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化学分析中测定中各指示剂终点颜色及其误差!!!!!!跪求!!!
名称
变色域,pH及颜色变化
甲基紫
0.1~1.5~3.2
黄
蓝
紫
对二甲苯酚蓝
1.2~2.8
红
黄
百里香酚蓝
(麝香草酚蓝)
1.2~2.8
红
黄
8.0~9.6
黄
蓝
二苯胺橙
(橘黄IV)
1.3~3.0
红
黄
茜素黄R
1.9~3.3
红
黄
2,6-二硝基酚
2.4~4.0
无
黄
2,4-二硝基酚
2.4~4.4
无
黄
对二甲氨基偶氮苯
(二甲基黄)
2.9~4.0
红
黄
溴酚蓝
3.0~4.6
黄
紫
刚果红
3.0~5.2
蓝紫
红
甲基橙
3.0~4.4
红
黄
溴氯酚蓝
3.2~4.8
黄
紫
茜素黄酸钠
3.7~5.2
黄
紫
溴甲酚绿
3.8~5.4
黄
蓝
2,5-二硝基酚
4.0~5.8
无
黄
甲基红
4.2~6.2
红
黄
氯酚红
5.0~6.6
黄
玫瑰红
溴甲酚紫
5.2~6.8
黄
紫
对硝基酚
5.6~7.4
无
黄
溴百里香酚蓝
(溴麝香草酚蓝)
6.0~7.6
黄
蓝
姜黄
6.0~8.0
黄
棕红
中性红
6.8~8.0
红
黄
玫红酸
(树脂质酸)
6.8~8.2
黄
红
喹啉蓝
7.0~8.0
无
蓝紫
1-萘酚酞
7.0~8.6
粉红
蓝绿
间甲酚紫
7.4~9.0
黄
紫
酚酞
8.0~10.0
无
红
对二甲苯酚蓝
8.0~9.6
黄
蓝
邻甲酚酞
8.2~9.8
无
红
1-酚酞苯
8.5~9.8
黄
绿
百里香酚酞
(麝香草酚酞)
9.0~10.2
无
蓝
茜素黄GG
10.0~12.0
黄
棕黄
泡依蓝G4B
11.0~13.0
蓝
红
硝胺
11.0~13.0
黄
橙棕
1,3,5-三硝基苯
11.5~14.0
无
橙
⑵ 纯净水的检测项目有哪几项
楼上说的只是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是不是觉得很深奥,其实说白就是从水龙头放出来的水的水质标准,和纯净水的检测完全是两码事。你可以网络一下《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这个应该就是你想要的资料了。
⑶ 我们该如何测定纯水中的氯离子含量
氯离子的定量测定常用硝酸银进行滴定。滴定在中性溶液中进行,以铬酸钾为指示剂。通过消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即可计算氯离子浓度。在滴定过程中,银离子加入后先与氯离子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当氯离子被消耗完后,稍过量的银离子与铬酸钾生成红棕色的铬酸银沉淀。所以出现红棕色即为滴定终点。
量取或称取(如果是求物质的量浓度用量取,求质量分数用称取)一定量的废水,先往废水中滴加硝酸,若有沉淀或气体生成,则继续滴加到无沉淀和气体生成,若有沉淀生成,则过滤。再往溶液里滴入过量的硝酸银直到无沉淀生成。过滤。烘干所得沉淀,测得沉淀质量即AgCl的质量,进而可以求出所取废水中所含的氯元素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也即氯离子的质量和物质的量。
⑷ 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消毒剂为哪些
国内、外常用的饮用水消毒剂仍以卤素为主,尤其是氯消毒剂。
①含氯制剂:含氯饮水消毒剂种类较多,如漂白粉、次氯酸钙、氯胺、二氯异氰尿酸钠等。由于水源水质不同,加氯量应根据需氯量试验来确定,经过混凝、沉淀、过滤的水或清洁的地下水,加氯量0.5~1.5毫克/升。水质较差则加1.0~2.5毫克/升(或1~4毫克/升)。加氯量是否适当,可请求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予以帮助。
②二氧化氯:二氧化氯被称为第四代消毒剂,是WHO推荐的处理饮用水最安全的化学药剂,是消毒剂的更新换代产品。在消毒、去味、除铁等许多方面都比氯效果好,而且不产生三氯甲烷类致癌物质。它消毒水时,受水温的影响很小,对劣质水的杀菌效果比氯更好。
③臭氧消毒: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其杀菌速度比氯快600~3000倍。目前主要用于对饮水的消毒、空气消毒和食品的保鲜等。臭氧消毒方法,通常多以干燥空气或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中的高压电场制备臭氧。消毒时,将溶有臭氧的吸收液与水充分混合即可。一般加臭氧量0.5~1.5毫克/升作用5分钟,水中保持剩余臭氧浓度应在0.1~0.5毫克/升,对于污染严重的水,加臭氧量应在3~6毫克/升。近年来有人研制了电解水的臭氧发生器,结构简单,体积小且重量轻,无噪声,产物中无有害的氯化物,可直接用于饮用水消毒。
历史研究表明埃及人首先采用明矾去除水中的悬浮物。估计在文明开始时,人们就推荐将水煮沸后饮用。一份4000年前的古印度文件给出了最早的饮用水标准,指示在饮用不干净的水之前应将其煮沸,在日光下曝晒,将一块灼热的铜在水中浸泡数次,并采用土制容器过滤和冷却。据历史记载,波斯的法规规定饮用水必须储存在铜器或银器之内。
希腊医师Hippocrates指出了水对健康的重要性,但他更着重于选择较佳的水源而不是对水的处理。公元8世纪,阿拉伯化学家Geber采用蒸馏法来净化水。公元11世纪,波斯医师Avicenna推荐旅行者要饮用布过滤后的水或开水。1627年,英国科学家F.Bacon发表了许多净化水的方法,包括渗滤、煮沸、蒸馏和混凝。
在18世纪80年代中期细菌致病理论建立之前,人们认为臭味是疾病传播的媒介,并据此假设发展水和污水消毒的实践。
19世纪下半叶英美出现了许多报道和专利,多涉及用电压、磁场、电流、氯、高锰酸钾和次氯酸处理水。人类主动地利用化学药剂杀菌消毒是从19世纪初开始的。一开始主要是氯系化合物的使用。
如1820年漂白粉被发明后,人们将其用到饮用水消毒和感染创伤治疗上,效果良好。这是化学杀菌消毒法的第一个里程碑。此后人们在饮用水消毒剂方面又开发了第二代消毒剂二氯异氰脲酸和第三代消毒剂三氯异氰脲酸,它们目前仅用于小规模的消毒。二氧化氯被称做第四代杀菌消毒剂。
⑸ 如何检查纯水中的Cl—
纯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一般不会高于5ppm,而用银离子检验氯离子的最低限版度大约也是5ppm,所以权用硝酸银检验氯离子已经非常不可靠。较为准确的方法应该用氯离子选择电极法,或采用离子色谱法,氯离子选择电极大约可以检验1~2ppm的氯离子,而离子色谱,不用浓缩就可以准确测定20ppb的氯离子。对于纯水中残留离子的检验,不要认为分析化学中的那种点滴反应或典型的定性反应就可以,因为那种检验只是一种肯定性实验,对于纯水的检验根本就不适用,有些书本上的东西只是用来教学的,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考虑。 查看原帖>>
⑹ 测定纯水用什么样的PH电极,和普通电极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⑺ 五氯酚的测定
五氯酚及其钠盐由于具有杀虫、杀菌和除草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水稻除草剂纺织品、皮革、纸张、木材的防腐剂和防霉剂。它对于真菌、白蚁、钉螺等有歼除功效并能防止藻类和粘菌生长。我国将五氯酚作为首选的灭钉螺化学药物已经使用几十年每年的喷洒量约为6000吨。 由于五氯酚的毒性高对环境的危害较大它被我国、美国等国家列入水中优先控制的污染物。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 8978-1996、《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等均规定了五氯酚的标准值。 因此建立快速、灵敏的水中五氯酚的监测分析方法对了解水环境的质量保护水质环境安全保障公众饮水安全研究水体中五氯酚暴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酚类化合物的测定主要有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法和液相色谱法。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是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类物质生成有色化合物GB/T 7490-1987它测定的是混合物不是单一化合物。“藏红T分光光度法”(GB 9803-88)用于测定水质五氯酚该方法形成络合物的颜色不稳定灵敏度低方法检出限为0.01mg/L满足不了地表水水质的要求标准值0.009mg/L。气相色谱法质谱联机测定酚类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有EPA 8270方法它直接在酸性条件下萃取酚类化合物然后净化和测定对酚类化合物不进行衍生该方法由于五氯酚化合物极性大当色谱柱性能降低时往往容易严重拖尾。液相色谱法不需要衍生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色谱柱进行测定但其灵敏度低分析成本高,还没有成为标准分析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测定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不进行衍生样品萃取后直接测定使用的检测器是氢火焰检测器FIDEPA 604方法属于此类该方法灵敏度低需要萃取1L样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另一类是将酚类化合物进行衍生后定由于衍生后酚类化合物的极性降低大大改善色谱的峰型。衍生后一般使用ECD测定使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用于酚类化合物的衍生试剂常用PFBBR用五氟苄基溴EPA 8041该方法衍生后用ECD测定方法灵敏度很高但需要在非水相反应五氟苄基溴的价格也较高。对于五氯酚由于分子本身已有五个氯原子可以使用普通试剂乙酸酐作衍生剂用ECD测定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现行的《水质 五氯酚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GB 8972-88属于此类方法。
⑻ 最新版本的饮用水,纯化水质量标准
纯化水质量标准SOP
目 的:规范纯化水系统操作,保障纯化水质量。
适用范围:纯化水系统操作及树脂再生,反渗透装置的物理清洗、自动砂滤器的设定。
责 任:纯化水系统操作人员按本规程操作,工程部负责人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程 序:
1. 正常运行
1.1检查设备上所有开关是否关闭,设定砂滤器在运行位置上。
1.2开饮用水进水阀及砂滤器出水阀。
1.3开活性炭纤维过滤器进水阀及出水阀(如果管内有空气,则应打开气阀,排尽空气)。
1.4开精密过滤器进水及出水阀(如果管内有空气,则应打开排气阀、排尽空气)。
1.5当预处理的水已到达高压泵,观察压力表压力,如超过0.5kg/㎝2,则可开启反渗透后排空阀,浓水阀,溶水阀。
1.6启动高压泵,缓慢开启泵后出水球阀,并闭排空阀,调节淡水阀及浓水阀,设定淡水及浓水流量分别为500L/h、700L/h,此时出水进入淡水箱。
1.7开启淡水泵进出水阀,启动淡水泵。
1.8开混合离子交换器前级水阀,上进阀,出水阀,调节上进阀便出水流量控制为500L/h,此时观察电导率仪、电导小于2μs/㎝,即为合格,直接进入纯水箱,不合格则应排放。
1.10启动紫外线电源,开启紫外线进出水阀,进入0.2微米过滤器开启微过滤器出水阀,则灭菌水可达使用点。
2.树脂再生
1开启排树脂口,使树脂排入事先准备好的容器中(容器最好为透明)。
2.2在树脂中倒入适量饱和食盐溶液,根据阴、阳树脂比重不同,使其分层,上层为阴树脂,下层为阳树脂。(饱和食盐溶液可反复使用)
2.3阴、阳树脂分别装入容器。加入二倍于树脂体积的碱(NaOH)八幔℉CI)溶液,浓度分别为3%和4%浸泡一小时。然后用纯化水清洗至PH值接近中性。
2.4把冲洗后的树脂混合,搅拌,使其充分抱团。
2.5通过加树脂口倒入混合离子交换器,投入使用。
3.反渗透装置的物理清洗
每次反渗透装置停机前均需作物理清洗。预处理装置不用关闭,先开排空阀,关浓水阀及淡水阀,清洗约十分钟。然后关闭高压泵及所有仪器仪表(排空及混合离子交换器上排不得关闭)
4.自动砂滤器的设定
4.1不需通电,把工作箭头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反冲位置,慢慢打开进水阀,让砂滤罐中的空气从排水口中排出,直到排水口有水排出为止。才将进水阀完全打开,反冲洗时间大约需20分钟左右。
4.2把工作箭头按逆时针方向转到正常位置,通上电源。
4.3拔出星期时间插片,把需要反冲洗的星期按下去,如需每天清洗,则全部按下去。
4.4如需每次反洗时间定在凌晨2:30分,则将时间转盘对准当前时间,如在其它时间则依次类推。其间不能关闭电源,如关闭电源,则清洗时间相应推迟。
⑼ 纯化水检查中各指标质检的原理
4.整个水质监测分为三个“验证”周期,每个周期7天
4.1.1.纯化水箱
取样频率:每天取样一次 检测项目: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电导率 检测方法: 按企业《纯化水检验规程》(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纯化水标准及微生物检测标准制定)执行。 标准:《纯化水质量标准》(根据现行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纯化水标准及微生物检测标准制定)。
4.1.2.总送水
取样频率:每天取样一次 检测项目: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电导率 检测方法: 按企业《纯化水检验规程》(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纯化水标准及微生物检测标准制定)执行。 标准:《纯化水质量标准》(根据现行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纯化水标准及微生物检测标准制定)。
4.1.3.总回水口(附件13性能确认水质检测报告) 取样频率:每天取样一次 检测项目: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电导率 检测方法: 按企业《纯化水检验规程》(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纯化水标准及微生物检测标准制定)执行。 标准:《纯化水质量标准》(根据现行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纯化水标准及微生物检测标准制定)。
4.1.4.各使用点
取样频率:每个“验证”周期轮流取样一次,共3次 检测项目: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电导率 检测方法: 按企业《纯化水检验规程》(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纯化水标准及微生物检测标准制定)执行。 标准:《纯化水质量标准》(根据现行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纯化水标准及微生物检测标准制定)。
4.2. 异常情况处理程序
4.2.1.在纯化水制备系统性能确认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系统标准操作程序、维护保养程序、取样程序、检验规程进行操作; 按质量标准进行判定,当个别取样点纯化水质量不符合标准的结果时,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4.2.2.在不合格点重新取样,重新检测不合格项目或全项;必要时,在不合格点的前后分段取样,进行对照检测,以确定不合格原因;
4.2.3.若附属系统运行方面的原因,需报验证小组,调整运行参数或对系统进行处理。
5. 纯化水制备系统日常监测。
若连续3周(每7天为一个连续周期)的检测结果均在合格范围内,可做性能确认通过的评价。测试周的数据结果列在一个表中。各车间正常用水继续日常监测,最后确定管路清洗消毒周期。
5.1.取样点的布置
5.1.1.纯化水箱,每周取样1次
5.1.2.送、回水管每周取样1次
5.1.3.使用点可轮流取样,但需保证每个用水点每月不少于1次
5.1.4.验证周期结束后,每隔30天对微生物指标进行检验。
5.2.检测方法: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
5.3.管路清洗消毒周期的确认
5.3.1.当纯化水箱水样、送、回水管水样,各使用点水样其中任一水样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大于100个/ml时必须对管路进行清洗消毒,(两次间隔时间为清洗消毒周期)
5.4质量管理部拟订日常监测程序及验证周期;执行《工艺用水质量监控程序》。
5.5.日常监控验证持续一年;
5.6.按标准测试,测试结果附入验证方案.
6.纯化水制备系统验证的结果评价及建议 工程部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结果记录,根据验证、试验结果起草验证报告、仪器标准操作程序、维护保养程序,报验证委员会。 验证委员会对验证结果进行综合评审,做出验证结论,发放验证证书,确认系统日常监测程序及验证周期。
⑽ 对氯苯酚的对氯苯酚
中文名称:对氯苯酚;英文名称p-chlorophenol;别名:对氯酚、4-氯苯酚、4-氯-1-羟基苯、对氯羟基苯。 英文同义词 :4-Chlorophenol solution; Parachlorophenol; Para chlorophenol; 4-chloro phenol; 4-chloro-1-hydroxybenzene; 4-chloro-pheno; 4-Chlorophenol(form2); 4-chloro-phenole; Applied 3-78; applied3-78; chlorophenols,solid; p-Chlorfenol; P-CHLORO PHENOL; 4-Hydroxychlorobenzene。分子式:C6H5ClO 。
分子式(Formula): C6H5ClO;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128.56;CAS No.: 106-48-9 。 1、直接氯化法:苯酚直接氯化,生成对(邻、间)氯(苯)酚,经分离得对氯(苯)酚 。
2、对氯苯水解法以对二氯苯为原料,用水或醇或苯为溶剂制得 。
3.由苯酚钠氯化而得邻、对氯酚和2,4-二氯苯酚混合的氯化液。减压分馏,收集85-132℃(2.0kPa)高沸点馏分,将其冷至10℃以下,则析出对氯苯酚,分离即得。收率约为25% 。
4.由对氨基苯酚经重氮化、氯化亚铜置换而得。5.由对氯苯胺经重氮化、水解、消除而得 。 按GB/T 6383-1986中的规定进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