量:包括功率调节和物理调节两种,如果滤桶的水泵是变频水泵,则可实现功率调节,如果不是,则要参考滤桶是否配备物理调节功能,调节流量功能可让水流达到你鱼缸最理想的流量。
f.水流方式:水流方式取决于滤桶的设计,设计较好的水流方式可以提高滤材的使用效率。
g.是否原配滤材:是否原配滤材?原配滤材质量如何?可以决定滤桶的性价比。
h.功率:决定了耗电量。
2. 鱼缸过滤桶怎么工作的
我的鱼缸使用的是创星AT-3338桶,这是一个无需打孔的设计,属于外滤系统。你可以直接通过鱼缸后面的预留口将过滤桶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固定好,或者在缸盖上开孔固定这些管道。这样就无需在缸内放置潜水泵了,因为过滤桶自带了泵的功能。
工作原理简单明了。首先,通过虹吸原理,过滤桶能够将缸内的水吸入桶内。然后,过滤桶内部的泵会启动,将经过滤处理的水重新泵回鱼缸中。这个过程中,虹吸和泵的协同作用保证了水循环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虹吸原理在过滤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使水能够自动流入桶内,而无需额外的动力。同时,过滤桶内的泵则负责将水净化后再输送回鱼缸,确保水质的清新。这种设计不仅简化了安装步骤,也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过滤桶自带泵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根据需要调节流量,适应不同的过滤需求。此外,由于泵直接位于桶内,减少了外界干扰,使得过滤效果更加稳定可靠。
整个系统的运行流程是这样的:水从鱼缸通过预留口或开孔进入过滤桶,经过过滤桶内部的滤材和泵的作用,水被净化并重新泵回鱼缸。这个过程不断循环,维持了鱼缸内水质的稳定。
总体来说,这种外滤系统通过虹吸原理和内置泵的高效工作,为鱼缸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过滤解决方案,既节省了空间,又确保了水质的优良。
3. 外置过滤桶原理图解
一、外置过滤桶应放置在比鱼缸低的位置,通常放置在鱼缸下的底柜中。
二、过滤桶是由进水、出水两根水管与鱼缸连接的,正常情况下(即:滤桶放置位置低于鱼缸),过滤桶的过滤原理:
1、通过虹吸原理,鱼缸内需要过滤的水通过鱼缸的出水管(也就是过滤桶的进水管)流进滤桶;
2、经滤材完成过滤。(包括物理过滤、生化过滤、化学过滤,对于滤桶最重要的是生化过滤。)
3、过滤后的水在滤桶水泵的作用下,通过滤桶的出水管(即鱼缸的进水管)打回鱼缸内完成过滤过程。
三、影响过滤功能稳定的基本因素:
1、滤材的配置:包括滤材品种(如陶瓷球、玻璃环、生化球、生化棉、白棉)、数量或体积(通常滤材量应尽量达到鱼缸水体体积的十分之一)等。
2、滤材的顺序:物理过滤(可加前置滤桶)、化学过滤(调节PH、GH、KH等)、生化过滤(配制滤材,引进菌种)。
3、菌群的稳定:包括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
4、水质方面:如水温、含氧量、水质的PH值、GH值、KH值,是否含有氯气、漂白粉等。
5、水流的速度:水泵的流量,扬程,功率及是否需要清理水泵、滤材等。
6、鱼只的品种、养殖密度等。
滤桶放置的高低,在过滤过程中,关系到滤桶的进水量(或应该叫进水速度)。如果滤桶高于或平于鱼缸的水位,鱼缸内的水不是虹吸进入滤桶,而是通过滤桶水泵抽吸作用而进入滤桶,增加了滤桶水泵的负担,同时也会减慢水速,减少水量。
四、发挥滤桶最合理最大效能
4. 过滤桶工作原理
过滤桶的工作原理,与鱼缸过滤桶为例,鱼缸过滤桶的工作原理:底部内过滤是放在水容族箱底部,它由许多的网板组合而成,在网板上可以连接水泵的进水管,当水泵工作时,水流通过网板的底部的导流槽进入到过滤槽内,过滤后的水再回到水族箱内,进行一个良好的水循环 ,是培养硝化细菌最好的过滤,也是处理能力最强的过滤。
鱼缸过滤桶过滤方式主要有:物理过滤、生物过滤、化学过滤等,只要插上电源就会不停的工作。过滤器必须有2种或以上的过滤方式即:物理过滤、生物过滤、化学过滤。
物理过滤:它是利用机械办法将水中较大的颗粒隔出掉。如剩余的饲料颗粒、死亡鱼只的尸骨、鱼体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体表粘液等,一般多使用海绵、喷胶棉、细网目的尼龙网、棕榈叶纤维等。通常是设置在过滤系统的初始端,便于清洗。
生物过滤: 培养有益菌菌,通过细菌分解有害元素,如:氨盐、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等等。常用的滤料有:生化球、陶瓷环、玻璃环、珊瑚砂等等(最主要的过滤方式,维持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