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碘量法
方法提要
水体中有机物在微生物降解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水中溶解氧。用碘量法测定培养前和后两者溶解氧含量之差,即为生化需氧量,以氧的mg/L计。培养五天为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水中有机质越多,生物降解需氧量也越多,一般水中溶解氧有限,因此,须用氧饱和的蒸馏水稀释。为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培养后减少的溶解氧要求占培养前溶解氧的40%~70%为适宜。
本法可用于海水的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图78-11 BOD瓶示意图
仪器和装置
自动调温(20℃±1℃)培养箱:不透光,以防光合作用产生溶解培养瓶:250~300mL特制的BOD瓶(具磨口塞和供水封用的喇叭口,见图78.11),或试剂瓶。所用培养瓶的容积均须校准。
其他仪器和装置见78.26“溶解氧测定”。
试剂
氯化钙溶液(27.5g/L)称取27.5g氯化钙(CaCl2)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盛于试剂瓶中。
三氯化铁溶液(0.25g/L)称取0.25g三氯化铁(FeCl3·6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盛于试剂瓶中。
硫酸镁溶液(22.5g/L)称取22.5g硫酸镁(MgSO4·7H2O)溶于水中,衡释至1000mL。盛于试剂瓶中。
磷酸盐缓冲溶液(pH≈7.2)溶解8.5g磷酸二氢钾(KH2PO4)、21.75g磷酸氢二钾(K2HPO4)、33.4g磷酸氢二钠(Na2HPO4·7H2O)和1.7g氯化铵(NH4Cl)于约500mL水中,稀释至1000mL。此缓冲溶液pH为7.2,不需再作调节。
测定溶解氧所需试剂及其配制见78.26溶解氧测定。
分析步骤
稀释水的制备在20L大玻璃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经过曝气后(8~12h),使溶解氧接近饱和,盖严静置,备用。使用前于每升水中加磷酸盐缓冲溶液(pH≈7.2),22.5g/LMgSO4溶液、27.5g/LCaCl2溶液、0.25g/LFeCl3溶液各1mL,混匀。
水样采集和培养水样采集后应在6h内开始分析,若不能,则在4℃或4℃以下保存,而且不得超过24h,并将贮存时间和温度与分析结果一起报告。
对未受污染海区的水样,可以直接取样。分装样品时,虹吸管的一头要插入培养瓶的底部,慢慢放水,以免带入气泡。直接测定当天水样和经过5d培养后水样中溶解氧的差值,即为5d生化需氧量。
对于已受污染海区的水样,必须用稀释水稀释后再进行培养和测定。水样稀释的倍数是测定的关键。稀释倍数的选择可根据培养后溶解氧的减少量而定,剩余的溶解氧至少有1mg/L。一般采用20%~75%的稀释量。在初次作时,可对每个水样同时作2~3个不同的稀释倍数。
a)稀释方法。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样于2000mL量筒中,用虹吸管引入稀释水至2000mL刻度,用一插棒式混合棒(在玻璃棒的一端插入一块略小于所用量筒直径,约2mm厚的橡皮板),小心上下搅动,不可露出水面,以免带入空气。
b)用虹吸管将稀释后的水样装入4个培养瓶中,至完全充满后轻敲瓶壁使瓶中可能混有的小气泡逸出,盖紧瓶塞,用水封口。
另取四个编号的培养瓶,全部装入稀释水,盖紧后用水封口,作为空白。
c)将各瓶的编号按操作顺序记录在表格中,每种样品各取一瓶立即测定溶解氧,其余放入(20±1)℃的培养箱中。
d)从开始培养的时间算起,经五昼夜后,取出样品,测定其溶解氧的剩余量。
溶解氧的测定及其浓度计算,见溶解氧的测定。
按下式计算5d生化需氧量: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生化需氧量(BOD5)为5d生化需氧量,mg/L;D1为水样在培养前的溶解氧,mg/L;D2为水样在培养后的溶解氧,mg/L;D3为稀释水在培养前的溶解氧,mg/L;D4为稀释水在培养后的溶解氧,mg/L;f1为稀释水(V3)在样品(V4)中所占的比例;f2为水样(V4)在稀释水(V3)中所占的比例;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注意事项
1)水样培养期间,培养瓶封口处应始终有水,可用塑料帽盖在瓶口上,减少封口水的蒸发。维持培养箱的温度在(20±1)℃。培养期间,样品不要见光,以防光合作用产生溶解氧。
2)稀释水也可以采用新鲜天然海水,稀释水应保持在20℃左右,并且在20℃培养5d后,溶解氧的减少量应在0.5mg/L以下。
3)配制试剂和稀释水所用的蒸馏水不应含有机质、苛性碱和酸。
『贰』 没有放鱼的新水溶氧多少
9mg/L
溶解氧跟空气里氧的分压、大气压、水温和水质有密切的关系。在20℃、100kPa下,纯水里大约溶解氧9mg/L。有些有机化合物在喜氧菌作用下发生生物降解,要消耗水里的溶解氧。如果有机物以碳来计算,根据C+O2=CO2可知,每12g碳要消耗32g氧气。当水中的溶解氧值降到5mg/L时。
一些鱼类的呼吸就发生困难。水里的溶解氧由于空气里氧气的溶入及绿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不断得到补充。但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耗氧严重。
溶解氧得不到及时补充,水体中的厌氧菌就会很快繁殖,有机物因腐败而使水体变黑。
『叁』 超纯水如何控制DO(溶解氧)
用脱气膜。
如果可以预处理可以改进的话,尽量在前面控制
『肆』 水溶解氧的机理
http://ke..com/view/43019.htm
空气中的氧溶解在水中成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在自然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变动不大,故水温是主要的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
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里氧的量,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它跟空气里氧的分压、大气压、水温和水质有密切的关系。在20℃、100kPa下,纯水里大约溶解氧9mg/L。有些有机化合物在喜氧菌作用下发生生物降解,要消耗水里的溶解氧。如果有机物以碳来计算,根据C+O2=CO2可知,每12g碳要消耗32g氧气。当水中的溶解氧值降到5mg/L时,一些鱼类的呼吸就发生困难。水里的溶解氧由于空气里氧气的溶入及绿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不断得到补充。但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耗氧严重,溶解氧得不到及时补充,水体中的厌氧菌就会很快繁殖,有机物因腐败而使水体变黑、发臭。
溶解氧值是研究水自净能力的一种依据。水里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复到初始状态,所需时间短,说明该水体的自净能力强,或者说水体污染不严重。否则说明水体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净能力。
水中溶解氧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在水体中溶解氧(DO)小于其溶解度时,大气中的氧溶入水体。在水体和大气之间的界面上经常进行气体交换,水体将二氧化碳排入大气,大气中的氧溶入水体。这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十分相似,是水体中氧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是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向水中放出的氧。但是由于水体中经常发生氧化作用,从而消耗水中的氧,特别是有机质的降解,对氧的消耗量很大,因此,水体中不断进行着脱氧(溶解氧减少)和复氧(溶解氧增加)的过程。在自然条件下,水在流动时,复氧过程比较迅速,较易补充水中氧的消耗,使水体中溶解氧保持一定的水平,反之,在静水条件下,复氧过程缓慢,水中含氧得不到及时补充,处于嫌气状态。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携带大量有机物质进入水体时,水体脱氧严重,这时即使在流动的河水中,由于复氧过程弥补不了这样大幅度的脱氧,也会出现溶解氧迅速下降,造成鱼类和需氧生物死亡及水质恶化。
『伍』 什么是溶解氧
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里氧的量,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
希望你能采纳我的答案~谢谢~
『陆』 明天考试了,问大家一个问题,急等啊~~~
COD即(Chemical Oxygen Demand)
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与重铬酸钾氧化法。高锰酸钾(K2MnO4)法,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时,可以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 有机物对工业水系统的危害很大。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水在通过除盐系统时会污染离子交换树脂,特别容易污染阴离子交换树脂,使树脂交换能力降低。有机物在经过预处理时(混凝、澄清和过滤),约可减少50%,但在除盐系统中无法除去,故常通过补给水带入锅炉,使炉水pH值降低。有时有机物还可能带入蒸汽系统和凝结水中,使pH降低,造成系统腐蚀。在循环水系统中有机物含量高会促进微生物繁殖。因此,不管对除盐、炉水或循环水系统,COD都是越低越好,但并没有统一的限制指标。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COD(DmnO4法)>5mg/L时,水质已开始变差
生化需氧量(BOD)是一种环境监测指标,主要用于监测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状况。一般有机物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化合物时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的需要,水体就处于污染状态。
为了使检测资料有可比性,一般规定一个时间周期,在这段时间内,在一定温度下用水样培养微生物,并测定水中溶解氧消耗情况,一般采用五天时间,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记做BOD5。数值越大证明水中含有的有机物越多,因此污染也越严重。
生化需氧量的计算方式如下:
BOD(mg / L)=(D1-D2) / P
D1:稀释后水样之初始溶氧(mg / L)
D2:稀释后水样经 20 ℃ 恒温培养箱培养 5 天之溶氧(mg / L)
P=【水样体积(mL)】 / 【稀释后水样之最终体积(mL)】
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比值能说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有多少是微生物所难以分解的。微生物难以分解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更大。
『柒』 纯水溶氧量多少
溶氧不足危害
当水中溶氧不足时,首先直接对养殖动物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是通过影响水体环境中其它生物和理化指标而间接影响养殖动物,致使其生长、繁殖甚至生存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轻则体质下降、生长减缓,重则浮头、泛塘,导致大量死亡。
选择性忽略
但以上所列问题很多人会加以选择性忽略有二:
一是认为没有看到鱼儿浮头就不存在缺氧,但可能是低溶氧状态;
二是当鱼儿发病时只集中精力于用药或调水,没把溶氧当成头等大事或者在低溶氧状态下只会加重病情,用再多的药也无济于事。
各种影响因素
氧气在水中的溶入(溶解)和解析(逸散)是一个动态可逆过程,当溶入和解析速率相等时,即达到溶氧的动态平衡,
此时水中溶氧的浓度即为该条件下溶氧的饱和含量,即饱和溶氧量。
水中饱和溶氧量受到大气氧分压、水温、水中其它溶质(如其它气体、有机物或无机物)含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
溶氧随着水温升高,饱和溶氧量下降;盐度对溶氧也有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随着水体盐度升高,饱和溶氧量下降。
大多数情况下,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实际含量低于饱和溶氧量,其数值取决于当时条件下水中增氧与耗氧动态平衡作用的结果。
当增氧大于耗氧时,溶氧趋于饱和,有时还会出现“过饱和”现象,这一般会出现在晴天午后,藻类密度高、光合作用强的池塘中;
当耗氧占主导地位时,水中溶氧开始持续下降,其结果将会出现低氧甚至无氧水区,此时可能出现养殖动物“浮头”,甚至“泛塘”现象。
增加的因素
在池塘养殖中,水中的增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放氧。 人工增氧(机械增氧、化学增氧等)。 大气中氧气的自然溶入。但在不同条件下上述几种增氧作用所占的比例也各不相同。
富营养型静水池塘以光合作用增氧为主,高密度精养池塘以人工增氧为主,贫营养型水体及流动水体以大气溶解增氧贡献较大。
减少的因素
水体中的耗氧作用可分为生物、化学和物理来源的耗氧。
生物耗氧: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溶氧。
大多数情况下,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呼吸耗氧占据池塘耗氧的绝大部分,呼吸耗氧主要发生在阴天和夜间光合作用不强的时候 。
化学耗氧:包括环境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无机物的氧化还原。
物理耗氧:主要指水中溶氧向空气中逸散,只占据很小部分,这一过程仅在水--气界面进行。
溶氧的变化规律
昼夜变化:在没有人工增氧作用的养殖池塘中,上层水的溶氧昼夜变化十分明显。通常情况下,下午高于早晨,白天高于夜间。
季节变化:池塘水体溶氧的季节变化也比较明显。一般而言,冬春两季温度较低,溶氧相对较低且变化较小。
夏秋两季水体溶氧变化大,并会经常出现溶氧过饱和水区,低氧甚至无氧水区等极端溶氧水平,夏秋两季是水产养殖最容易出现溶氧问题的季节。
垂直变化:溶氧与盐类溶于水后均匀分散不同,溶氧在水中的分布呈现出从上到下垂直递减状态,这主要与不同水层所接收到的光照和温度差异有关。
藻类只能在有光线的水层中生长并进行光合放氧,而耗氧作用却在每一个深度都不停地进行。
从而使水体溶氧形成上层高、下层低、非均匀递减的垂直分布,这种现象常见于高温季节的深水池塘。
低溶氧危害反应
临界溶氧和致死溶氧依动物种类和规格不同而异,并且受到水温、盐度等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例如,随着水温升高动物的致死溶氧下降。
水生动物对低氧的行为反应:当水中溶氧稍低于临界水平时,水生动物开始表现出摄食下降、生长减慢、饲料系数增加,虾类脱壳频率降低,且经常在浅水区活动;
长时间持续低氧会降低水生动物对环境胁迫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常常导致应激性疾病的发生。
在接近致死溶氧时,水生动物将停止采食,因呼吸困难而大批游到水面吞取空气,发生严重的“浮头”现象。
此时鱼虾运动活力很低,对外界反应迟钝。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如果浮头发生在上半夜或午夜刚过,
表明水体严重缺氧,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会造成鱼虾大批死亡,甚至泛塘。
『捌』 环境监测的五天培养法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
你说的是5日生化需氧量吧?它是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主要代表污水中容易生化降解的指标。各种不同类型的废水BOD5和CODcr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原则上BOD5比例越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相对较好。BOD5一般在生化培养箱用富氧水培养5天,用电极法或滴定法测定其含量。是一个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实验过程中肉眼看不出变化,没有明显的现象。
『玖』 自来水的溶解氧值范围为多大
水中的饱和氧气含量取决于温度,一般在摄氏度条件下饱和溶解氧浓度8~9mg/L左右。盐度对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也有影响。
在天然水体中一般氧气浓度小于饱和溶解氧浓度,这是因为水中存在有机物(特别是被污染的水体),微生物即细菌能够利用这些有机物进行生长,同时消耗了水中的一些氧气。
许多时候把天然水体中溶解氧浓度作为衡量水体环境质量的一个指标。
溶解氧通常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水中溶解氧未饱和时,大气中的氧气向水体渗入;另一个来源是水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
因此水中的溶解氧会由于空气里氧气的溶入及绿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得到不断补充。但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耗氧严重,溶解氧得不到及时补充,水体中的厌氧菌就会很快繁殖,有机物因腐败而使水体变黑、发臭。
溶解氧值是研究水自净能力的一种依据。水里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复到初始状态,所需时间短,说明该水体的自净能力强,或者说水体污染不严重。否则说明水体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净能力。
(9)纯水培养五天溶解氧扩展阅读
溶解氧跟空气里氧的分压、大气压、水温和水质有密切的关系,在20℃、100kPa下,纯水里大约溶解氧9mg/L。有些有机化合物在喜氧菌作用下发生生物降解,要消耗水里的溶解氧。如果有机物以碳来计算,根据C+O2=CO2可知,每12g碳要消耗32g氧气。
当水中的溶解氧值降到5mg/L时,一些鱼类的呼吸就发生困难。
溶解氧通常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水中溶解氧未饱和时,大气中的氧气向水体渗入;另一个来源是水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因此水中的溶解氧会由于空气里氧气的溶入及绿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得到不断补充。
但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耗氧严重,溶解氧得不到及时补充,水体中的厌氧菌就会很快繁殖,有机物因腐败而使水体变黑、发臭。
溶解氧值是研究水自净能力的一种依据。水里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复到初始状态,所需时间短,说明该水体的自净能力强,或者说水体污染不严重。否则说明水体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净能力。
『拾』 微机BOD5测定仪的工作原理
1、B0D5基本原理
定义
生化需氧量(BOD5)定义为水中需氧微生物消耗溶
解氧的量,当样品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为20℃
培养五天时,测定所消耗溶解氧的含量来确定水样的
BOD值。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水中需氧微生物的繁殖和呼吸作用,分解水中有机物质时所消耗或所需要溶解氧量。水中的BOD5值通常以样品在20℃放置5天所消耗溶解氧的量(mg/L数)表示,记为“BOD5”。
2、测定原理
放大器置于培养箱内,并按预先选择的量程及测量范围,定量体积的水样倒入培养瓶,放在放大器上连续搅拌。培养箱内温度控制在20℃±1℃,水样恒温后进行五日培养。培养瓶中必须保证足够的溶解氧。样品中的有机物经过生物氧化作用,转变成氮、碳和硫的氧化物,在这一过程中,从水样中跑出来的唯一气体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吸收。因此,瓶中空气压力减少量,相当于微生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这样,样品BOD5值与瓶中空气压力减少的程度成正比,通过测量空气压力的变化可以得到BOD5值。增加或减少所取样品的量可以增加或降低压力减少值。这样操作者无须繁杂的稀释步骤就能准确测量很宽范围的BOD5值。培养瓶中空气压力的变化是通过半导体压力传感器来进行检测的,经过信号放大和微处理机的运算处理,由六位数码显示器循环显示各样品的BOD5值,并由打印机打印出数据,实验结束后可打印出完整的生化反应曲线。