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污水处理工艺有哪几种
污水处理工艺:
一、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
1、重力沉降:沉砂池(平流、竖流、旋流、曝气)、沉淀池(平流、竖流、辐流、斜流);
2、混凝澄清;
3、浮力浮上法:隔油、气浮;
4、其他:阻力截留、离心力分离法、磁力分离法
二、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
1、活性污泥法:SBR、A/O、A/A/O、氧化沟等
2、生物膜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3、厌氧生物处理法:厌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等
4、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法:稳定塘、生态系统塘、土地处理法
三、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技术:
1、中和法:酸碱中和
2、化学沉淀法:氢氧化物沉淀、铁氧体沉淀、其他化学沉淀
3、氧化还原法:药剂氧化法、药剂还原法、电化学法
4、化学物理消毒法:臭氧、紫外线、二氧化氯、氯气、次氯酸钠
四、溶解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
1、吸附法
2、离子交换法
4、其他分离方法:吹脱和气提、萃取、蒸发、结晶、冷冻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② mbr膜清洗加药量
反渗透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取决于原水水质预处理的水平。但是无论如何反渗透在运行一定时间之后(一般3-12个月),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化学清洗是恢复膜性能的必要手段。碱性反渗透清洗剂ProtecMBC® 1512是专为清除油、有机物、生物黏膜以及其它酸不溶物(比如硅酸盐、硫酸盐等)而研制的专用碱性清洗剂。
(4)循环清洗,时间视污染轻重而定,一般1-10小时,如时间长,可以浸泡一定时间再循环,清洗过程中取样观察清洗效果,即药液的浊度、颜色变化、有无絮状物产生等;
(5)如果污染严重,有时需要彻底排空第一批清洗液,防止污染物再沉积,然后重新配制清洗液;循环过程中,适当地提高温度有助于清洗效果,但不要超过规定的温度,注意不断地循环料液会导致温度逐渐升高;
(6)为达到最佳清洗效果ProtecMBC 1512(碱性)应同ProtecMBC 1511(酸性)配合使用。
③ 反渗透纯水设备为何要添加阻垢剂
由于RO反渗透技术生产的水纯净度是目前人类掌握的一切制水技术中最高的,洁净度几乎达到回100%。反渗透膜是反渗透系答统的关键设备,系统长时间连续运行时,水中钙镁等离子会不断析出并在反渗透膜表面附着,形成结垢堵塞膜孔,这样会影响反渗透系统的出水效率,损坏反渗透膜。由于反渗透膜比较昂贵,所以在系统运行中,要增加一段加药系统,在水中投加反渗透阻垢剂,延缓钙镁离子的析出和膜面结垢。反渗透阻垢剂投加方式
反渗透系统一般有专用的自动加药装置,由加药箱、计量泵等组成,可设置单位时间内加药量,连续添加。反渗透阻垢剂是专门用于反渗透(RO)系统及纳滤(NF)和超滤(UF)系统的阻垢剂,可防止膜面结垢,能提高产水量和产水质量,降低运行费用。
④ 如何通过orp判断次氯酸钠加药量是否过量
如何通过orp判断次氯酸复钠加药制量是否过量
超滤前投加次氯酸钠的量一般控制在5=10PPM,可根据季节变化增大或者减小,投加次氯酸钠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超滤水箱内细菌的增长。
出水的ORP似乎没什么控制范围,只要RO进水加还原剂可以调节的过来就可以.最后提的如何换算这个东西还需要高人解答。
⑤ 陶氏超滤膜在污水处理中有何优势
陶氏超滤膜在污水处理中最重要的优势就是:
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比较,它处内理出来的水容质非常稳定。传统方法,比如活性淤泥法的问题是,如果污水水质不一样,加药量就要有所改变,调整运行需要很好的经验,很难做得非常完美。所以用传统方法处理出来的水质会有变动,时好时坏。而膜是单纯的物理分离方式,不管水质怎样,得到的水永远是一样水质的,不会因为处理工艺、技术、操作或原水的水质而发生变化。
⑥ 怎样计算反渗透阻垢剂的加药量
加药量:每套反渗透系统的使用量。举例说明:产水量为75吨的纯水设备,那么RO装置的进水量约为100吨。
反渗透阻垢剂月用量即为:100*3*24*30/1000=216KG(3为加药浓度ppm;24为每天工作时间小时;30为每月天数天;1000为换算单位g换KG)
根据设备的使用量,确定周用量。按周用量确定加药箱大小,调整加药计量泵即可,使药剂平稳连续的注入RO设备即可。
(6)超滤设备加药量扩展阅读:
反渗透阻垢剂很大程度上延缓反渗透膜结垢,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这也就是反渗透膜为什么要加药的重要原因。
反渗透阻垢剂的推荐浓度一般为3-8ppm,即反渗透设备每进水1吨需要添加3-8g的阻垢剂。
月用量的计算公式:W=Q×S×H×30/1000,式中W为月用量(Kg);Q为反渗透设备的进水流量(m3/h);S为投加浓度(3-8ppm,即g/吨),H为反渗透设备的工作时间(小时);1000为g与Kg的换算量,若一台反渗透设备的产水量为75吨/小时,则进水需要至少100吨/小时,月用量为:100×3.5×24×30/1000=252KG2。
反渗透阻垢剂一般添加在反渗透系统的保安过滤器,即精密过滤器之前,添加于加药装置中通过计量泵投加在反渗透设备的管道之中,反渗透阻垢剂可以直接使用原液也可稀释后再使用,稀释倍数不得超过10倍,,即浓度不得低于10%。
⑦ 超滤膜在水处理中的污染及其控制措施
影响膜污染主要有膜或膜组件自身特性、运行条件、原水水质、污泥混合液的性质等四大因素。
膜污染的防制措施
通过有效的技术可以尽量延缓膜污染的进程,降低膜污染的程度,在防控浓差极化和膜污染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良膜的性质、改变原水的特性、优化分离操作条件及对膜进行预处理、定期反冲洗等方面。前面影响因素中已提到很多方面,这里主要对预处理方法和定期反冲洗进行阐述。
1.预处理
它是降低膜污染的研究方法之一,其中包括混凝、吸附、预氧化、预过滤等方法。预处理影响膜的过滤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改变污染物粒径分布;改变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或它们在膜表面的沉积性;抑制微生物生长或是去除可生物降解的微生物。混凝是目前为止用得最为广泛和有效的预处理方法,研究表明投加混凝剂后能大大降低膜污染,增加膜通量,而且比投加活性炭更为有效。活性炭投加能吸附水中8~15μm的颗粒,而这些颗粒是控制膜通量的主要因素。但过多地投加活性炭可能会加剧膜污染,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是2g/L的投加量。采用强氧化剂如氯、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臭氧等来氧化和改变有机物组成部分,从而改善出水水质,减轻膜污染。国内外对于预氧化控制膜污染的研究主要限于臭氧。适度的臭氧预氧化能增加了可生物同化有机碳和改善污泥性质,从而可能减轻膜污染,发现臭氧化能够促进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细胞的分解和控制丝状菌膨胀,从而减轻膜污染。然而有研究表明臭氧的投加对控制膜污染效果不明显,甚至有可能加重膜污染,而且由于强氧化性,可能会氧化膜,从而损害膜,并容易产生一些副产物,因此预氧化工艺还在不断研究中。使用填充床过滤器或是其它膜预过滤来去除部分可能对后续膜有污染的物质,疏水性粗孔径膜能很好低吸附有机污染物,因此在预处理使用疏水性粗孔径膜非常有效。
2.膜冲洗
研究表明对膜组件进行定期清洗可在很大程度上恢复膜通量。膜的清洗包括物理冲洗、化学冲洗、物化联合冲洗以及电冲洗。物理清洗是用机械方法从膜面上去除污染物,包括多种方法。如正方向冲洗、变方向冲洗、透过液反压冲洗、振动、排气充水法、空气喷射、自动海绵球清洗、水力方法、气液脉冲和循环洗涤等。但该法仅对污染初期的膜有效,清洗效果不能持久。
研究表明:单独进行水反冲洗不能够有效去除膜面的阻垢层。化学清洗实质上是利用化学试剂和沉积物、污垢、腐蚀产物及影响通量速率和产水水质的其他污染物的反应去除膜上的污染物。化学试剂主要包括酸、碱、螯合剂和按配方制造的产品等。采用盐酸、氢氧化钠及次氯酸钠三种清洗剂结合清洗PVDF膜效果很好,但是单独的进行化学清洗只能减小污染物对膜的粘滞性,不能将污染物有效去除,而且进行化学清洗时,水温、加药量及清洗时间是决定清洗效果的重要因素。将物理和化学清洗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清洗效果, 如在清洗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使物理清洗的效果提高。电清洗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清洗方法。在膜上施加电场, 则带电粒子或分子将沿电场方向移动, 通过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施加电场, 且在无需中断操作的情况下从界面上除去粒子或分子。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使用导电膜及安装有电极的特殊膜器。清洗剂的选择决定于污染物的类型和膜材料的性质。
在清洗方案的选择中,应考虑以下因素:清洗设备的要求, 膜的类型和清洗剂的相容性,系统的结构材料,污染物的鉴定,使用过的清洗液的排放条件及由此造成的影响。
⑧ 纯水设备中为何要添加反渗透阻垢剂
你要注意复一下三点就行了制:
一、明确进水水源: 设备进水水源主要是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还是以纯水(去离子水、蒸馏水)如果市政自来水水质较差(TDS≥300)时增配强化预处理,如软化器、KDF等。
二、知晓用水量:
1、取水方式是连续取水还是间歇式取水,对出水压力或储水桶、软管等是否存在特殊要求; 2、高峰期用水持续的时间与用水量要求,确定机器规格的配置;
3、日用水量,纯化水设备分纯水与超纯水两种考虑,以此进一步确定所需产品的规格。
三、产水水质:
超纯水设备产水水质要求必须严格按照中国国家实验室用水(GB6682-2000)标准,另外还要根据实验是否对TOC、细菌、热源、微颗粒等有无具体的要求,也就是说,在超纯水设备时是用来做哪方面实验或者与哪些仪器设备配套使用,比如原子吸收光谱(AAS)、微生物分析、普通化学、细胞培养、生化分析等等,明确这些也就完全确定产品的规格型号。 超纯水设备在生物、医药、汽车等领域广泛应用。经过其处理的水中除了水分子(H20)外,几乎是没什么杂质的。
⑨ fof阻垢缺点
阻垢剂一般都是用来调节PH的碱度,对人体皮肤有刺激性,避免身体直接与药剂接触。3m阻垢剂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小,我们人如果沾上了它,会发痒,一般用清水冲洗干净就没什么大碍。
1.阻垢剂的原理:FOF在水垢生长的萌芽期,即水垢晶核形成的最初期,便以离子的形式直接参与并干扰水垢晶核的形成过程,使其晶核发生畸变,迫使其夭折于发育期,从而不再可能有水垢晶体形成,真正做到了完全将水垢扼杀在摇篮里!这与目前最先进的作用于水垢晶格阶段的阻垢技术与方法相比,FOF 技术巧妙地弥补了现有阻垢方法的不足,并领先目前阻垢技术整整三个阶段。
2.FOF的技术背景:
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历经四十四年研发的基础上,由其腐蚀与水垢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原创性地发现了几种阻垢物质而最终合成了 FOF,这是一种阻垢与防腐的新型材料,是当今水领域的一场革命性的技术突破。援引当时世界的报道:这一成果开创了世界水领域的阻垢与防腐的新时代,并代表今后热水设备的无垢时代已经到来。
拓展资料:
一.阻垢剂是什么:
阻垢剂就是防止水中的无机物质在设备中膜元件上沉积结垢,可适用于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等多种类膜元件当中。在很大的浓度范围内有效的控制无机物结垢,延缓反渗透膜污堵,不与铁铝氧化物及硅化合物凝聚形成不溶物,能有效地抑制硅的聚合与沉积,浓水侧SiO2浓度可达290 ppm ,降低膜元件的清洗周期。
二.阻垢剂的使用办法:
1.一般的加药量:连续投加至膜系统前的进水中。典型投加剂量为1—4mg/l,视水的化学性质、膜类型及系统运行参数(如回收率、温度与压力等)有所变化。具体加药量由软件核算。
2.稀释方法:应连续投加,建议在计量泵的最高频率下进行原液直接投加,也可以用RO产水或脱盐水稀释,稀释倍数1:10。反渗透阻垢剂适用范围广,能够有效控制膜面结垢,是高性价比的方案,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膜材料,可使反渗透系统运转的回收率更高,可用于生产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