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探讨:养殖场专用净水设备的发展前途
一、双级反渗透纯净水设备简述:
纯净水设备中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运动,是一种在内压力驱容动下借助于半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开的分离方法,其孔径大约在5~10A。
它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液体的提纯与浓缩,其中最普遍的应用实例便是在水处理工艺中,用反渗透技术可将原水中的无机离子、细菌、病毒、有机物及胶体等杂质去除,以获得高质量的纯净水。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卷式聚酰胺复合膜,其水通量和脱除率会受压力、温度、回收率、进水含盐量和PH值等的影响。
纯净水是通过采用电渗吸、反渗透等,多项技术对水进行深层处理加工后,彻底消除细菌微生物病毒和矿物质的饮用水。对人身体健康极为有利,它容易吸收、没有污染、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减轻肝和肾的负担。净化出来的水可以达到国家纯净水的标准。
双级反渗透纯净水设备是利用一级反渗透机组的出水,作为二级反渗透纯净水设备的进水,进行二次脱盐处理, 采用带正电荷反渗透膜的二级反渗透纯净水设备产水电阻值可达1-4MΩ*cm。不用阴、阳离子交换设备,降低环境污染和运行成本。其出水水电导率更低.
B. 纯水设备的发展历程
纯水又名高纯水,是指化学纯度极高的水,其主要应用在生物、化学化工、冶金、宇航、电力等领域,但其对水质纯度要求相当高,所以一般应用最普遍的还是电子、医药行业。
制作纯水的方法有纳滤、超滤、反渗透、离子交换法,国内、外多数制药企业采用离子交换及反渗透、离子交换联合等方法制得纯水。《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纯水为采用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供药用的水。”而不再仅局限于“蒸馏”这一种工艺。药典这一改变是我国制药用水生产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药典实现了接轨。但目前在我国的纯水制备系统当中,纳滤还没有普遍使用。
我国纯水设备的发展的历程仅仅40多年,而其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只有10多年,在我国的应用更是短暂都不到十年。因此目前对于纯水设备专业生产加工还是比较缺少的,大多数纯水设备生产企业都是小规模经营,没有形成大规模配套生产,产品涵盖范围广,品类杂乱。
目前专业从事纯水设备制造、安装、调试、售后的企业并不多见,有的小型加工商看中纯水设备这块蛋糕,极尽所能的采用一切手段争取合同,却难以按照药典要求进行设备施工,更不能通过后续的GMP认证,这是所有顾客在选择纯水设备时值得注意的事项,选择一家资质高、实力强、服务好的制造商,才能保证纯水设备符合要求。
但是随着国家对生物制药、医药行业的扶持力度增大,纯水设备必然成为水处理行业中一个新的增长点,势必带动水处理设备不断改进工艺流程,朝着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C. 管道直饮水现状和前景
管道直饮水现状:
目前国内管道直饮水现状可以概括为:“有需求、有效益、有前途、有问题”。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意识提高,一些经济较发达区城市居民收入有了明显增长之后,对生活饮用水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另,城市自来水客观存水源受到污染和自来水输送过程中二次污染,使一些城市居民家自来水水质有所降低,如自来水感官性状指标中要求无嗅、无味、但上海、广州自来水有明显异味。保证饮用水卫生安全,将生活饮用水按用水途分质供应,是符合中国国情一项举措,全国各兴起了分质供水系统,其规模和广度已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这就形成了管道直饮水供求关系,进而使管道直饮水市场从无到有,并一些城市逐渐发展起来,于近二、三年出现,当前呈现出进一步扩大规模发展趋势。
“有效益”。直饮水价格介于自来水与桶装水、瓶装水价格之间,有很大价格优势和发展空间。例如,广州、深圳、珠海和上海自来水价格分别是1.51、2.00、1.90和1.50元/米3,而市场上出售桶装水和瓶装水价格一般是0.67元/升和3.60元/升。三种水价间差距为直饮水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如饮用者来说,饮水量按3~5升/天计,则其水费也就是1~2元/天,一个月水费最多也就是60元,饮用绝对量比较小,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多大经济负担;投资者来说,成本价与销售价之间差距较大,效益十分明显,有一个合理规模,则赢利水平相当可观。
管道直饮水直接经济效益与小区分质供水规模有关,上海和深圳水司已投产居民小区管道直接饮用水工程投资效益进行分析:管道直饮水系统投资中管道投资约占60%~70%,设备投资约占40%~30%,综合造价折合为10~12元/米2,管道直饮水综合成本不到0.03~0.05元/升,而售价却是0.30元/升,是成本6倍多,上海、广州和深圳价格一般0.30~0.35元/升,即300~350元/米3。
“有前途”。直接饮用水仅占生活饮用水2%以内,故按饮用水用途进行分质供水经济技术上是可行,也是比较符合中国国情,故管道直接饮用水是有发展前途,近几年发展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目前管道直饮水工程投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由房产开发公司投资(包括管网和制水设备),由管道直饮水公司或工程总承包公司负责设计、采购设备和施工安装。该方式投资方既能售房收回投资,又能日常售水赢利。如上述北京某小区,售房时房价加收20元/米2,656套住房一旦售完,管道及设备投资便全部收回。第二种是由房产开发公司和管道直饮水公司按一定比例共同投资建设或由房产公司投资系统,管道直饮水公司负责设计施工、设备安装和运行管理。房产开发公司和直饮水公司可以售房收回投资,直饮水公司还可以日常售水赚取更多利润。第三种是由管道直饮水公司买断经营,既负责整个系统投资,又负责日常运行管理。这种投资方式,管道直饮水公司可以向用户初装费收回一部分投资,然后再日常售水逐步收回另一部分投资并赢利,如广州某小区,给用户开通管道直饮水时一次收取初装费2,200元,并以0.30元/L价格出售直饮水。管道直饮水日常经营管理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由物业公司管理,另一种是管道直饮水公司自己管理。
到目前为止开通管道饮水小区数量不多、规模大,却产生了一定带动发展影响。消费者觉饮用直饮水是生活水平提高体现,房产开发商觉有直饮水设施小区可以形成新卖点,有利于商品房销售,并有利可图。上海市去年新建住宅施工面积约3,000×104米2,其中有管道直饮水设施就有1,000×104米2。广州有十几个正施工中有管道直饮水设施小区,珠江三角洲区给水改造工程也纳入了广东省“十五”计划,准备投资18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00亿元用于管网改造,社会投资80亿元用于直饮水工程建设,以满足1,000万人饮用纯净水需要,北京、厦门、福州、济南、乌鲁木齐等一些城市管道直饮水工程也建设之中。
“有问题”。2000年3月建设部颁布执行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GJ94-1999),同年8月江苏省颁布并执行《饮用净水水质标准》(DB32/-383-2000),2001年9月卫生部颁布执行新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检测项目扩大到96项(其中34项常规指标,62项非常规指标)。另外,建设部正抓紧制定《管道直接饮用水(饮用净水)技术规范》将对管网水循环系统设计、处理工艺、管材及有关配套零部件作出相应规定,这些无疑为直接饮用水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据和发展基础。
管道直饮水前景:
当然,我国管道直饮水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很多问题。首先管道直饮水公司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仪器设备配备情况存很大差异,突出表现水质分析及检测仪器设备配置和水质监测方面。其次对水质监测情况也各异,有定期、定时进行自检,有防疫站抽检,也有两者兼而有之,没有统一规定和要求。第三,管道直饮水生产造成了自来水浪费。目前膜技术是主流制水工艺,这种工艺产水率比较低,通常浓水与纯水比例为1:1,有是1.5:1,几乎所有小区几乎都没有考虑浓水再利用问题。最后,缺乏规范有效社会监督机制和必要政策法规制度,存很大隐患。
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到来,人民群众对饮用水水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别承诺2006年、2007年和2010年实现自来水“直接饮用”目标,达到欧共体水质标准。从南京目前发展情况和经济实力来看,自来水水质状况一时还难以提高与国际发达国家水质标准接轨,无法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情况下,管道直饮水不失为一种提高饮用水水质、辅助性有效手段。另外,高档宾馆、写字楼、别墅区和学校发展管道直接饮用水也是十分必要,是桶装水替代产品,具有一定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作为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企业,仍然要以提高自来水水质为首要任务,切不可管道直饮水有较大经济效益而去盲目发展管道直饮水,避免舍本求末现象出现。就人民群众经济条件而言,95%以上城镇居民仍饮用自来水。,发展净水工艺,提高自来水水质,最终把自来水水质提高到管道直饮水水质标准,这是我们义不容辞责任。
管道直饮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是市场产物。既然是市场产物,就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前提下对待它、扩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后产生更高需求。管道直接饮用水南京区具
D. 纯水机市场未来的发展怎样
工业、医疗等用的,不适合民用。 发展有前途的是净水器,而不是纯水机。
E. 纯净水市场的发展趋势
如果统一品牌的话,倒是会增加改品牌的销售。但是现在现在的纯水已经不真正意义上的好水了。只能说是干净的水,但人体对于水质的要求其实更高。比如PH值,矿物含量等。
F. 工业水处理行业前景怎样国家对此有怎样的扶持
在工业废水这块,治理需求无处不在。目前,我国已出台10多项工业废水处回理行业相关标准、30多项答水污染物排放国家环境标准、20多项水污染物排放地方环境标准用于规范指标行业发展。利好政策加码、行业需求释放,工业废水治理逐渐受到重视,发改委和环保部不断加大对工业废水行业的投资力度。据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市场容量将达到3800亿元。
且随着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以“水十条”为纲领的各项环保产业政策,加强环保督查及处罚力度,大力支持节能环保产业。作为环保产业的重要领域,水处理行业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必不可缺的朝阳产业。
G. 净水器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前景
净水器按水质处理方式,RO逆渗透膜 RO逆渗透是一种通过目前国际流行回的反渗透等办法,对原水答进行过滤处理(物理法)后不添加任何化合物而生产出可供人类直接饮用的纯净水机器(也称为终端净水设备)。采用水质符合中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规定的市政自来水为原水,通过2个活性炭滤芯(1个颗粒活性炭、1个烧结活性炭)1个PPF溶喷滤芯对原水进行预过滤,再对预过滤水施加压力令其通过孔径大小为万分之一微米的RO(反渗透,英文Reverse Osmosis)膜,最后通过材质为果壳(椰壳)的载银活性碳(又名小T33)调节水的酸碱度(使制出的纯净水口感变得甘甜醇美)而生产出纯净水。RO逆渗透净水机,引进美国先进的超低压逆渗透技术和配件,生产出国内最为先进的家用和团体用纯净水装置,该装置产水优质、安全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最有效的去除水中钙、镁、细菌、有机物、无机物、金属离子和放射性物质等,经过该装置净化出的水晶莹清澈、甜美甘醇。该装置适用于家庭和宾馆、酒店、医院等企事业单位饮用净水使用。
H. 反渗透膜的发展史
80年代发明的复合膜,由超薄反渗透膜、多孔支撑层、织物增强自叠加而成,透水量极大,除盐率高达99%,是理想的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在分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时也特别有效,因此对有机化工、酿造工业、三废处理等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在21世纪以前,反渗透膜技术都是被国外所垄断,而中国是直到90年代末期才开始掌握了反渗透膜的生产技术.这个历史要追述到建国初期,当时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已经意识到海水淡化的前景和将来在社会中的作用。
早在1958年,石松研究员等首先在中国开展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海水淡化研究。而在此前1953年美国C.E.Reid建议美国内务部将反渗透研究列入国家计划。
随后1967年,国家科委组织全国海水淡化会战,组织全国在水处理和分析化学、材料化学、流体力学等各个学科的精英会战海水淡化。
1970年,会战主力汇集中国浙江省的杭州市,组织了全国第一个海水淡化研究室。此期间,他们一直用电渗析技术进行海水淡化,研制成功海洋监测专用微孔滤膜,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电渗析海水淡化站——西沙永兴岛海水淡化站。一度在海水淡化方面成为世界领军人物。
1982年,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经中国科协学会部批准在杭州成立。但是,因为经历了十年浩劫,毕竟还是衰弱下去了,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的全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及其卷式元件已经赫然问世。
1984年,国家海洋局以海水淡化研究室为主体,组建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开始对膜技术重视了,但是,美国海水淡化用复合膜及其卷式元件已经大面积商业化了,投入到了国家和民用中去了。
1992年,国家为了追赶膜方面技术与世界的差距,,国家科委军顶,以“中心”为依托,组建国家液体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开始悄悄研制国产反渗透膜。
直到2001年,“中心”实行集团化分体管理,所辖三个控股的中外合资公司,两个中资公司和一个研发中心。同年,杭州北斗星膜制品有限公司正式公开问世,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反渗透膜产品,享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中国制造、具有民族品牌的高性能复合膜元件开始投放市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自主反渗透膜技术的国家。
I. EDI超纯水设备中的EDI是什么意思
电去离子(Electrodeionization
简称EDI)是将电渗析膜分离技术与离子交换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制回备超纯水(高纯水)的技术,它利用电渗析过程中的极化现象对填充在淡水室中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电化学再生。
EDI膜堆主要由交替排列的阳离子交换膜、浓水室、阴离子交换膜、淡水室和正、负电极组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淡水室中离子交换树脂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沿树脂和膜构成的通道分别向负极和正极方向迁移,阳离子透过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透过阴离子交换膜,分别进入浓水室形成浓水。同时EDI进水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跟离子交换树脂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交换,形成超纯水(高纯水)。
超极限电流使水电解产生的大量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对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连续的再生。传统的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树脂饱和后需要化学间歇再生。而EDI膜堆中的树脂通过水的答电解连续再生,工作是连续的,不需要酸碱化学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